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立春节气教案

2023-08-04

幼儿园中班立春节气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立春,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立春,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体验这个季节的特别之处“走进大自然”,与立春携手,我们班开展了这个的班队活动。

  活动目标:

  1. 通过全班到校园“找立春”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 通过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感受,然后让他们发现立春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启发语:美丽的立春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立春,教师将带小朋友去校园,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变化,好不好呀?,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校园的花坛、实验室前面的亭子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天气怎样?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虫?

  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孩子可写一篇简短的日记

幼儿园中班立春节气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了解立春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

  活动安排

  一、节气知识小科普

  1)关于立春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季节的更替,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时间在每年2月3-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立春的习俗

  到了立春就是春天了,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因此,在讲究传统文化的人家又有在立春这天迎春、接春的传统习俗,以彰显对春天到来的欢迎。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

  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鞭春牛。送寒气,促春耕。

  二、制作风筝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来避邪 ,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新春的祈盼。

幼儿园中班立春节气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立春到了,乐于与同伴交流关于春天的感受,丰富有关春天的经验。

  2. 初步学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句式结构。

  3、在绘画中体验学习儿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标志图:问号三个,娃娃脸,跑、跳、飞的`形象图各一个。

  2.春天的景色图一副。

  3.活动前组织幼儿在幼儿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万物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活动。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

  现在是春天了,我们到小菜园种花。

  游戏:种花

  师:春天来的时候,能看到什么?

  能听到什么?能闻到什么?

  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二、学习并理解诗歌

  1.师交代诗歌名称,并朗读诗歌

  2.提问:你听到什么?

  幼:草绿了……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一一出示图片。如下图:

  3.结合图标,朗读儿歌。

  4.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5.幼儿完整朗读诗歌

  三、分析儿童诗结构。

  师:这首儿童诗与以前学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前面是问的,后面是答得,叫问答式儿童诗。“

  四、教师问,幼儿答;再换角色问答。

  师:“问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问?”幼:好听的声音,温柔的语气。

  让孩子们用探讨过的语气朗读儿童诗。

  五、拿出纸和笔,画一画这首儿童诗。

幼儿园中班立春节气教案 篇4

  活动要求:

  1.结合语文课的内容,仔细观察,找出立春的特征,体会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运用立春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训练有层次、有顺序说话的能力。

  准备工作:

  1.选择好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观察范围。

  2.观察前,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察要求。

  活动时间:

  三课时。

  活动形式:

  野外活动。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启发语:美丽的立春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立春,教师将带小朋友去公园,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变化,好不好呀?,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鸟儿、湖水、人们的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树丛、小河边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

  (1)教师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天气怎样?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虫、鸟儿?湖水的颜色怎么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2)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3)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让学生一步步)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4)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朗诵《立春来了》(结合课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结合唱游课)。

  7.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孩子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

  "找立春"活动方案,虽然是围绕语文科教学而设计的,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它实质上是将语文、音乐、唱游结合起来而体现的。这种综合性的活动设计较之单科活动设计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频率。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上述"找立春"的活动中,学生"诵"、"唱"结合,个体观察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中小学很多活动都可按合科活动来设计,如音乐与外语结合,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一例;音乐与体育、美育结合,国外的很多体育学院就是这样进行教学,只是在提法上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