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2023-08-01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出示生字词:苇絮、黝黑发亮、青布裤褂、几倍、姥姥、门槛、劫难、撒谎、吆喝、飘飘悠悠、光溜溜、一骨碌]

  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一部分: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很多种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最高。

  二部分:秋天,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部分: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只有雨来一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的追赶跑了进来,藏到了水缸下面的洞里。雨来想跑到别的院子时被鬼子抓住了。

  四部分:鬼子几次问雨来看没看见有人跑进来,雨来都说没看见,鬼子气急了,凶狠地打了雨来,雨来还说没看见,最后鬼子要把雨来拉出去枪毙。

  五部分:村里的人们听到了河沿上的枪声,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都十分难过,大家都哭了。

  六部分:人们在河沿上正为雨来难过时,忽然看见河水中露出个小脑袋,仔细一看原来是雨来,大家都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凭着自己的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用简练的语句为六个部分写小标题。

  (一)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能不能用更简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游很多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最高。]

  (二)哪位同学能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学生回答:1、雨来喜欢游泳。点拨:不错,已经很简练了,可是这部分仅仅说雨来会游泳吗?

  2、雨来游泳本领高。点拨:好,既简练又概括了主要内容。其实直接说“游泳本领高”都行。)

  (三)[边板书“游泳本领高”边说]同学们概括的这个短语就好像给这部分内容加了一个题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课件:第一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四)小标题的特点找得挺准确,下面我们要给2—6部分概括小标题了。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在书上概括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概括好了哪组就上来写,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学生完成小标题,老师巡视,特别注意哪组存在困难。)

  三、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英雄。

  (一)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

  (学生回答:3、4两个部分)

  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同学快速默读重点段,并画出重点语句)

  (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同学交流谈感受,老师注意评价)

  评价角度:1、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来体会;

  2、你是紧紧抓住雨来的表现体会的;

  3、从你的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雨来的勇敢;

  4、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人物;

  5、你能结合前文帮助自己来体会;

  ……

  (三)同学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很多同学都关注了雨来面对鬼子时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点击课件:雨来的三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老师提示读书语言:

  (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

  (四)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

  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学生精彩发言:1、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是民族英雄。

  2、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者低头。你面对鬼子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我为你骄傲!)

  (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学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四、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要复述做准备。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手指板书中的小标题)

  (学生体会到: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了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二)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

  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一)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课文比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板书:简要复述]。老师建议大家先来读读p72的“指南针”,了解一下什么是简要复述。

  (学生自由读p72的“指南针”)

  (二)从“指南针”中,我们对“简要复述”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简要复述”: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

  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

  (三)咱们怎么理解“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的要求呢?

  (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背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

  按课文顺序:不要打乱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写的就先讲,后写的就后讲;

  抓主要内容: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来讲,不主要的一代而过。)

  (四)教师追问:

  1、这课如何做到按课文顺序?

  答:课文写了六部分,我们讲故事时也要讲六部分,顺序还不能颠倒

  2、这课怎样抓主要内容呢?我们结合小标题来说。

  答:3、4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应该讲的详细一些,其余4部分内容可讲得简单一些。

  3、不时重点的内容怎样做到讲得简单呢?

  答: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介绍一下。

  (五)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

  (六)今天我就当一回咱班同学的妈妈,我的哪个孩子愿意来给妈妈讲故事呢?(指定一名同学复述)别的人要认真听,一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价我孩子的发言呢。

  六、提炼课文精彩内容,引领学生继续细读课文。

  (一)由于时间的关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还有很多精彩之处,我们没有来得及细细地欣赏和品位,比如:

  [点击课件:形象地比喻、鲜明的人物]

  比喻: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滑滑得像条小泥鳅。

  2、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

  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人物:1、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2、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二)教师总结:

  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各个方面的营养。

  七、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2

  《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随处可见斯老师运用语言本身的特点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如,对芦花村(故事发生地点)景色描写段落的品味: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通过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自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必然会熊熊燃烧起来。烈火必然射向蹂躏我美好河山的侵略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涵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张志公先生阐明:由于思想和语言有着不解的因缘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就离不开语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内容。斯老师在教学中,板书突出雨来在夜校里学习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再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把雨来对美丽的家乡的爱和对自己祖国的爱直接连接了起来,为揭示雨来的英雄行为做铺垫。板书和有感情朗读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无疑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在重点段(鬼子把雨来捆绑起来,对他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坚强不屈),斯老师先是安排学生默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勾画出来了?一边讨论,一边在黑板上作了鬼子雨来的对比板书,把敌人的丑恶嘴脸和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坚强不屈清晰地揭示了出来。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板书又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斯老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斯老师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成果。她曾在谈识字教学的文章中写道:总之,学生识字的基础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充实,他们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同样教识字,低年级和高年级有区别我们要注意学生识字基础的变化,有的放矢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这里我们看到斯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小英雄雨来》是学生小学快毕业时的课文,学生正具有相当的识字能力。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斯老师明确提出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在方法上,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有明显的年段特点,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育观。

  斯老师在讲读教学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斯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让提问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在讨论、答问中进行了种种语言实践活动。教给了学生方法,发展了学生能力。

  斯老师很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默读特别指出不同年段的要求,高年级是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斯老师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以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通过默读领悟课文内容,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的教学,贯穿始终。

  当代教学理论中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就是为迁移而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两种说法有所不相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斯老师引导学生扶着教材这张凳迈开了语言训练的步子,本课教学注重以读促写的结合。仅以几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思考今后自己的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体验必定深刻。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3

  缩写《小英雄雨来》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 陈佳璐

  雨来的家乡芦花村旁边有一条还乡河,雨来经常下河游泳,一来二去,他练就一身好水性。

  雨来和小伙伴们一起进了夜校,在夜校里,雨来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

  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里念识字课本,突然,正被鬼子追赶着的交通员李大叔跑了进来,躲到墙角的地洞里。雨来想:李大叔是抗日干部,我一定要掩护他!雨来赶忙帮李大叔盖好洞口,正要离开后院,就被一拥而进的鬼子抓住了。

  鬼子先是在屋子里一阵乱翻,接着便打起雨来的主意。鬼子先是掏出一把雪白的糖块,要求雨来说出李大叔藏在什么地方。雨来平时可喜欢爸爸带回来的糖了,可是面对假惺惺的鬼子,雨来才不会上他的当呢!鬼子又用金戒指来骗雨来,可雨来还是毫不动心。鬼子恼羞成怒用军刀威胁,还凶狠地毒打雨来,雨来被打得鲜血直往下滴,脸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可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鬼子暴跳如雷,嗷嗷直叫,把雨来拉出去要枪毙。

  李大叔脱险了,他和大家都以为雨来牺牲了。正当大家非常伤心地找雨来的遗体时,雨来从水里钻了出来,原来,在鬼子枪响之前,我们的雨来就趁鬼子不注意,一头扎进水里游走了。

  【指导老师:宗 立】

  缩写《小英雄雨来》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⑴班 李 彤 

  在晋察冀边区北部有一个美丽的芦花村,雨来就是这里游泳本领最高的孩子。

  爸爸妈妈让雨来去上夜校,在夜校中,雨来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

  一天,爸爸去集合,妈妈也去东庄送信了,雨来正在炕上念书,忽然李大叔闯了进来,原来鬼子又来扫荡了,形势紧急,雨来刚帮李大叔藏好,就被鬼子抓住了。

  鬼子对雨来软硬兼施,想逼雨来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可是雨来意志坚强,宁死不肯说。鬼子气急败坏,要把雨来枪毙。人们听到枪声,十分悲痛,以为雨来死了。原来雨来没有死,他趁鬼子不备,跳进水里逃走了。

  雨来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啊!

