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采蘑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胆表现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据歌词创编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动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与同伴共享空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3、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节奏音型。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4、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5、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蘑菇生长的知识。
活动反思:
《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陌生,这首歌不仅节奏明快,还有与朋友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孩子们都很喜欢它。
中班采蘑菇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本节课是中班上学期主题三《落叶飘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此活动是在幼儿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4-5岁是幼儿数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而中班数概念发展的关键经验就是运用序的观念排出10以内的自然数列,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此次活动,我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品数量上的不同,并通过思考和操作,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中班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必须借助于具体事物和形象的特点,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有趣的小兔采蘑菇情境,让幼儿在情境的交互中,在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中,动手动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乐于动脑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用多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尝试逆向思维能力。
3、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重点】能动脑、操作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
物质准备:情境PPT,小兔卡片、筐子卡片、蘑菇卡片每人6个,小筐、有问题小红花每人一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5的组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PPT出示草地上4只小兔,树后面一只小兔。
(二)引导幼儿复习5的组成
小结:4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5只小兔,4添1是5。
二、初步学习6的形成,感知5添1是6
(一)迟来的小兔,初步感知5添1是6
2、幼儿回答。
3、师引导幼儿小结:5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6只小兔,5添1是6。
(二)小兔分筐,加深对6的形成的认识
2、幼儿操作。
PPT出示6只小兔,5个篮子。
4、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5个篮子添上1个篮子是6个篮子,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
三、听音取物,进一步感知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一)听音取物,帮小兔分蘑菇。
提问:我采了几个蘑菇?小兔和蘑菇一样多吗?怎么样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小结:5个蘑菇再添上1个蘑菇是6个蘑菇,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6只小兔有1只去别的地方采蘑菇了,就和蘑菇一样多了,6去掉1是5。
情境结束:小兔们采到了蘑菇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四、自主操作,巩固5和6的关系。
(一)送红花
出示有问题红花:5片红色花瓣,1片黄色花瓣。
(二)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5片红色的花瓣再添1片红色的花瓣,就变成6片红色花瓣的小红花了。5添1是6;还有的小朋友说,6片花瓣,去掉1片黄色的花瓣,就变成5片花瓣的小红花了,6去掉1是5。
五、奖励红花,自然结束活动。
中班采蘑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蘑菇见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
改进之处: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