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劳动课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已经有能力帮助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擦桌子、收拾碗筷等。看到幼儿对劳动感兴趣,就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设计一节以劳动相关的音乐律动活动。因此就设计了中班律动《劳动狂想曲》。整个活动过程以帮助小矮人打扫卫生展开活动,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动作。合拍的表现音乐,在音乐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动作表演来区分音乐的 ABC 段。
2.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动作合拍的表现音乐。
3.尝试合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动作合拍的表现音乐; 活动难点:合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相关音乐、PPT、双面玻璃擦。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白雪公主离开小矮人后,非常想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今天白雪公主想请我们帮她去森林里看望小矮人,你们愿意吗?”
二、完整听赏音乐
播放 PPT,师:“小矮人家怎么了?应该怎么办?(听音乐让幼儿探索哪些地方需要打扫?)
三、分段练习,熟悉音乐
1.A 段音乐,学习拖地板动作
播放 PPT,师:“天哪,地板怎么会这么脏,用什么工具可以一次性把地板拖干净?
请个别幼儿示范拖地动作,集体练习拖地动作,教师强调要一下一下拖才能把地板拖干净。
集体合着音乐练习一拍一下拖地板。
2.B 段音乐,练习刷马桶动作
播放 PPT,出示又脏又臭的马桶图片,师:“什么东西这么臭?马桶这么臭这么办?圆圆的`马桶要怎样清洁呢?
师:“刚才马桶好像刷还不够干净,让我们再来刷一次吧!”听音乐再次练习刷马桶动作。
3.C 段音乐,学习双面擦擦玻璃动作
播放 PPT,出现脏脏的玻璃窗图片,师:“哎呀,窗户还没擦呢,你们知道用什么工具擦窗户又快又干净呢?”
4.倾听音乐,完整表演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拖地、刷马桶、擦窗子,现在我们一起帮小矮人打扫卫生,先打扫卧室吧!”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教师在一边协助指导幼儿表演。
5.合作表演,提升难度
PPT 出现脏乱的客厅的画面,师:“现在就剩下客厅没打扫了,客厅里有一扇大大的窗,一个人没法擦,需要两个人合作擦,谁愿意来和我试一试?
6.结束活动
出示 PPT,师:“看,现在客厅也打扫的好干净,小矮人们一定会喜欢的,小矮人们回来了,让我们悄悄藏好听听他们说什么?”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PPT 出现小矮人动画语音,感谢小朋友帮忙打扫卫生,我们也需要做讲卫生的人。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音乐分成三段,让幼儿在情境中熟悉三段音乐,并愿意用动作表现, 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有创意地表现,教师及时给予反应,强化幼儿行为。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合音乐表现动作,幼儿有不同表现方式也可以,整个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大胆表现自己,能够合着音乐表现自己的理解。 通过三段音乐让幼儿表现出简单动作,并通过让幼儿帮小矮人打扫房间这个情境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在打扫之前引导幼儿做好准备工作,系上小围裙,带上小手套,幼儿也很喜欢这样的环节,可以跟随音乐做准备工作。让幼儿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包括准备工作。让幼儿打扫不同房间,进一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教师采用退位策略,适时引导,并注意个别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出示客厅里大大的窗户图片,一个人没法擦,需要两个人合作,引导幼儿自由结合,两个幼儿面对面站好,一起合作擦玻璃,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幼儿在自由结合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和自己的同伴在愉悦的互动中完成音乐的表现。通过出示打扫干净的房间和小矮人出场,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后的快乐,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人。整个活动幼儿都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表现、创作,展现自己对音乐活动的理解,从而领略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
中班劳动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幼儿观察动物的基础上,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模仿动物的行走方式。
2、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行走方式的兴趣,扩展幼儿的思路,活跃幼儿的思维。
3、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快乐,并能快乐游戏。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头饰,每人一个;森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出主题
教师:老师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因为老师特别喜欢小动物。你知道有那些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自己想一想。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行走的?
