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旅游途中乘坐交通工具以及在其他场合注意的安全问题。
2、知道出门时紧跟成人以免走失,并学习解决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3、愿意在活动情境中创编"安全儿歌",模拟练习解决问题。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开火车》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玩"旅游去"的游戏,体验旅游路图的陌生和遥远。
教师组织幼儿回忆曾经旅游过的地方,让幼儿明确旅游时要坐各种交通工具。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到过什么地方去旅游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这些地方是近还是远?你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呢?
教师和幼儿观看创设的游戏情境。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坐汽车或者火车去不同的地方,可以去海边游泳,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商场、超市购买喜欢的玩具等。
教师和幼儿在《开火车》的音乐伴奏声中玩"旅游去"的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乘坐的交通工具和在危险的地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和幼儿乘坐在汽车或者火车上,讨论乘坐的安全,如:等汽车停下后再排队上下车,乘坐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等。
教师启发幼儿谈谈在海滩、游泳池等有危险的地方如何注意安全。
教师组织逛商场或者超市,讨论迷路后的解决方法。
教师:和爸爸妈妈逛商场时如果不小心迷路,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遇到突发情况后的解决方法的儿歌,如"外出紧跟爸妈,东张西望可不好,不见大人怎么办?别急,别急,慢慢想,先在原地等妈妈,再请叔叔(阿姨)打110,警察一定会帮忙。"
3、教师启发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注意安全,并模拟练习遇到突发情况时的解决方法。
教师帮助幼儿小结在旅途中乘坐交通工具时、在有水等的地方时,以及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组织幼儿再次玩"旅游去"的游戏,以"安全儿歌"巩固幼儿的安全行为。
小百科:“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2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大班幼儿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规则要遵守,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2.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3.体验遵守规则给活动带来快乐情绪。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自己拿椅子。
2.交流:取椅子的时候老师很担心,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乘电梯视频。
交流: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拥挤。
2.幼儿体验乘坐电梯。(选7名幼儿站在垫子上坐电梯,再请其他的幼儿扮演等电梯的人)交流: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电梯?心里感觉怎么样?
3.请幼儿观看玩滑滑梯视频。
(1)谈谈自己的看法。
(2)我们应该怎么玩。
4.请幼儿观看取彩笔视频。
交流:应该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会排队吗?你在哪些时间会排队。
5.游戏:钻山洞的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三个山洞都要玩到,当老师响铃鼓的时候没有玩完的也要回座位。
(2)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提问:玩山洞时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需建立什么规则。(看图样)
(3)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建立的规则再玩一次。
小结:原来钻山洞的游戏需要制定规则。
(4)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遵守规则?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规则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他不仅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有时也会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来争做规则小标兵。让我们教室把我们知道的规则画出来。
活动反思
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使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神话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常规是指对幼儿行为的标准化、具体化要求,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的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学期我任教小班,小班的孩子没有中、大班孩子那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特别是新入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奇,渴望去接近,去尝试。但是,同样矛盾的是,与家里不一样,家里是一个人,活动是自由的,有着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和很多的同龄孩子一样需要有一个协调一致的时间标准,同时在这个时间段里去做这件事,按同样的标准去完成。因此,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常不能忍受排队,等待或者这样做那样做的规定,还有个别孩子还会闹情绪。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地去指导与安慰。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养成良好的常规是最为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
刚开始,我就进入误区,我总是想到让幼儿遵守纪律,认为教师要幼儿怎么做,幼儿就该怎么做。在幼儿自由活动时也只是一味地让幼儿“自由”活动,而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这样“放纵”这幼儿。当幼儿出现违反常规要求的行为时我也没有及时提醒纠正,对常规的坚持不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班的常规没有一点改善,上课时还是很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及实践,我对我的常规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善。
首先,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稳定幼儿情绪,适应幼儿园生活。
大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我们教师就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就一口一口地喂等等。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首先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其次,巧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大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接受老师亲切、易懂的语言。因此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如:天气渐渐冷了,孩子们都穿着大衣,如何教幼儿叠大衣呢?首先把大衣平整放好边唱儿歌边叠:“大门关关好,小手抱一抱,再来弯弯腰,衣服叠好了。”中午睡觉时幼儿就可以自己叠衣服了,虽然叠得不是很好,但通过练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玩中学。如:中午幼儿睡觉时,老有几个幼儿睡不着,我们玩“我是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唱着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一不动、二不笑,三不睁开大眼睛。”这样幼儿就安静下来,一会就睡着了。
第四,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教师不断的提醒。对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引导幼儿遵守常规的最有效的办法要算鼓励与称赞了。我班幼儿在吃饭时,弄得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她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老师的小帮手。”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桌上、地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
第五,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做好家园配合是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手段。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子的缺点,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当然,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年龄小,对一些常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概念对于幼儿不良的习惯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的讲解示范使与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对幼儿的行为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总之,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矩。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
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就能达到最终目标的,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坚持日日规范、周周规范、月月规范,绝不能时而严时而松,这样不但不利于常规的培养,反而让孩子更难去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上取得实效。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只要时刻关注幼儿,用我们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幼儿,时刻把常规放在首位,那么幼儿的日常生活规范就会逐步养成,并越做越好。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
2、了解标志的作用和特征;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激发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兴趣。
4、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标志,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5、使幼儿学会按标志行动。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交通标志图片、书籍若干。
2、准备自制标志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3、小老鼠布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早上有个小动物委托我们帮他一个忙。到底是谁呢?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快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布偶表演情景戏)师:前几天小老鼠舒克新买了一辆小汽车,这不今天早上它就开着它的小车来我们威海游玩,但是一进城,它发现我们的马路上到处有着很多它不认识的标志,这些标志它从来没有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开车进城,只好来请教我们小朋友了!
