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上床睡觉教案 篇1
读本分析:
小动物们逐一爬到吊床上去睡觉,结果随着重量的增加最终将吊床压塌,动物们都受伤住院了。该读本的画面信息非常丰富,尤其在情节的推进上,图画呈现了多条线索:椰子树越来越弯、吊床越来越向下沉、床上小动物的表情越来越严肃和生气。所有的线索都向了故事的结局--吊床塌了。因此,利用线索预期和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是该读本教学的重点。
活动重点:
利用线索推测故事。
活动难点:
能从图画中感知动物一个比一个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2.有序观察图画,能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3.初步感知量的轻重,理解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相应内容的PPT、相关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课前在黑板上画好两棵树和吊床的图画。由图画导入:几棵树?树上吊着的这个你认识吗?吊床和我们平时睡的床有什么不同?
2.PPT封面导入:吊床上有什么?有几个枕头?可以睡几个动物呢?(指小蛇)这是谁?它想要做什么?(朗读书名)小蛇上床睡觉,哪,还可以上来几个动物睡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哪些动物。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大绘本
PPT第1页:小蛇想要做什么?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请幼儿上来指出来)为什么?
PPT第2页:小蛇睡在了哪个位置?谁来了?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PPT第3页:狮子睡在哪个位置?现在谁来了?它会睡在哪个位置?
PPT第4页:谁来了?它会睡在哪个位置?现在还剩下几个枕头?还会有动物上床睡觉吗?
PPT第5页:谁来了?教师缓慢翻阅第1-5页,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吊床、椰子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吊床和椰子树发生了变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PPT第6页:你猜对了吗?结果怎么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PPT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哪里受伤了?
三、 总结分享
1.请幼儿回忆故事中哪些小动物到吊床上睡觉。幼儿说出一种动物,教师就把相应的动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再请幼儿回忆这些动物上床睡觉的顺序,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排列动物图片。
2.讨论:小动物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呢?
小班语言活动:上床睡觉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理解一一对应。
2、喜欢看这本书,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体会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分享阅读大书 课前已把大书文字遮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每个人都要睡觉,你们睡觉会睡在哪里呢?
(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文本阅读:
1、封面阅读,教师讲述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它们去大海边旅行,玩着玩着它们都感到非常累了想上床睡觉,可是沙滩上全都是沙子,没有床,只有几棵椰子树,那怎么办呢?小动物们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们拿来一块很大的布,把布的两端吊在两棵椰子树的上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手指着封面上的吊床)这样就变成了一张吊床。好多小动物都来睡觉了,有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吧。
(以故事的形式开端,首先小班孩子喜欢听故事,故事中的小动物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迫切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动物要上床睡觉的欲望。其次小班幼儿对吊床这个概念还不清楚,如果让幼儿说说什么是吊床孩子们根本说不出来,于是我就在故事中采用了直接告诉幼儿的方式,然后边说边指着封面上的吊床,这样更直观一点,符合幼儿具体直观性思维,能更有助于孩子们进行理解,我觉得这样的效果很好。)
2、逐页阅读
第一页:谁先上床睡觉了?小蛇会睡在哪个位置呢?为什么?
(让幼儿大胆猜测,并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培养幼儿大胆想象能力)
第二页:谁又来上床睡觉了?狮子会睡在哪个位置呢?为什么?接下去谁还会来呢?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帮助幼儿理解一一对应。)
第三页:这是谁啊?它想去干什么?斑马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谁接下去谁还会来呢?(同上)
第四页:河马想干什么?它会睡在哪个位置呢?为什么?还会有小动物要来吗?你猜猜会是谁?(根据故事发展情节进行推测)
第五页:你觉得大象上去睡觉会发生什么事呢?
(让幼儿大胆推测,形成悬念,激发幼儿好奇心,把活动推向高潮)
第六页:发生什么事情了啊?
(让幼儿之前形成的紧迫感、好奇心迅速爆发出来,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提高幼儿积极性。)
教师:床掉在地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小动物们都受伤了,你猜它们哪里会受伤?怎么办呢?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受伤经验进行讲述。)
第七页: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医院呢?它们都哪里受伤了?
(验证幼儿的猜测,让幼儿有成功感)
三、总结分享:
教师边翻阅大书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小动物们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呢?
