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杆秤的使用方法。
2、探索不同秤在买卖活动中的作用。
3、引发幼儿学习秤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1把杆秤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买卖活动中计量工具的讨论你们和家里人去超市或者去菜场买菜的时候,怎么知道你的菜要付多少钱呢?这些工具怎么用?它们是测量什么工具?
二、教师出示杆秤,示范杆秤的正确用法,帮助幼儿了解其功能。这就是杆秤,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要购买东西的重量,这样可以计算出钱数了。这个秤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叫什么?怎么操作杆秤呢?谁愿意来试试?挂上物品后,杆秤的另一端要怎样才表示秤好了?怎么控制这一端是翘起来还是低下去呢?这本与那本比,谁更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秤一秤。是这些水果重还是这基本书重?先猜一猜,我们来证实一下。
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帮助小朋友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测量重量呢?它们用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秤这么大,而中药的杆秤这么小呢?
猜猜哪些是电子的,哪些不是电子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天平是怎么称重的?天平一侧托盘里的金属是什么东西?根据什么知道东西的重量?
《秤》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秤的神奇作用,激发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2、认识秤的种类,了解秤的作用。
3、学习称重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图片(杆秤、台秤、案秤、弹簧秤、电子磅秤、托盘天平、电子秤等)。秤一台(幼儿园给幼儿称体重的秤)。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故事《秤的传说》。(故事内容详见附页)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秤”。
——师:刚刚故事中的秤是谁发明的?
——师:为什么要发明秤?
二、神奇的秤。
1、教师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其不同特点。
——杆秤: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砝码)、砣绳和秤盘(或秤钩)的小型衡器。
——台秤:称量在50公斤至1000公斤的杠杆式机械秤。承重装置为矩形台面,通常在地面使用的小型衡器。
——案秤:称量在50公斤(不含50公斤)以下的杠杆式机械秤。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案秤和电子计价秤两类。普通案秤由底座、支架、连杆、刀架、调整砣、承重盘、游砣、刻度片和增砣等组成。结构较简单。
——弹簧秤:利用弹簧在被测物重力作用下的变形来测定该物体重量的衡器。
——电子磅秤:载于秤的台座、盘、钩上的物品的重量由传感器蠕变反应平衡,由仪器数字显示的秤为电子磅秤。电子秤集机、电、仪于一体,具有多功能、高精度、快速和动态计量、稳定可靠等特征,代表了衡器产品发展的方向。
——托盘天平:常用的精确度不高的天平。由托盘、横梁、平衡螺母、刻度尺、指针、刀口、底座、分度标尺、游码、砝码等组成。
——电子秤:电子秤是用来对货物进行称重的自动化称重设备,通过传感器的力电转换,经称重仪表处理来完成对货物的计量,适用于各种散货的计量。
2、分享交流。
——请幼儿大胆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秤,它称的东西是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种秤,并鼓励幼儿说一说为什么。
三、开心称重时间。
——教师用秤帮助幼儿称体重,并做好记录。
——请幼儿称一称一些物品并记录它们的重量。
——请幼儿将称过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看看谁更重一点?
活动应变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各种秤的用途,最好能收集一些使用这些秤称重的视频或图片。
《秤》优秀教案 篇3
人人心里都应该有一杆秤,一杆公平秤,这杆秤不仅要公正的称量自己,也要公正的称量别人。④若人人都能用好自己心中的那杆秤,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小编整理了《秤》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秤
王振东
“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
“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
“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侯三乞求道。
“好吧。”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侯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卖一百斤油馍能多赚四斤油馍钱,自己一天至少卖二百斤油馍,就能赚八斤油馍钱,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斤油馍钱,日积月累,这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于是,他就找到了修秤师傅,乞求师傅给他修杆一斤短六钱的秤。
三天后,侯三喜滋滋地取回新修的秤,瞒着妻子悄悄地试了试,果真一斤短六钱。侯三窃喜,就着猪头肉,抿了二两赊店老酒。
说来也怪,侯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来买油馍。侯三见状,生意做得越发卖劲,油馍炸得越来越好。一传十,十传百,侯三的油馍铺名声大噪,吸引了镇上三粉、竹木、骡马等市场上的许多客商来吃油馍。侯三和妻子见食客太多,就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三个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下来,侯三手里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也许是劳累过度的缘故,侯三的妻子染上了重病,侯三虽四处寻医问药,但所到之处,大夫都说他妻子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让他尽早准备后事。妻子从大夫和丈夫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上看,猜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侯三叫到床前,缓缓地说:“当家的,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经营咱的油馍铺。这几年,你知道咱这生意为啥恁好吗?”
