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纽扣,感知它们的质地、形态和用途。
2.初步学习纽扣与服装的搭配,培养审美情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各种纽扣。
2.在活动室里布置纽扣区和服装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纽扣
1.这几天,你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纽扣,现在请你们去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活动区里的各种纽扣,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并倾听幼儿的交谈。
3.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纽扣有什么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是四个洞,有的是两个洞,有的是一个洞;它们形状不同,有的圆形,有的椭圆形,有的方形。)
4.这些纽扣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塑料纽扣有的光滑,有的比较粗糙;金属纽扣摸上去凉凉的、硬硬的;布和绳子盘成的纽扣摸上去软软的,有点温暖……)
(让幼儿表达自己在探索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能促使其认知结构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重组。)
二、组织幼儿观看服装展
1.讨论各种纽扣的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纽扣有大有小?(大人的衣服上用大纽扣,小孩的衣服上用小纽扣;冬天的厚衣服上用大的、厚的纽扣,夏天的衣服上用小的、薄的纽扣。)
3.为什么纽扣有各种颜色?(可以配衣服用。红衣服可以配红的、花的、黑的、白的纽扣;白衣服配白的、绿的、红的、黑的纽扣;黑衣服可以配黑的、红的、白的纽扣;黄衣服可以配黄的、白的、花的纽扣。)
4.为什么每颗纽扣都有小洞洞呢?(是穿线用的、和布连结用的…)
(这些问题可引发幼儿思考,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幼儿不断地观察、触摸、讨论,从而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延伸活动:
1.幼儿按标记从两个维度(颜色和形状)把纽扣分类。
2.初步学习按季节和衣服颜色匹配相应的纽扣,并进行记录。
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2
目标:
1、观察、想象述说图片的内容。
2、学习运用形容词来赞美小纽扣。
3、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准备:图片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的内容。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那些东西是圆圆的吗?
幼:…….
圆圆的东西可真多,今天老师我也带来了一样圆圆的东西,看看,是什么?
幼:……….
它是快乐的小纽扣,它特喜欢换帮助别人,瞧,今天小纽扣要去旅行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在旅行途中发生了怎么样的事情
二、观察图片(一)师:看,小纽扣在旅行遇见了谁?
幼:小老鼠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它的车子怎么了?
幼:车少了一个轮子。
师:小老鼠的车子少了轮子,猜猜纽扣看了会怎么帮助它呢?
幼儿:………师:那我们看看小纽扣到底怎么帮助小老鼠的。
师:小纽扣变成了一个轮子,小老鼠可喜欢了,它会对小纽扣说什么呢?
幼:……..
师:小老鼠不仅说了谢谢还说一句夸夸纽扣的话呢?小老鼠这样说的:"多么好的纽扣轮子啊,大家也一起说来说说看。
幼儿:………师:来听了这么说赞美的话,小纽扣高兴地说:"只要你快乐就是我快乐。
三、观察图片(二)1、师:小纽扣帮助了小老鼠后,继续往前走,又遇到了谁?
幼儿:......
师:那小纽扣现在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兔子带着好看的项链它会对纽扣说什么呢?夸一夸。
2、师:①大部分小朋友都觉得小纽扣变成了项链帮助小兔子,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四、观察,想像讲述图片(三、四)的内容小纽扣在帮助了小兔子后,继续向前进,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它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然后跟你旁边的小朋友交流,讨论一下。
五、联系实际体验帮助别人得到快乐的.情感。
师:在我们的观察讲述过程中,你觉得这是怎么样的一颗小纽扣幼:……师:当别人谢谢它时,它总会说什么?
幼:……师:你愿意做一颗这样的小纽扣吗?
幼:…….
师:如果你是一颗小纽扣你会帮助谁呢?
幼:……..
