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2023-08-02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这是椭圆(图形)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椭圆,比较圆与椭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准备:

  1.塑料和纸圆(便于折叠用)、椭圆片,每个幼儿各一片,圆的半径与椭圆的短半轴相等,纸的和塑料的圆与椭圆一样大。

  2.细铁环1个。

  3.黑板上画一个圆(与细铁环直径相等),一个椭圆,并分别标上圆心和椭圆的中心。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细铁环,让幼儿说出它是什么样的图形,接着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圆,使铁环与圆重合,使幼儿明白这两个圆一样大。启发幼儿观察圆心,画几条半径,用小棒量半径给幼儿看,让幼儿懂得一个圆的每一条半径都是一样长的。

  2.把细铁环拉或压成椭圆,并使它与黑板上的'椭圆重合。告诉幼儿这个圆形叫椭圆。画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并且量给幼儿看,长轴和短轴不相等。

  3.发给幼儿塑料和纸的圆以及椭圆。让幼儿先看一看,摸一摸塑料圆和椭圆,再把它们重叠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处。

  4.让幼儿把纸的圆和椭圆分别对折和四折,看看它们有何不同。

  5.小结: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半径)等长,椭圆中心到椭圆上各点距离不一定相等。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2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顺序的影响,初步感知5的守恒。

  2、尝试用棋子在插板上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发展想象力。

  3、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倾听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只小猪的图片、15个蛋宝宝、一棵大树、小草若干堆。

  2、教师演示板、幼儿插板。

  活动过程:

  一、思维训练:“圣诞老人躲闪”

  1、讲解玩法:圣诞老人向上,请你拍拍手;向下,请你跺跺脚;向左,请你抬舌头;向右

  请你拍拍肩;躲到背后,请你点点头。

  2、幼儿游戏。

  二、情境游戏,初步感知5的守恒。

  1、故事导入,初步感知蛋的不同排列样式。

  师:森林里的三只小猪看到这么好的天气也出来玩了。(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师:它们都说自己的蛋多,结果争吵起来!小朋友,你能告诉它们正确的答案吗?

  2、幼儿观察、讨论蛋的不同排列样式,感知数的守恒。

  师:谁来说说三只小猪到底捡到了多少蛋呢?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师: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些蛋不管是大的、横着排的、竖着排的、还是堆在一起的,我们通过数一数的办法知道了它们都是一样多的,猪兄弟们每人都捡到了5个蛋。

  三、借助演示板,进一步感知5的守恒。

  1、出示各种不同的排列样式,充分观察。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棋子宝宝,请你也来说说它们谁多谁少?

  2、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大家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不管这些棋子怎么排、怎么变,它们的数量始终都是一样的.,都是5个。

  四、幼儿操作,尝试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

  1、借助插板,按要求插出各种样式。

  师:请大家轻轻从插板里取出5个红色的棋子,横着插一插。(再拿出5个黄棋子竖着插一插……)

  2、经验交流、共享。

  3、尝试用棋子插出各种不同的样式,体验成功。

  师:请大家再拿出棋子插一插,看一看、比一比你还能插出几种不同的花样?

  4、教师小结:虽然只有5个棋子,但是在大家的积极动脑下可以插出许多种不同花样,我发现小朋友们可真能干!

  五、游戏:马兰花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马兰花”,要听清楚我的要求哦!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部分孩子能在游戏中掌握5的守恒,能用5以内的数字表示不同形状、颜色,但数量相同的事物;其中的拼图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协作配合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活动方案容易造成老师只注意整体,从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3

  活动名称:

  数学——感知8、9的数量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9的数量。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大范例图——数量为5——9的数群卡学具:雪花片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复习感知7以内的数1)看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2)说数字举相应数量的数群卡。

  2、目测数群(出示数群卡)今天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来了多少?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启发幼儿先看大数再接着数小数)3、给数群卡排队现在请小朋友来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应该把谁排在最前面,为什么?现在谁的数量最多?

