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与急救教案

2023-07-31

用药与急救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代救护技能,为广大同学服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基本救护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说明此次卫生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急救的定义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外伤固定、搬运

  (四)心肺复苏

  1、心肺复苏术的定义

  2、操作方法及程序:(生命链)

  (1)早期通路

  (2)早期徒手心肺复苏

  (3)早期心脏除颤

  (4)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3、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2)高声呼救

  (3)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板上

  (4)打开气道

  ①解开衣领、腰带,检查并取下活动义齿。

  ②清除口鼻分泌物。

  ③就地抢救,复苏体位,可背垫木板或仰卧于平地上。

  ④打开最常用的气道方法:仰头举颏法。

  (5)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音

  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的气流拂面

  (6)口对口人口呼吸

  (7)胸外心脏按压

  ①操作者体位: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可采用站式或跪式,紧靠病人一侧,必要时可用踏脚凳。

  ②定位方法:一手沿肋骨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处。

  ③按压部位: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

  ④按压方法:二手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

  ⑤按压力量:胸骨下陷4~5cm。

  ⑥按压频率:100次/分。

  ⑦按压与放松比例:比例适当1:1,放松时手不离开胸壁。

  ⑧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8)胸外心脏按压的错误示例

  第9页共28页

  (9)胸外按压的注意事项

  ①人工呼吸时吹气量不要过大,>1200MI可造成胃内大量充气

  ②操作者一次吹气完毕应立即与病员口部脱离,稍抬头部,眼视病员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手指,以便病员从鼻孔呼气。

  ③病员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④按压垂直向下用力,不要左右摆动

  ⑤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但应使胸壁不受任何压力

  ⑥不能冲击式猛压,以免引起肋骨骨折

  ⑦按压平稳,有规律进行,不能间断

  (10)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①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②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③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

  有以上任一点均为有效,可停止做心肺复苏。

  (五)止血

  1、介绍成人总血量及失血后的临床表现

  2、出血的种类:内出血和外出血

  根据出血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3、外伤出血止血法

  (1)抬高伤肢法

  (2)包扎止血法(最常用)

  (3)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颞浅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指动脉、股动脉(4)填塞止血法(5)屈肢加垫止血法

  (六)固定

  1、概述

  2、固定操作要点

  ①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

  ②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

  ③先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④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⑤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未稍血运。

  3、骨折的判断(疼痛,畸形,特别活动,功能障碍)

  (七)搬运

  1、概述

  2、搬运的操作要点

  ①现场救护后,要根据伤病人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②疑有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伤病人试行站立;

  ③疑有肋骨骨折的伤病人不能采取背运的方法;

  ④伤情较重,有昏迷、内脏损伤、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的伤病人应采取担架器材搬运方法;⑤现场如无担架,制作简易担架,并注意禁忌范围。

  3、用图片的方式介绍几种常用的搬运方法单人法

  双人法—坐椅法、肢端搬运法三人法

  (八)常见情况及处理

  1、晕厥

  (1)有头晕感时应尽快蹲下或平卧(有条件时),保持安静。

  (2)注意环境空气流通与保暖,给病员解松衣扣。

  (3)不醒人事的可指压人中或合谷穴(在虎口处)、足三里穴

  2、关节扭伤

  (1)保持静养,抬高伤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早期局部冷敷,超过48小时后才改热敷

  (3)伤势重的注意到医院检查排除有无骨折

  3、鼻出血

  (1)让病员坐下,保持情绪稳定

  (2)头部前倾用嘴巴呼吸,从外面用手指压迫出血侧的鼻翼5—10分钟;病员自己两手中指互钩;有条件可冰敷前额

  (3)如鼻子变形或鼻梁不正的话,鼻子可能有骨折,就不要压鼻子,可用手指压面动脉

  (九)现场示范上述几种急救技术的操作

  (十)让同学们亲自练习这些急救技术的操作

用药与急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急救电话感兴趣,了解3个常用急救电话的数字号码。

  2.知道发生什么危险拨打什么号码。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重点:能够对急救电话感兴趣,了解3个常用急救电话的数字号码。