(鼓励幼儿想出好办法,并进行大胆讲述)结束活动。
小班语言活动:上床睡觉教案 篇3
《上床睡觉》
活动目标:
1、有序观察图画,能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2、能感知量的轻重,理解一一对应。
3、理解故事,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经验准备:
1、知道常见动物的体态特点。
2、知道吊床和普通床的区别。
3、能初步感知轻重。
材料准备:
吊床大书小书故事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经验联接
1、出示吊床,和孩子讨论吊床的名称和特点,引出故事。
2、出示大书,观察封面,封面上有一张吊床,床上有什么?有几个枕头?这是谁?它想要做什么?
二、意义建构
第1页:小蛇想要做什么?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第2页:小蛇睡在了哪个位置?谁来了?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第3页:狮子睡在了哪个位置?现在谁来了?它会睡在哪个位置?
第4页:谁来了?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现在还剩下几个枕头?为什么小蛇没有枕头?还会有小动物上床睡觉吗?他可能是谁?你为什么这么猜?
第5页:谁来了?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吊床和椰子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6页:你猜对了吗?结果怎么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哪里受伤了?
三、总结分享
梳理回顾读本的主要情节。
四、阅读文本
1、在老师的引导下,逐页阅读文本。
2、请幼儿自由阅读2—3分钟,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寻找书中有趣的细节。
五、小结结束
小班语言活动:上床睡觉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文字内容。
2、愿意学习表演图本内容。
3、初步学习仿编故事,培养幼儿大胆讲述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大拇哥”。
2、大书阅读
(1)、回忆第一阶段所学内容:小朋友,上次我们看了一本有趣的书,题目是《上床睡觉》。书中哪些动物上床去睡觉了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真有趣,让我们一起来读大书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3、表演故事,进一步巩固书中内容。
“谁想来表演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先讨论讨论,怎样做小蛇?”师生共同讨论动物的表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胸饰,你们选一个喜欢的戴上,请客人老师做大树,我做解说员,讲到哪个小动物,挂那个胸饰的`小动物就上床去睡觉。”可以交换角色,表演两遍。
4、思维拓展
(1)、真快乐。还有谁要上床去睡觉呢?它们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了,还做了小书呢!拿出你们的小书,来给大家讲一讲。(请2——3个幼儿讲述)
(2)、你们真棒!现在拿着你们的小书,去讲给客人老师听吧。
(写回信)你们会写吗?待会儿我们一起来给写封回信好吗?”
小班语言活动:上床睡觉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句式"去……"。
2、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呈现的细节,来推测相关情节,学习如何利用图画线索读图。
3、能够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喜欢阅读这本书。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及文字、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宝宝们,刚才我们玩的有些累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睡个觉吧?好,醒来喽。尤老师想问问你们,平时你和谁一起睡觉的?你们睡在什么地方的?谁在大大的床上舒服吗?
二、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有一群小动物,他们去参加了动物王国举行的运动会,动物们都好累啊!要回去睡觉了。瞧这就是动物们睡的床,这个床跟宝宝们睡的床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这个床是一块很大的布,把布的两端吊在两颗椰子树的上面,这样就变成了一张吊床。
吊床上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数一数有几个,这些枕头的花纹一样吗?
2、引导幼儿逐页分析画面
⑴出示第一页,师:谁第一个上床去睡觉?小蛇怎么上去的.?(游上去)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蛇要上床睡觉了,心情怎么样?
⑵出示第二页,小蛇刚刚躺好,又有谁上床去谁觉?狮子穿什么样的睡衣?抱着什么?看来,狮子和宝宝一样,有时候也很贪玩。狮子是怎么上去的?(爬上去)学一学你们觉得狮子应该睡在哪里呢?为什么?
⑶出示第三页,下一个睡觉的小动物身上长满黑白条纹,它是谁?穿着圆点点睡衣,抱着一本厚厚的书,真是一个爱学习的斑马(斑马)上床去睡觉了,小蛇和狮子看到斑马上床来睡觉,它们是什么表情呢?为什么?它会睡在哪个位置?
⑷出示第四页,师:谁又来睡觉了?你们猜猜看生活在水里,身体大大的、重重的,嘴巴大大的,(河马)小蛇、狮子、斑马看到河马也要来睡觉,它是什么表情?(不高兴)它会睡在哪个位置?河马这么重,上床睡觉后吊床会变的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吊床,椰子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还会有小动物上床睡觉吗?它可能是谁?
⑸出示第五页,师:最后谁会来睡觉?(大象)哎呀,大象也来睡觉了,动物们欢迎它来吗?你从那里看出它们不欢迎的?为什么?如果大象也睡到了床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⑹出示第六页,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砰,吊床……它们都……动物们好害怕、好紧张,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动物摔下来害怕的样子。
师:动物们摔下来以后会怎样呢?