  4、引导幼儿感知8、9的数量1)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给这些小动物,送圆点朋友。(请个别幼儿操作,根据数群卡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要求其他幼儿在别人操作时,能够安静、认真的看。集体检查他的`操作结果)2)做动作,进一步感知8、9的数量教师说数字8或9,幼儿根据要求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够安静倾听,并按要求做动作)二、幼儿操作1、听数字,取雪花片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数字几,你们就取几个雪花片。看谁拿的准确。

  三、结束部分

  1、表扬能够认真倾听老师讲,并能够安静操作的幼儿。

  2、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本次活动。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图形分类活动,培养幼儿感知集合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3.能根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特征,不受图形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3-47各种各样的形状,3-59规律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装有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放形各5个。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

  请幼儿认知,红色圆形、黄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蓝色长方形。

  二、展开

  1.游戏:形状连线

  出示乐趣卡:3-47各种各样的形状

  练习: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请赶快把名字好形状连线吧。

  礼物—正方形

  三角尺—三角形

  西瓜—圆形

  2.游戏:听令取图

  对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方法: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从小筐子里拿出图形。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拿出3个绿色的图形

  请小朋友拿出4个红色的图形

  (每次拼摆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 ,然后幼儿把图形送回小筐,教师重新发出指令)

  3.游戏:听指令涂色

  乐趣卡:3-59规律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涂色。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为正方形涂色

  请小朋友长方形涂色

  (每次画完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教师重新发出指令),

  4.操作活动:拼拼摆摆

  方法:幼儿用图形拼摆物体,并互相说说摆出的物体名称叫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三、活动评价

  表扬鼓励积极参与活动,对学习尝试兴趣的幼儿。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操作,感知8以内的数量。

  2、体验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兔子开铺子”的材料、8筐水果、大果篮3个。

  2.学具:果篮(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自制的水果、小火车(写有2–4数字的车厢3节)

  活动过程:

  1.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一次,小兔子的铺子里进了哪些货物吗?

  (2)师:铺子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3)师:东西全卖完了,怎么办?

  2.进货。

  (1)师:小兔子想在它的铺子里进一些新鲜的水果,你们最近吃过哪些水果呢?

  (2)幼儿回忆生活经验,教师依次出示8篮水果。

  (3)师:小兔子在买水果的时,还买了一批水果篮,你们看……

  3.装水果。

  (1)幼儿观察水果篮,发现每个果篮上的卡片都不一样。

  (2)幼儿根据果篮上的卡片装一篮水果。

  (3)幼儿介绍自己的装的一篮水果。

  (4)幼儿间互相检查一篮水果的`数量。

  4.运果篮。

  (1)幼儿把果篮送到对应的火车车厢里。

  (2)清点每节车厢的果篮。

  本活动的目标制定较合理、可行性强,能在小朋友的已有经验基础上,注重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将已有经验进一步提升。环节的设置生动有趣,能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教师的教态十分亲切,要问我本次活动中什么让你印象深刻,我想,应该是老师的笑容吧。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7

  活动目标:

  1、巩固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会表示10以内的数量。

  2、幼儿能正确区分比这个数多1或少1的数。

  活动重点:巩固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会表示10以内的数量;能正确区分比这个数多1或少1的数。

  活动难点:能正确区分比这个数多1或少1的数。

  活动准备:火车票(1~10的数字卡) 2、教具:(苹果、橘子、梨)树3、课件 4、小奖品七、活动过程:

  一、找座位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火车吗?老师要邀请小朋友坐上小火车去旅游,你们想去吗?

  2、教师:数字宝宝藏在了火车的车厢里,请小朋友找出并说出是数字几?