  我喜欢《小英雄雨来》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油竹小学 徐婵嫣

  课文中的《小英雄雨来》深深的吸引了我。雨来那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及他的勇敢、机智地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

  雨来爱他的美丽的芦花村,爱村边的还乡河,他在夜校读了识字课本后,懂得了热爱祖国的道理。还乡河哺育他长大,父母和老师教育他革命,雨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成为小英雄的。他有一身出色的游泳本领,因此才能在日本鬼子的枪口下脱险;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红心,因此才能在日本鬼子的利诱和威胁下毫不动摇。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这一部分是全篇的重点,不管日本鬼子采取什么手段,雨来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情况。鬼子用糖、金戒指哄骗他,他也不动摇;敌人用死来吓唬他,甚至毒打他,他也只说一句话:“不知道!”雨来是多么勇敢呀!“有志不在年高。”

  总之,《小英雄雨来》不仅内容健康,而且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我爱读的一篇课文。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4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掌握了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2、《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时代背景与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课前要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飘飘悠悠、笤帚、揉搓、推推搡搡、劫难、嘟嘟囔囔”等。

  2、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出示生字词:苇絮、黝黑发亮、青布裤褂、门槛、劫难、撒谎、吆喝、飘飘悠悠、光溜溜、一骨碌笤帚、揉搓、推推搡搡、嘟嘟囔囔。]

  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一部分:雨来家乡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二部分:雨来上夜校念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部分:雨来爸爸突然夜归及雨来的所见所闻。

  四部分: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捕。

  五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六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实际上雨来并没有死。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提炼标题。

  (一)指导提炼

  我们上节课概括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看能否用更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游很多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

  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谁能用更简短的话来给这部分取个小题目?

  (1.雨来喜欢游泳。2.雨来游泳本领高。3.游泳本领高)[板书“游泳本领高”]

  (二)点拨方法

  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你能发现什么?怎样概括小标题?

  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3、要抓住关键的内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词语、句子或人物语言来概括。

  (三)自探自议

  1.自读自悟,给2—6部分概括小标题。

  2.点拨启导,提炼标题:[相机板书]

  ①游泳本领高——“望着妈妈笑” ——游泳

  ②上夜校读书——“我们爱祖国” ——读书

  ③雨来的见闻——“所见所闻” ——见闻

  ④掩护李大叔——“把缸挪回原地”——掩护

  ⑤顽强斗争 ——“什么也没看见”——斗争

  ⑥机智逃生 ——“雨来没有死” ——脱险

  三、精读指导,感悟英勇。

  (一)自读思考: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呢?请同学们默读这几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可以把体会写在词句旁。

  (二)合作交流: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老师指导评价,评价角度:1、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来体会;

  2、你是紧紧抓住雨来的表现体会的;

  3、从你的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雨来的勇敢;

  4、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人物;

  5、你能结合前文帮助自己来体会;

  (三)点拨感悟

  1.让我们来读读在敌人的利诱和拷打下,雨来的说的这几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

  [课件出示]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2.引读雨来的表现的句子

  (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生读)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生读)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

  (师提示)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

  3.此时此刻,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勇敢机智。

  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者低头。你面对鬼子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我为你骄傲!

  4.让我们带着对雨来的英雄行为的感动再次齐读课题。

  四、理清文路,指导详略。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指导体会:

  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了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二)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指导详写与略写。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

  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一)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课文比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板书:简要复述]。

  (二)指导 “简要复述”的方法

  1.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

  2.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注意详略。

  (三)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

  (四)练说故事。

  六、教师总结

  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各个方面的营养。

  七、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缩写《小英雄雨来》。

  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我们是中国人 热爱祖国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不畏强敌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5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 xù        pī kāi         jìn chá jì         nuó dònɡ      wāi wāi xié xié    mén kǎn

  (          )    (           )     (             )      (            )   (                     )    (      )

  [答案]苇絮   劈开   晋察冀   挪动    歪歪斜斜  门槛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忙--           扩大--            温和--

  [答案] 慌忙--从容      扩大--缩小      温和--粗暴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正是由于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次  深深热爱祖国       勇救交通员,智斗鬼子

  4、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 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  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2) 鬼子军官用中国国话问雨来  小孩  问你话  不许撒谎

  [答案] (1) " !"," !!"         (2) :" ,,!"