  难点:知道发生什么危险拨打什么号码。

  措施: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技术实现目标和难点

  学习者分析

  幼儿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因为内容贴近于生活,幼儿有的可说,有据可找,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比较积极。通过连线、遮挡等方式,让幼儿对电话号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知道了在生病时拨打120,发生危险拨打110,有火灾时拨打119,能够正确的使用电话号码。

  一、导入部分出示白板上的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拉开遮挡,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依次出示抢劫图片、着火图片、生病图片。

  教师拉开遮挡,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发幼儿的`思考

  三、出示电话号码,让幼儿连线讨论。

  教师出示笔,请幼儿做交互性连线。

  让幼儿了解电话号码对应的危险。

  四、请幼儿拨打真实的电话,掌握拨打急救电话自救的方法。

  请幼儿示范并说明拨打电话的方法。

  了解发生危险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用药与急救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

  2、学习一些应急的.自救方法,树立自己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烫伤、割伤流血、鼻子出血三种场景图片,棉团、创可贴、水、毛巾、碘洒等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说说

  (1)你看到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如果受伤的是你自己你又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有人受伤了,不要慌张,可以借助医药箱中的物品进行处理,并马上告诉成人,千万不要瞒着不说。

  2、学习自救方法。

  (1)小组讨论:被烫伤后要怎么办?

  小结:烫伤后自救方法——若皮肤没起泡,要马上用冷水冲,皮肤降温。

  (2)小组讨论:小刀割伤流血了怎么办?

  小结:割伤后自救方法——要用创可帖贴上止血。

  (3)小组讨论:鼻子出血后要怎么办?

  小结:鼻子出血后自救方法——用手捏住鼻子的上部,用冷毛巾敷住额头或后颈。

  3、对对碰游戏。

  幼儿看图片内容,选择合适的自救材料物品图片连线。

  活动延伸

  怎样避免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不可以碰、不可以摸、不可以玩的。

用药与急救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1.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的认识与了解。

  2.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评量方式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6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健康。

  能力指标

  1-1-4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的资料。

  2.老师事先搜集有关‘’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他与肌肉骨骼系统之相关组织的伤害。

  2.运动伤害的原因:

  (1)暖身运动不够: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适当的暖身运动可以应付突然的运动冲击,避免伤害,以防肌肉僵硬时,不但肌力减退,而且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或拉伤。

  (2)场地不合适:场地需考量的重点包括:地面是否平坦或柔软、室温是否过高、湿度是否太过潮湿、空气是否流通、噪音是否过大、观众是否带来太大的压力。

  (3)运动规则不熟悉或没有遵守规则:不遵守运动规则,做出危险的动作,以及运动时互相推挤,剧烈碰撞,很容易造成伤害。每项运动都有其规则,以维持比赛的.秩序及进行。一些身体接触性的运动,常因对手故意或无意的犯规,而造成运动伤害。

  (4)装备不足:大部分运动皆有其特定的装备,用以保护运动员,例如:头盔、鞋子、护膝、护肘、等,如装备不足容易受伤。

  (5)身心状况不佳或是过度疲劳:疲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会受伤。

  (6)运动太过剧烈,错估自己能力:超过自己的体能负荷,高估自己能力,做出超出体能极限的动作而导致受伤。

  (7)器材损坏造成意外事件:使用的器材损坏而造成运动伤害。

  四、运动伤害的预防:1.预防重于治疗,而‘事先充分准备’是最佳的预防手段。

  2.培养锻炼良好的体能。

  3.事前准备并检查运动器材与设备。

  4.适当的热身与收操。

  五、学生发问及问题讨论、意见交流。

  第二节教学活动

  一、运用实物投影机、图片介绍、讲解国小运动伤害的类别及处理:(一)骨折:骨折是指身体骨骼折断。骨折是指骨头因强烈的力量施于其上,而使骨头失去连续性,如车祸、跌倒,通常周围软组织也会发生损伤,大多数骨折是不会致命的,孩童最易引起骨折的部位是肘、手腕、锁骨、小腿等而老年人跌倒、滑倒或遭遇其他小意外,臀部和股部、脚部及腿部等是最易骨折的部位。多数骨折的愈合需4至12周。