二、认识交通标志
师:瞧!小老鼠舒克把这些交通标志都给画了下来,我们快一起来看看它们都代表着什么意思吧!
三、交通标志作用大师: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很多交通工具的意义,那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师小结:交通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了交通标志,那马路上的车就会随意乱行,没有规则,互不谦让,很容易引起车祸;如果没有交通标志人们就不知道什么是停车场,那车辆就会随意停放,这对我们的行走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了交通工具,上班的时候马路就会混乱,这样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的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交通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是缺一不可的,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去执行这些交通标志所表达的含义,做一名优秀的交通小标兵。
四、我是小小设计师
1、师:小朋友,刚才舒克说,它现在可全都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意义了,它说谢谢小天使班的小朋友,我现在要开着车到我们幼儿园来参观呢!你们高兴吗?可是啊,对于我们幼儿园舒克一点也不熟悉,每个教室每个房间它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所以我想我们今天就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为我们的幼儿园设计出一些标志来,就象交通标志一样,让舒克一来,看到这些标志就知道这些地方是干什么的。如:我们可以在我们睡觉的地方设计一个睡觉的标志,比如画一幅图片也可以加上要求(嘘!安静,大家在睡觉呢!)再比如说可以在我们洗手的水龙头那里设计一个标志,如:用水龙头的时候要开小一点,用完以后要记住关掉,不要浪费水资源等等)
2、幼儿寻找设计目标师:小朋友,现在你就出去找找我们教室或者是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幼儿寻找,师可跟随指引)
3、幼儿为幼儿园设计标志并制作出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重点指引)
4、标志粘贴师幼共同将幼儿自制的标志贴在适合的场所,并让设计者向其他幼儿讲述其意义。
五、活动延伸
可请小、中班幼儿参观展示并为他们讲解其标志的意义,也可放学后让幼儿带领自己的父母去参观设计的标志。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4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过马路要看看灯》
2、红绿灯指示牌,布置有人行道和横道线等的马路背景。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手拉手”歌舞入座培养幼儿欢快有表情地进行。
二、欣赏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并熟悉歌曲内容。
1、老师弹奏乐曲一遍,让幼儿熟悉并感受乐曲。
2、老师自弹自唱一遍,让幼儿说说歌曲的内容,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及歌曲。
3、鼓励幼儿说说并动态表现歌曲的内容。
4、幼儿跟着老师唱一遍。
三、组织游戏。
1、出示红绿灯的牌子,让幼儿说说它们的用处等。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3、教师和能力强的幼儿示范游戏
4、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幼儿形象性地进行游戏,从中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四、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游戏。
活动反思:
有趣的音乐游戏孩子们很喜欢,因此活动中他们的情绪一直很高,特别是第四环节“幼儿结伴游戏”时,个别幼儿在活动场地兴奋地奔跑。我及时介入转移其行为,让他看清交警的指挥手势及红绿灯。整个活动始终充满着自然流畅、轻松温馨的情感氛围。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引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不乱穿马路,增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重点是防火,难点是自救。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
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幼儿防火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活动开始,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体现《纲要》理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通过看火灾录相及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并让幼儿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自主做出判断,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为幼儿一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救知识、技能。
总之,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尊重、关注每个幼儿,给所有幼儿提供开放的环境,同他们一同探索,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丰富了幼儿防火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故事让幼儿知道不能随意地给陌生人开门。
2、通过谈话及情境表演,知道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不能随意地给陌生人开门。
难点:陌生人敲门时的正确做法。
活动准备
图片、故事《小兔子乖乖》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小兔子乖乖》,引起幼儿兴趣。
问:为什么小兔子们没有被大灰狼吃掉?
引出”没有给陌生人开门”。
2.、讨论:小朋友们如果是小兔子会不会给大灰狼开门呢?小兔子们是怎样知道回来的是不是自己的妈妈呢?
3、出示图片,让幼儿选择陌生人敲门时的正确举动。
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中幼儿的做法对不对?