师:我们在到户外去看一看,谁需要我们的帮助。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3
主题来源: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每个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有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们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爱吃蔬菜,有的幼儿不爱吃某一类的水果,而大家对甜蜜蜜的糖果却情有独钟,因此,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旨在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以糖果、水果、蔬菜为情景脉络,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常见食物的营养,培养幼儿均衡饮食和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随时关注、聆听、发现和追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捕捉他们在观察、品尝、分辨食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借助这些教育契机提升幼儿关于食物的经验,积极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环境,让孩子们充满兴趣、积极主动的进入主题探究。
主题目标:
1、通过认识食物的种类和营养,学习简单的分类,增进孩子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知道有些食物好吃不能多吃。
2、通过食物的品尝和分享,帮助孩子感知不同的食物,充分体验分享和游戏的乐趣,从而产生对食物探究的兴趣。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目标:
通过品尝活动,激发幼儿愿意吃豆制品的愿望,知道豆制品都是有营养的。
活动准备:
煮毛豆、各种豆制品。
活动过程:
一、讲讲尝尝,交流经验:
1、引起兴趣:(教师扮演成豆妈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豆妈妈,这儿是我的家。今天我请客,请你们到豆豆家来做客。
2、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我请你们吃些什么呢?对了,就用我们豆豆家的好东西来招待你们。
3、请你们尝尝这些是什么好东西?好吃吗?(将盘子放在桌上)
二、幼儿品尝:
1、教师个别问问:(每组孩子都交流)
(1)你知道吃的是什么吗?有些什么味道?
(2)你最喜欢吃哪一样?
2、刚才你们都吃了用豆豆做的东西,谁能告诉我,你最爱吃哪一样,为什么?(出示毛豆、豆腐干、豆浆等)
3、这样东西你们以前都吃过吗?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刚才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出示素火腿)
4、总结:你们刚才是的东西都是用豆豆做成的,用豆豆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豆制品很有营养,吃了会让我们长得高,身体变得壮。
三、自助品尝豆制品:
1、豆妈妈还准备了许多豆制品,有豆干丝、素鸡、油豆腐……也都很好吃的,想吃吗?(幼儿自助品尝)
2、到豆妈妈家来做客开心吗?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纽扣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用多种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看到是怎样的纽扣。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黄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的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而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类,再进行操作就会顺利很多。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红色的一大一小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红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它们为什么能成为一对好朋友?
2、游戏:找找好朋友。
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的同一个特征就让它们做好朋友。
示范活动。
集体练习活动。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可以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在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类别进行分类的。
教学反思
1、在进行这个分类活动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纽扣的颜色,形状,大小上,从而忽略了活动的重点!在今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
2、在做游戏的环节中,开始的时候幼儿不知道怎样去做这个游戏,就拿着纽扣各玩各的。后来学会这个游戏,幼儿兴趣浓厚,超过了计划的游戏时间,从而延长了活动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
3、在自由分类活动环节,要求幼儿口述分类方法时,幼儿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加以适当的引导,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本次活动设计新颖,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并成功的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训练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了幼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吞吃小纽扣等异物是十分危险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录像:小纽扣旅行记。
2、预先约见“吞吃过异物”的小朋友。
3、联系医生到园。
活动过程:
1、看录像,思考讨论:
(1)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镜头一:珊珊发现纽扣掉在地上了。镜头二:珊珊把纽扣放在嘴里了,想尝一尝。镜头三:唉呀,纽扣吞下去了,珊珊难受极了。镜头四:珊珊看医生,医生说要等纽扣随大便拉出来。
提问:珊珊难受吗?为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纽扣不能吞吃,既不卫生,又会危害身体健康。
2、交谈与访问:纽扣不能吃。
(1)与“吞吃过异物”的.幼儿交谈其经历,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除了纽扣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围“小”、“巧”易误会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3、讨论:纽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问:你的纽扣在哪里?有几颗?它们有什么用途?
(2)讨论:纽扣掉了怎么办?(告诉大人,先收起来,及时钉上。)
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发现纽扣的排列规律,用声音和动作来匹配;
2. 尝试听声音按意愿进行规律排序;
3.乐于操作,感受规律排序的存在与美感。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领带、腰带、皇冠、各种纽扣、《孤独的牧羊人》伴奏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故事
1.倾听音乐,感受规律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你们想去吗?现在请你们依次排队,准备好了吗?出发喽。
(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节奏有规律拍手、拍腿,进入活动室。)
(环节自评:用排队规律和音乐的辅助,情境导入,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规律排序,进入活动情境。)
2.发现纽扣,引出故事
师:我们到了,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什么变的呀?
