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出相应动物形象并用动作表示。
2、发展想象力,尝试运用各种动物的身体部位创编各种怪物形象。
3、体验探索、合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图卡2份(8小张);游戏图卡4份(16张);音乐(动感的)
活动重点与难点:
用各种动物的身体部分拼凑各种怪物形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动物变变变",根据局部特征做出相应动物的动作。
1、介绍玩法。请幼儿根据魔术棒上的动物部位做出相应动物的样子。
2、进行游戏。请幼儿讲述他做的是什么动物。
二、运用动物身体部位尝试创编怪物形象。
1、教师示范怪物拼图。幼儿讲述怪物的组成部分。
2、幼儿个别操作。
1)幼儿尝试操作拼图,并讲述拼图中怪物的组成部分;
2)探索不同的操作方法拼出怪物并讲述。
3)幼儿讨论。还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这些动物的什么身体部位拼怪物。
三、幼儿拼图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请幼儿人手拿一块拼图,找其他同伴的其他的身体部位合作进行拼凑,变成一个怪物。
2、进行游戏。
幼儿在音乐中进行拼凑,音乐结束,幼儿合作完成作品。
3、作品交流。
集体交流每一个怪物是怎么拼的。
4、再次进行游戏。
四、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弯腰半蹲走。
2、锻炼运动的持久性。
活动准备:
幼儿打扮成小老鼠,纤维袋20个,不同高低的隧道两条,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弯腰半蹲走
活动难点:能加快速度通过不同高度的隧道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做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动作入场,共同游戏“机灵鼠小弟”
(二)练习弯腰半蹲走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隧道,自由发挥过隧道的不同方式
师:今天鼠妈妈要带孩子们去外面运粮食,看,这是我们要经过的一条隧道,孩子们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经过这条隧道,大家都来试试看。
2.集体演示
①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过隧道的不同方法。
②教师根据幼儿的表演引出弯腰半蹲走。
师:刚才孩子们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可是我们小老鼠在运粮食时很容易被小猫抓住,我们要想出一个能很快通过隧道的方法。
3.幼儿集体鱼贯式尝试练习“弯腰半蹲走”。
4.集体讲述:你在练习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蹲才能更快的通过隧道?
5.教师总结幼儿交流的意见,讲解动作要领,进行动作示范。(示范可由幼儿也可由老师)
6.幼儿集体鱼贯式练习一遍,要求慢速通过高隧道。
7.增加难度,引出另外一条稍底的隧道,幼儿尝试练习。
8.再次提出要求,请幼儿加快速度通过不同高度的两条隧道。
(三)游戏:运粮食
1.过渡语:小老鼠这么棒,妈妈寻找到了一些粮食,可妈妈老了,有点搬不动,请你们帮妈妈去运粮食,好吗?
2.游戏要求:小老鼠经过这条高一些的隧道,走过独木桥,运一包粮食,再从矮一些的隧道回来。
3.幼儿鱼贯式游戏一次。
(四)游戏结束
1.围着粮食庆祝胜利,同时放松身体。
2.带着粮食高兴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耐心专著、果决判断、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和培养幼儿的敏捷性、灵巧性、爆发力、体耐力、距离感和协调性。在这次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充满积极性。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里的“洞”,对“洞”的好奇,知道一些洞的用处。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PPT“我们身体里的洞”。
2、简笔画“小娃娃”图、记号笔、五角星标记。
3、纸制背心、短裤。
活动过程:
(一)洞洞大猜想。
1、出示PPT1:一个洞
这是什么洞?(下水道)
2、出示PPT2:许多洞
这些洞是怎样的?会是什么洞?(洗澡喷头上的洞,长得像莲蓬,因此我们叫它“莲蓬头”)
3、出示PPT3:两个洞
这两个洞是什么?
(二)寻找身体里的“洞”,了解这些“洞”的本领。
1、找“洞”游戏:分组找身体里的“洞”,并记录,讲述自己的发现,了解这些“洞”的本领。
2、自主阅读,发现身体里更多的“洞”,集体讲述“洞”的本领。
(三)给“洞洞”分类,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1、把哪些“洞”藏起来,不被别人发现?哪些动要露在外面?为什么?
2、哪些“洞”要藏起来,为什么?
