幼儿园小班音乐《拍拍手来碰碰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用小手小脚跟着音乐做动作。
2. 感受和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3. 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 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小手和小脚的配合
活动准备
CD,录音机,手摇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和感受
教师以固定节奏拍手,鼓励幼儿跟着拍手。
老师可以变换其他动作,如踏脚,甩手等。
二.跟着音乐动起来
学唱歌曲,配合邀请其他幼儿一起跟着歌曲动手动脚。
三.配乐器演奏
熟悉动作之后,可以加上手摇铃乐器,让幼儿双手抓握手摇铃,重复上述动作,配合节奏来摇动乐器。
在这节活动课中,我对幼儿的了解不够,幼儿的表现能力还差,对手摇铃表现不够好。
幼儿园小班音乐《拍拍手来碰碰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跟随教师做动作拍手点头。
2.熟悉音乐,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边唱边做动作。
3.乐意尝试创编歌词,并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毛绒手指玩偶。
1.师:今天,我们小一班来了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小青蛙,今天很高兴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
2.提问
师:小朋友们,小青蛙在做什么呀?
二、学习做拍手点头的动作
1.感知音乐的节奏。
2.跟着音乐做动作
3.引导幼儿尝试进行歌曲的演唱。
4.鼓励幼儿尝试表演。
三、创编歌词,并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出自己喜爱的身体动作
2.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合拍地表演创编的动作。
活动反思:
拍手点头是一次韵律活动,乐曲琅琅上口,歌词也就只有一句“拍拍小手点点头”,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先用了玩偶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接着我说小玩偶想和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之后就是我边清唱歌曲,边拿着玩偶做拍手点头状,有的幼儿已经忍不住跟着一起做了。在经过“看”、“听”和“做”后,我就让孩子尝试“说”,说一说我们刚刚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说出了“拍拍小手点点头”。之后就开始请幼儿学习歌曲了,孩子们也都很快学会了。但是,在动作方面,由于这是孩子们学的第一首歌,也是学习的第一次律动,很多孩子还协调不过来,往往是拍了小手就忘记点头,点了头就忘记拍手。在之后我们在清唱的过程中和孩子们重点练习了这一段,孩子们也都有所进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要求孩子们说说除了点点头还能做其他什么动作,可能是我的提问有问题,很多小朋友都想不出答案,于是我就做了个示范,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很快的孩子们都说出了很多不一样的动作:拍拍小手踢踢腿,拍拍小手拍拍肩……
小百科:拍手就是两手相拍的意思。多用以表示欢迎﹑感谢或赞成等。然而,经过事实证明,通过长时间固定时的拍手,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激发人体的自愈力,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
幼儿园小班音乐《拍拍手来碰碰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通过美的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赋予幼儿一种审美的态度,本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2-3岁的幼儿是最好模仿的小表演家。唱歌拍手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为此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计了《拍手》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大胆表现自己,为孩子们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教学目的:
1、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感受节奏,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
教学准备:
音乐VCD。
活动重难点
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他们刚开始接触音乐,因此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前期我先让幼儿和老师练习拍手、拍腿、点头等动作,再让幼儿看样学样照我做,最后感受音乐来帮助幼儿感受稳定拍,使幼儿参与活动,喜欢音乐活动。
活动重点:
喜欢音乐活动,乐意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难点:
能连续随音乐做出简单的动作。
教学过程:
1、游戏:小手藏起来
教师说:“小手小手藏起来”幼儿迅速将小手藏起来;
教师说:“小手小手伸出来”幼儿迅速将小手伸出来。
2、听音乐拍手
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
3、活动结束
今天老师和你们玩的很开心,你们玩的开心吗?和老师一起说老师再见。老师边拍手边说:再见,小朋友。幼儿边拍手边说:再见,老师。
活动延伸:
将拍手替换成拍腿、拍头、拍肩等,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节奏。
活动反思
托班幼儿天真,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好模仿,有较强的敏感性,他们正处于智力潜能开发的重要时期。从音乐起步,让音乐走进幼儿的心灵,使幼儿的生活音乐化,给幼儿以美感,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陶冶幼儿的情操。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年龄虽小,但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喜欢听熟悉的音乐,能模仿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己。
不足之处:
可以在活动后面加一个创编活动,通过老师的提示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身体部位(比如拍肩、耸肩、转手、眨眼等),让幼儿自己动脑。
通过活动,我认为一节好的音乐活动,要使幼儿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幼儿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幼儿,从而使幼儿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幼儿园小班音乐《拍拍手来碰碰脚》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宣泄情绪的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练唱歌曲,赶很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在唱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对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培养学生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音乐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件出示漂亮草地,上面有花、树、房子、蓝天、白云。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
拓展学生思维,引入课堂――在创造中寻找乐趣。
二、师生问好。
将原来问好歌的节奏改编成附点节奏,让生尝试演唱、表演。
今天,顾老师会跟大家去寻找很多快乐的时光,想参加的同学都跟着我一起出发吧!
