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藏在哪里了”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语言:藏在哪里了
时间
活动目标
认知方面
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能力方面
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能连贯地说出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情感方面
在游戏中熟悉方位词,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
喜欢听故事,乐意与同伴玩捉迷藏的游戏。
难点
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头饰
总课时
设计人
李婷
审核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谈话,回忆捉迷藏的经验,激发兴趣。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
怎么玩的?
你会藏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特征及躲藏的位置。出示图片,观察讨论。
师:今天小狐狸、大象、小兔、小松鼠和小鹿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们都长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
谁来躲,谁来找呢?它们想了个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谁输了,为什么?
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用猜拳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寻找动物朋友。
(1)片段一:
猜猜小狐狸找到了谁?
为什么是小兔?(因为兔子有一对长长的耳朵)
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躲在石头后面。)
小结:小狐狸找啊找,看到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是小兔子,小兔子藏在石头后面。
(2)片段二、三:(同时出示松鼠和大象躲起来的图片)
小狐狸还找到谁了?
在哪里找到的?
小狐狸怎么会发现它的?(第三个小动物请幼儿出来完整讲讲)
(3)片段四:
小兔、小松鼠、大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小狐狸找到?
小鹿躲到哪儿去了?你们帮小狐狸找找。
你是怎么发现它的?
为什么小狐狸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它们,可是找不到小鹿呢?小鹿它的角也露出来了,为什么大家没有发现呢?小动物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把它的角当成树枝,大家都找不到它,这是小鹿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3.完整欣赏故事。
师:刚才图片上讲的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藏在哪里了》。
三、结束部分
师:小动物们玩的真开心,我们也来扮演小动物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第一次游戏:老师找,小朋友躲。
第二次游戏:幼儿两两游戏,用猜拳的方法决定谁藏谁找。
游戏好玩吗?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以"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在帮助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动物显着的外形特征,在活动中不断重复巩固动物所躲藏的正确位置,有助于小班孩子掌握相应的方位介词和大胆讲述,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快乐的学习!在想出玩石头剪刀布这个办法后,我通过和幼儿一起玩一玩,让幼儿参与到这个情境之中,在玩中学习,也为最后和幼儿互动玩捉迷藏铺垫。在小狐狸输了要找动物朋友这个环节,狐狸说:"我转过身,你们都躲起来吧,我倒计时数到5就来找你们了,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我让幼儿跟着小狐狸一起数,游戏化的接触了倒数,增添乐趣。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班孩子思维很活跃,打个比方,我班孩子"将"小鸭"认做"小鸡",我就直接告诉他们尖尖嘴的是小鸡,这个扁扁嘴的是小鸭,将他们生硬地转移到我的思维上,以至于后面找小鸭时有的孩子还说是小鸡。
改进措施
在这里,我就可以引导他们说说哪里像小鸡,小鸡的典型特征等。后面当我问幼儿:动物朋友们谁来找,谁来藏?我应该多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可以抛给他们一个思维发散型的问题"该怎么办呢",请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
藏在哪里了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班孩子思维很活跃,打个比方,我班孩子"将"小鸭"认做"小鸡",我就直接告诉他们尖尖嘴的是小鸡,这个扁扁嘴的是小鸭,将他们生硬地转移到我的思维上,以至于后面找小鸭时有的孩子还说是小鸡,在这里,我就可以引导他们说说哪里像小鸡,小鸡的典型特征等。后面当我问幼儿:动物朋友们谁来找,谁来藏?我应该多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可以抛给他们一个思维发散型的问题"该怎么办呢",请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的游戏"捉迷藏"环节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在孩子们玩得致兴的时候结尾有些遗憾,一是因为个别幼儿被我找到,在不断揭露别的幼儿,二是因为藏好了的幼儿体验游戏胜利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藏在哪里了”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用唱歌的方式寻找动物,了解动物显着的外形特征并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绘本《藏在哪里了》,PPT课件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故事名字,激发幼儿兴趣
(1)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
(2)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封面,观察讨论
①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
②谁来躲,谁来找呢?看,小动物们想了个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动作和神态)
③谁输了,为什么?(根据幼儿经验,可请幼儿尝试)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用猜拳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寻找动物朋友片段一:
①教师用小狐狸的口吻唱:好朋友,好朋友,你在哪里?
②看小狐狸找到谁了?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小兔躲在哪里了?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躲在大树后面。)③教师用小狐狸的口吻唱:大树后的小兔子,你快出来,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④出示图片验证。教师用小兔子的口吻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是小兔子。
⑤教师带领幼儿用唱的形式来复述小狐狸找小兔子的过程。
片段二、三、四:
(同上)片段五:
①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小狐狸找到?
②小鹿躲到哪儿去了?我们一起帮小狐狸找找吧。
唱:小鹿,小鹿,你在哪里了?
③你发现小鹿躲在哪里了吗?我们找到现在都没找到小鹿,唉,那我们认输吧,好吗?
唱:小鹿,小鹿,你快出来,我找不到,我找不到,我认输了。
④教师以小鹿口吻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是小鹿。
⑤小鹿躲在哪儿?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发现呢?我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森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3.完整欣赏故事,拓展延伸
(1)师幼一起用唱的方式完整叙述故事
①有哪些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②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2)拓展延伸:游戏捉迷藏请一名幼儿和教师找,其余幼儿躲,教师引导幼儿用唱的形式把小朋友找出来。
活动反思:
将音乐融入绘本这个形式很新颖,很受孩子的喜欢。《找朋友》这首歌歌曲本身也很简单,朗朗上口,孩子也都会唱。我用小狐狸的口吻唱第一遍寻找小白兔的时候,孩子很快都跟上了,然后就接着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大家好",我接着提问,小白兔在哪儿呀?孩子们一眼就找到了,"在大树后面",我接着请小朋友帮助小狐狸用唱的方式把大树后的小白兔请出来,这里是个难点,歌词比较长,而且节奏也不重复,孩子唱的时候有点乱,歌词和节奏都需要改一改。当小白兔从大树后面走来,我提问"小白兔应该怎么唱呀?"孩子们也都能准确地接上。后面寻找小松鼠、小鸭、小鹿的环节中,也都是请它们出来这个歌词和节奏孩子们不容易接受。
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都有经验,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绘本的游戏情节中,将绘本阅读与音乐结合起来,更富有游戏情节,趣味性更浓,更容易让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