通过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给陌生人开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懂得一些保护自己的安全措施。
陌生人强行闯入时,可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喊叫邻居或拨打报警电话或者是父母的电话。
4、 情景表演:如果你是图片中的孩子,有陌生人敲门,你该怎么办呢?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警觉性,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5、 安全儿歌:
一人在家蹲,门是保护神;
如果有人敲,先从猫眼瞧;
假如生人来,别把门儿开;
大声打电话,歹徒最害怕;
坏蛋能吓走,安全得保障;
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幼儿很喜欢这节课,他们对故事的内容很熟悉,也很想老师再给他们讲讲,教室里静悄悄的,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是成功的。
在课上孩子们对有陌生人敲门时我们开不开门这个问题讨论的很激烈,发言很积极。通过观察图片幼儿认识到了给陌生人开门是件可怕的事情。
在情景表演这一环,第一个孩子听见有人敲门直接就把门打开了,虽然我让大家告诉了她该怎么,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坏人把她拉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让她留下深刻的影响。不过后面就没有人出错了,课后我看见孩子们躲在柱子旁继续在玩情景表演。
活动设计背景
近日我县连续出现几起入室盗窃案,盗窃现场出现的有菜刀等凶器,市民判断盗贼都是从正门进入的,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安全教育活动。
小百科:陌生人指不认识、不了解的人,个人主观性较强。
小百科:陌生人指不认识、不了解的人,个人主观性较强。汉语读音为:m shēng rén。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
2、愿意交流生活中被各种东西夹住的经历。
3、知道要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园用书,各种形状的白纸或彩色纸若干,记号笔和固体胶幼儿每人各一支。
活动过程
1、阅读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
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激发幼儿园阅读的兴趣,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螃蟹的"钳子"能够干什么(获取食物,保护自己等)教师:请你看看最后一幅画,猜猜会发生什么事?(一个小朋友想抓住螃蟹,可能会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住)
教师:你被螃蟹夹到过吗?请幼儿说说相关经验。
2、交流生活中被东西夹住的经验。
教师:螃蟹的"钳子"会夹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会夹人,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抽屉、门、拉链等。)
3、学习制作提示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被夹伤。
教师:请小朋友在我们教室里找找哪些东西容易夹人。
教师:怎么样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被夹住。(引出制作提示牌。)教师引导幼儿园制作提示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师记录幼儿园的提示语。如:关门要小心哦,抽屉慢慢拉。
把制作好的提示牌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集体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小结:动作要轻,要慢慢的,小心自己被夹住,也要小心夹到其他人。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夹子,了解了夹子的用途。
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参与积极性始终很高。
小百科:夹是一个汉字,读作jiā/jiá/gā,本意是指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作动词时,一般是指用夹子等物品啮合其他物品,如夹上袜子。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8
幼儿在现阶段对火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对火的探究,何不让我们带领着他们认识火呢,顺便了解下火的危害,以免在日后发生不必要的“火”事。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火柴、蜡烛,大小不同的三个玻璃杯,防火、灭火挂图。
三、活动重点 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3、通过实验了解火的特点。
a、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b、点燃蜡烛,让幼儿用手靠近火,感受火能发热。
c、了解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结果,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d、了解火怕水的特点。 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4、通过故事《火苗弟弟》,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
