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安全教案 篇1
一、防汛安全教育
过往溺水事件的教训惨痛,原因发人深省。
我校将继续通过班会、广播、公告栏、黑板报、视频等形式,定期宣传预防溺水安全知识,重点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救生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在突发溺水事故情况下的自救自护能力。开展“开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结合实际情况,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抢劫、防诈骗、防伤害事故等安全事项,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遇到突发事故时实施科学施救。要引导和提醒家长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节假日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明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特别是家长一定要承担起学生放学后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孩子放学后、周末、节假日的看护和教育。悲剧不能重演。
交通与防溺水教案:由于天气渐热,太仓水网众多,学校、社会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介绍防溺水常识,提高学生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正确的救生方法,坚持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要擅自与他人一起游泳;没有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不要游泳;不要在没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的学生不允许下水救援。特别要教育学生在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施救要明智,要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应普及游泳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教学生如何在溺水的情况下自救:
1.不要惊慌,发现身边有人立即呼救;
2.全身放松,让身体浮在水面上,头抬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流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无法靠岸,立即呼救。如果周围没有人,可以深呼吸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向上拉脚趾,缓解抽筋。
现场抢救溺水儿童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拔出舌头,以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抬起俯卧在施救者的肩膀上,保持腹部紧贴施救者的肩膀,头脚下垂,使呼吸道积水自然流出。但是不要因为控水耽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将溺水儿童送往医院。
二、交通安全教育
生命是最高最宝贵的,生命的存在是实现理想,成就未来的前提。关爱生命,注意安全,必须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身安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安全出行的三项技能:走路、骑车、骑行(这三项“会”的意义就是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现将《学校交通安全条例》通知如下:
行走说明:
1.交通与防洪安全教案:在城市街道,必须走人行道;农村走路边,注意前后车辆。这样可以避免与车辆发生碰撞。
2.过车行道时,必须走“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安全通道。如果没有这样的安全通道,一定要提前看清左右的车流,确认安全后再过马路。径直穿过,不要追逐、打闹、奔跑、攀爬隔离栏杆。
3.大型停放车辆前后不准突然横穿马路,车辆接近或后退或中途折返时不准突然横穿马路。这些都会导致司机措施不力,误判,发生交通事故。
防汛减灾安全教案 篇2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防洪教育管理,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增强中学生安全意识,限制溺水事故发生,保障我校学生生命安全,特制定《我校预防学生溺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教育部门关于预防溺水的通知和文件中“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和“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预防学生溺水的重要性,切实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促进(地方)教育安全和谐发展。
2.工作目标:坚决杜绝学校学生溺水事故,确保学生安全。
二、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防止学生溺水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总裁兼安全员。
成员:系主任、班主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
通过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提高认识,从确保安全、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狠抓学校预防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认真分析学校教育管理现状和中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防汛防溺水知识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防洪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1.加强教育,注重实效。
1)5月份召开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大会,学校校长做报告。
2)各班开展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加强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
3)在学校上课期间,继续开展以预防学生溺水为主题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4)开展以“珍爱生命,防止溺水”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5)在校门口显著位置张贴并悬挂防止学生溺水的宣传标语。
6)向学生分发传单,防止学生溺水。全面开展“四不同会”教育,教育学生不要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下水游泳,不要擅自和同学一起游泳,不要在不安全的水域游泳,不要在上下学途中的河流、池塘、水渠游泳,要学会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要完善制度,坚持堵疏结合,使预防溺水事故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
每个班级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周一到校后和周五离校前对他们进行安全和预防溺水的教育。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时刻提醒防止溺水,并做好记录。学校应当将教师对学生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纳入教师教学检查。
3.抓住重点教育宣传对象。
特别重视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充分调动班主任等力量,对这些学生逐一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沟通教育活动,认真做好谈话记录,坚持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
(2)排查隐患,落实整改。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要对校园及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排查,在校园周边500米范围内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立警示标志,安装防护设施,有效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要加强与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学校周边水域和学生上下学途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的排查,设置警示标志,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承担安全责任。
(3)管理严格,纪律严明。
加强学校重点时段管理,特别是做好课间监管,完善和加强教师课间值班巡查制度,杜绝学生私自外出;加强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严格纪律。学生不得在没有成年人指导的情况下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一起游泳,不得在不安全的水域游泳,不得在上下学途中在河流、池塘、水渠游泳。
(4)家校联防,确保安全。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暑期安全须知、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增强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家长加强监管,做到家校共管、联防共管。学校与学生家长(监护人)签订防止学生溺水承诺书,防止学生溺水承诺书由学校保管、存档。
(5)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学校预防学生溺水的责任和任务应当落实到班主任和学校其他相关人员。要明确职责分工,有任务要求,有考核手段,与教职工年终绩效挂钩。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学校对预防溺水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预防溺水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了学校《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方案》。
2.收集数据并使档案标准化:
加强防溺水资料收集和管理,对此项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文字、图片、图像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管。
3.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奖惩:
积极预防溺水,及时补救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对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不按规定开展活动或不按规定和程序报告事故,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学校将及时总结学生预防溺水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