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范文锦集 篇1
韩愈
.知识教学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美育渗透点
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文体
1.以伯乐相马导入。(幻灯片展示) 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
2.作者介绍。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 (幻灯片)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
幻灯片展示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 托物寓意
二.正音(学生听,注音 划出通假字)
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
祗 骈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邪通耶 食马者 (幻灯片 显示注音)
听录音
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
四.疏通文意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
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然后翻译
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 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完成后,教师评价,再读课文
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
马之千里者 (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马也 (是,这 也,表判断) 才美 (才华和美好的素质)鸣之 (之,语助词,延长音节 同《狼》久之) 其
五.把握结构,疏通文意
1.说 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生先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
作者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 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往后读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一段写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示幻灯--无伯乐则名马不名)
看看第一段还有什么问题,自由读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伯乐则名马不名。为什么说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韩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的。男生读第二段,找出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堂堂千里马,怎么会“食不饱,力不足”啊?因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马者不知马。读的时候要读出愤慨的感情。
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幻灯)
散读
4.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齐读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三个不连用构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还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最后发出感慨。
最后写 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齐读
四,背景介绍
根据文意,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
韩愈当时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写下此文(幻灯片)
六. 迁移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1.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
2.如果你怀才不遇 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马说教案范文锦集 篇2
【教学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
翻译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一)PPT上展示徐悲鸿《六骏图》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下这样一幅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所画的《六骏图》。画面上的几匹马意气风发、纵横驰骋,我们今天要了解到的这种马,它的遭遇确实截然不同。到底是什么马呢?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明白了。那有哪位同学能简要的介绍下你所了解的韩愈呢?
生:韩愈,字退之。
师:这位同学答除了一部分,让我们看一下有关韩愈的有关介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自己默看。(PPT展示韩愈生平)好,同学们请看一下标题《马说》,在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和这篇文章类似的标题?
生:有。师:有哪些?
生:《爱莲说》
师:那这些标题中都有“说”,说是一种文体,有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生:议论题材,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下“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PPT展示,大家来看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字词翻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之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组长上来抽签。(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任务分配)
二、朗读课文,实现读准、读对停顿
(一)让学生拿出导学案一起读一读文言字词积累中的第一题。
(二)请生读课文,并让同学点评。(让生指出需注意的字词及停顿,PPT展示重要字音)
(三)音频范读。
师:同学们都读的很正确,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音频。(有些同学听的很认真并未能做好注释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三、掌握字词及全文翻译
(一)请生将导学案中的重点字词答案写在黑板上,并生进行点评。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些字词我们应该注意?
(二)请学生翻译,并进行点评。
之后挑出重点句,开火车形式下来进行翻译。
四、分析文章内容
(一)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看这几个小问题:(1)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和伯乐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答案:伯乐对千里马有重要作用。
师:但是这篇文章中的千里马并没能遇到伯乐而是遇到(生答:食马者和奴隶人)
(3)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课文原句回答)答案:策之不能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
(4)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后果?(原文)
答案: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千里马?(原文)
答案: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其真不知马也。
师:课文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两句话大声斥责了那些食马者。课文围绕一个中心即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被摧残进行分析。这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造成的。那么文章写千里马真的只是在写千里马吗?请生回答导学案中主题探究。(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比喻义)
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那么作者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抨击
五、拓展延伸
在韩愈所处的社会存在这种现象,那么在我们的社会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如果你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伯乐”你会怎么对待?
生:各抒己见。
总结:1.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不断的完善自己。3.抓住机会去展示自己。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写一写
3.相关练习朱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