幼儿听完故事后,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a、火有哪些用途?(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b、火有哪些危害?(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5、让幼儿观看防火、灭火挂图,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 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a、平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近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b、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或用水扑灭,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并立即离开;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如有浓烟就用湿布
掩着鼻子,冲向门外;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6、游戏:着火了。 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7、小结:总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安全急救网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参观消防员演习或请消防员给大家讲解防火知识和故事。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9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生疏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二、活动准备:
1、设情境:爸爸、妈妈不在家。
2、自制图片4幅、磁带。
三、活动过程:
1、观看情境表演,使幼儿知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生疏人敲们不能开。
(1)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名字叫'爸爸、妈妈不在家'。
(2)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品不演了吗,因为亮亮碰到难题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等大家回?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碰到生疏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家长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亮亮,另一幼儿表演生疏人(生疏人可随便找理由)。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做了什么事。
3、听录音《晶晶看家》。
4、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助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1)玩小刀等尖锐的东西。
(2)一人在安静地玩玩具。
(3)在床上翻跟头。
5、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朋友们要注重安全。生疏人来时不开门,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10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实施我保护和安全这方面的教育,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周围的生活开始,通过事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同时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道理。为此,我园组织了"我会保护自己"的主题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做危险的事
1、不玩火
有些幼儿爱玩火:玩火柴,玩打火机,用火烧东西玩,认为这样很有趣,但却不知危险。玩火,易造成火灾。轻者,烧坏衣物、身体;重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丧失性命。
教育幼儿平时做到:
(1)不玩火柴、打火机,不点燃火把,不翻弄火炉,不堆烧落叶和树枝等。
(2)不把纸、塑料这些容易着火的东西拿近火源。
(3)学会认识易燃物品的标志,不要把火靠近贴有易燃标志的物品。
(4)如果发现自家或邻居,或公共场所失火了,要迅速跑出,并大声呼救。如果附近有电话,要快拨通119,请消防人员来救火。
建议
(1)可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火灾的图片、录像,并引导他们讨论怎样防止火灾,重在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2)不要教幼儿参加救火过程,因为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2、不摸电线、不乱动电器
电是人类的好朋友。电能给人带来光明。电是主要的能源。电灯、电视、电冰箱、电车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但它们都离不开电。但是,电同火一样,也是有危险的,而且,由于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危险更大。使用不当,危险会发生。
幼儿好奇心强,对电是很感兴趣的,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甚至一点不知,所以要重视对幼儿这方面的教育。
教育幼儿做到:
(1)不摸电线,不玩电源插头和接线板。
(2)不乱动家用电器,如落地灯、电扇等。
(3)不要走近设有“小心触电”标志的地方。
建议
(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东西导电,什么东西不导电。
(2)组织幼儿进行“找找哪些地方有触电的危险”活动,让幼儿说说为什么,并在这些地方贴上“小心触电!”标志。
3、不动煤气、天然气的开关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生火做饭,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但是,煤气、天然气是十分易燃的气体,一遇火星即会燃烧,甚至引起爆炸,造成火灾。煤气是有毒的气体,能使人窒息、死亡。