  3、教师:你们想坐这列火车吗?坐火车要车票噢,现在我送给你们每人一张车票。

  4、随音乐排队领车票,找座位。

  5、教师:动物朋友们也要乘坐这列小火车,它们手里也拿着车票呢,但是他们的车票上都是小圆点,几个小圆点就代表它乘坐几号座位,我们来帮它们看看应该怎么坐吧!

  二、分水果1、火车开到了光头强的果园里,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

  2、光头强摘了好多水果,请小朋友看看、说说摘下的`每种水果各有多少。

  3、它们想把摘下来的苹果、橘子、梨、桃子分给我们每人一样尝尝。我们每一节车厢里坐着几个乘客呢?

  (1)、将苹果送给第一节车厢的乘客。够不够啊?(7个乘客,6个苹果)(2)、将橘子分给第二节车厢的乘客,够不够?还要摘几个橘子才能正好分给8个人呢?(8个乘客,7个苹果)(3)、将梨子分给第三节车厢的乘客,够吗?怎么办呢?(9个乘客,10个梨)(4)、分桃子。(10个乘客,9个桃子)4、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看到小朋友有水果它们也想吃,我们来摘水果给它们吃吧。

  (1)、请第一节车厢的小朋友去摘比7少1的苹果;(2)、请第二节车厢的小朋友去摘比8少1的橘子;(3)、请第三节车厢的小朋友去摘比8多1的梨;(4)、请第四节车厢的小朋友去摘比9多1的桃子。

  三、兑奖啦!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这一趟列车有个抽奖活动,现在公布中奖号码,如果你手里的车票上的数字与中奖号码的数字相同的话,就请到我这里来对奖。

  (1)、比5多1的数字是几?比9少1的数字是几?比9多1的数字是几?比8少1的数字是几?比6多1的数字是几?

  (2)、其余的乘客都是鼓励奖,等火车到站以后,你们可以到我这里来领奖。

  四、开火车请每一节车厢里的乘客们按车票上的1、2、3、4、5、6的顺序下车排成3列队

  五、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是否正确,然后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集合 篇8

  活动名称:数学——我的一天

  活动目标:

  1、能区分早晨、中午、晚上。

  2、学习正确使用早晨、中午、晚上等词汇。

  活动准备:

  早晨、中午、晚上景色特征图各一 早晨、中午、晚上幼儿在园在家图片各一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辨认早晨、中午、晚上

  1、出示三张图片:

  早晨: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公鸡在啼叫。

  中午:太阳在头顶,小猫睡懒觉时是中午。

  晚上:太阳不见了,空中有月亮和星星,猫头鹰出来了。

  2、提问:你知道这三张图片中的情景分别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从太阳的'有无,月亮、星星的有无加以区别;从动物的不同,动物的神态的不同进行区别。)

  二、说一说,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我们分别做什么事情

  1、小朋友,在早晨的时候我们经常做什么事情呢?(请幼儿自由说一说,如早晨起床穿衣服等。)

  2、在中午我们经常做什么事情?(请幼儿自由说一说,如中午在幼儿园吃午饭等。)

  3、那在晚上我们经常做什么事情呢?(请幼儿自由说一说,如晚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

  三、做动作,说时间

  1、教师示范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时间,教师可以用双手比作太阳,放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时间。

  2、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时间,如做大公鸡啼叫的动作表现早晨,做假装睡觉的动作来表现晚上等。

  四、幼儿园的一天

  1、教师出示幼儿做早操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觉得在这个图片中是什么时间呢?

  在幼儿园里早晨你除了会参加早操表演,还会做什么事情,或是你来幼儿园之前又会做什么事情?

  2、教师出示幼儿在吃中餐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觉得在这张图片中小朋友在吃中餐是什么时间呢?

  在幼儿园里中午除了要吃中餐,还会做什么事情呢?

  3、教师出示一张幼儿在家里灯光下学习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一般都是什么时候了?

  晚上你一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五、幼儿分别用早晨、中午、晚上说一句话

  小朋友,老师现在要请你们用早晨、中午、晚上说一句话。你会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