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我怎样长大》优秀教案

2023-08-18

音乐《我怎样长大》优秀教案 篇1

  教学意图:

  小班幼儿渐渐地长大、懂事,对自己长大了的感觉也十分强烈。为此,设计了《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体方面的成长,又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妈妈,体验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2、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长大的过程,懂得关心妈妈。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教学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

  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笑了?

  二、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

  1、妈妈怀孕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为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三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4、六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一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三、懂得关心妈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了吧!在我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妈妈辛苦吗?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让妈妈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们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气)四、亲亲妈妈你们看,这是谁,(妈妈),我们来亲亲妈妈吧,老师这有好多的红嘴唇,你想亲妈妈哪里,就把红嘴唇贴到妈妈哪里,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教师像妈妈一样拥抱幼儿,活动结束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通过观看成长录像,引导幼儿在看、听、说、想等活动中,让他们将主观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培养了幼儿动口动脑的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幼儿特点、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全体幼儿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求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抓住幼儿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准备,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一方面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幼儿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的心理状态。

  不足之处:

  教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做得不够,教师在关注能力强的幼儿同时,也应多照顾不爱说话的幼儿。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充分体现出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音乐《我怎样长大》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

  2、萌发爱妈妈,感激妈妈的情感。

  3、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我是怎样长大的》PPT课件

  2、场地布置"爱心礼品超市"

  3、活动前幼儿已学会游戏《爱的轰炸》

  活动过程:

  一、游戏"爱的轰炸"引出主题

  1、提问:你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吗?

  和妈妈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2、感知活动:观看和妈妈在一起的幻灯片。

  二、看看、讲讲,初步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付出的艰辛劳动。

  1、提问:你知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事情?准备了哪些东西?

  2、观看PPT,交流:妈妈为肚子里的宝宝做了些什么?准备了哪些东西?

  3、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为了让宝宝更聪明,妈妈要给宝宝听音乐、讲故事,为了宝宝的健康,要去医院体检,要和宝宝一起做操、晒太阳,还要为宝宝准备衣服、毛巾、洗澡盆、奶瓶、床等许多东西。

  4、讨论:

  ⑴、宝宝出生后,妈妈每天又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看录像: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他洗澡、穿衣服、换尿片、喂奶、哄他睡觉等。

  ⑵、过了几个月,宝宝长大了一些,妈妈会教他学什么本领?

  看录像:宝宝长大一点以后,妈妈要教他翻、爬、走路、学说话等。

  小结:每个宝宝出生后,妈妈要为他做这么多的事情、还要教他学本领。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妈妈还一直为你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呵护、关爱着你们的成长。虽然妈妈很辛苦,可是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每位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三、萌发幼儿爱妈妈、感激妈妈的情感。

  1、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2、讨论:你怎样将心中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呢?

  3、小结:可以亲亲、抱抱妈妈,帮妈妈做事,关心妈妈、照顾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四、延伸活动:把爱献给好妈妈

  请小朋友在"爱心礼品超市"里挑选一件你认为妈妈会喜欢的小礼物回家后送给妈妈,同时说一句爱妈妈的话。

  活动反思:

  在丰收的田野上,有农民的收获;在城市里有工人的收获;在学校里老师有自己的收获……从大人们的收获的喜悦引入主题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共鸣:那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本课主题内容又包括“我长高了”“我懂事了”“我的.学习进步了”三个活动主题。课堂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孩子们交流、观察和对孩子们的了解看来,本课时教学是比较成功的。总的来说,较好的方面有:

  1.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他们成长的经历组织教学,使他们感悟更真切、更深刻,确实感觉到自己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独立性、生活知识,文化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个人素质成熟了好多,使自己更加自信!

  2.采用多媒体等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加之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加主动!