为避免发生危险,教育幼儿做到:
(1)不扭动煤气罐或煤气灶上的开关;不拉、不扯、不碰煤气罐上的软管。
(2)不到厨房里去玩耍。
(3)闻到煤气的臭味要赶紧告诉大人,并迅速离开那里。如果发现煤气灶开关没关或者灶上火灭了而漏气,自己又会关开关的话,可以快去关上。
建议
(1)带领幼儿参观有燃气设备的灶间,可将易燃、易爆的标志贴在煤气罐和煤气开关等地方。
(2)帮助幼儿识别易爆、易燃的标志。
(3)帮助幼儿识别煤气的臭味。
4、不乱动乱吃药
药能治病,能帮助人解除痛苦,但不能乱吃药。因为药的种类很多,作用也不同。有的药专治肚子疼,有的专治感冒;药除了人用的`以外,还有植物、动物用的,如果是杀虫的药,专门用来毒杀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的药,等等。如果把药弄乱了,吃错了药,不仅不会治病,还会添病,甚至导致更可怕的后果。
幼儿因为分辨能力差,容易吃错药。由于有的药形状、颜色差不多;很多药表面有一层糖衣,吃起来会很甜,幼儿自己误吃的可能性会增加。
为此,应教育幼儿做到:
(1)不乱动乱吃药。生病的时候,要记住自己的药名和药盒,让成人给取药。
(2)大人给喂药时,如果觉得味道跟平时不一样,就不要再吃,马上告诉大人,请大人再仔细检查是否弄错了。等确实以后,再吃。
(3)学会识别有毒药品的标志。
建议
(1)帮助幼儿识记“当心中毒”的标志,内服和外服药的不同。
(2)培养幼儿辨别有毒物品的能力。
5、不玩锋利的物品,用器械做游戏要小心
刀子、玻璃片等锋利的物体,都是危险的。教育幼儿不要玩弄这些物体。使用器械
竹竿等做游戏时,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或别人。
建议
(1)可用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使用器械做游戏之前,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引导幼儿玩安全的游戏。
(3)可设置安全知识画栏,宣传安全常识。
附事例:
有个小朋友叫高勇,有一天和一个小姐姐一起玩耍。小姐姐手拿竹竿,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身子一斜,竿子正巧扎进了高勇的右眼。医生抢救了半天,也没能保住他的眼睛,结果高勇的右眼球被摘除了。
6、不招惹动物
幼儿一般都喜爱小动物,爱抚摸、喂喂、抱抱它们,爱逗它们玩。但是,有的幼儿爱欺负它们、招惹它们。如用竹竿捅马蜂窝,用石子打狗等,这常会惹怒它们,发生危险。
建议
(1)教育幼儿,不要招惹、逗弄小动物。
(2)和小狗、小猫等玩耍时,防止被它们咬伤、抓破、如果发生这类事情,要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请医生诊治。
(3)向幼儿介绍本地区常见的毒虫和能伤害人的动物,告诉幼儿防止伤害的办法。
(4)在幼儿常玩耍的地方,如发现易伤幼儿的动物,应采取措施,或贴上“当心危险”的标志,不准幼儿靠近。
7、小心爆竹、烟花
逢年过节,人们喜欢燃放鞭炮表示庆贺。幼儿更是喜欢热闹,爱听鞭炮响,爱看烟花,有的幼儿还爱闻火药燃过的气味,抢捡鞭炮炸过的外壳或未响的鞭炮。燃放鞭炮,虽然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节日气氛,但也易造成事故,引起火灾。每年在允许燃放鞭炮、烟花的地区,总有事故发生,同时也严重污染环境。所以,越来越多的地区已发布禁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建议
(1)向幼儿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引起火灾、污染空气、造成伤害等。
(2)教育幼儿不燃放鞭炮。看时要站得远远的;不去捡未响的鞭炮。
(3)在节日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安全教育。
(4)告诫家长一起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
二、不去危险的地方
1、不攀爬阳台、楼梯的栏杆和窗户
幼儿喜爱爬高,但爬高应该注意安全,要在有大人照顾时爬幼儿园和公园的攀登架、绳梯,但不能爬阳台、桥、楼梯这些地方的栏杆和窗户、为什么不能爬这些地方呢?因为它们都比地面高,一旦掉下去,轻的摔伤,破皮流血,重的会摔死。而且窗户、栏杆上面都窄,幼儿很容易摔下去。例如,有个4岁的小朋友叫明明,有一天天很热,妈妈把玻璃窗打开扣上纱窗就到厨房做饭去了。明明在屋里还感到很热,就独自爬到窗户上去推纱窗。由于用劲太大,纱窗推开了,人也从窗户上摔到楼下、经过医生抢救,明明救活了,但两条腿却摔断了,天真活泼爱跳的明明从此就躺在床上了,再也不能和小朋友一起跑步、跳绳、做游戏了!当小伙伴来看望他的时候,他总是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爬高时更要小心。
2、不独自到河边、冰面上去玩耍
很多幼儿喜欢到河边、湖边或塘边去玩水、捞小鱼、蝌蚪和小卵石。在冬天,北方的一些幼儿爱到河、湖的冰面上去滑冰、玩冰车。这是很有趣的事。但是,不要让幼儿独自去或只和自己年龄相近的伙伴去。为什么呢?水边泥土松软,有很多水边是陡的斜坡,小朋友很容易滑到水里去。有些地方矮树和草丛长得很茂盛,枝叶把下面的水面遮住,一不留神就容易掉进去。一旦掉进去,如果附近没有大人来抢救,那是很危险的。即使侥幸救上来,往往是喝了很多脏水或吓出病来。冰面有厚有薄,不留神踩到薄的冰面,就会掉进去。要是掉到冰窟窿里去就更危险了。如果仅有幼儿一人就很难爬出来,即使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也难以救人。
建议
(1)让幼儿知道附近的危险水域和冰面。
(2)划定可以安全滑冰的地区,教育幼儿不到界外。
3、不要到建筑工地玩
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许多地方在盖房、盖楼、修桥、铺路。这些地方很热闹,但这里也很危险。工地上堆放着建筑材料,还有脚手架。有些幼儿喜欢到这些地方去玩,去钻洞、爬高、捉迷藏,却不知道危险。所以,如果幼儿园附近有建筑工地,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现场教育,使幼儿获得感性认识。
建议
可以通过简单实验,使幼儿知道生石灰加水后会放热的道理。因为工地上往往需要石灰浆,而幼儿并不一定知道,如果去玩弄石灰浆,则有被烫伤的可能。
4、不在马路边、停车场玩耍
马路上,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停车场时有车辆开来开去,如果幼儿在这些地方玩耍,例如玩球,则极易造成事故。所以,教育幼儿远离这些地方,绝对禁止幼儿去这些地方打闹、玩球、捉迷藏。