幼儿:纽扣。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神奇的纽扣王国!(白板播放脚步声)听,这是什么声音?谁来了?(白板:淡入功能出示大龙的形象。)
师:他的样子好凶啊!是谁呢?是纽扣王国的国王——大龙,它最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纽扣了,在纽扣王国里,不管是谁捡到了纽扣,都会献给国王。神奇的纽扣王国里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环节自评:纽扣是孩子熟悉的物品,纽扣王国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大龙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孩子心中充满好奇。用白板的特殊功能,让孩子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中,自然产生探究规律排序的欲望,对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
二、故事铺陈,发现规律
师:纽扣王国里还住着青蛙兄弟,(白板音效:hello,我是老大。呱呱呱呱呱,我是老二。)
师:今天他们可帅气了,穿了一件特别的衣服,谁看出来他们的衣服哪里特别吗?
幼儿:纽扣很特别。
师:纽扣有什么特别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老大的。
老大的纽扣是什么样子的?(放大)
老大的纽扣是按照圆形——星星——星星——圆形——星星——星星排列的。
老二的纽扣呢?(放大)
师:老二呢?按照蓝、绿、黄、蓝、绿、黄排列的。
(利用白板,用放大、拖动等功能,让幼儿观察、讨论。)
(环节自评:用故事情境和故事里的角色来引入观察,幼儿兴趣浓厚,规律的变化能吸引幼儿保持注意力,仔细观察。白板的放大功能对于显现重点部分有帮助,也让幼儿在感受神奇中,体会规律排序的妙趣。)
三、规律初现,动作表示
师:青蛙兄弟的纽扣这么特别,纽扣王国的其他人都很羡慕他们。老大高兴极了,看着自己的纽扣唱起了歌。听!(叮咚咚叮咚咚)你们会唱吗?我们跟着一起唱。
(幼儿跟着节奏。唱出ABB规律的唱词:叮咚咚叮咚咚……)
(环节自评:幼儿唱唱玩玩,体会韵律活动中也有规律,体味规律排序与韵律活动结合的独特美。此为2个一组的规律排序。)
师:老二对着自己的蓝、绿、黄、蓝、绿、黄的纽扣,跳起了《拍拍》舞。看!(白板功能:纽扣跳舞)
(幼儿发现规律:蓝绿黄,蓝绿黄……)
师:看出来了吗?三种纽扣拍了三个不同的地方。蓝纽扣拍了哪里?绿色和黄色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跳一个不一样的《拍拍舞》呢?蓝纽扣你想拍哪里呢?绿纽扣、黄纽扣呢?自己先想一想!
(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可以拍头、拍肩、拍腿等。)
孩子们。你们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拍拍看。开始,蓝、绿、黄(师根据幼儿的情况调整速度)
(白板运用:点击播放音效、放大缩小老大的纽扣、老二纽扣环轴反向。)
(环节自评:加大难度,幼儿在动作表现中感受三个一组的规律排序。幼儿在辨别规律、做出动作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四、总结规律,辨别纽扣
师:青蛙兄弟唱啊跳啊有点累了,它们回去休息了。瞧!它们睡得多香啊!(打呼咱音效)
师:咦!(一觉醒来)发生了什么事?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纽扣。
师:青蛙兄弟每个人的身上都少了一粒纽扣,肯定是唱歌跳舞的时候弄丢了。老大、老二分别少了哪一颗呢?
