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
2、喜欢听故事,学说简单句。
3、初步学习良好的生活礼仪。
【活动准备】
夹心面包一个、挂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幼儿回答)哦,小朋友说得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面包)面包里还有许多的.秘密,撕开面包,瞧,里面夹的是什么?
(火腿)面包里有夹心的叫夹心面包,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
下课后,老师会请表现很棒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小猪妈妈也做了一个夹心面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猪妈妈的夹心面包》,小朋友要认真听哦,看看猪妈妈家里都有谁?他们都说了什么?
二、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小猪妈妈做了一个夹心面包,一个又香又脆的夹心面包。
猪爸爸想要一片,猪爸爸说:“猪妈妈,请拿一片夹心面包给我吧。”
小猪哥哥吃了一片,小猪哥哥说:“妈妈,夹心面包真好吃,谢谢你!”小猪姐姐吃了还想要一片,可是妈妈说:“对不起,夹心面包只有一片了,那是留给小猪弟弟的。”
小猪弟弟很高兴,说:“谢谢妈妈!”就吃了最后一片夹心面包。
提问:
1、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全班齐说一遍)
2、你们还记得猪妈妈家都有谁?
小结:
猪妈妈家有猪爸爸、猪妈妈、猪哥哥、猪姐姐、小猪弟弟。
3、猪妈妈和猪宝宝们在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什么?
三、我们一起再听一遍故事吧,分段听录音。
师:夹心面包可好吃了,猪爸爸想要吃,他对猪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幼儿回答。
小朋友在家里想要吃东西的时候,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师:小猪哥哥吃了一片,对猪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幼儿回答)爸爸妈妈给你们东西吃,你们会说什么呢?
师:小猪姐姐吃了一片还想再吃一片,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妈妈有没有把面包给姐姐吃啊,妈妈对姐姐说了什么?
师:小猪吃了最后一片面包,对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小猪对妈妈说了什么?
小结:
今天小朋友向小猪一家学习礼貌用语,你们学会了吗?(幼儿回答)
四、师生表演。
现在我们一起把小猪一家请出来,好不好?请幼儿扮演各种角色,边听录音变表演。
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并用恰当的形容词描述,学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养成积极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选择园内或附近公园的花坛开展此活动。
2、活动前引导幼儿关注春天的各种各样的花。
活动建议
该活动可在室外进行。
引导幼儿回忆讨论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物: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公园里、幼儿园里、街道上都开了些什么花?开得怎么样?
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外面的花开得怎么样,请小朋友看仔细,还要用最好听的词和句子说说这些美丽的花。
带领幼儿到选定地点,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色彩、形态等方面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你看到什么花开了?开得怎么样?你能想出它像什么一样吗?请你告诉旁边的小朋,注意及时丰富幼儿表达中出现的形容词和比喻。
集体讨论: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它开得怎么样?你觉得它像什么一样?
绘画:请幼儿画出自己看到的最喜爱的花。
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篇3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提托、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师:宝宝们,听谁来了?“的笃、的笃、的笃”,谁呀?(幼:喜羊羊;师:喜羊羊这么小,我们叫它小羊吧!)“踢托、踢托、踢托”,又有谁来了?“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来了几只羊?(幼儿集体回答)
2、通过比较认识大羊、中羊、小羊。宝宝们仔细地看看,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注意教师讲述的语气)
1、操作羊和狼的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故事开始——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师:今天,这三只羊发生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师讲述。
提问:a、山脚下住着谁?它们到哪里去吃草?
b、谁来了?跟小羊、中羊说了什么?
过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2、教师运用不同的角色语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说了什么呀?(谁呀?——语气粗而干脆)
小羊怎么回答的?(我是小羊——轻轻的、很温柔)
大灰狼还问了什么?(你来干什么?——凶的样子)小羊怎么说?(我上山来吃草)
大灰狼又怎么说了呢?(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更凶,瞪眼、张开爪子)(恶狠狠)谁来做做恶狠狠的样子呢?(很凶、凶巴巴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大灰狼吧!(师扮小羊,幼扮大灰狼讲述:一天,小羊到山上来吃草,……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小羊很害怕,吓得逃到下山去了。)谁来做小羊的?
