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案集合

2023-08-10

倍的认识教案集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倍的认识教案集合 篇2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倍的认识教案集合 篇3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因为在各种练习、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有关“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但对于“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们都不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看图说一说有几个几,12里面有几个3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切入,然后再进一步关注两数之间的新型关系即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倍”。

  1、首次感知“倍”的含义

  课件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并把它圈一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老师揭示: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再次感知“倍”的含义

  减少2朵黄花,问学生,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再减少2朵呢?

  3、老师再添上一朵蓝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明白,要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先看蓝花有几朵为一份,再看黄花这样的几份,那么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4、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5、按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小棒。

  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想: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它其实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计算。再扩展开来,“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练习。

  课本第73-7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森林运动会”。

倍的认识教案集合 篇4

  课 题:《 倍的认识 》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知识链接: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是关于乘除法的拓展应用。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1、谈话:小朋友,喜欢玩电脑游戏吗?课件出示斗地主游戏,提问:这是什么游戏?游戏中的“加倍”是什么意思?

  2、不知道没有关系,学习了本节课大家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倍”(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出示课本50页主题图,看看图中有哪几种萝卜?(板书:胡萝卜 红萝卜 白萝卜)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萝卜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50页“做一做”以上内容。

  自学提示:

  (1)仔细数一数每种萝卜的数量记录在萝卜的前面。

  (2)想一想: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较时,把什么看做一份?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课本中用什么方法表示的?

  (3)说一说:红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有怎样的倍数关系?

  (4)照样子圈一圈,完成填空。

  (5)说一说: 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

  先独立思考,再把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4分钟完成。

  3、汇报:

  (1)摆一摆。(怎样摆能够一眼看出它们根数的倍数关系?为什么这样摆?)

  (2)圈一圈。(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听清楚了他的想法?

  4、引导学生总结:

  (1)胡萝卜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同桌互相说一说。

  (2)胡萝卜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读一读课本,看看你写的是否正确。有疑问吗?

  5、检测练习:

  (1)如果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白萝卜有6个2根呢?8个2根呢?10个2根呢?你能继续往下说吗?请生举例说说。

  (3)如果白萝卜有20个2根呢?50个2根呢?100个2根呢?你有什么发现? (有几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6、拍手游戏:

  (1)师拍2下,生拍3个2下。

  (2)男生拍4下,女生拍2个4下。

  拍手时注意节奏与停顿。在拍手的过程中,请学生说一说拍手次数间的倍数关系。

  (二)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1、兔妈妈又抱来1个胡萝卜,此时各种萝卜的根数间又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任务提示:

  (1)红萝卜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红萝卜都是和胡萝卜比较,为什么倍数变了?你发现了什么?

  (3)白萝卜和胡萝卜比较,用小棒摆一摆,看看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怎样才能变成整数倍?

  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3分钟完成。

  2、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标准发生变化了,倍数也就跟着变了。

  (三)提炼倍的概念。

  我们在比较各种萝卜的数量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什么字?你是怎样认识倍的?你觉得什么是倍?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进行比较,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空。黄花是红花的5倍。

  2、“做一做”第1题。

  圈一圈,完成填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蓝色圆片的个数是黄色圆片的几倍?

  3、“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再拿出小棒摆一摆,完成填空。

  4、解决游戏问题,理解“加倍”的意思,对学生进行不能沉迷“电脑游戏”的教育。

  5、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2 胡萝卜:2根

  6 红萝卜:3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10 白萝卜:5个2根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