3、帮娃娃藏“洞”。(为娃娃"穿"背心短裤)要藏起来的"洞洞",我们要特别地保护好它们,不能让别人看见,也不能让别人摸。
4、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和同伴继续阅读图书,找身体里的“洞”。
2、钻洞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抓住幼儿兴趣点以找找身体里的"洞",以及保护身体里的"洞"作为重点内容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洞洞大猜想"第二环节为找洞洞,第三环节为分类环节,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将身体的"洞"分为可以裸露和需要隐藏的两类,初步明白身体里一些洞洞的功能及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意图
第17篇、中班健康活动教案:驱蚊、灭蚊、防蚊的方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蚊子虽小,在我看来却是非常恐怖的小昆虫。据专家考证蚊子进化比人类早两千多年,具备极强繁殖力和适应力,并是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人若被蚊子叮咬后,除了痒、疼痛、红肿外,蚊子还会传染疟疾、丝虫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天渐热,蚊子越来越多,讨厌的蚊子又将“嗡嗡”飞舞。孩子常常被蚊虫叮咬了,对蚊子的防之、驱之、伐之、灭之是终极目标。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驱蚊、灭蚊、防蚊的方法》。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4
课标理解:本目标选自《太原市幼儿园课程标准》小班健康领域九月份目标第5条:学习漱口的方法,会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需从小抓起,漱口这件看似简单的事需要成人的提醒,幼儿才能掌握和坚持,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孩子们学会漱口,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这可以完成此目标的第一点。
设计意图:
幼儿一日三餐后,难免口中有食物残渣,漱口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清洁口腔的方法,可保证幼儿的牙齿清洁和健康。为此,我设计这节活动,目的是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
活动准备:大嘴巴东东头像一个,小镜子、杯子、水、接水盘、小毛巾每人一套,歌曲《漱口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嘴巴东东头像,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东东,东东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他每天都吃各种有营养的食物,看看东东今天吃了哪些东西?幼儿:桃子、青菜、萝卜、鱼、米饭。
老师:东东说“我吃饱了,我要睡觉了”,小朋友你们说东东现在能不能去睡觉呀?为什么呢?我们看看他的嘴巴里有什么?这该怎么办呢?幼儿:要刷牙、漱口。
二、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老师:漱口需要什么东西?
幼儿:水、杯子(出示杯子和小水滴)
老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帮东东漱口。
(老师示范正确的漱口方法,把教具里面的两种食物拿掉)
老师:刚才我们帮东东漱口,怎么漱的?
幼儿:左边、右边、上面、下面……
老师:现在东东的嘴巴干净没有?还有什么东西呀?
(指出5种食物剩下3种了)
老师:那我们再来帮东东漱漱口。
(幼儿跟着老师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再取掉2种食物)
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把最后一种食物拿掉。
老师:现在东东的嘴巴变干净了,他非常感谢小朋友们,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
三、巩固漱口的正确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嘴巴变干净。
老师:东东给我们带来了镜子。我们来照照镜子,看看嘴巴里面干净吗?(引导幼儿发现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它们爬到牙齿上去了,牙齿变脏了,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从牙齿上赶走呢?
教师提供杯子、水、接水盘、小毛巾,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漱口。
老师说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操作3次后,互相看看谁的嘴巴最干净。
四、小结:教育幼儿要养成吃完东西漱口的良好习惯。
五、集体唱歌《漱口歌》
延伸活动:
1.利用生活环节,巩固漱口的方法。
2.与家长联系,要求幼儿在家中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5
主要领域:健康
相关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
1、体验用废旧月饼盒进行游戏的乐趣
2、能用“托盘”持球协调地行走
3、能初步树立尊重同伴、虚心求救、乐于助人的思想
主要形式:集体活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的乐趣
2、难点:持球不落下并协调地行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课前参观过酒店
2、物质准备:小凳子16张、小桌子4张、餐盘4个、小红花1朵;每人一份由月饼盒剪成的圆形的“托盘”、“足球冰淇淋”的外壳、湿毛巾
【教学过程】
一、进入场地,引出游戏
师生同做教师自编的准备活动。
二、自由探索,一物多玩
1.幼儿自由探索玩托盘。
2.提醒幼儿不做危险动作。
3.观察与模仿。
提醒幼儿除了自己探索外,还可以观察与模仿他人的玩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分散练习,持盘行走
1.学习新动作
①发给幼儿每人一个“菜”和一条湿毛巾(湿毛巾放在“托盘”的中间,增加“菜”与“托盘”之间的摩擦力)。 “今天,我们就来当餐厅里的服务员,我们为顾客上菜,上菜时,一手托盘,另一手背在背后,菜不能倒掉。”
②幼儿自由练习基本动作
思考:怎样上“菜”走得直, “菜”不落地?活动中怎样灵活地避让同伴?