  5.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                                                                                   

  (2)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答案] (1)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他最喜欢小孩。

  (2)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6.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半天喘不过气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鬼子凶狠毒辣。

  (2)他不屈服于鬼子的武力,要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的意志。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难点:

  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2.《小英雄雨来》课件(或挂图、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小英雄雨来》课件(或挂图、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理解课题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初读课文初识英雄

  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也可以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 掩护李大叔——智斗强敌——村民夸奖——机智脱险

  4.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①自愿读或者表演。②大家评议。

  四、用自己的话初步谈谈你心目中的小英雄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二、深入探究感悟英雄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3.探究段间的联系。

  ①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②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

  ③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④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

  4.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③文章第六部分有一段关于“还乡河静静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课文链接欣赏英雄

  1.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2.播放《小英雄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视频。

  3.有机会到区中心还乡河公园《小英雄雨来纪念馆》及其东部的管桦园看一看。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8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节选自管桦的小说。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给每段加上小标题。根据小标题内容进行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领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为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引领小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可体会雨来是个小英雄。

  不足

  1、学生讲故事时,应在小组内先讲,然后在班上讲。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应直接指名讲,使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锻炼。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教学《小英雄雨来》时,我主张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初读课文知大意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学完这篇课文,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上学以来,我学过很多课文,但是最喜欢的,《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通过雨来上夜校、掩护交通员、与鬼子斗智、脱险等几件事,表现了他爱憎分明、英勇机智等优秀品质。

  小说一开头,描绘了芦花村美丽的自然景色。文中多次写景,为的是烘托主题,引发人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绝不容敌人践踏,坚决赶走帝国主义”的共同感受。接下去,文章刻画了一个机智、灵活、勇敢的小英雄形象——12岁的雨来。文章不是一下进入高潮的,而是有一个过渡,这就是小说的第二部分:上夜校。小说在这里为人物奠定了一个思想基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接着文章笔锋一转,点出“引线”——交通员李大叔。这时外面咕冬咕冬的脚步声和鬼子的说话声音都能听见,说明鬼子已经近在眼前了。雨来临危不惧,沉着地将李大叔藏好,并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脚下像踩了风似的拼命往后院跑。当他被敌人捉住后与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那鬼子军官满脸堆笑,拿糖果、戒指、金钱等引诱雨来,可雨来连看也不看,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敌人又用毒打来吓唬雨来,雨来根本不吃这一套,敌人的企图又一次破灭了。小说在这里,又一次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这行字的上面却染上了小雨来的鲜血。敌人施尽了软硬手段毫无收获,便恼羞成怒,想把雨来推出去枪毙。但是,我们的小英雄却凭着他那高超的游泳技术趁敌人不备,一个猛子扎下去,从水底潜游走了,把敌人气得半死。

  小说在结尾部分以明快的笔调告诉人们:“雨来没有死!”并自然地结束全文。这篇文章还运用了大量比喻句、象声词,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这就是我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因。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9

  王菊

  1958到1963年,是斯霞老师教学硕果累累的五年。这五年里,她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的试点任务,获得了省教育厅和中央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且积累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套实践经验。1963年6月,学制改革胜利完成之时,斯老师应江苏省广播师范学校的邀请,进行了《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播出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反响强烈,好评如潮。40年前《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实况已经成了历史,我们无缘学习、欣赏,所幸有《广播教学稿选》(小学版)上刊登的《小英雄雨来》教案。我们又发现,1982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学生涯》中也有《小英雄雨来》教案。对比之下,我们惊喜地发现,两者是不同时期的教案。前者用三课时教,而后者只安排了两课时;前者较为简略,后者增设了好些个问题,还多次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重难点没变,但处理方法有所变化,作业 布置也有所不同,后者似乎更切合语文实际──显然,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么一篇较长课文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 的安排、节奏就更紧凑。这两个教案成了斯老师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见证。我们这里读的是1982年出版的教案。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今天,全国各地都在乘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发所带来的语文教育改革的春风而思索、实验之时,再来回顾《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不禁深深叹服于斯霞老师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独到把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恰当培养。