  1.要判断有没有骨折,可用下列几个要点:

  (1)身体变形:一般而言,骨折的部位会变形,而且骨骼内引起的出血和骨骼周围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会使该部位肿胀。手脚骨折时会弯曲成移至通风、干燥处,将其仰卧,松开上衣和裤带;

  2>观察曈昽是否放大。假死状态时,瞳孔放大;

  3>观察有无呼吸,颈部动脉有无脉搏

  2)对“有心跳而呼吸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松开衣服和裤带,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中异物。

  3)抢救者跪在病人的一边,使患者鼻孔朝天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4)用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子,另一只手托在触电者颈后,将颈部上抬,深深吸一口气,用嘴紧贴触电者的嘴,大口吹气。

  5)然后放松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从触电者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5S吹气一次,坚持连续进行,不可间断,直到触电者苏醒为止

  3)对“有呼吸而心跳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胸外心脏挤压法

  使触电者仰天平卧。颈部枕垫软物,头部稍后仰。救护人跪在触电者一侧或跨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每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100次为宜。注意挤压时,切忌用力过猛!

  4)对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同时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注意事项:

  对触电者用药或注射针剂,应由有经验的医生诊断确定,并慎重使用。禁止采取冷水浇淋.猛烈摇晃.大声呼喊或架着触电者跑步等“土”办法,因为人体触电后,心脏会发生颤动,脉搏微弱,血流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用上述办法刺激心脏,会使伤员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四、外伤救护

  触电事故的特点及预防

  触电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人体直接接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人体在电磁波照射下,吸收电磁场的能量也会受到伤害等。触电事故的特点是事故发生突然、时间短、后果严重。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会直接发生触电事故;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而漏电,安全管理措施不健全也会发生触电事故;只要掌握了触电事故规律,制订有效的安全措施,触电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触电事故的规律

  1、5—9月份触电事故多,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皮肤电阻率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最易生产触电事故。

  2、携带式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这些设备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容易发生故障,同时经常在人紧握下工作,易发生触电事故。

  3、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这主要是由于开关、接头等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差、带电部位易外露,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4、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主要是由于低压设备多,与人接触的机会多,同时低压设备简陋,管理不严,在此工作的人又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5、误操作事故多,主要是由于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措施不完备、以及违章操作等原因。

  触电事故的预防

  1、电气作业人员对安全必须高度负责,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各项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落实。安装电气必须符合绝缘和隔离要求,拆除电气设备要彻底干净。对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一定要有效接地。

  2、电气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绝缘的手套、鞋、垫、夹钳、杆和验电笔等安全工具。

  3、加强全员的防触电事故教育,提高全员防触电意识。健全安全用电制度,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工作业,使用电气设备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4、针对发生触电事故高峰值带有季节性的'特点做好防范工作。在高温季节到来以前,要全面组织好电气安全检查,对流动式电动工具要列入重点检查,要做好日常对电气的保养、检查工作。

  5、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工作时都应进行作业审批和监护制度。需停送电时,应按停送电操作顺序与注意事项执行。在经合闸即可送电的被检设备开关上,必须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在没有接到送电手续前,不准拿掉停电警告牌和送电。

  6、36V以上临时用电必须进行申报审批,电缆线必须架空,并用红白安全旗作警示标志,

  7、在金属结构柜内应使用36V照明灯具,地沟、人孔等特别潮湿的场所应使用12V照明灯具;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设备及灯具。

  8、教育员工不准随意触摸电器设备。高压电器设备应有明显的警告标识。

  触电事故的引发原因及后果

  触电有多种原因,不懂安全用电常识,自行安装电器,手接触漏电设备的开关、灯头、插头等;或因大风雪、火灾、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压线断后落地,10米内都有触电危险;在房檐下或大树下避雷雨,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等。大多数是因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所致,也有被数千伏以上的高压电或雷电击伤。

  触电轻者有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神志清楚,呼吸、心跳规律,四肢无力,如脱离电源,安静休息,注意观察,不需特殊处理。重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昏迷,心室颤动,呼吸中枢麻痹以至呼吸停止,皮肤烧伤或焦化、坏死等。