二、模仿动物行走
1、个别幼儿模仿,大家学习
2、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小动物在行走
3、请小朋友各自选一张胸卡,模仿小动物行走。并向大家介绍“我是····我会跳”{幼儿轮流进行,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你是什么动物怎样行走的?等}
教师:小动物行走的方式很多,有的会走、有的会跑、有的会跳、有的会飞、有的会爬、还有的会游。真的很有趣。
4、请相同方式行走的小动物走到一起。可不能走错啊。(飞、跑、走、爬、跳、游字卡)让幼儿各自走进字卡区。
三、比一比谁走的快
1、请会爬的和会跳的比一比
2、请走的和飞的比一比
3、请跑的和游的比一比
四、动物的家
教师:小动物的`行走方式很有意思,人是怎样行走的呢?会飞的动物喜欢哪里呢?(蓝天白云)那么我们就要呼吁那些毛黑烟的工厂要注意保护环境,给动物一片晴朗的天空。会游的动物喜欢哪里呢?(河流)如果水脏了,被污染了,小动物会怎样呢?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环境,去公园或大海边就不能随地乱扔东西。会跑会跳的动物喜欢哪里呢?(大山、树林)小朋友要爱护小树苗,让小树苗快快长大,变成动物们可爱的家园。
中班劳动课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中班律动——勇敢的小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做动作。
2、幼儿能够看图示进行律动表演。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难点:
能够看图示做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简单的学过本次的律动
经验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讲述:
1、森林里有很多野鸡,藏在小鸡中间,可是问道谁,谁都不承认自己是野鸡,你是野鸡吗?那你们学一学小鸡的动作,如果你们学的会,那么你就不是野鸡了。
2、你学的是小鸡的什么地方?翅膀啊。你学的是小鸡的什么地方?鸡冠子啊。
3、我请你们连着做四个小鸡的动作,然后你们像小雕塑一样不能动,而且好多小朋友和别人不一样,没说一个数字,你们就学不一样的动作,我们的小鸡站起来试一试,看看谁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呢。这个小鸡和别人的不一样。表扬他。好厉害给自己点掌声。
4、我们的组长要去找食物了,看一看我们的组长都做了那些动作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请小朋友听和看,看看谁会遵守规则。
二、学习舞蹈动作:
1、听音乐看老师做动作。教师提示幼儿和自己一起做动作。
2、刚才老师做了什么造型呢?这样是小鸡的嘴巴,这样就是小鸡的鸡冠子,这样打开就是小鸡的翅膀。我刚刚还做了什么造型,我刚刚出发的时候做了什么造型?走走看一看。接下来老师还做了什么动作。还有一个扛回家的动作。接下来我是怎么吃得呢?学一学老师的动作。
3、请幼儿学一学吃玉米的样子。
三、跟随音乐做律动
四、出示地图
1、我们走了几步?4步
2、看一看我们做了几次?4次
3、走走走走抗回家做了几次?2次,小朋友不清楚了,我们听音乐做动作,请小朋友好好记住啊。
4、吃食物和真美味做了几次动作?4次,我们的小鸡有没把组长的`动作学会呢?我们看着地图再来做一次哦。
五、跟随音乐去找食物
1、请小朋友跟随组长去找食物,但是抓野鸡的任务由组长来做,你们跟着做动作就可以了。看看野鸡是怎么被抓住的。
2、请小朋友跟随音乐一起做动作,把野鸡赶跑哦。
中班劳动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行业的劳动内容的初步了解,使幼儿了解劳动的艰辛,直接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2、通过活动体验劳动所来的成功感,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如:医生、司机、警察、消防队员、教师、营业员等。
2、歌曲《劳动最光荣》的磁带、录音机或钢琴。
活动过程:
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1、教师出示劳动者的图片,提问:
(1)“图片上的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2)“他们工作时主要做哪些事情?”