  《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随处可见斯老师运用语言本身的特点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如,对芦花村(故事发生地点)景色描写段落的品味:“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通过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自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必然会熊熊燃烧起来。烈火必然射向蹂躏我美好河山的侵略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涵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张志公先生阐明:“由于思想和语言有着不解的因缘……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就离不开语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内容。”斯老师在教学中,板书突出雨来在夜校里学习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再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把雨来对美丽的家乡的爱和对自己祖国的爱直接连接了起来,为揭示雨来的英雄行为做铺垫。板书和有感情朗读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无疑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在重点段(鬼子把雨来捆绑起来,对他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坚强不屈),斯老师先是安排学生默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勾画出来了?一边讨论,一边在黑板上作了“鬼子雨来”的对比板书,把敌人的丑恶嘴脸和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坚强不屈清晰地揭示了出来。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板书又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斯老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斯老师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成果。她曾在谈识字教学的文章中写道:“总之,学生识字的基础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充实,他们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同样教识字,低年级和高年级有区别……我们要注意学生识字基础的变化,有的放矢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这里我们看到斯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小英雄雨来》是学生小学快毕业时的课文,学生正具有相当的识字能力。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斯老师明确提出“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在方法上,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有明显的年段特点,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育观。

  斯老师在讲读教学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斯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让提问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在讨论、答问中进行了种种语言实践活动。教给了学生方法,发展了学生能力。

  斯老师很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默读特别指出不同年段的要求,高年级是“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斯老师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以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通过默读领悟课文内容,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的教学,贯穿始终。

  当代教学理论中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就是“为迁移而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两种说法有所不相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斯老师引导学生扶着教材这张凳迈开了语言训练的步子,本课教学注重以读促写的结合。仅以几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思考今后自己的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体验必定深刻。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0

  教材简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雨来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位优秀儿童,课文是写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险些丧命的感人事迹。歌颂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3、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4、体会景物描写的自然巧妙。

  5、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的描写,体会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2、速读课文,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设想:

  基于课文篇幅很长,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粗读和精读相结合,通过“读——划——想——说——论——悟”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给课文拟小标题;理解第一部分,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对抗日战争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抗日战争?(明确:1937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二战中亚洲战场上战争最激烈的一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小雨来便是这斗争中的一个抗日小英雄。)今天,咱们来学习雨来的故事。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勿忘国耻!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正音:软鼓囊囊(nang)嘟嘟囔囔(nang)趔趄(lie qie)推推搡搡(sang)

  3、你还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字词,要向大家请教。

  注意:⑴指导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还(huán)扎(zhā)弹(dàn)拧(níng)。⑵还有几个象声字的读音:“吧嗒吧嗒”“唔里哇啦”“哐啷”。

  3、  巩固练习:出示字词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主要内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拟出小标题。

  1,引导学生分部分阅读,每部分都给出阅读时间,促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指导拟小标题: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3,学生合作拟小标题。

  4,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第一部分,自己概括,可用“游泳本领高”,用书上的话可用“望着妈妈笑”,如果用词语作小标题,可写“游泳”。

  归纳主要内容,提炼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夜归见闻(或见闻)

  第四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五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五、赏读第一部分,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妙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的描写,体会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2、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由课题直入重点

  1、请同学们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获取了些什么信息?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生回答后师板书: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过度:让我们就随着小英雄雨来,去感受他是如何掩护李大叔、和敌人做斗争的。

  三、自主学习,体会感悟。

  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雨来的英雄气的?看看文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把相关的词句标画出来,读一读并作上批注。

  四、汇报交流解疑。

  (一)、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解疑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第四部分:

  (1)雨来是怎样掩护李大叔的?