  3.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也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学生是否能发现其他同学的进步,并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

  2.还有的同学,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心还欠缺很多。

  3.能否积极主动的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等。

音乐《我怎样长大》优秀教案 篇3

  二、教学目标:

  1、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通过发声练习加深学生对三拍子的理解并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2、能用一个声部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歌曲

  3、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到师恩的伟大

  三、教学重点:歌曲中附点音符、弱起小节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五、教学过程:

  表演《我怎样长大》:

  准备: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炼,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平段共有四个对称乐句,第一乐句曲调平稳,并以亲切语气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第二乐句以弱起进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强了孩子们快快长大的那种急切的愿望。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二个乐句的旋律模进。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音乐《我怎样长大》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表达自己不怕困难、不怕风雨、健康成长的真切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学唱歌曲。

  2.通过竖笛吹奏辅助合唱教学,在竖笛的伴奏下演唱二声部。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优美、连贯、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能运用速度、力度的变化演唱歌曲,表现自己不怕困难的坚强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优美而和谐的声音、速度、力度与节奏的变化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

  (1)初听,学生思考歌曲情绪与节拍(第一遍静听思考问题,第二遍做律动或指挥动作帮助听辨节拍)。

  (2)复听,学生听辨歌曲有几个乐句,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学唱第一乐段

  (1)视唱歌谱

  ①教师用琴将第一乐段旋律弹奏一遍,学生默唱。

  ②师生一起视唱一遍旋律。

  ③请学生说一说哪里要注意唱准确,然后老师补充(如附点四分音符、大跳音程、四个长音时值的异同等),集体练习。

  ④教师重点指导弱起小节的演唱:五拍长音后快速换气,要急吸急呼,师生一起边打拍子边轻声演唱。

  (2)填唱歌词

  ①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②提问:用什么样的声音能够表现出小树与蓝天对话的亲切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

  ③师生一起边唱边晃动身体,像是随风飘动的小树一样,表现歌曲意境。

  3.学唱第二乐段第一声部

  (1)视唱歌谱

  ①教师用琴将第一乐段旋律弹奏一遍,学生默唱。

  ②师生一起视唱一遍旋律。

  (2)填词唱

  4. 完整演唱歌曲(处理歌曲)

  (1)师生找出演唱得不太熟练和准确的地方,进行重点练习。

  (2)再次完整演唱全曲(教师提示第一乐段声音要优美连贯,第二乐段坚定、充满信心地演唱。)

  5.合唱第五、六乐句

  (1)视奏五、六句旋律

  ①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用竖笛视奏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

  ②合奏练习,教师指挥。

  ③每组请几个人合奏,其他同学演唱旋律。

  (2)合唱歌曲五、六句

  ①高声部几个人竖笛伴奏,其他同学跟唱歌词。

  ②低声部几个人竖笛伴奏,其他同学跟唱歌词。

  ③在竖笛的伴奏下进行二声部合唱,尽量做到声音准确、和谐、统一。

  (3)小组用同样的方法学后两乐句,

  (4)练习结束句的演唱。

  三、课后延伸

  观看电影《烛光里的微笑》。

  教学反思

  首先,以情导学。一开始我安排的是复习上节课歌曲《雨花石》,虽然唱的是学过的歌曲,但我对学生却有着更高的要。如:开始的软起,到乐曲的推进,再到高潮部分演唱时的情感把握,再伴以我指挥的不断变化,学生再次很好地表现了这首歌曲。同时也为新歌的教学做了非常好的情感铺垫,特别是对学生声音的要求,使学生在接下来整堂课中都能处在一个较好的演唱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之后我巧妙地用歌曲的最后一句来作为本课的过渡语,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课题《我怎样长大》。

  其次,以组促学。在学生多次获得聆听体验后,我提出了问题:你认为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接着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合作讨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组内交流环节,每个组员在组长的安排下都把自己的意见表达了出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在展示环节,组长指定组员在班级里做了汇报,不同小组之间又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唱歌曲第二声部时,由组长分配任务:哪几个组员吹竖笛,哪几个组员唱歌,小组内合作完成合唱学习。总之,每个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不仅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习音乐的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最后,以优带学。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几年的竖笛学习,但是男生普遍兴趣不浓,有一多半的学生不会吹,就本班来说,女生全都会吹,男生就有二十多个不会。本节课教学中,为了能关注到不会吹的学生,在合唱教学时,我把会吹学生按声部分成两个部分,合奏歌曲合唱部分,其他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和声效果。然后把不会吹的学生也按声部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跟随前面两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通过这样分声部演奏,学生的演奏兴趣浓厚,效果明显得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