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动物长龙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结合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2.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难点: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二、看图说话
1.大二班的小朋友,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因为很多动物都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好吗?
2.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
你们看到哪些动物来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3.出示第二组动物图片:
在这几只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三、诵读儿歌
1.小朋友跟严老师读课题:比尾巴。小朋友请认真听老师读儿歌,思考一下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读后提问:儿歌里介绍了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3.师述: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前面先问,后面再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先问后答。
4.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读儿歌两遍。(第一遍,老师教小朋友读。第二遍小朋友做小老师教老师读。)
四、创编儿歌
动物园里还不止这些动物呢!出示动物图片:让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用动物的尾巴来编儿歌好吗?
五、结束活动
大二班的小朋友,我们幼儿园的门窗也贴有很多动物的图片对吗?让我们再去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朋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大班科学动物长龙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利用幼儿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排列的小秘密融入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轻松快乐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发现周围事物的规律性,增强对有规则排列的图案的兴趣。
2.运用身边材料,设计出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
3.熟悉事物规律性,按颜色、图形、数量进行排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好场地:垫子(三种颜色),椅子若干把;贴有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矮方凳若干
2.大背景图(运动会场:花、气球、灯笼、彩旗等)
3.小动物入场方阵图片(按规律排列)单个小动物图片
4.《运动员进行曲》
5.幼儿操作用具,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场面一定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带幼儿进入到已经布置好的场地)
二、参观比赛场地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比赛的场地布置好了,这块比赛场地里的每条赛道摆放都与我们平时的不一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小朋友观察一下:
垫子:
椅子:(摆成一条独木桥)
矮方凳:
1.幼儿观察后交流发现的规律
2.请幼儿尝试将每条赛道按规律加长
3.师幼共同玩已摆好的赛道:单腿跳过垫子;从“独木桥”上快速安全通过;双脚跳过矮方凳,并请幼儿边玩边说出规律,如:红、黄、蓝……
三、参加开幕式
师:参观完了比赛场地,我们再一起去主会场,也就是开幕式的地方看看吧!
(师带领幼儿到大图片前坐下)
1.观察会场的布置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会场打扮好了,多漂亮啊!咦,它们的会场上有没有按规律摆放的地方呢?
幼儿观察并交流(彩旗按图形排列,灯笼按大小排列,气球按颜色、大小两种规律排列,花按四种颜色排列)
2.小动物入场
师:听,运动员进行曲响了,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放《运动员们进行曲》,请幼儿一起鼓掌欢迎)
(1)首先入场的是第一方阵的小动物,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出示一组图片,贴在大背景图上)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一只兔、一只狗、一只兔……)后面又来了几只小动物应怎么样排呢?(幼儿回答,并上前将小动物图片贴好)
(2)接下来出场的是第二方阵(一只猫、两只猴、一只猫……)摄影师刚想照张照片,有只小动物被气球挡住了,猜猜气球遮住的是谁?(请幼儿猜测后上前揭开气球验证答案,并一起当摄影师照像)
(3)同样办法出示第三方阵(一只羊、两头牛、三只小鸭)后面排的是大白鹅,应该排几只?(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将大白鹅贴好)
3.小朋友入场
师:小动物们都已经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下面轮到我们小朋友方阵入场了,小动物们是按规律排列方阵的,我们怎么排?
(1)请幼儿说规律(引导幼儿按男女排队,如1男1女……),师统一意见后,幼儿集体按规律排队。
(2)放《运动员进行曲》,幼儿排方队走一圈,向“观众”挥手致意。
四、制作奖品
师:入场式结束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比赛中要给获胜的小动物发奖品,可是小动物们准备的奖品还不够,怎么办?我们来帮助它们好吗?
