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出是摩擦产生的静电。
2、尝试将操作材料分成可摩擦起电和不可摩擦起电两种。
二、渗透目标:
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用完放回原处。
三、活动准备:
塑料制品:笔管梳子尺子塑料袋
轻微物品:聚苯泡沫颗粒海绵
纤维物品:毛手套丝巾气球棉毛巾
其他物品:竹筷小铁棒小木棒
四、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请幼儿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
2、演示(用同样的两把塑料尺,一个经过摩擦,另一个不摩擦,去吸引轻微物品,泡沫和碎海绵)产生的现象一样吗?(幼儿回答)
3、提问:为什么泡沫会跳起舞来?(幼儿讨论)
原来呀是塑料尺和衣服摩擦产生的一种奇妙的小精灵,它是静电小精灵。
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你想和我一样变个魔术是吗?
2、幼儿自己动手体验用塑料笔管和尺子摩擦去吸引岁海面和泡沫。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小结:听来自录音:(我是静电王国的国王,在我的国度里有很多有关静电的现象,宝贝们想了解更多的静电发生吗?欢迎到我的国度里做客。)
4、孩子们想去吗?游戏:《开火车》(到静电国去)
三、幼儿亲手体验操作:
1、幼儿分四个组,利用桌子上的材料亲自体验感受摩擦起电。
2、分组选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通过实践结果证明:塑料制品和纤维织物经过摩擦最容易产生静电,奇妙的静电能吸引轻微细小的海绵泡沫纸屑头发等。生活中在干燥的季节里塑料梳子梳头发,脱毛衣、风衣、羽绒服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也是奇妙的静电现象,但是它和电视电灯用的电视不一样的,请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找一找还有那些会摩擦起电,明天告诉我好吗?
五、结束:
请把东西放回原处和静电国王再见坐上火车回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静电”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经常会和小朋友开个玩笑,以各种形式显露一下身影。如在干燥的日子小朋友之间拉手时被静电电到,梳头时根根竖起的头发,脱毛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孩子们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于是就产生了探索静电的愿望。
教学内容分析:
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用变魔术、让幼儿猜想、实践、验证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内容上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感知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吸管、碎纸片、气球、饮料瓶。
2、柳枝、穿裙子的布娃娃、芭比娃娃。
活动重点:
感知静电现象。
活动难点:
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纸片被吸起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活动的开始,用了一个能引起幼儿好奇心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小魔术导入,使孩子产生好奇的同时也产生疑问。这样的设计更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一)引导幼儿尝试摩擦起电。(初次尝试)
1、小纸片为什么会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你想知道我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吗?(教师不藏起来地再做一遍)
你看清楚我是怎么变的了吗?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摩擦一词。
4、你们想不想再来变一次?(幼儿再次操作)
5、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摩擦后,轻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这个环节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环节。首先幼儿通过猜测魔术是怎么变的来扩展思路,促进一个多元思维的发展;当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及时鼓励、支持,让幼儿用自己的猜测来尝试操作;经过实验,幼儿验证自己的假释是否合理,同时又主动地探索着魔术产生的原因。最后老师再当众变一次魔术,将包袱打开,使幼儿理解了这一现象,知道了摩擦生电这一知识点。)
(二)总结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可以产生静电。
教师小结: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感知静电现象。
1、师:幼儿分组操作,充分感知静电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一组:让柳条动起来。
第二组:让娃娃裙子动起来。
第三组:让头发飘起来。
老师指导,对个别不成功的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发现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了解了静电,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于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从中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经验。)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吸管经过摩擦后,就产生了静电,让柳条动了起来、娃娃裙子动了起来、头发飘了起来。
四、引导幼儿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静电现象。
(联系生活是对幼儿经验的扩展,利用就在他们身边的静电这种现象,让她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幼儿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手帕。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向幼儿介绍放有各种材料的小筐内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幼儿操作、自由探索)2、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小棒把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3、提问:请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名幼儿演示并讲解自己的做法,再让大家都试一试)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二、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