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节语言教案范文

2023-08-18

中班端午节语言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2、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

  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习打节奏

  三、学习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中班端午节语言教案范文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