三、听《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伴奏做律动。
四、趣味游戏,操练节奏。
1、大家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2、出示节奏
用这个节奏说一说你现在的心情。说得好的用这个节奏来表扬他。看着大家这么尽情的创作,顾老师真想唱首歌来助助兴。希望同学们能够邀请我一下啊?
念节奏:顾老│师呀 我们 请你 唱首│歌 0 0 ‖
五、学唱歌曲。
万分乐意为大家演唱,但是需要大家给我个小小的帮忙,如果你们觉得喜欢,就用你们的身体语言来跟顾老师配合好吗?我得拿上个乐器――铃鼓。
好听吗?听到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想?
1、跟师念歌词。(屏幕出示)――第一段
2、跟录音轻声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和表情)
六、创编。
1、取题目
歌曲会唱了,顾老师都忘记给它取题目,你们觉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好呢?。
因为这是一首来自日本的儿童歌曲,所以在中国,不同的人给它取了不同的题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有的简单地叫它“幸福拍手歌”。
2、编歌词
我们302班的同学取的名字都挺好,你觉得你还可以通过做哪些动作、唱哪些歌词来表达你的心情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一段)
3、学生上来唱,下面的同学配合他做动作。
七、综合表演。
今天大家表现得实在是很出色,但似乎没法满足大家的创作欲望,你们看,
顾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你能用上这些东西,让我们的歌曲变的更丰富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争取让自己的小组创作出最有特色的节目,好吗?
八、小结。
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顾老师想知道的是,你最喜欢这节课的哪一部分,为什么?最后,我们还是在顾老师的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假如幸福的话你就跟我走。假如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课后反思:
本堂课课堂气愤教好,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活跃,可以说为学生营造了一堂快乐的音乐课。但根据课堂实况,学生学唱歌曲的准确度不高,也就是,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虽然课前进行了一系列的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和铺垫,但效果不明显,学生依然把附点节奏唱错,甚至多遍练习没有效果。我仔细回忆了一下,的确,课前的十五分钟,自己设计的环节环环想扣,不但过度自然,而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得既开心又扎实。可当进入念歌词的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对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虽然熟悉,但是在长句中依然引发了很多的错误,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困难”,看到了“乏味”,当时的我也没有及时给学生做好调节,一味地把环节拉了下去,以至于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当时的我认为,只要给孩子们多听几遍,可能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将错误的地方纠正,可是,我错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我的点拨,他们需要我的正确引导,他们更需要我在他们出错的时候及时指正,这是我上完课后最大的感触。
新课标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重视课堂的活跃、民主,但毕竟学唱的准确性是一节好的音乐课的基本标准,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歌曲学唱都没有掌握,更何谈创造呢?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我的一次考验,没有很好地把这个难点突破,就是我本节课最大的失败,单森权老师和林燕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使我茅塞顿开,真正学到了如何把我想来最枯燥、无谓的知识变得生动、有乐趣。
我想,如果在课堂上多问几句“你们学会了吗?”“哪里还不会唱?”“你们有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吗?”可能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唱情况,让他们在熟练演唱地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而教师自身也应该为课的难点设计更多有效的`、针对性的方法铺垫,虽然这节课我在课前的铺垫较自然完整,但对难点的真正突破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那么再好的点子也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