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教学反思[推荐]

2023-08-15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教学反思[推荐]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初步学习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按物数数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兔子、猫、狗图片、点子卡小红旗(两面点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数量不等)若干、小红花等。

  活动过程

  1、学习按序点数的方法

  (1)学习从左到右按物数数师:今天,教师请了很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演示猫、狗、兔的图片。)师: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呀?

  幼: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

  师(一边指着图一边说):对,是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呀?

  幼:三只。(有的幼儿伸出三根手指头)师: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从哪边开始数呢?

  师(边说边伸出右手指向小猫):我们数数时一般先伸出右手,小动物横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左到右数。(请小朋友举起右手,从左到右一起数。当幼儿数到3时,教师可围着三个小动物画一个大圆圈,并大声说:"一共有3只小动物。"

  (2)学习从上到下按物数数师:小动物们觉得小朋友本领学得很快,它们决定回去请更多的小伙伴来和大家一起学本领。

  师:喵喵,谁先来了?(教师出示4只小猫的图)师:它们是横着排队还竖着排队的?

  师:我们该从哪边数呢?

  师:小动物竖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上到下数一数。举起我们的?(教师略带迟凝地晃动着双,等待幼儿接着说。)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在图的右上方演示从上往下的箭头标记。)

  (3)巩固练习数数方法师:汪汪汪,猜猜我是谁?(演示小狗图)师: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你们猜是谁?(演示小兔图)师:小狗、小兔排着不一样的队伍来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数小狗有几只、小兔有几只?请小朋友想一想,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看点卡数数,巩固数数方法师(演示点子卡):点子朋友也知道小朋友爱动脑筋了,它们也赶来了。有的点子是横着排的,有的是竖着排的,它们都藏在小红旗里。(出示学具)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呢,每个小朋友拿一面红旗(学具),先把反两面都看一看,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想好后,可以数给教师看,也可数给客人教师看,数得好,说得对的,教师还会奖励小红花呢。

  3、游戏"找朋友",巩固5以内数量的感知师:今天我们做游戏老师有个要求,我说2个朋友拉拉手,你们就2个朋友拉拉手,我说3个朋友拉拉手你们就3个朋友拉拉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对朋友好不好?(教师说数字幼儿玩游戏)一遍游戏后停下来检查找对了没有,再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教学反思[推荐] 篇2

  设计思路

  数的组成是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内容,它涉及到整体与部分、分与合、两数之间互补、互换等数学内部的本质规律,这些规律需通过幼儿的反复感知、思考来获得。目前幼儿园从2、3开始学习数的组成,因为2、3的分合法比较简单,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熟练掌握。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习5的组成上,因为5的分合中既有等量关系又可进行互补和互换规律的探索,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的实质意义和基本方法,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积累有益的学习经验。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且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重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利用接近幼儿生活游戏的画面来帮助幼儿轻松学习。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及操作活动中感知探索分合现象,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能用图画、符号、数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情况。

  教学重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此将活动重难点定为:

  活动重点:学习10以内的分解和组成,明确并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在学习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自己发现出分合式中部分数互换互补的关系以及分合式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流程

  2的组成——感知分合现象3的组成——发现并理解组成中的交换规律5的组成——探索发现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6的组成——体验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7、8的组成——探索发现组成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9、10的组成——运用组成中的规律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以前的基础,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基本到达目标,幼儿积极的和老师互动,认真的完成每一项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教学反思[推荐]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