1.师介绍奖品的种类及做法
项链:用不同形状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形状、数量排列)
花环: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冠军花环(可按颜色、数量排列)
奖章:用印章盖出不同图案做成冠军奖章(可按数量排列)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制作,师指导,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制作。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制作的。
五、结束
师:小朋友,奖品都已经做好了,我们拿着奖品,排着队送给小动物们好吗?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物品是否是按规律摆放的,并尝试将身边的物品按规律排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整合了健康、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组织动静结合,为幼儿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活动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并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学习难度也层层递进,进一步该活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索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经常自发地将活动室、游戏区里的物品按规律排序。
大班科学动物长龙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
2、知道各种"动物之最",积累相关经验。
3、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之最"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
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
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四、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教师小结讲评。
附: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大班科学动物长龙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动物可谓非常喜欢,经过小班、中班的积累,孩子们对动物的认知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甚至有的幼儿比成人对动物的知晓还多得多,他们愿意深入探究动物的秘密。本次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幼儿对动物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动物排队接龙的规律,如动物之间的相互共同点,动物之间的彼此联系等。整个活动以动物排队接龙的游戏(是按照一种“规律”说一组动物的名称,如牛、羊、马、驴都是吃草的动物)串联,让孩子充分享受“玩”的乐趣。在积极创编动物排队接龙以什么为“规律”基准时,由幼儿自己诠释并说出理由。教师在活动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大胆思考不同的规律,启发幼儿在竞赛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引起争辩,丰富幼儿对动物的进一步了解。整个活动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状态,幼儿的学习也来自于自身内部的需要与积极的互动。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自己的方式,运用关于动物的各种经验建立动物排队接龙的“规则”,拓展对动物的了解。
2、能对接龙“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探索动物之间的联系,并在他人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游戏中共同合作,协调与同伴的关系,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ppt、每组一套不同的动物排队接龙图片。
2、纸、笔、红黄两队标记、五角星。
3、幼儿对于动物有一定(相当)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漫话动物,分享经验。
师:“你们一定非常喜欢动物吧?谁能说说它们的秘密?”(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对某种动物的了解,ppt尽可能出现孩子所说的动物。)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谈论的兴趣,参与的热情,鼓励幼儿面前谈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发挥幼儿谈话的主体性,为后面环节的想象创造提供基础。幼儿除了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还要充分利用听觉来感知同伴的经验,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了解。此环节教师尽量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来说,关注幼儿对动物常态知识的了解,以及原有的生活经验如何。】
二、典型范例,商量规律。
1、(播放课件)师:“动物们在一起要玩游戏可开心了,瞧,这四个小动物首先聚在一起了。” (画面出现四个动物:牛、羊、马、驴)
师:“你觉得为什么它们四个会排在一起(或是什么让它们的排在一队)?后面可能还会有谁接着排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首先提供幼儿简单的范例,为幼儿商量“规律”引路,使他们能较好的运用相关经验开展后面的活动。】
2.师:你们觉得其它动物们也会按照什么的“规律”来接龙呢?(先幼儿个别自主讲,后由教师与幼儿共同接龙)
【设计意图:此处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抽象特征的想象空间和综合运用各种经验的机会;教师能了解幼儿对“规律”的理解,以及估计幼儿会产生哪些“规律”;此时幼儿也会在同伴间的商量过程中丰富、变通自己原有的“规律”。】
三、分组协商,尝试接龙。
1、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动物接龙游戏,现在请你们也分组去玩一玩,然后请其他组的朋友来猜一猜。”
【设计意图:此环节锻炼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同组幼儿相互协调能力,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了解幼儿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基准,鼓励幼儿不同的想法。】
2、分组,引导幼儿协商。(提供幼儿图片、纸和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好记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
3、教师观察幼儿协商新接龙游戏的思维模式。(教师要帮助幼儿初步梳理他们自己创造的接龙。)
四、竞赛游戏,动物接龙。
1、第一轮,猜动物接龙“规律”。
(1)师:猜一猜,这一组说的动物可能是按什么“规律”接龙的?为什么?(把幼儿分成红、黄两队,请某一队其中一组讲述自己的动物接龙。另一队接龙动物,并猜测理由,猜对得五角星。)
【设计意图: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创造的乐趣,同时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产生联想。】
(2)师:你们商量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幼儿初步梳理出他们自己创造的不同“规律”(如按动物种类归类: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等;按动物某些特征归类:卵生的小鸡、蛇、乌龟、小鸭;引用“模式排列”的规律:外形大的动物和外形小的动物间隔排列;根据动物的食物链的排列等),以利于幼儿不断地分享关于动物的知识经验。】
2、增加规则,再次活动。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接龙的理由,允许幼儿产生争辩。
(2)教师提议:对同伴的意见可以提出反驳,并且反驳有理的,可加分。反驳同伴意见,理由不成立的,则扣分。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活动,幼儿开始逐渐进入状态,在猜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同伴间的交流和辩论,有了加分、扣分能更好地帮助一些只顾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去倾听同伴的见解,以及认真思考后再表达的习惯。】
(3)分组商量,游戏继续进行(教师引导幼儿要增加规律的难度,不要让对方队轻易猜出)。
师:“谁来说说你们一组的动物是按什么理由接龙的,后面可以排谁?”(按照动物名称说出接龙后的顺序,讲述理由,在黑板上显示。教师肯定鼓励幼儿不同设计规则的想法。)
师:“请X队说说,他们猜得接龙的理由和你们想的一样吗?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孩子相互反驳、争辩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孩子的思维碰撞,同时最大范围调动孩子对动物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从同伴身上获取并积累自己不太了解的动物知识,拓展思维。】
3、公布得分,小结活动。
活动延伸:留有悬念:引导幼儿思考更难的接龙方式。
1、教师:“今天动物们聚会的方式很奇特,刚刚还有一些大家还没有接好,我们可以去查阅资料,下次再玩动物接龙游戏。”
2、引导幼儿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下次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