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爬起来》教案

2023-08-07

《自己爬起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学说短句“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说短句“一、二、三自己爬起来”。鼓励幼儿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2、出示课件

  内容(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小猴五个角色,当他们看到小熊摔倒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3、让孩子们把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二)感知、感悟

  1、小羊出场

  问:

  (1)小熊怎么啦?

  (2)小羊看到小熊摔倒了,它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先让孩子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看视频。)

  2、小兔出场

  问:小兔怎么做,它又是怎么说的?

  (再次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最后看视频。)

  3、小老鼠出场

  问:(1)谁又来帮助小熊了?

  (2)小老鼠会对小熊说什么?

  (请幼儿上台来给他戴上小老鼠的头饰,让他们说说,想对小熊说什么呢?)

  4、提问:

  三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先让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小熊起来?

  (2)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的表演

  问:小猴对他们说了什么话,大家都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要求幼儿分组,学着前面的五只动物,也来演一演,注重语言的训练。

  (三)拓展运用:

  1、屏幕出示一只小动物,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反思

  在我的教学目标里,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我知道,随着家庭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大多数孩子是在万般宠爱中长大的,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在家的时候,很多孩子摔倒了都是等着家长来扶一把的,因此,我先从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入手,播放小动物摔倒后怎么办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从而引出自己摔倒后应该怎么办,鼓励孩子学会勇敢,学会独立。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但在教学活动中,我总觉得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如果我能让更多的幼儿练习多讲,那就更好了。在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除了进行德育教育外,还要更重在语言方面的训练。

《自己爬起来》教案 篇2

  一、活动要求

  1.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并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知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2.有兴趣地学讲“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二、重点与难点

  能区分动物之间的大与小,理解小动物力气小拉不动大动物的原因。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桌面演示教具(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小猴各一)

  2.自制小图书《一二三,自己爬起来》二本

  3.毛绒玩具(小熊、小羊、小兔和小老鼠各一)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词汇量少、对词义理解层次浅,言语以简单句为主,在认知发展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新奇、有趣、可活动的物体易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故事教学中,选择短小的故事便于幼儿理解,并且运用直观法和操作法,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比较中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同时通过设问理解“小动物拉不动大动物的原因。”通过情境创设,在小动物互相拉对方却都跌倒的有趣情境中,充分体验“一二三,自己爬起来”的成功感和乐趣,从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和理解。

  针对小班幼儿平时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依赖性强的特点,通过“隐性示范”的方式和手段,将小动物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情节迁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使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己来。”

  五、活动流程

  创设情景、比较大小——操作演示、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听听讲讲——活动延伸

  (一)创设情景,比较大小

  在教学活动前略作辅垫,有利于分解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教师在区域中创设具有明显大小不同的几组动物,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比一比、讲一讲谁大谁小;谁胖谁瘦;谁力气大谁力气小等。

  (二)分段静听,感受情节

  让幼儿分段听赏故事,故事中和故事后都有重点的提示:

  1.幼儿感受四只动物互相拉对方,可是最后都跌

  不错的倒在地的有趣情节。

  2.教师可用结合故事的内容采用夸张的动作和语气,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

  3.运用设问“啊呀呀,这四只动物怎么都跌倒了呢?”引起幼儿进一步理解、感受。

  (三)操作演示,情感体验

  1.运用桌面演示教具,边演示边讲故事前一段,并进行适度插问。(教具制作附后)

  (1)小羊拉小熊,怎么会拉不动呢?(通过直观操作比较,感受小羊小,小熊大。〕

  (2)依次请幼儿分个别、集体讲讲小兔和小老鼠为什么相互拉不动?

  2.用操作演示的方法引出故事最后一段。小猴高声喊“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3.教师相应演示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先后爬起来的情境,使幼儿充分感受“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句话的含义。隐性地引导幼儿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不用别人拉。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四)主动参与,听听讲讲

  1.以长毛绒玩具为“诱点”让幼儿再次体验感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2.结合操作演示,幼儿有兴趣地投入并讲了一句话“-二三,自己爬起来。”

《自己爬起来》教案 篇3

  目标活动:

  1、 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的内容,学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打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活动准备:

  大象、小兔、小猪、小猫等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 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 小兔出场——说:“大象你不要怕我来帮助你,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大象怎么了?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的?

  2、 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拉帮助大象了,它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3、 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谁来帮助大象了?小猫对大象说什么了?

  4、 过渡提问:

  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个别幼儿想办法)

  5、 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6、 情景表演。

  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表演整个故事。

  7、 运用: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他说?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8、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三) 结束部分:

  请幼儿去操场做游戏结束课程,在玩中体验、学做一个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