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2023-08-11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

  情景导析 合作探究

  五、【课文导语】:

  【教授新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导入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问题;什么是哲学?你在身边那些事例中发现过哲学道理? 学生例举身边事例,畅谈所包含的哲理 形成初步概念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生活处处有哲学 探究问题: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学生探究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事例分析包含的哲学道理

  总结 (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引领学生发现身边的哲学 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包含哲理的例子, 学生继续阐述自己的发现 深化对身边哲学的认识

  共同探究身边哲学  

  探究深化 问题:同学们知道那些成语典故,你知道他们所包含的道理吗? 学生表述自己所知道的成语典故何名言 把对哲学的理解上升到理论高度

  例证 

  深化认识 问题: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交流 探究哲学的来源

  交流总结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探究哲学的来源 教师讲授  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中,也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如“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结论:(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作用 问题:哲学产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理论与实际联系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 感知哲学的作用

  总结: ◇探究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思考追问 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西天可有天堂?世间可有鬼神?人类可有灵魂?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圣经》上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

  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宇宙到底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们 学生思考,回答 对哲学作用深化理解

  启迪 结论1: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思考追问 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世间有光明也有黑暗假丑恶是什么?真善美在哪里?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人和人应该怎样相处?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老子说: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韩非子说:应该严刑峻法,让人有所惧;儒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

  问题:你认为人类发展的前途是什么,谁教给我人认识世界? 学生思考,回答,讨论 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启迪 结论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思考追问 吸毒、自杀、……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人生,谁给我们指名了方向? 思考回答、交流 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启迪 结论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阶段小结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学生总结 整体感知

  本课小结 1.哲学在哪里?——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从哲学的本义上看: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哲学的功能上看:

  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堂练习 1、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5、哲学的任务是( )

  a.研究现世             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c

  6、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答案:d

  7、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的运动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不会随时崩坠。杞人不懂这一哲学道理,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学习反思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篇2

  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体现哲学的例子

  (1)排球、篮球比赛中的攻与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2)漫画“发票多填点”——违背实事求是

  (3)给猪看病——你的脉为什么摸不着?——形而上学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蛋得蛋——违背规律办事

  (5)下雨的好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①“煲烫下盐”——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度

  ②“拔苗助长”——不尊重事物的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③“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从发

  ④“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

  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7)联系学生的必修3考试,发表自己对“排名”的看法——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辩证看问题的表现。

  总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过渡)既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举例:学生用水擦黑板,是从上往下擦,还是从下往上擦,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先擦了下面的黑板,当再擦上面的时候,擦黑板时的脏水可能就会流到下面已经擦干净的黑板上,结果就造成了重复劳动,所以从上往下擦更具有科学性。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过渡)可见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哲学,同时我们的生活也是需要哲学的,那么哲学是从何而来的呢?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复习旧课)人类的实践活动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

  既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呢,在哲学当中所讲的世界包括哪些内容呢?

  哲学中所讲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和意识。(同时可以帮学生进行归类:这三者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客观)世界;思维和意识——精神(主观世界),两者是相互对立存在的。)

  (过渡)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人们就会进行思考,便产生了哲学。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插播“疯牛病视频”

  所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即: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得出结论: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并不是很高深,也没有远离现实生活)

  (过渡)哲学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么哲学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过渡)要了解哲学如何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首先就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展示相关资料)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提问学生)哲学是爱智慧 = 哲学是智慧?

  两者有重大的区别:我们承认“哲学是智慧”但更强调“哲学是爱智慧”。

  知识的总和不是智慧,知识是“既成的”,智慧是“灵活的”因而博学虽有利于提高智慧,但博学不是智慧。智慧偏重于对未来的想像和创造。哲学更是对智慧的“爱”和“追求”。

  哲学智慧不是现成可得的,要获得它,首先必须对它有执着追求之心,无限热爱之情。爱的丧失,就意味着智慧的泯灭。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p5即: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的功能有哪些

  哲学的功能:

  第一:作为世界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

  第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三: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能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观念。

  板书设计: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3、哲学的功能有哪些

  课后小结: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起源和任务。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生活处处有哲学;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哲学的功能。

