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猴子学样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欢乐的情绪,乐意模仿和创编猴子跳舞的动作,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猴子学样"的兴趣。
2、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看过猴子学样的动画片,会模仿猴子的动作并能给相关动作命名如:猴子摘香蕉、猴子回头看、猴子饶痒痒等
2、材料准备:《恰恰恰》音乐、事先画好的猴子学样舞谱、两顶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做做——调皮的猴子
简单回忆故事"猴子学样"
师:你见过猴子吗?猴子是怎样?(幼儿自由回答:调皮、可爱,并请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幼儿自由讲述猴子活泼调皮并做做相应的动作。
二、编编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赏猴王的表演
师: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吗?小猴子特别喜欢学样,今天猴王学了个舞蹈请你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动作?
2、说说、学学猴王跳舞的有趣动作。
师:刚才你们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幼儿个别讲述并跳跳猴王的舞)
3、幼儿集体跳跳猴王的舞蹈
师:刚才小朋友学的可真像,我们一起来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谱跳猴子舞
(1)教师出示"猴子学样"舞谱(根据音乐、动作画的舞谱)
(2)幼儿讲述自己对舞谱的理解,并看着做做单一的动作
(3)教师点谱提示,幼儿集体看舞谱跳跳猴子舞。
5、大家一起编编"猴子的舞蹈"
6、游戏
一个帽子:大家围成一个圈,用一个帽子来传递,一边传递一边说:"朋友你好,帽子真好看(耸耸肩),唱到"哎呀呀"的时候帽子就可以戴在哪个小朋友的头上,他就会成为猴王,可以到中间来跳舞。
两个帽子:同上
大班语言教案:猴子学样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猴子动作,感知猴子的不同动态特征。
2、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感知猴子的头部特征,并自主探索建构方法。
3、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建构想法,体验建构的快乐。
重点:大胆建构表现猴子的不同动态
难点:自主探索猴子头部的建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花果山场景布置、猴子玩偶;球体、椭球体半成品、雪花片;音乐;
经验:认识猴子;有建构雪花片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欣赏老师表演,感知猴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模仿演示猴子的各种动作,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2)幼儿猜测动作含义并模仿:猜猜猴子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能学一学吗?鼓励幼儿能清楚地表述并大胆模仿猴子的动态。
2、观察玩偶,感知猴子的头部特征,并交流讨论。
(1)自由交流:猴子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3、幼儿自主建构表现。
(1)介绍场景“花果山”。
孙悟空正在召集花果山的小猴子们玩游戏,你能帮他找来小猴子吗?
(2)幼儿建构表现,能表现出猴子的动态。及时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4、交流、分享建构作品。
(1)集体参观“花果山”,自由交流。
教师:“你最喜欢花果山的哪只猴子?说说你最喜欢它的地方?”
(2)交流分享在建构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幼儿建构经验。
教师:“在建构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尝试建构表现森林里的其他动物。
大班语言教案:猴子学样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角感觉。
2、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3、能对猴子、老公公的动作各表情进行故事表演,激发表演兴趣,担高表演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
故事表演用的道具:草帽若干、扁担一根、树、猴子的面具。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出示猴子),它是谁?有一群猴子在树上玩,它们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图一
你看到什么?
老公公挑了一担帽子到城里去卖,走累了,坐在大树底下睡觉,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图二
猴子在树上又叫又跳,老公公怎么了?
急得怎么样?
猴子在干什么?
老公公怎么说?
猴子有没有把帽子还给老公公?
4.出示图三
老公公急得怎么样?猴子看见了怎么做?
猴子为什么看见老公公这样做它也这样做?
老公公开始想办法,结果拿到了帽子,老公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5.出示图四
老公公想出什么办法?
6.教师完整讲述图意一
7.这个故事还没题目,请幼儿取个题目
8.表演故事二遍
(1)现在你们来扮猴子,老公公来扮演这个故事。
(2)这个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欢,下课后,还要表演的继续表演。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漫画故事,《猴子学样》中老爷爷和猴子之间的动作变化很快就能吸引住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育他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大班语言教案:猴子学样 篇4
活动目标:
1、能按图片内容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并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2、合理有序地组织语言,并讲出故事的发展过程。
3、学习掌握猴子的基本动作,喜欢模仿猴子表演,感受表演的乐趣。
4、认真倾听音乐,能随音乐变化进行表演,与同伴友好合作,在舞蹈中能用表情,眼神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老爷爷,猴子头饰若干,音乐磁带,贴绒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图1、图2、图3,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片,提问:
(1)老爷爷去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2)老爷爷怎么说,怎么做的,小猴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思考,“老爷爷真着急,帽子被猴子拿走了,你能不能帮老爷爷想个办法。
3、选择幼儿办法中一种进行完整地讲述。
4、(1)幼儿分组进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第4幢画面,能帮老爷爷想出不同的方法来
(2)请部份讲述故事,提醒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
5、活动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大胆讲述大胆想象的幼儿。
活动延伸:
舞蹈:“猴子学样舞”
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前一节活动的故事,与一位一起表演,猴子学样舞。
2、(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提问: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幼儿跟着音乐拍手练习“猴子学样提醒幼儿认真倾听音乐。
3、(1)幼儿学习猴子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模仿。
(2)老师作老爷爷,小朋友作小猴子,幼儿集体表演,猴子学样舞。
(3)幼儿分组表演,提醒幼儿表演前商讨好谁当老爷爷,谁当小猴子。
(4)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模仿猴子的动作。
4、(1)活动结束,教师评价,表扬认真表演合作的幼儿。
(2)讨论:这个舞蹈还可以怎样表演,更有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猴子学样 篇5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