2、学习儿歌《勤劳的孩子》
(1)教师讲解儿歌每一句话的意思。
(2)请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3)幼儿站起来围成半圆,和教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做模仿动作。
活动反思:
1.歌曲具象,让幼儿“动心”
幼儿的学习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达到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当幼儿“动心”后,才能直接触及幼儿的理智和心灵,从而作用于对事物的认识,对自身的反思。
要让幼儿对歌唱活动“动心”,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首能激发幼儿“动心”的歌曲。“劳动最光荣”的音乐用节奏、装饰性变奏的手法发展为A+A′的结构,旋律用五声音阶宫调式,活泼明朗,节奏鲜明。但整个歌曲较长,作为歌唱活动开展就必须截取,A部分:“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歌词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大班幼儿好模仿,对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声的、象形的歌曲特别感兴趣的年龄发展特征。
2.策略有效,让幼儿“开心”
(1)教师的清唱。随着电教设备、多媒体的投入,老师的清唱似乎“难得一求”。 中班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他们学唱歌的唯一途径,歌唱活动首先得让幼儿听清楚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在清唱时,教师走近幼儿、走进幼儿,字正腔圆地和幼儿面对面唱歌,通过教师自己的范唱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由内而外,以情带声,让幼儿感受到歌唱时“弹”的魅力,从而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歌唱。
(2)图谱的运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的事物。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内容,由于“劳动最光荣”的歌词无规律可循,“突出顺序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记忆困难,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在倾听了教师的清唱后,“你听到了什么?”针对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图谱;再次倾听教师的演唱后(伴奏很轻),给图谱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排队;幼儿尝试演唱后,找一找“你最喜欢哪句?”“哪句你觉得有困难?”对于“喜欢”的,图谱具有提示歌词的作用,对于“困难”的,则直接点击图谱,大家一目了然。图谱运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乐中学。当然,运用图谱应关注其科学性,不是每个歌唱活动都需要利用图谱,只有教师适宜地选择、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中班劳动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认识交通安全标志,乘车时不要把手和头伸出窗外,坐时要坐稳,坐好。
2.教育幼儿不要在马路上乱跑、打闹。不要在铁路和公路旁玩耍。不要随便坐别人的车辆。不跟陌生的人走。
教学过程:
一.培养幼儿防火、防电、防地震等安全意识。
1.防火安全。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学会打火警电话(119)。掌握火灾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
2.用电安全,教育幼儿不要乱动电器设备,不到变压器下玩。如果电器冒烟不要乱动,赶快请大人来切断电源。打雷时不在电线下和大树下玩。
3.防地震安全。教育幼儿学会看地震前的预兆,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不要急,找最安全的地方躲藏。
二.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如独自在家,要求孩子不要独自出门,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玩火,不玩电,不爬窗户、不玩弄小刀、剪子,不胡乱吃药……等等。
三.其它安全方面。
1.幼儿知道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
2.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教学反思:
五一劳动节假日将至,在节假日为了加强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健康的成长,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中班劳动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 重点学唱歌曲的第一段,教育幼儿要学小蜜蜂和小喜鹊,不学花蝴蝶,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的“来”字唱一拍半,不宜把握。
2、 活动的重点是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活动准备
1、 根据歌曲画一幅背景图,小蜜蜂、小蝴蝶、小喜鹊、公鸡的头饰。
2、进场音乐磁带、《劳动最光荣》的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过程一:进场(常规培养)
1、听进场音乐做动作进场。
2、 教师弹琴,引导幼儿做发音练习。
过程二:故事导入
1、教师语言引导: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名字叫《小猫钓鱼》。
2、导入课题:劳动最光荣
过程三:熟悉歌词
1、 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欣赏。
2、 引导幼儿观察场景:雄鸡歌唱、鸟儿梳妆、喜鹊造房、蜜蜂采蜜,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玩耍。
3、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学说歌词。
过程四:学歌曲
1、欣赏歌曲: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教师组织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打节奏,并边打节奏边唱歌曲。
3、教师教幼儿逐句跟唱歌曲,初步学唱。
4、教师弹奏音乐旋律请幼儿大声练习演唱。
过程五:表演唱
教师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戴在头上,边唱边即兴表演与自己头饰动作相对应的动作。
教学反思
《劳动最光荣》是一个音乐欣赏活动,欣赏活动中“创造”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只是一个欣赏活动,但活动中我把歌唱教学也作为了一个重点,因为歌曲的歌词内容唱的都是孩子们所熟悉并喜欢的动物,而且这首歌也是比较传承的歌,部分孩子能唱上那么几句,所以孩子们听几遍就能够很好的演唱。于是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歌表演的形式,我把音乐和舞蹈融于一体,而舞蹈的动作就来自于孩子们的“创造”,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形态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歌表演是以歌为主,动为次,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动、静交替的办法,并提出要求,请幼儿创编的动作不要过大,并根据歌词内容,适当的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采用设计优美而又确切表达歌曲情感的表演动作,使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达性。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渗透了一些“劳动节”方面的知识,我向孩子解释了一番,一开始孩子们都觉得劳动是一件不好的事,因为很辛苦,后来我又问了“爸爸妈妈劳动后会得到什么?”、“农民伯伯们劳动后又会得到什么”等等问题让孩子明白了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劳动后必定会有所收获,收获的过程就会非常的快乐,从而就自然地引出了“劳动最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