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鞋和小鞋教案

2023-08-18

大鞋和小鞋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如今有些孩子们不太好动,不善于去发现周围的事物,虽然对音乐感兴趣,但没有基本的节奏感,而且对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很差,所以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活动课《大鞋和小鞋》,以此来培养幼儿对音乐、旋律的初步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并激发他(她)们对此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穿大鞋和小鞋的感受及其中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音乐旋律的感知反映能力。

  3、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

  4、激发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体验穿大鞋和小鞋的感受。

  2、难点: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大鞋和小鞋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幼儿通过亲自触摸、猜谜的方式激发幼儿发现大鞋和小鞋的不同特征。

  1、师:听你们××老师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了,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面放的是什么?想不想知道?请幼儿伸出小手摸一摸,并说出摸到的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都摸了是吧!老师先不打开,先让小朋友们说摸到的是什么,然后老师打开,看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2、出示实物: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大鞋和小鞋的不同特征。

  师①:这两只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你们在家看见谁穿过这么大的鞋?谁穿过这么小的鞋呀?

  二、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听音乐的方式启发幼儿发现大鞋和小鞋所发声音的不同,并体会穿不同大小鞋的感受,从而激发他(她)们对此活动的兴趣。

  1、听音乐

  师①:音乐里的小朋友说她穿着爸爸的鞋像什么?走起路来发出了什么声音?

  ②:她穿着娃娃的鞋像什么?走起路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2、教师请几名幼儿分别穿大、小鞋,并说出其感受。

  师①:小朋友穿着这双鞋累不累呀?为什么?

  ②:小朋友穿的这双鞋紧不紧?为什么?

  三、集体尝试操作。让幼儿通过做游戏和听音乐的方式,使幼儿加深对大小鞋特征的印象,并锻炼他(她)们对音乐旋律的感知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一)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并使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两种鞋不同特征的印象。

  (二)请幼儿听音乐

  ①教师示范动作。

  ②全体幼儿边演唱边表演,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表扬鼓励。

  ③请幼儿分组表演。

  ④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舞蹈游戏与其它小朋友一起表演。

大鞋和小鞋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歌曲,欢快并富有趣味性,而且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使让孩子喜欢的一首经典歌曲。在歌曲中孩子们重点感受到大鞋和小鞋两种有不同力度的音乐形象,尝试表达不同的脚步声。

  在感受我长大了之后,来让孩子欣赏这个歌曲《大鞋小鞋》,活动分为几个流程,首先感受大鞋小鞋穿在脚上的不同感觉,然后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大鞋和小鞋的不同,理解歌曲中的比喻,感受到歌曲中的诙谐有趣,尝试表达穿上大鞋和小鞋的不同感觉和不同声音。最后学习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其中的有趣诙谐和力度变化。

  2、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出其中的力度不同(演唱、节奏、动作等)。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爸爸的鞋、宝宝的鞋。

  活动过程:

  一、大鞋和小鞋——感受穿上大鞋与小鞋的不同感觉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让我们来穿一穿,看穿爸爸的鞋与穿娃娃的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让幼儿脚穿大鞋、小鞋走路,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幼儿相互交流穿大鞋、小鞋的感受,及大鞋、小鞋发出的声音。)

  二、欣赏歌曲——感受诙谐有趣

  1、欣赏歌曲。

  2、穿上大鞋和小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3、教师和幼儿一起模仿大鞋和小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节奏。

  4、教师和孩子一起用演唱或者拍手方式表达其中的节奏。

  三、理解表现——歌曲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1、再次欣赏教师的范唱(教师可根据歌词内容将第一段唱得强,第二段唱得弱。)

  2、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教师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解释。

  3、如果让你用动作来表达,你会怎样表达呢?

  4、幼儿一起用自己的脚步演绎两种不同的脚步。

  四、演唱歌曲——表达不同的力度

  1、教师指导幼儿听清歌词演唱歌曲。

  2、教师指导孩子演唱时注意两种不同脚步的力度。

大鞋和小鞋教案 篇3

  目标:

  1、在情境中,边玩边感受乐曲,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爸爸的高大,希望自己快快长大。

  准备:磁带、爸爸的大鞋等。

  (一)谈话:我们的鞋子

  1、这是什么?(脚、鞋子。)

  2、人为什么要穿鞋子?