  (2)面对敌人的枪声,雨来是怎么做的?(紧紧抓住描写雨来动作的词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3)指导朗读这部分,进一步体会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学习第五部分。

  (1)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2)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雨来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a“雨来没有接敌人的糖,什么也没有说”当时是怎么想的?(轻蔑地对待敌人的利诱)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敌人的冷漠。

  b“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读出雨来的坚强不屈)指导朗读。

  c“雨来咬着牙说没看见”这句话让学生读出对敌人的仇恨和雨来的坚强不屈。

  d  抓住对鬼子其凶残描写的那段话,更进一步体会雨来的坚强不屈。

  3、雨来的勇敢和坚强不屈源于哪里?

  a、指名读这一段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还在本文的哪一部分出现过?为什么这句话要几次出现?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b、有感情反复朗读这句话。

  c 、学习文章中运用的这个修辞方法:反复。

  5、小结这两部分的内容:从这两部分的学习中,我们感到雨来不愧是小英雄。因为他面对敌人时的神情、语言、行动等,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他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过度:当我们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有了疑问:既然这两部分的内容就能体现文章的中心,那为什么还要写课文的其它几部分呢?它们与整个事件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课件)

  五、讨论段与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介绍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六、总结迁移

  1、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从你们脸上的神情知道,这堂课,你们一定又有许多收获,能说说吗?(1、布局谋篇;2、描写人物……体现人物的特点等)

  2、雨来和我们年龄相仿,能够这样……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你心中有何感慨?(要和平,不要战争!)

  附:板书设计:

  雨来没有死

  望着妈妈笑 (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  (读书)

  掩护李大叔 (掩护)

  与鬼子斗争 (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  (枪声)

  雨来没有死 (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雨来是抗日小英雄,了解他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雨来的英雄故事。

  4.通过对雨来事迹的了解,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情景朗读,深刻体会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和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近雨来。

  师:(出示雨来图片)同学们请看,你认识图上的人吗?

  (学生回答)

  师:对,他就是雨来(板书:雨来)。你是从哪里见过的?学生回答。

  师:曹雪芹公园,原来叫还乡河公园,雨来就出生在还乡河畔。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时代背景:从1931年开始,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开始了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在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小英雄)

  那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没有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和大人们一起勇敢地抗争。雨来就是这个年代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之一。(板书:小英雄)(学生齐读课题)。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来,了解他的英雄事迹吧!

  (二)速读故事,走进雨来。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

  2.交流:师:谁来说说第一部分讲了什么事?一生回答。

  师:谁还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游泳本领高。

  师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第二部分。

  谁能直接用小标题的形式说一说第三至六部分分别讲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介绍的雨来的六件事,出示六个小标题。学生齐读。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师:请同学们看课题,“英雄”,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文中哪几件事最能看出雨来是个小英雄?学生回答

  师: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斗鬼子这两件事,在课文的第三、四部分,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四部分,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你可以看出雨来是个小英雄?勾画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

  交流:我们先来看第三部分:

  (1)出示: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

  (2)师:如学生没有理解到雨来的机智,教师作如下引导:雨来没有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是他害怕敌人的刺刀才一直跑的'吗?(学生: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李大叔;这一系列动作,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雨来的机智勇敢?学生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读书了,那么,从第四部分的哪些词句你能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第四部分:

  (1)鬼子问雨来书是谁给的,雨来说是捡来的,他没有告诉鬼子书到底是谁给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雨来很机智。

  (2)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雨来松绑,问他刚才看见谁进来了,雨来说没看见。鬼子哄骗雨来,雨来并没有上当,可见他的机智。

  (3)鬼子给雨来吃好吃的糖块,哄骗雨来,可是雨来还是没有上当。这里也表现出雨来的机智。

  (4)鬼子给雨来金戒指,利诱他,可是雨来依然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他是多么机智啊!