三、突然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当幼儿突然遇到危险的时候,常是惊惶失措,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他们对危险的心理承受力和调控能力差,缺乏应激经验与对策。因此,教师一方面应教育幼儿远离危险,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对突发危险的应激能力。
1、掉进深坑里、深沟里怎么办
幼儿在玩耍和走路时有时会不小心掉到深土坑、深沟里去、有的幼儿遇到这种事常常是惊慌大哭,不知道怎么办,嚎啕大哭不仅耗费力气,而且会使脑子发呆,想不出好办法去救自己了。一惊一累常常会使幼儿昏过去,如果这时没有人来救,那就危险了。当然,有的幼儿遇到这种危险就不是这样。他(她)先是让自己不慌不怕,然后动动手脚看看摔伤没有;如果不是很痛,自己还能爬动时他就仔细看看周围和上面,寻找能爬上去的地方,一旦找着,就努力爬上去。如果实在没有爬上去的地方,也不要着急,而应大声呼救。这样,幼儿往往容易得救,而且能通过这不幸的事变得遇危险不慌、勇敢、自信,变得更聪明。
建议
(1)在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培养幼儿沉着勇敢、坚强的优良品德和心理调控能力。
(2)组织幼儿在户外或野外活动时,要教育他们注意观察周围地形,预防发生危险。
2、找不到父母和老师时怎么办
有个小朋友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去逛公园,因为贪看小摊上的玩具和父母走散了。他吓坏了,大声哭叫,不知怎么办?这时他应该怎么办?现在先来听听亮亮和宁宁的经验:“一次我们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到公园散步。那天游人好多,一不小心,我们俩被挤掉了队,找不到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了!我们俩急得哭起来。这时,来了个陌生人对我们说:“我认识你们的老师,我带你们找她去!”我俩想起老师平常告诉我们,不要跟陌生人走,我们互相看了看,就对他说:“谢谢叔叔,公园售货员阿姨认识我们幼儿园,我们请她带我们回去。我俩紧拉着手去找货亭里的售货员阿姨。她热心地打电话告诉我们老师,来接我们。我们谢谢售货员阿姨。老师表扬我们遇到危险不慌,不轻信陌生人,但很有礼貌。”
建议
(1)平时应教育幼儿,集体外出时要跟着伙伴走,不离开老师和班集体。和父母外出时不要离开他们。
(2)帮助幼儿记住自己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及电话号码。
(3)教育幼儿,和大人失散时要找警察叔叔、售票员或商店售货员,不要轻信陌生人,更不要随便跟他们走。
3、鼻子出血时怎么办
鼻子出血时,幼儿一般会慌张,甚至会吓得大哭。但是,如果一哭,往往血会流得更多。根据保健常识知道:鼻子流血时,应该坐下或躺下,头略低,拿手绢用力捏住鼻翼,张口呼吸。血止住后,暂时不要剧烈地跑跳,避免再出血。
建议
(1)可利用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止鼻血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幼儿鼻子出血时,教师不可慌张着急,要沉着地帮助止血,同时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不要怕,一会儿就不流了!”这时要教育周围的幼儿:“要关心他,帮助他止血,但不要慌张,发现有幼儿流鼻血时,要赶快告诉老师。”
(3)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做剧烈的跑跳活动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4)教育幼儿不挖鼻孔,不偏食。平时多吃青菜,不挑食。
4、有东西进到耳朵、鼻孔和气管里怎么办?
有些幼儿爱把小纸团、豆粒、花生米和小石子这些小东西往鼻孔或耳朵里塞,或在吃东西时不小心食物卡在喉咙口。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慌张,但不能不在意。如果小东西刚塞入鼻孔时,不要用手抠挖,因为越抠,小东西会越往里钻、可以用手压住没有塞进东西的那一个鼻孔用力擤,这时小东西可能就会擤出。如果擤不出,就要赶快找医生。如果塞进耳内可以把头歪向塞有异物的一边,连续单脚跳。小东西往往会掉出、如果掉不出还得找医生。喉咙卡住东西或小东西被吸进气管,要赶紧请医生,或马上送往医院。
建议
(1)加强对幼儿玩小玩具的常规培养。
(2)做好保护耳、鼻、喉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排除耳、鼻内异物的方法与技能。
四、在陌生人面前
幼儿被诱骗拐卖的事时有发生。社会上想诱骗拐卖幼儿的坏人仍有不少。为减少这种情况,一方面应采取细致周到的安全措施;另一方面,要认真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拐骗幼儿的一般是陌生人。因此,如何正确对待陌生人就成为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内容。要使幼儿懂得,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是好人,坏人只是极少数。要对这极少数坏人有所戒备,但不要对所有陌生人都怀有敌意。要用具体事例,增强幼儿的自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不要恐吓幼儿,以免幼儿对所有陌生人产生恐怖感。
1、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幼儿都很熟悉(狼和小羊》的故事,都很赞扬小羊能听妈妈的话戒备坏蛋,佩服小羊识破老狼假面孔的本领。应该教幼儿学习小羊这种精神和本领。
幼儿独自在家时,会遇到陌生人来敲门的事。怎么办呢?应教幼儿知道,敲门的陌生人中有的可能是亲戚、朋友,只是他不认识,有的可能是好人敲错了门;也可能是坏人、但如果又没有办法知道他是亲友还是坏人那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不能开门让他进屋,因为万一坏人进屋就糟糕了。让幼儿有礼貌地告诉陌生人,爸爸、妈妈不在家,请他改个时间再来。有事可以留个字条塞在门上、如果陌生人是亲友,他一定会高兴,并且赞扬幼儿聪明能干有礼貌、如果是坏人,他往往不会走,会用好听的话骗幼儿,或者用很凶狠的话吓唬幼儿。这时幼儿要勇敢些,要聪明些,既不上当,又不害怕,就是不开门。可以大声训斥他:“你快走!”,也可以大声呼喊;“有坏蛋!”,还可大声喊隔壁的叔叔、爷爷来抓坏人。声音越大越好!坏人多是又坏又怕被人抓住。幼儿一大叫,他可能就吓跑了。
让幼儿千万记住:陌生人敲门不能开!
2、陌生人给玩具或食物时应该怎么办
当幼儿在外面玩时,有时候会有陌生人送给他糖果、玩具,面临这种情况,应该教幼儿怎么对待呢?
