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小鸭》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彩色项链,训练幼儿对色彩的视觉敏感度。
2、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并能较清晰地分辨出明显特征的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
3、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地学习粘贴纸条的技能方法,激发幼儿动手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一个
2、作品范例一个
3、各种彩色纸条若干
4、固体胶或浆糊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出主题 (展示作品范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串美丽的项链,你们想知道这串项链是谁的吗?那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项链的小故事 (提出问题)
师:故事还没有讲完,好心的小鸭要是挨批评了多可怜呀,我们想一个办法来帮助它吧!
2、教师引入活动(再次展示作品范例)
师:要不我们一起来帮助小鸭,帮它做一串美丽的项链吧(介绍所要用的材料、重点观察不同的颜色)
师:小朋友看这些彩色的是什么呀?有哪些颜色你都认识呢?
师:还有什么呢!(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整个制作过程)
3、幼儿进行独立操作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彩色纸条,然后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4、评价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戴上我们漂亮的.项链展示给我们的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小班美术教案《小鸭》 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用相应的情绪配合歌曲演唱。
2、能够较准确地接唱亲吻的象声词“咂”。
3、初步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两只小小鸭》。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较准确的接唱亲吻的象声词“咂”。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巩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幼儿欣赏课件《两只小小鸭》。
1、师:天气真好呀,嘎嘎嘎,看谁来了?还有哪,嘎嘎嘎,两只小小鸭。
2、师:两只小小鸭在打招呼哪!(唱乐句:亲亲小嘴巴。)
小鸭子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也来学习小鸭子打招呼,把这个“咂”做一下。
3、师:听,它们在说悄悄话哪,说得这么轻,在说啥悄悄话呀?(唱乐句:说啥悄悄话?)
师:请你猜一猜。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地说一说小鸭子在说些什么悄悄话。跟着老师学做“咂”的动作,并且发出这一声音。
相互说说悄悄话,感知、体验如何说悄悄话。通过课件播放,使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能够较准确地接唱亲吻的象声词“咂”,理解“悄悄话”的含义。
二、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欣赏课件《两只小小鸭》。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两只小小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随课件一起学唱歌曲。
(1)师:我们一起来跟着唱唱吧。
(2)师:两只小小鸭在一起多快活呀,我们唱得高兴点!一起欣赏。
跟着课件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跟着课件完整学唱歌曲,让幼儿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三、带领幼儿表演歌曲。
1、师:小小鸭是怎么走路的?你们能不能学着小鸭的样子来唱歌?
2、师:小小鸭赶快找个好朋友站好,我们边做动作边唱。
3、请幼儿一同表演唱。用肢体动作来边唱边做动作,例:小鸭走路的姿势、亲嘴的动作、说悄悄话的姿态等。通过歌表演结束本次活动,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小班美术教案《小鸭》 篇3
活动目标
○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练习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
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
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
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
1、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三、正式活动
互动问题:
1、教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教师带动作朗诵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3、幼儿逐句学说儿歌并带动作表演。
教育要求:
1、教师在说儿歌时速度要放慢并带有动作,使幼儿轻松记忆儿歌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
1、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对?
2、如果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育要求:
1、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
2、教师要渗透给幼儿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小知识。
建议
○可以将儿歌改编成小故事,请幼儿来表演。
○可以请幼儿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可以将此活动延伸,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安全知识渗透。
附儿歌:小鸭找妈妈
一只鸭,两只鸭,
三只小鸭找妈妈,
四天前,五只小鸭跑丢了,
妈妈急得嘎嘎嘎,
到处喊,到处找,
究竟小鸭去哪了?
小班美术教案《小鸭》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能理解故事内容。
2、能说出自己和妈妈的名字。
3、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故事磁带、动物头饰、警察服装。
2、课前让幼儿知道自己妈妈的名字。
三、活动过程:
1、听看结合,欣赏故事:
1)、邀请教师带上动物头饰给小朋友表演故事《小鸭找家》。再请小朋友说一说:——“故事中的小鸭怎么了?”——“谁来帮助它?最后小鸭子找到妈妈了吗?”
教师小结:小鸭迷路找不到家了,小兔子、小猪、小鸟来帮助它,最后小鸭子找到妈妈了。
2)、出示故事背景挂图,听故事磁带。幼儿学说小动物的对话。听完故事请小朋友回答问题:——“小兔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是怎么回答的?”——“小猪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是怎么回答的?”——“小鸟对小鸭子说什么了?帮小鸭子找到妈妈了吗?”教师小结:小鸭子迷路了,因为它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名字,所以小兔和小猪没办法帮他,小鸟边飞边喊“谁家丢了宝宝?”鸭妈妈听见后说“我家丢了鸭宝宝!”这才找到了小鸭子!
2、情景问答《找家》:——“有一天你和爸爸妈妈去逛街,你迷路了,急得呜呜哭,这时警察叔叔过来问你: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你会怎样回答警察叔叔?”教师扮警察,幼儿扮迷路的小朋友,练习清楚地说出自己和妈妈叫什么名字。小结:小朋友如果迷路了,要找警察叔叔帮忙,不能和陌生人走!
3、教师带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表演《母鸭带小鸭》,模仿小鸭子走路,结束课程。
四、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投放幼儿用书和头饰,让幼儿看看、说说,尝试表演故事。
2、情境问答的内容可以不断丰富,逐步加入爸爸、爷爷、奶奶等家人的名字,以及请幼儿说出自己家的地址或电话。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迷路时该怎么办,并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在上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图片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一开始我创设迷路的情节,吸引幼儿解决办法,找民警回家。然后又以游戏形式帮迷路的小花鸭找家,这样既吸引幼儿兴趣又让幼儿愿意主动开动脑筋。
在幼儿知道小花鸭迷路时,我让幼儿帮他想办法。我出示了商场、公园等一些人多地方的照片,提示幼儿外出时在这种地方迷路了该怎么办,幼儿互相讨论回答,我把幼儿的答案整理后再做小结,幼儿就能很快记住,明白在自己迷路时的解决办法。在外出时要紧跟大人或牵着爸妈的手,不要一个人乱跑。迷路时,如果在马路上可以找警察帮忙;如果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工作人员广播,或者站在原地等爸妈来找你,小朋友们都在游戏中记住了。
通过该活动,我觉得孩子的收获是很大的,以下是孩子的声音:
1、知道迷路后寻找家长的方法,和与家长出门要紧跟家长或拉着家长的手。
2、先在原地等一会儿,不要慌张,也许爸爸妈妈就在不远处。
3、如果走失的地方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到公园的广播室,告诉工作人员你和爸爸妈妈的姓名,联络电话等,让工作人员帮忙广播寻找自己的父母。
4、要乖乖地听工作人员的话,和他们一起等自己的父母来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