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春游》含反思

2023-08-05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春游》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购物游戏,感受自己准备春游物品的快乐。

  2、有初步合理的购物计划,并能根据外出情况挑选适量、适当及必须的物品。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16个小钱包(每个内存放10元硬币)。

  2、超市场景布置(货柜若干、提示卡、价目表)。

  3、购物篮若干(16个)。

  4、大量物品。(奶制品类、饮料类、水果类、零食类、点心类、其它类)。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购物

  1、引子:上次春游,你们都带了些什么好吃的?这些东西都

  是谁给你们准备的?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们又要去春游了!这次我们不请爸爸妈妈帮忙,自己来准备春游的物品,行不行?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个超市的游戏。请你去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最需要的物品带去春游,好吗?

  2、幼儿第一次购物,教师观察。(主要观察幼儿购物的量是否

  合适)

  3、讨论:

  (1)先数一数,你买了几样东西?

  (2)观察讨论个别幼儿的篮子:(带多少比较合适?)

  (3)重点讨论:如果外出春游把这些东西都带去,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说理由。

  (4)教师小结:春游外出带的食物应该是适量的。如果带的太少会吃不饱。如果带的太多,小包包放不下、小朋友背不动、回来的时候还会吃不完。那就太浪费了!

  (5)幼儿退货,个别或共同检查。

  (点评:活动从生活中选材,但它毕竟不同与生活。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了模拟购物情境,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使他们埋下了探索和了解生活的种子。第一次的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也在帮助幼儿建立适量购物的正确价值观。)

  二、第二次购物:

  1、引子:刚才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这次购物的时候想想看,你要买多少东西比较合适,而且有些东西必须要带的?

  2、幼儿第二次购物,教师观察(重点观察幼儿量的合适性、幼儿购物的种类及个别幼儿情感的关注)

  3、讨论:

  (1)这次你买了几样?差不多了吗?你们都买了些什么?

  (2)找出一个类别相对较全的包,观察讨论。

  1、类别观察。

  2、重点讨论:哪些物品是必须要带的?(如餐巾纸、饮料、水果等)

  3、讨论:餐巾纸有什么用?

  为什么你们都要带饮料?你喜欢喝什么饮料?天热时,哪种饮料比较解渴?

  带些水果有什么用?

  (点评:第二次的购物,教师从类别化入手,帮助幼儿从生活经验讲述开始、由浅入深,了解哪些物品是必须要带的。也帮助幼儿从感性感受到较理性的思考,理解物品本身的内涵。)

  4、个别幼儿包包检查:你们有没有想到为好朋友准备呀?准备的东西可是要好朋友喜欢吃的?知道你好朋友喜欢吃什么吗?

  (3)幼儿再次退货。

  (点评:教师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使幼儿理解购物过程的另一种社会价值,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也促使幼儿更全面整体地考虑购物过程、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目的性。)

  三、第三次购物。

  1、看来秋游购物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考虑周到。呆会儿,我么要看一看,想一想,带的东西是多还是少、还是正正好好。什么东西是一定要带的?什么东西是不合适的?最后还要想想你的好朋友。有点难,能行吗?这次我们真的要发钱了!怎么样把10元钱用好?自己要算好!

  2、教师发钱,个别指导。(大手大脚的孩子:花钱的时候可要节约一些。)(节约的孩子:你别太节约了,用吧!大方点。)

  3、幼儿购物。

  4、教师小结:用了几元钱?水都带了吗?给好朋友带东西了吗?真好,春游的时候不仅想到了自己,还考虑了好朋友。下一次,我们要告诉爸爸妈妈:春游的时候让我们自己准备物品,因为我们能准备得很好,说不定想得比爸爸妈妈还周到呢!还要爸爸妈妈准备吗?

  (点评:课堂上加入真实钱币的运用,形成了这一活动的一个高潮。也体现了教师教育目标的整合性。包括语言在交往中的使用,幼儿对各种内容的取舍、有目的选择、对钱币的使用等。它成为幼儿表现的一个大舞台、也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依据。)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春游》含反思 篇2

  4月份,我班开展了“春天,我爱你”主题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一起去公园找春天,用灵巧的小手表现春天,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的形式去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尝试分段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幼儿能够大胆地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理解曲子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课后反思:

  虽然也组织过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还都不是很好,只有一两个幼儿能准确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像今天这样的分段欣赏,孩子们更是第一次尝试。

  对于内容的选择,虽然我有考虑到了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在《春之歌》和《春》之中,选择了后者,因为这首曲子的三段体旋律变化比较大,孩子比较容易分清。但还是因为活动中对教案的临时调整,使得大多数孩子没能掌握。

  活动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完整的欣赏音乐,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我们班音乐感受力最好的)一下子就听出了音乐的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给人不同的感觉,并用“活泼”“速度慢”“优美”等表达出了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让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很惊讶。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以为曲子对孩子们可能很容易理解,所以把教案中原本设计的“分段欣赏感受”改为了“整体欣赏,分组表现。”这样一改,导致了后面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在调整教案的时候没有关注到班里的大多数幼儿,而是用最好的标准()代替了全体的感受,导致整个活动,好像只有我和菲菲一个人在互动,所以最后目标的实现也只是那两三个能力强的幼儿。

  因为取消了分段欣赏,使孩子们在没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就进行分组表演,一是秩序比较乱,二是表现方式匮乏。大多数孩子都是在那乱跑乱跳,这也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情绪。最后的情景表演,孩子们也是在模仿老师的动作,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对乐段的理解和感受。

  音乐活动本来就是领域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欣赏活动就更是弱中之弱。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关注每一名幼儿,从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春游》含反思 篇3

  今天的数学活动《春游》,主要是创设春游的情景,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比较物体的大小,能按大小差异排列4以内的物体。

  本次数学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整理去春游的物品。让幼儿数数有几个书包,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的方法。让全体幼儿跟着老师手口一致地点数。数完画一个圈表示总共。发现有些小朋友左右手会搞错,帮助他们纠正。

  第二个环节是区分物体的大小,学习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春游的汽车开来了,一共有几辆车?哪辆最大?哪辆最小?然后将汽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在这个环节主要是学习如何排序。在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幼儿知道排序就像排队,有头和尾。先让幼儿找出最小的汽车排在头,再找出最大的汽车排在尾,最后排中间的。

  接着又让幼儿给四朵小花排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这个环节时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可以让幼儿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可以将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放到下个课时,一个课时内容不宜太多。

  第三个环节,幼儿操作环节,先让幼儿数数总共有几只小鸡,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再让幼儿练习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小鸡排队。发现小朋友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大多数幼儿能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下次还可以让幼儿多加练习。

  本次数学活动,我能创设轻松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玩玩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以及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并且能给每个小朋友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同时我也看到自己关注的细节不够。为了方便小朋友排序,我特别制作了一个透明的可以插的大的宝宝片,但是由于没有大的磁铁,只是用小磁铁。小磁铁在活动中不断地掉下来,小朋友也一哄而上,破坏了教学的气氛。建议下次可以用宽的透明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