  (5)无计可施的鬼子凶狠地殴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面对鬼子的毒打、威胁,雨来还是说没看见,他真是坚强不屈呀!

  师小结:是啊,面对的敌人,雨来遍体鳞伤,他的脑袋,他的两眼,他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可是雨来还是,他真是个小英雄!

  出示: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

  好,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鬼子对雨来不惜采取各种卑劣手段,但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毒打、威胁,雨来屈服了吗?他始终说着同样的话:出示: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

  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师:想一想,雨来为什么能在鬼子面前表现得这样勇敢坚强?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那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课件出示)

  师生配合:雨来第一次上课,他听到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于是,学生们跟着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从此,他牢牢地记住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就算被打得鲜血直流,死亡朝他逼近,他仍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师: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正是因为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宁死不屈的故事。他真不愧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小英雄!

  (3)交流:此时此刻,你想对雨来说什么?

  (四)探究活动,回旋主题。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并被他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所感动,为了更好地纪念他,在作者管桦提议下,雨来的故乡我们丰润区建了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碑,管桦亲笔在纪念碑上题词。出示图片(小英雄雨来雕像)最后,再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小英雄雨来!”(齐读)让我们向你学习:“小英雄雨来!”(齐读)让我们永远铭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师:其实,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多,课下你可以读一读《二小放牛郎》、《鸡毛信》、《小兵张嘎》等故事。

  板书设计:14小英雄雨来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3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培养学生逐步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抓整篇课文的层次结构,搞清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课文中常有“给段落加小标题”(如十一册《少年闰土》等),“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如九册《将相和》等)之类的练习。

  这种练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小英雄雨来》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紧凑,内容跌宕起伏,故事性较强。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将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会“概括小标题”上。

  教学目标:

  1、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2、初步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并试着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一、明确定义。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出示:小英雄雨来(齐读)

  2、这是一个短篇小说,第一次读我整整读了——16分58秒,我一翻竟然有——十页半,再一数,有3258个字!

  你想说?

  过渡

  (这么长的文章可怎么学啊?)这节课我就教给你们一个妙招,板书:概括小标题,咱们给长文瘦瘦身。

  二、习得方法。

  (一)概括法。

  1、一句话:要想把妙招学到手,咱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能更简洁些么?

  2、一个词:了不起,这么长的一段,你把它瘦身成一句话。还能继续吗?

  学生说,(游泳技高/雨来游泳) 出示:表格一小标题

  评价:不知不觉中你就创造了一个“概括瘦身法”!出示:概括法 我决定用你的名字来命名它,就叫他(某某)概括法。板书:概括法

  3、回顾方法:这第一个妙招就是把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再从中提炼——(关键词或者重要信息)。

  出示(概括法:根据各部分主要内容概括小标题)

  (二)引用法。

  1、分角色朗读:背挺直,接下来咱们向第二部分进攻。我来当当女老师,谁来当当爸爸,旁白?那剩下的同学就是“学生”了

  出示本段 标记人物语言

  2、复习:谁来给这部分瘦瘦身?(雨来上夜校)

  评价语:“( )概括法”真有效,瘦身效果明显。

  3、发现:不过,我觉得这样也行——放大“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你有什么发现吗?猜猜我选这句的原因?

  引导:(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会学习,其实…)雨来上夜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小标题。

  小结:你瞧,抓住文中的一句话来引用,也是概括小标题的一种方法。

  这个妙招就叫 板书:引用法

  (虽然是我发明的,但是是你说出来的,就叫他——板书:引用法。)

  (三)积累运用。

  1、小组合作:现在就让我们运用这两种方法给后面的部分瘦瘦身。四个人为一组,完成学习单。出示:方法和表格 示范(随机巡视引导学生说说理由 组长汇报 补充)

  2、交流汇报。

  预设:游泳技高、夜校读书、掩护大叔、勇斗鬼子、河沿枪声(宁死不屈)、雨来脱险(机智逃生)。

  “雨来耍水”,“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生:汇报 展台展示 (有补充吗)

  3、适当修正。

  出示:适当修正

  (四)串讲全文。

  孩子们,你们看这么长的文章,我们把它读成了这样六个短句。你能不能对照这几个短句,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自己说说

  师小结:怎么样?佩服自己吧!给自己掌声!