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过了一会儿,……又恶狠狠地说:“……”中羊怎么样呢?(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三、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
1、小羊、中羊在山脚下碰见了大羊,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三只羊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请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结尾。
三只羊到底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大羊带着小羊、中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我们再来听听看。(师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大灰狼死了吗?怎么死的?(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头顶)
小结:三只羊团结起来一起对付了大灰狼,三个人的力量真大啊!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我们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在讲的时候,要注意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羊、中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了解主要角色与情节。
2、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理解大、中、小,恶狠狠等词的意思。
3、享受听故事的乐趣,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小、中、大羊、狼各一只。背景图一副。
附:故事《三只羊》
在一座山脚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还有一只是小羊。它们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笃、的笃”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就在山洞里问:“谁呀?”小羊说:“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小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篇4
活动目标:
1.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2.通过故事的学习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
3.培养能注意力集中地倾听故事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贴橡皮膏的小熊:
提问:
①这是谁?它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小熊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学学看痛是什么样子的?
③那小熊为什么会受伤呢?(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鼓励大胆地讲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分段讲述故事(分段出示图片)
1.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
①小熊玩什么时受伤了?哪里受伤了?
②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③告诉小熊怎么样才能不受伤?(一起做扶好扶手滑滑梯的动作。)
2.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
①小熊玩什么时又受伤了?伤在哪里?(认识膝盖)
②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③告诉小熊怎样才能不受伤?(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余一起学做爬攀登架的'动作。)3.讲述故事第三段:
提问:
①小熊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②你知道怎么样才能不摔跤吗?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③如果摔倒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不受伤?(摔倒了要用手撑地,集体做撑的动作。)
三、讨论如何保护自己提问:
①你受过伤吗?你是怎么受伤的?
②看见别人受伤了,你会怎么做?(幼儿讨论)
四、小结。
师:小熊在玩游戏时太粗心了,所以让自己受伤了,变成了一只橡皮膏小熊。我们在玩游戏时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受伤,玩的时候要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愿意在集体中进行表演。
2、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的词句“敲”、“门关的紧紧的”。
3、能用有关的动作表达出对角色的理解,进行简单的表演。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录音机;设置故事背景图一张。
2、头饰:兔子(4个)、狼;瓶子5个。
3、一个小兔子玩偶。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子在什么时候唱的这首歌呢?
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到底发生了什么?
2、出示故事背景图及故事主角,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角色及场所。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背景中的事物。(房、树、草、花)
(2)讨论:小兔子的特征。(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
师: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3、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述故事《小兔子乖乖》。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表演故事。
(2)分段讲述故事,重点强调小兔子的特征;故事情节的对话;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的说话、唱歌的表达。
(3)教师进行简单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师:故事里面有谁?三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4、播放故事磁带,集体完整地欣赏故事。
(1)围绕故事内容,教师进行简单的提问:
师:你最喜欢故事里面的谁?你来学学它的动作。
(2)讨论:小兔子乖不乖?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5、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讲述。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在幼儿熟悉的故事环节中,请幼儿参与故事的表达。(小兔子说的“我们知道了”及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声音的歌曲演唱。)
(2)集体讨论: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听到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3)师幼用歌声共同重复狼和小兔、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活动延伸:
在“娃娃区”提供相关的角色头饰,让幼儿玩表演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特别喜欢小动物小白兔的特点,我设计了小白兔、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头饰吸引小朋友,在本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较浓,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培养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但在本班的实际中(有十多个不满3周岁),有部分幼儿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内容,有少数幼儿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说话。
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篇6
一、教学目标:
1、喜欢朗读儿歌,读准字音“幼儿园”“老师”“她”。
2、感受老师的爱,喜欢上幼儿园。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喜洋洋头饰、场景布置。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师:今天有个你们最喜欢的小朋友要来到我们小二班做游戏。
(出示喜羊羊)
2、观看教师表演,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出示喜羊羊头饰,边念儿歌边表演。
提问:
(1)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吗?
(2)宝宝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3、学习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读儿歌。
提问:老师朗读儿歌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
(有感情、有节奏的)
教师小结:我们朗读儿歌的时候要用好听的声音把儿歌读出来。
(2)幼儿跟读儿歌。
读准“幼儿园”“老师”“她”。
(3)逐句分析儿歌,与幼儿互动。
师:老师叫我什么?
(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能和老师有礼貌地打招呼的孩子,说他们是好娃娃。)
师:“我说老师像谁?你觉得老师像妈妈?”
(教师自我介绍像妈妈的地方。)
师:老师爱你的,那么你爱老师吗?爱老师的小朋友老师可真喜欢,赶快来与老师来拥抱一下吧!
4、儿歌表演,再次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相结合。
师:这么好听的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那就更加不错了!
5、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儿歌《幼儿园像我家》,每个小朋友都有两个家了呢!小朋友你们喜欢幼儿园这个家吗?回家之后我们把这个好听的儿歌分享给爸爸妈妈听吧!
附:儿歌《幼儿园像我家》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
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