(幼儿根据规律找出遗失的纽扣特征。)
师:怎么办?找谁来帮助我们呢?纽扣王国里谁的纽扣最多呢?(大龙)
(白板运用:点击播放音频、聚光灯寻找纽扣。)
(环节自评:游戏的情境,设疑的情节,幼儿的兴趣不断被激发。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充满神秘感,幼儿在存疑——寻找——揭秘的过程中,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五、找寻纽扣,认识提升
1.来到城堡,初识国王
师:青蛙兄弟决定一起去寻找纽扣,他们来到城堡。
(播放青蛙兄弟音效):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的纽扣不见了,您知道在哪里吗?
国王:你们丢失了什么纽扣?
师:小朋友们,快告诉国王,老大缺了哪颗纽扣?老二呢?
(白板运用:页面记录对象移动、放大缩小。)
2.出示任务卡
国王(出示任务卡):想要找到纽扣,需要完成任务卡上的内容。
(白板运用:点击播放声音、卡片飞入、组合、放大。)
3.听一听,排一排
(播放国王音频):第一个任务,老大老二,请你们听我唱歌排纽扣!
师:什么任务?唱歌排纽扣,这可把青蛙兄弟难住了。怎么办?要不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师:国王的歌是怎么唱的呢?我们先来听听。(国王:咕咕呱呱咕咕呱呱咕咕呱呱。)
师:你们试试看,看谁能排出和国王的唱歌匹配的顺序。
(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教师提示幼儿可以边唱边摆。)
4.说一说,唱一唱
师:纽扣排好了吗?快拿到前面来唱给国王听。
5.拿回纽扣
国王:你们的任务完成得不错,纽扣就在我的身上,找到了就还给你们。
师:快!我们一起帮忙找一找。
(白板运用:放大镜、放大和缩小、对象飞入。)
(环节自评:用任务卡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任务意识,他们在看一看、听一听、排一排中,感受规律排序的妙趣。)
六、结束任务,体验快乐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青蛙兄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纽扣,他们开心极了。帮助了别人,你们开心吗?我们眺个欢乐舞庆祝一下。
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像小纽扣一样的物件及玩具的小零件不能吃,也不能用嘴巴咬,会有危险的。
2.知道有了危险马上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小故事课件《能发芽的花纽扣》、各种好看的小纽扣、玩具的小零件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纽扣让幼儿说出它的用途。
2.结合课件《能发芽的花纽扣》讲述故事:大灰狼跑到小红帽家突然看到了一颗颗有红的、黑的、白的、蓝的'像小豆豆一样的东西,大灰狼以为是好吃的,连想都没想就给放进了嘴里。
3.观看课件继续讲述故事:大灰狼刚放进嘴里就被树上的小黄鹂看见了,黄鹂说:“那是小红帽妈妈做衣服的扣子,不能吃!”可大灰狼不信,就给吃了下去。
4.让孩子们想一想:大灰狼把像豆豆一样的纽扣吃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5.不一会儿,大灰狼捂着肚子疼得“哎呦哎呦”直叫唤,小黄鹂着急地说:“大灰狼,纽扣会在你的肚子里发芽的。”大灰狼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被森林里的救护车带到医院去了。
6.小结:小朋友们以后看见好玩的小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如果吃了会像大灰狼一样被送进医院的!
中班主题《纽扣》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钮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小动物找到纽扣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小动物、塑封纽扣、草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这是什么?有几颗纽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一颗纽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观看PPT
1、观看PPT1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样的?
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颗洞洞的纽扣。
2、观看PPT2提问:
(1)这颗纽扣是小狗丢的吗?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狗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的纽扣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3、观看PPT3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纽扣是圆形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4、观看PPT4提问:
(1)小老鼠会怎么问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回答?
小松鼠的纽扣上有5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上只有4个洞洞,它们的洞洞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丢的。
5、观看PPT5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这颗纽扣是小蚂蚁丢的吗?为什么?
小蚂蚁的纽扣小,小老鼠的纽扣大,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小蚂蚁丢的。
6、观看PPT6提问:
(1)它会怎么问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2)这颗纽扣是妈妈丢的吗?为什么?
妈妈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都是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个洞洞,大小也是一样的。
7、观看PPT7
三 幼儿操作
1、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在草地上找到相应的纽扣并贴在小动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验证。
你们也是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