⑺出示第七页,师:动物都怎么啦?你怎么知道这里是医院?从哪里看出来鳄鱼是医生?它们哪里受伤了?
1、请幼儿回忆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到吊床上睡觉。幼儿说出一种动物,教师就把相应的动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再请幼儿回忆这些小动物上床睡觉的顺序,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排列动物图片。
这些动物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2、然后请幼儿根据排列好的图片发现小动物身材和体重的变化规律。
3、最后请幼儿说说故事的结果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动物们都出院了,他到我们班来做客,让我们带着小动物来表演上床睡觉。吊床我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在每一个小动物去睡觉的时候一起说去睡觉,并在椅子上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最后萍的一声从椅子上轻轻跳下来不让自己受伤,我来做鳄鱼医生:今天没有一个动物受伤我可以去睡个好觉了。
活动反思:
睡觉是幼儿都很熟悉的生活经验。我们教研组选这个读本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动物都睡在一张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图画信息非常的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信息,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让幼儿意识到有效观察的方法。足以让孩子充分体会阅读之乐。并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我从第五页让幼儿感知量得多少,理解一一对应。环节二中通过动物与枕头一一匹配,感知多一个,理解5比4多1。找出了小蛇不该上床睡觉。小蛇犯了小动物上床睡觉的规则。
活动中董佳晨怪大象不该上床睡觉的争执中让幼儿明白这张吊床这能睡四只小动物,不能睡五只,大象认为这张吊床是它睡得,就不管床上四只的小动物的担心,结果床上多了一只小动物,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我就顺着董佳晨和很多小朋友的思路抓住了床上只能睡四只小动物,不能睡五只小动物来怪小蛇的犯规,大象不顾床上小动物的多少固然上了床造成了吊床断的原因感知5比4多1的数量概念。
我觉得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性很重要,像本次活动中如果只抓住小蛇犯规,小朋友的心理一定不平衡,因此,大象不顾小动物的担心也应该怪。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从读本和心灵中理解5比4多一这一数的概念。
小班语言活动:上床睡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观察故事图画中的细节变化,发展孩子推理故事情节及心理变化的能力。
2、运用讨论交流、操作等方法,使幼儿根据图画中线索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
3、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心理变化,激发幼儿大胆表述,丰富词汇:期待、惊讶等,尝试用句式:越来越……
教学准备:
幻灯片、大书、变化图、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由封面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我们先来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扩散)
吊床和我们平时睡的床有什么区别?你睡过吊床吗?什么感觉?(师小结)
(指小蛇)这是谁?它要做什么?
(指读书名)这本书会讲一件什么事?
二、阅读活动
1、逐页看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发现线索(树的变化、床的变化、小动物体重和表情的变化)
P1:小蛇上床去睡觉,它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它的表情怎样。
P2:小蛇睡在哪里?狮子也来睡觉,它会睡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P3:斑马也来了,它拿着什么?它准备干什么?它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P4:河马也来了,大家的.表情如何?看到这里,你觉得哪里和前面不一样?猜猜谁又来了?
P5:大象也来睡觉,小动物们会怎么说?看到这里,你找到哪些有变化了吗?(出示五张幻灯片: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其中的变化:床、树、动物的数量、表情)讨论: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都发现了哪些变化?
2、分组找出书中的变化
3、教师:我们一起来分组行动,把这些变化展示出来。
第一组:找床的变化
第二组:找树的变化
第三组:找小动物体重的变化
第四组:找小动物表情的变化
(幼儿操作并展示)
(1)和幼儿一起总结变化(看白板)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四个小组找出来的变化吧,每组请一个孩子来讲。
床:小蛇——平平的、狮子——下沉一点、斑马——下沉许多、河马——快挨着地了
树:小蛇——直直的、狮子——没有变化、斑马——有点弯
小动物体重:小蛇——很轻、狮子——有点重、斑马——很重、河马——更重、大象——最重
小动物表情:小蛇——很开心、狮子——很开心、斑马——有点开心、河马——不高兴、大象——生气
4、猜测结果
教师: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变化,你觉得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事情?到底会怎样?(最后两页看幻灯片)
P6:小动物的表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集体表演)可讨论:怎样能避免大家受伤呢?
P7:最后怎样?它们都伤到了哪里?
三、结束分享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看一遍这本书。(边看书边说说动物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