教幼儿知道,有的陌生人送给他东西,可能因为喜欢他,是好人;而有的陌生人给他东西是想讨他喜欢,然后骗走他去卖或伤害,他们是假装成好人的坏人。如果收下好心人的东西倒不会发生什么事,可如果收下坏人的东西就有危险了。但是好人、坏人身上又没有记号,都会说你好的。因此,无法辨别好人或坏人时,最好的办法是,凡是陌生人送的东西都不收,可以向他们说:“谢谢您,我不要您送的东西!”有礼貌地拒绝。这样坏人就不好行骗了,好心人则会感到幼儿有礼貌,会更喜欢幼儿。
建议
(1)用社会上坏人拐骗儿童的案例教育孩子。
(2)家园配合,进行一致教育。
3、陌生人要抱你走时怎么办
当幼儿独自在外边玩耍时,有时会遇到陌生人要抱他,或者抱他走。陌生人很可能还说些亲热的话,如“小朋友长得真可爱,叔叔抱抱!”,“阿姨带你去看小猴表演!”“你爸爸让我抱你去找他!”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前面已谈过,陌生人有好人,也有坏人,他们说的话有的是真心的,有的是骗人的。为了不被坏人拐骗走,告诫幼儿一定不要让陌生人抱。如果陌生人已把幼儿抱起来,则教幼儿大声说:“请你放下我,我喜欢自己走!”如果陌生人还是紧抱不放,让幼儿晃动身体大声喊叫:“我不让你抱;爸爸妈妈快来啊!”这时如果陌生人是好人,他会放下幼儿,如果是坏人,他往往不放下,而且会抱幼儿跑。幼儿要大声呼救,用力推打或咬他,让更多的人能听到求救声。坏人害怕大家来抓他,一般会放下幼儿逃跑的。
五、遵守交通规则,预防车辆伤害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也飞速发展。车辆增多,交通伤害事故也日益增多。1992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4.6%,约每8分钟死一人,其中不少是幼儿。那么,如何避免幼儿被车辆伤害呢?一方面,采取保护措施,带幼儿外出要提高安全意识,严守交通规则,严密组织工作;另一方面是根据幼儿特点,积极而有步骤地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和预防车辆伤害的能力。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幼儿掌握交通规则,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和习惯。
2、用具体、生动的交通事故案例,增强幼儿交通安全意识。
3、发展幼儿有关的心理素质:
(1)街上行走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四处乱看乱跑;
(2)遇事不慌张;
(3)提高幼儿正确判断车辆距离与速度的能力。
4、发展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躲闪车辆的能力。
具体来说,应教育幼儿做到以下几点:
1、行人要走马路两侧的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时,要靠路边走。
2、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上穿过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能乱穿乱跑。
3、不能在马路上玩耍、蹋球,骑小自行车、放风筝或追逐打闹。
4、通过铁路道口时,要看清指示信号,不能翻穿栏杆抢行。家住铁道附近的幼儿,不要到铁道上玩耍。
5、不要往马路或铁道上扔石子、砖块等杂物。
6、认识一些交通标志牌和指示灯,并懂得它们的含义
例如:
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跨越、行人禁行、自行车禁行,
警示标志:铁道路口、注意危险;
指示标志:人行横道、步行街、人行过街桥、地下通道。
遇到灾害时怎么办?
尽管人类预防灾害和战胜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像洪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还是难以完全预防。而车祸、火灾等,由于种种原因,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害。为了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失,从小培养幼儿防灾抗灾及自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应使幼儿知道,灾害会发生,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灾害。但遇到灾害时,如果不慌张,采取自救措施,可能会化险为夷。帮助幼儿掌握自救的简单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意外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防灾抗灾意识,锻炼幼儿的自救能力。
1、乘车时遇到撞车、翻车怎么办
教育幼儿:
(1)要做勇敢的孩子,尽量不惊慌大哭。如果受了伤,但还能活动时,要忍着疼痛爬出车厢。
(2)要大声呼救,让救护人员知道自己在哪里。
(3)要听大人指挥,不乱跑乱动,并且仔细想想和自己一起坐车得还有谁,当救护人员问询时,说出一同来的人的名字。
2、遇到火灾时怎么办
教育幼儿:
(1)不要惊慌乱跑,应尽快找准出口跑出来。
(2)如果衣服烧着了,赶快脱下来;来不及时,迅速躺下打滚把火弄灭。
(3)大声呼救,让入来救火、救人。
(4)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以免被浓烟熏坏。
3、遇到地震时怎么办
教育幼儿:
(1)感到地面和房屋晃动,看到火光、听到响声时,不要害怕,要听从大人指挥,不乱喊乱叫。
(2)没有大人在,又来不及跑到安全地方时,可以赶快钻到躲到桌子或床下或结实的支撑物下,避免被砸伤。
(3)若可能,尽快跑向离楼房、墙壁等较远而安全的空旷地带。跑动时尽量躲开墙、屋及其他危险物。
(4)如果不幸被埋或堵在倒塌的房屋里面,应呼叫别人来救,不要不声不响。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11
一、动机和背景
我们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对熊熊大火,我们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对于幼儿来说,面对类似的危险,他们的保护能力真的可以说是“零”了。《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儿童生命和促进儿童健康放在首位。”可见,让孩子了解消防知识,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学习一些自救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践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了解起火的几种原因。
2.通过“模拟电话”、“设计标志”等游戏学习自救逃生的技巧。
3.体验学会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要准备的活动
1.游戏材料:烟雾发生器、玩具手机、湿毛巾、火柴。
2.每人一份彩色纸和马克笔。
3.视频资料(火灾现场、消防队灭火现场)。
活动过程
1.结合实际生活了解火灾的几种原因。
老师:这些东西中哪一个是我们不能玩的?为什么?