  2、事故防范措施

  4.1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

  4.2在电气设备上作业必须落实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4.3自己不拆卸安装电器。电业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4发现电线、开关等有问题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4.5不在电线上搭晒衣物;

  4.6远离大风刮断的高压线(10米远);

  4.7禁止在潮湿的地板上修电器。发现有“霹雳”的火花声时,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

  4.8采用安全电压;

  4.9采用连锁装置; 4.10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3、事故发生的处理

  5.1脱离电源

  当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惊慌,首先要尽快切断电源。

  注意:救护人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拉出点的人,防止发生救护人触电事故。

  脱离电源的方法。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果断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措施:

  5.1.1如果开关或按钮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拉开开关,切断电源。并应准备充足照明,以便进行抢救。

  5.1.2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钎等把电线切断。

  注意:应切断电源侧(即来电侧)的电线,且切断的电线不可触及人体。

  5.1.3当导线搭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竿或其它带有绝缘柄(手握绝缘柄)工具,迅速将电线挑开。

  注意:千万不能使用任何金属棒或湿的东西去挑电线,以免救护人触电。

  5.1.4如果触电人的衣服是干燥的,而且不是紧缠在身上时,救护人员可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用干衣服、干围巾等把自己的一只手做严格绝缘包裹,然后用这一只手拉触电人的衣服,把它拉离带电体。

  注意:千万不要使用两只手、不要触及触电人的皮肤、不可拉伸他的脚,且只适应低压触电,绝不能用于高压触电的抢救。

  5.1.5如果人在较高处触电,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切断电源后触电人从高处摔下。

  5.2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5.2.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躺开,严密监视,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5.2.2触电者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开,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的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摆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坚持就地正确抢救,并尽快联系医院进行抢救。

  5.2.3呼吸、心跳情况判断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断伤员呼吸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耳贴近伤员的口,听有无呼吸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吸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的结果,即无呼吸又无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5.3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由安全员引导救护车进入现场。

  4、善后工作处理

  6.1在事故发生后,由专人负责监督现场,以防事故重起。

  6.2查找事故原因,进行整改,按规定实施惩处。

  6.3组织恢复生产工作。

用药与急救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正常人体的分部,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骨骼、呼吸、循环、神经器官及其功能。掌握正常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脉搏、神志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教学难点:各个系统的表现及生命意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程

  中国人体解剖的历史起源

  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是西医学植根于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西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二、讲述课程

  (一)、什么是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

  (二)、人体解剖学中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

  1、骨骼系统:脊柱、肋骨、四肢长骨;呼吸系统:上呼吸道、肺、胸膜腔、呼吸运动3心血管系统:心脏位置、体表投影、心跳与脉搏判断、血液循环神经系统:正常意识、瞳孔、脊髓与脊神经。

  (三)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 ℃ 。

  (1)37、5 — 38℃为低热,38 — 39 ℃为中热39 — 40℃高热。

  (2)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次,温度上升1 ℃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 — 100次/分,一般人在70次/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 — 20次/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小结:急救人员对生命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挂图了解人体结构及器官分布。

用药与急救教案 篇6

  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一些常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了解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法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交流。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安全用药。“120”紧急呼救。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和止血。

  1、通过生活中用药经历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巡视指导。

  2、分析教材P82的“资料分析”中的'两张药品说明书,练习看懂说明。

  3、指导学生分小组设计旅游小药箱。

  4、由一个海边溺水的例子引入急救的教学内容。

  5、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

  6、引导学生知道,在“120”救护着没来之前,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7、引导学生知道如果心跳停止,需进行胸外心脏挤压,选1名善于表演的学生,表演胸外心脏挤压的情境。教师讲解胸外心脏挤压的正确方法和频率。

  8、引导学生回答出血的几种情况。

  9、演示操作止血带正确的方法。

  10、小结。

  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展示自己组准备的小药箱的药物。模拟实践。

  设计理念

  用药和急救学生的必修课,在生活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所以这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设计模拟实践和小药箱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用药和急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