侯三见妻子病成这样还惦记着生意,十分感动,紧握妻子的手,愧疚就写在了脸上:“老婆,实在对不住,我原来想着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说了怕你坏事,有件事就一直瞒着你。那年,咱不是修了杆秤吗?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正是用了这杆秤,咱的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
妻子听后,并未感到惊讶,相反倒很平静。她摸摸索索地从枕边摸出一个红布包,递给侯三,“你看看这是啥?”
侯三倒有点儿惊异,不知道妻子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接过红布包,感觉沉甸甸的,心说莫不是妻子藏的私房钱,这会儿有病快不中了,就拿了出来。侯三急不可待地解开布包,不禁大吃一惊,包里竟是一个新秤锤。
看到丈夫愣在那儿,妻子提了提气,说道:“有件事我也一直瞒着你,那时给你说,你也听不进去。这秤锤就是你修的那杆一斤短六钱的秤锤,咱使的那杆秤,是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一斤涨六钱的秤……”
“咋能这样?”侯三惊叫道。
妻子一阵咳嗽,等喘匀了气,接着说:“我了解你的心性,所以当年你修了新秤后,我悄悄嘱托修秤师傅又修了一个一斤涨六钱的秤锤,为这我还给他加了二十个钱。你验秤时,用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锤,等你不在时,我悄悄地换上了一斤涨六钱的秤锤。这一换,就换到了现在。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正是咱家的油馍秤头儿足,人们才愿意上咱家来买油馍,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呀!”
侯三惊得说不出话,好久,才抱着妻子的头,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
妻子过世后,侯三把那个秤锤用新布包好,他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有删改)
《秤》阅读题目:
19. 小说为什么以侯三央求修秤师傅按自己的要求修秤进行开头?(4分)
20.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1.侯三的妻子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她却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侯三妻子的形象。(4分)
22.“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意蕴很丰富,给人以许多启迪。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6分)
《秤》参考答案:
19. 这既给小说设置了悬念,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较好的铺垫。
20.①层层设置悬念。如小说中侯三修了一杆一斤短六钱秤生意反而做得更红火,读者就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小说。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侯三的妻子说出了换秤的真相,令侯三吃惊,也让读者感到意外。③明暗线双线结构。明线是侯三修秤生意做的红火,暗线是侯三的妻子更换秤是生意做的红火。两条线在结尾合拢,使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两条即可得满分)
21.①善良、讲诚信。当得知丈夫想用不公道的秤赚钱时,就偷偷的更换了秤。②处理问题有智慧、讲方法。她偷偷地更换秤,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从而避免了和丈夫发生正面冲突。③精明,懂得生意经。她用一斤多六钱的秤做生意,明着是吃亏,实际上是掌握了“薄利多销”的内涵,是她的精明之处。
22.示例:①“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是说公道自在人心,不可用欺骗的手段来蒙蔽他人。②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好谁坏?孰优孰劣?只要经过心中这杆秤,分量就出来了。③人人心里都应该有一杆秤,一杆公平秤,这杆秤不仅要公正的称量自己,也要公正的称量别人。④若人人都能用好自己心中的那杆秤,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只要是紧扣题目表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