  【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一则故事。

  故事:古希腊有一个年轻人准备去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 :“你到底想学点儿什么”这个年轻人一下子被问糊涂了。他想:“是啊,要是学法律,就能学到诉讼的技巧;如果学木工,就能学会做家具;可是说到学哲学,到底能学到什么呢。真是很难说。”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引出课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让学生回忆孩童时期,他们所提出来的奇怪的问题,如“天会塌下来吗?地会陷下去吗?天塌地陷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动物会说话吗?动物也在思考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问:刚出生的婴儿,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会说话了,总是会问许多大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长大后,我们会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为什么同样面临艰难和困苦有的人总是笑对人生,应付自如。有的人却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在实践中我们总会追问许多为什么,总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些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这种追问和思考,使人类的思维水平跳出了对具体事物的局限,概括出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认识,诞生了关于宇宙根本观点的学问。从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哲学的每一步发展和前进,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的结果。所以说哲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就连大家孩童时期思考的一些问题也包含着某些具有哲学性质的内容。只要我们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教师用PPT展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讨论其他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感悟到思维方法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教师提问: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说明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生思考课本P6页伊壁鸠鲁的话:

  “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些实例证明伊壁鸠鲁的话。比如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环节三:巩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招待会,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总理要求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您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做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

  教师设疑: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在国外能受欢迎?你认为周总理的这一改名怎么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甚少,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很熟悉,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根据我们工作面对的实际情况来介绍中国传统名剧。这就充分体现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哲学思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本节课《生活处处有哲学》主要讲述了哲学的产生和哲学的功能。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能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作业:请同学们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五、板书设计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起源和任务。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生活处处有哲学;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哲学的功能。

  【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一则故事。

  故事:古希腊有一个年轻人准备去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你到底想学点儿什么”这个年轻人一下子被问糊涂了。他想:“是啊,要是学法律,就能学到诉讼的技巧;如果学木工,就能学会做家具;可是说到学哲学,到底能学到什么呢。真是很难说。”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引出课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让学生回忆孩童时期,他们所提出来的奇怪的问题,如“天会塌下来吗?地会陷下去吗?天塌地陷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动物会说话吗?动物也在思考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问:刚出生的婴儿,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会说话了,总是会问许多大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长大后,我们会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为什么同样面临艰难和困苦有的人总是笑对人生,应付自如。有的人却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在实践中我们总会追问许多为什么,总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些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这种追问和思考,使人类的思维水平跳出了对具体事物的局限,概括出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认识,诞生了关于宇宙根本观点的学问。从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哲学的每一步发展和前进,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的结果。所以说哲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就连大家孩童时期思考的一些问题也包含着某些具有哲学性质的内容。只要我们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教师用PPT展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讨论其他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感悟到思维方法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教师提问: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说明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学生思考课本P6页伊壁鸠鲁的话:

  “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些实例证明伊壁鸠鲁的话。比如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环节三:巩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招待会,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总理要求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您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做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

  教师设疑: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在国外能受欢迎?你认为周总理的这一改名怎么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甚少,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很熟悉,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根据我们工作面对的实际情况来介绍中国传统名剧。这就充分体现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哲学思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本节课《生活处处有哲学》主要讲述了哲学的产生和哲学的功能。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能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作业:请同学们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五、板书设计

  (编辑:华图媛媛)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篇5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过渡)既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举例:学生用水擦黑板,是从上往下擦,还是从下往上擦,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先擦了下面的黑板,当再擦上面的时候,擦黑板时的脏水可能就会流到下面已经擦干净的黑板上,结果就造成了重复劳动,所以从上往下擦更具有科学性。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过渡)可见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哲学,同时我们的生活也是需要哲学的,那么哲学是从何而来的呢?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复习旧课)人类的实践活动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

  既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呢,在哲学当中所讲的世界包括哪些内容呢?

  哲学中所讲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和意识。(同时可以帮学生进行归类:这三者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客观)世界;思维和意识——精神(主观世界),两者是相互对立存在的。)

  (过渡)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人们就会进行思考,便产生了哲学。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插播“疯牛病视频”

  所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即: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得出结论: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并不是很高深,也没有远离现实生活)

  (过渡)哲学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么哲学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过渡)要了解哲学如何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首先就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展示相关资料)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提问学生)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智慧?

  两者有重大的区别:我们承认“哲学是智慧”但更强调“哲学是爱智慧”。

  知识的总和不是智慧,知识是“既成的”,智慧是“灵活的”因而博学虽有利于提高智慧,但博学不是智慧。智慧偏重于对未来的想像和创造。哲学更是对智慧的“爱”和“追求”。

  哲学智慧不是现成可得的,要获得它,首先必须对它有执着追求之心,无限热爱之情。爱的丧失,就意味着智慧的泯灭。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p5即: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的功能有哪些

  哲学的功能:

  第一:作为世界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

  第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三: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能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观念。

  板书设计。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3、哲学的功能有哪些。

  课后小结。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篇6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国外一本工具书说,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惊讶的核心是思想创新。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

  哲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使人惊讶的深刻的判断内涵,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是不会脱离大众的。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来探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材通过两句名言说明了哲学并不是悬浮于高空的思想楼阁,而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3名言)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