(给孩子提供一些生活用品,让孩子仔细观察,找出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
部门总结:
(1)预防火灾,孩子不能随便玩火。
(2)不能随便放烟花。
(3)蚊香不要靠近任何容易着火的东西。
教学建议: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讨论和讲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出结论。
2.结合火灾视频学习自救逃生的技巧。
(1)模拟突发事故现场(指定老师用烟雾发生器模拟火灾):活动室一角着火,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撤离现场。
(2)老师:火灾发生时,孩子们刚刚在做什么?
(3)老师:我们来看看消防员叔叔的介绍。怎么做才能快速安全逃生?
(4)播放逃生视频。
总结:①拨打119火警;②大声呼救;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离烟雾区;④寻找“安全出口”标志。
(5)老师:119应该怎么拨?
总结:明确哪里起火,火势有多大。告诉我什么着火了。你不能透露你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6)游戏:模拟电话。
让一些孩子用玩具手机模拟拨打119。
教学建议:对于大班的孩子,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尽量设置一些真实的场景,让孩子有一种
真实的感受和经历。
3.根据现场需要设计安全出口标志。
火灾发生时,我们不能乘电梯。我们不得不寻找“安全出口”的标志,逃离火灾现场。
(2)从活动室到安全场所——操场有几条安全通道?
(3)如何设计安全通道的标志?(儿童讨论)
(4)儿童设计安全出口标志。
(5)儿童粘贴安全出口标志。(提醒孩子粘贴时注意箭头方向。)
教学建议: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讨论和设置线条、标志的活动。当孩子自己参与下一次逃生演练时,孩子不会惊慌。
4.结合现场演练逃生和自救活动。
我们将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当你听到警笛声时,你会做什么?
(2)通过视频、声音、烟雾等模拟场景,让孩子进行逃生和自救演练。
(3)户外定力:你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什么解决办法?
总结:看到有些安全出口被“大火”堵住了,就往其他安全出口跑。看到孩子摔倒,扶她起来一起跑。
三。成就和反思:
活动目标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学习、设计、练习三个步骤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对孩子的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通过视频、烟雾发生器等。、消防知识和逃生点展示给孩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消防知识和应急技能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观察孩子现象的反思: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些容易着火的物品,增加了成就感和学习兴趣;紧急情况发生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听从老师的指挥逃离现场,有些胆小的孩子有点不知所措;孩子们对设计安全出口的标志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尝试自己设计,这在逃生演练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标志逃离现场。商标的新颖性不够。
论教师的自我反思:孩子讨论和讲述的时间不够;在紧急情况下,对于一些没有完全关心的胆小的孩子,可以提前和他们适当沟通;在设计安全出口的标志时,要给孩子充分的空房间的想象空间。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1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黄可芳小朋友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 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 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 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 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 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 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六、情景演习:突然在黄可芳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冒出一阵阵烟和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
七、与幼儿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1、寻找出冒烟的苗头,找出原因。
2、与幼儿一起讨论在家该如何安全用电?请幼儿各抒已见,这时候,要运用灵巧的引导语言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3、老师小结该如何安全用电:
(1)、不玩弄电器的插头,需要时请大家帮忙插和拔。
(2)、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
(3)、在没有学会操作前不能随便按动电器上的旋钮及各种键,有的家电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随便乱动。
(4)、注意节约用电,要随手关灯,没人时不开灯,电视看完要及时关掉。
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了》,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汇总 篇13
三、活动准备:
课件放烟花爆竹及被炸伤的图片、演示仪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被炸伤后做的紧急处理。
难点:学习放烟花爆竹的正确姿势。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语:
放课件放烟花爆竹及看图片。并提问:他们在做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2、进入主题:
a、说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b、自救办法记心上:
放鞭炮是很危险的事情,小朋友不要独自放鞭炮。一旦不小心被鞭炮炸伤,要学会用正确的办法自救。幼儿用书P47。
c、安全预防很重要:
看看下面的小朋友谁做的对?
d、大家快乐又健康:
如果你自己偷偷放鞭炮的时候,手背鞭炮炸伤了,你会怎样做在你认为对的选项下面打对号。
小百科:爆竹起源至今有20__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