③小结:眼看前方托盘平衡,步伐适中,控制动作就不会掉落。
2.练习新动作
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在排成圆形的小凳旁走s型的路线;
①重点帮助持球不稳的幼儿纠正手型和脚步不正确的地方;
②要求不能撞到小凳子,球掉下就立刻捡起跑回原位重新开始。
三、游戏“托盘上菜”
1.和幼儿一起布置场地如图:
★★★★ #### O
★★★★ #### O
★★★★ #### O
★★★★ #### O
(★代表幼儿;#代表小凳子;O代表桌子;桌子上放上一个箩筐)。
2.讲解示范游戏方法
“我们分成四组来比赛,第一名幼儿从起跑线出发,绕过四张凳子,走到终点的桌子旁,将‘菜’上到餐盘中,跑回拍第二位小朋友的手,依次进行,先完成而且‘菜’不倒掉的一组为胜”。
3.幼儿鱼贯进入场地练习
规则:如果“菜”掉,立刻捡起,跑回到原位重新开始。
4.幼儿游戏1―2遍
5.集合幼儿,评述活动情况
四、结束工作
师生一起动手整理场地。
【延伸活动】
如果幼儿对以上的动作熟练之后,可以再增加难度,如跨越小凳子走、踩小凳子走等。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月饼盒十分精美,质量很好,幼儿把这些盒子带到幼儿园,放在废旧物品回收箱。为了充分利用月饼盒,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的意识,增加活动的难度,我将月饼盒剪成圆形,将旁边的盒身剪掉,就剩下一个平面,另外还用了一个足球形的冰激棱盒当“菜”,为了不使“菜”滚下来,在“托盘”上放上一条湿毛巾,增加了“托盘”和“菜”之间的摩擦力。在活动中幼儿得十分注意身体的协调和上下肢的配合,才能完成“托盘上菜”这个动作,这是十分好的身体平衡练习。由于是大班的幼儿,我增加了活动的竞赛性,命名为“服务员”。对于幼儿之间的差异性,活动中设置了有直线行走和s型行走等不同的难度。
二、效果分析
开始学习新动作时,幼儿的兴趣很高,除了锻炼上下肢协调外,还通过探索多种玩法,由徒步走→避让同伴走→S型路线走,难度逐步升级,趣味也随之增加,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思考,使他们的想象能力、战胜困难的勇气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许多幼儿为了使自己的一组胜利,就会比较着急,而不注意规则,所以游戏前也应强调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最后胜败组相互祝贺、鼓励,使游戏的气氛达到高潮,胜组增强了自信心,败组也是摩拳擦掌表示再来一次,达到了体育活动的目标。同时,幼儿看到“托盘”这么好玩,发现是月饼盒做的,感到非常的惊奇和开心。之后,幼儿经常在废物回收箱中翻来翻去,进行一些玩具的小制作,体验到自制玩具的乐趣。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友谊的温馨感。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铃鼓、节奏轻快的音乐带、录音机。
2、挂图:《千变人》
活动过程:
1、展示挂图《千变人》。请幼儿看挂图,找一找,看哪两个表情是一样的?借此玩配对游戏。教师表演几种表情或动作让幼儿想想:这样的表情或动作,让人感受到的是快乐、生气、还是害怕呢?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高兴、害怕、害羞或者生气。
2、幼儿讨论:
(1)、什么时候会高兴。
(2)、什么时候会生气。
(3)、什么时候会哭。
(4)、什么时候会害怕。幼儿回答后师小结。
3、拓展幼儿思维快乐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表情或动作表达,害怕的时候又可用何种表情或动作表达;生气的时候可用何种表情或动作表达。
4、播放音乐或用铃鼓打节奏,请幼儿随着节奏在教室中自由走、爬、跑、跳,音乐停止,教师就说出一种情绪,请幼儿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让幼儿分组交流活动中有趣的事。
教学反思: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辨别表情来判断情绪,让幼儿认识"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活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活动中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的活动延伸我认为不错,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谓独具匠心。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不讲个人卫生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也会影响他人,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脏孩子》(内容自定);绘画纸和笔若干。
活动过程
1、介绍诗歌《小弟和小猫》(柯岩作),组织幼儿讨论,不讲卫生有什么不好?
2、讲述故事《脏孩子》,并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别人不喜欢“脏孩子”?使幼儿知道,不讲究卫生,别人会怎样对待你。
3、把“脏孩子”的变化用绘画表现出来,请幼儿帮助“脏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4、将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请幼儿总结“脏孩子”哪些地方进步了?改掉了什么毛病?
5、自编班级讲卫生手册,内容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商定,并配上简单文字说明,供家长观看。
活动建议
1、在寝室内放一面大镜子,让幼儿有机会了解自身的形象,随时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
2、可挑选个人卫生较差的幼儿表演“小弟和小猫”,使其通过表演受到教育。
3、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学反思
幼儿的良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其中还可能有多次的反复,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巩固。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 篇8
目标:
1、使幼儿知道,不讲个人卫生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也会影响他人,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准备:
自编故事《脏孩子》(内容自定);绘画纸和笔若干。
过程:
1、介绍诗歌《小弟和小猫》(柯岩作),组织幼儿讨论,不讲卫生有什么不好?
2、讲述故事《脏孩子》,并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别人不喜欢“脏孩子”?使幼儿知道,不讲究卫生,别人会怎样对待你。
3、把“脏孩子”的变化用绘画表现出来,请幼儿帮助“脏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4、将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请幼儿总结“脏孩子”哪些地方进步了?改掉了什么毛病?
5、自编班级讲卫生手册,内容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商定,并配上简单文字说明,供家长观看。
建议:
1、在寝室内放一面大镜子,让幼儿有机会了解自身的形象,随时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
2、可挑选个人卫生较差的幼儿表演“小弟和小猫”,使其通过表演受到教育。
3、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学反思:
幼儿的良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其中还可能有多次的.反复,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