  总结:(对照板书)我们运用概括法和引用法,轻松地将这么长的课文读懂了。其实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拓展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继续发现,下一个被命名的会是谁呢?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爱国的高尚品质;

  2认识“日积月累”中6个词语(保底)

  3围绕“我和雨来比童年”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抓住三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以及三次环境描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围绕“我和雨来比童年”写一段话。

  教学设想:

  基于课文篇幅很长,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粗读和精读相结合,通过“读——划——想——说——论——悟——演”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度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族反侵略战争之火。此时此景,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雨来呢?通过读文,雨来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回答。

  4、生提问问题。雨来,人为什么称你是小英雄?……

  5、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习惯。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汇报预习的情况。

  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c、谈谈和雨来比童年,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精读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人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或其他好词句,同学互相听写好词。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写一写和雨来比童年,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附:板书设计:

  雨来没有死

  望着妈妈笑(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与鬼子斗争(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枪声)

  雨来没有死(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2、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1、抗日根据地地图。

  2、生字新词卡片。

  3、《小英雄雨来》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 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门槛──什么叫门槛?(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

  晌( shǎng)午──注意晌的读音。什么叫晌午?你们查过字典吗?(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 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

  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劫是抢劫,抢夺。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

  趔趄( liè 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 xuán wō)──注意漩字的读音。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

  嘟( dū)嘟囔( nāng)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 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唔里哇啦。)(吧嗒吧嗒。)(哐啷。)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1、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2、默读第二段:

  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3、默读第三段:

  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

  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4、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板书:哄 骗 利诱 威胁 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鬼子 雨来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糖金戒指 (利诱)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抽出刀劈 (威胁)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拉打揪拧撞 (毒打) 没看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2、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1、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2、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3、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

  (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

  要求: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

  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

  2、交流。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七、讨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讨论

  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也比较集中,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

《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篇17

  《小英雄雨来》缩写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平区太平中心小学五年级 李小芬

  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里有个12岁的孩子叫雨来,他的游泳在全村孩子中是最高的。雨来还去上夜校,跟着老师学会了要热爱祖国。有一天,爸爸和区上的民兵一起到岸上集合了。第二天,妈妈到东庄去给舅舅送信,只有雨来一个人在家。他正念书,交通员李大叔撞了进来,说是日本鬼子追来了,他要跳到地洞里,雨来按要求把洞口用大缸盖住。雨来盖住洞口,就被鬼子捆绑住并且发现了雨来怀里的书。鬼子假腥腥地用糖果,金戒指来引诱他说出交通员藏的地方。他说不知道,鬼子又用毒辣的手段来毒打,威逼雨来,可雨来任凭鲜血直流,他看见掉在地上的书,咬紧牙关,心想着:“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坚决不泄露机密。” 鬼子看无计可施,只好枪毙了雨来。乡亲们听到枪声以为雨来死了,都夸雨来是个好孩子。在大家着急的时侯,雨来从芦苇丛中露出了脑袋。原来雨来以高超的游泳本领,躲过了敌人的追杀,令李大叔和全村的人悲喜交集,惊喜万分。

  【指导教师:陈丽芳】

  缩写《金色的鱼钩》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⑵班 朱鸿绪

  1935年秋天,在长征途中,由于生病跟不上队伍,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我们。

  我们的食物很快吃完了,怎么办?老班长在洗衣服时看到了鱼,便用针做了一个鱼钩,每天钓鱼烧鱼汤给我们喝。老班长自己却从来没吃一次。

  没有营养,老班长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就在临终前,他仍把食物让出来。

  为了纪念老班长,我们小心地保管好鱼钩,准备让这个长满红锈的雨钩教育革命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