  小结: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脚。

  3、出示爸爸的鞋子,为什么爸爸的鞋比小朋友的大?

  个别回应:-爸爸人高(爸爸人高大)---爸爸的脚大(大脚穿大鞋)--爸爸有各种各样的鞋子—爸爸的大鞋又漂亮又多。爸爸人高脚也大,穿上大鞋真舒服。宝宝人小脚就小,小鞋穿着才合适。

  4、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像爸爸那样有一双大脚,走起路来又快又神气?

  出示爸爸的大鞋-----

  回应小结:爸爸有一双大脚,走起路来那么快那么稳,从来不会摔交,我要快快长大,像爸爸一样有一双大脚。

  二、游戏:穿穿爸爸的大鞋

  过渡:小朋友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下面我们就穿上爸爸的鞋子走走,扮演一下自己神气的爸爸好吧。

  不过老师有个建议:请带鞋子的小朋友自己找块空地方穿上爸爸的大鞋,然后慢慢走走自己的座位,请注意安全!

  现在张老师也来当爸爸了!我们来一起走走、听听、看看大鞋会发出什么声音?

  走走,走出好听的声音。等一会把走的感觉说出来。有节奏模仿爸爸的典型动作。

  1、在玩的过程中:走起路来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听小朋友的鞋子的声音是(节奏)。

  2、放歌曲《大鞋和小鞋》,引导幼儿边走边听。接下来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要换掉大鞋,---小朋友真像爸爸!坐的真神气!也是。

  (三)歌曲:大鞋和小鞋

  过渡:刚才你们的大鞋走路的声音真好听,老师把它编成一首歌,唱给你们听听好吧。任老师请弹钢琴,谢谢!

  1、静听歌曲:你听到什么?---教师唱回应。(踢踏)

  1、还听到什么?--(教师先举手)--像什么?

  过渡:听的非常仔细,但是个别小朋友还没有听清楚,我们再听一次好吧,你也可以跟着轻轻唱。

  2、幼儿跟唱(2--3):现在都听清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吧。(教师前轻后重)

  3、节奏图:通过置疑的办法引导幼儿看懂并跟唱。

  有的小朋友前面的已经听的非常清楚了,但是后面的还不清楚,看节奏图后你一定就会了。

  4、你们唱的和节奏图一样动听!请再来唱唱好吗?

  跟录音机完整唱。

  4、四、游戏

  今天我们不仅学做了神气的爸爸,而且爸爸的大鞋还教我们唱了一首悦耳的歌。下面我们请大鞋来走走、唱唱,不过走的时候要跟着节奏,走出好听的声音。(教师手点节奏图)

  结束语:我们穿爸爸的大鞋象小船,那么爸爸穿我们的小鞋象什么呢?今天我们回家请爸爸穿穿看,明天我们再来唱唱第二段。

大鞋和小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2.知道穿上大鞋以后走路时会发出 “踢拖”声音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一双爸爸(大)的鞋、一双小鞋、节奏图谱、歌曲。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唱出歌曲的力度变化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鞋、小鞋。

  师:请你们来看看,这两双鞋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呀?猜猜看,这会是谁的鞋呢?

  师: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像什么呢?

  熟悉歌词:我穿爸爸的鞋,就像两只船。

  师:开在哪里呀?(开在大大的海洋里)

  二、熟悉“踢拖”的不同节奏、声音的轻重、大小

  师: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幼儿自由猜测,并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师:原来穿上大鞋以后会发出“踢拖”的声音。那走的慢时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出示图谱)

  熟悉旋律:(用拍手、跺脚等方式)

  × × ︳× × ︳

  师:走的快时,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

  熟悉旋律:(用拍手、跺脚等方式)

   ︳× — ︳

  师:大鞋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教师唱 ×)

  师:这些轻轻重重、快快慢慢的声音连起来,还能变成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教师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三、学唱歌曲

  师:刚刚这首歌里你喜欢哪一句呢?(请个别幼儿来试着唱一唱)

  请孩子们跟着唱一唱。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一起来唱唱吧。

  四、学唱第二段

  师:穿上娃娃的鞋,像什么呢?

  穿上娃娃的鞋,就像两顶帽。

  熟悉“踢拖”的不同节奏、声音的轻重、大小方法同上。

  小百科: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