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秋赏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2、能画出不同颜色花纹的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
2、不同款式的月饼图片;
3、彩笔、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想想你记忆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半圆形弯弯的)
二、播放《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
三、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出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小结: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又称团圆节,是欢庆丰收/家人团聚/赏月、品月饼的传统节日,月饼圆圆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欢庆中秋节。月饼也象征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开来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开。
四、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月饼”,从月饼的颜色,形状,图案等方面进行引导。
五、鼓励幼儿大胆的绘画月饼。
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饼,如红色——草莓味、黄色——橙子味、绿色——青草味等等让幼儿缠身作画的热情。
六、作品欣赏并展示。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023中秋赏月教案 篇2
项目创意:
1、通过活动,让同学们搜集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感受古代文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创造能力。
3、以“中秋抒怀”为主题写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及感受亲情的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
项目名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间范围:
20xx年9月6日~14日(中秋节前后) 参加人员:松木坪中学701班全体同学及语文教师
主要活动:
1、搜集与中秋、月亮有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民间传说等;
2、撰写对古诗、词的赏析文章;
3、以“中秋抒怀”为主题写作,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4、装订成册;
5、活动表彰。
过程描述:
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明确活动目的。
古诗词有言:“每逢佳节备思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是一年中新佳节来临之际,一定会触发同学们对远方亲人、朋友的牵挂、思念之情。但同学们究竟对中秋、月亮有哪些了解呢?还需要作深入的探究。
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步骤。
1、讨论交流,从哪些方面感受中秋文化? ——与中秋、月亮有关的诗、词、文、赋、故事、民间传说、对联
2、如何搜集这些材料? ——访问身边的长辈,查阅书籍、资料
3、讨论搜集资料需做哪些准备工作? ——记录本、小组分工……
4、讨论活动时间安排 ——9月6日~10日,搜集、整理相关内容; 9月10日(中秋节)晚举行汇报交流会; 9月11日~14日,整理装订成册。
三、搜集资料,设计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注重过程体验。
(一)因简就陋地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个性化地为其命名。
1、同学们都是用白纸分门别类地整理自己搜集到的古诗、词、文、对联、故事、民间传说,并配有精彩的插图。
2、集子的命名丰富多彩,富有文化气息。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
(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并对其作赏析。 不少同学写出了对自己喜爱的古诗、词的理解感悟文章。
(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中秋抒怀”为主题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抒写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者必居其一)
四、汇报表演
中秋节晚上,同学们就自己搜集、写作的东西上台汇报表演,展示个人才华。
五、整理、展览与总结表彰
1、9月14日晚,我们对全体同学的集子进行了展览,并投票选出了各类获奖的名单。如,最佳创意奖、内容丰富奖、真情告白奖、积极参与奖等,全班每位同学都在不同方面被给予了肯定。
2、为了激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积极主动,我们还及时地进行了总结。
2023中秋赏月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表现出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
教师范例、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表现——分享体验
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1)讨论对比画1、出示范例1,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2、出示范例2,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4、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1、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师:中秋节,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二、操作表现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帮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大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动:出示其他范例,引导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在这次充满快乐喜悦的活动中,幼儿知道了中国的节日“中秋节”,在分享月饼的同时,小朋友们给别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幸福,体验到了团圆、分享的快乐
2023中秋赏月教案 篇4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能表现出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教师范例、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流程:讨论演示——操作表现——分享体验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
(1)讨论对比画
1、出示范例1,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2、出示范例2,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4、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
1、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师:中秋节,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二、操作表现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帮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大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动:出示其他范例,引导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