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的教案

2023-07-28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1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大家看,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本单元的导读提示。“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一年四季都与众不同,独特吸引人的美)

  二、讲读:

  1、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你默读课文看一看(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1)体会“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想象一下什么样?(生想象)会给人什么感觉?(威严,冷漠)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2)眼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对,有红花。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体会“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句。

  ①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都高兴呀,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怎么读?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春天的乡下生机勃勃)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什么?

  让我们这些小竹笋带着我们的渴望带着我们的迫切快点钻出来吧!(齐读)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谁描写鸭戏水的一段。听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3)你为什么会这么读?

  (妈妈带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学学。(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⑸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你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一句

  那老师想让大家画画这幅画,你都要画上什么呀?板书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6)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早上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指名6人。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最后一段齐读。

  五、作业:

  1、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3、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 二 课 时

  回顾课文

  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3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1.归cháo 装shì( ) mì( )食 tǎng( )若

  2.冠ɡuàn( ) ɡuān( )率 shuài( ) lǜ( )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乡下人家》描写了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通过具体的几幅乡村风景画面,淳朴宁静的乡村生活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采取以读贯穿全文的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想像乡村生活画面,并品读重点语段,教师指导学生绘生绘声地朗读,朗读的情感基调是柔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读得轻快活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对乡村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先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乡下生活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初步感知后,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你最喜欢乡村的哪一处风景”这一问题小组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抄写、背诵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描绘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的乡村生活的画面,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喧嚣的都市,每天在高楼大厦之间,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忙碌地学习,生活。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远离喧嚣,到“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去体验另一番生活情趣。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乡下人家会有着怎样的风光呢?谁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那么文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呢?就让我们到文中去畅游一番吧!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开始吧!

  2、从同学们朗朗地读书声中,我知道了咱们班的同学真是群精英强兵啊。看来这几个生词是难不倒大家了,谁自告奋勇来认一认!

  3、字正腔圆,真不错!

  4、全班同学一起来认一认。

  5、通过刚才初读课文,你们对乡下人家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呢?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6、是啊!在作者的笔下的乡村生活的确很美很美,而且你读的次数越多,你的感受便会越加深刻。

  三、再读课文,重点品读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画一般的乡下人家,默读课文,你最喜欢乡下人家的哪一处风景呢?请用最简炼的语言给这幅画面取个名字。

  四、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好!现在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把你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并在小组中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喜欢的乡村风景呢!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请你美美地读一读,你喜欢的理由是?笋怎么会像人一样“探”出头来呢?哦,原来笋就像一群活泼的小孩似的,难怪会“探”出头来,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个世界呀?请愿意俏皮活泼地读读?女同学来试试,全班同学一起来轻快活泼地读读。

  那你想取个什么名字呢?

  很好,请写在黑板上。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请体会得真好,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也站起来读读吧!比石狮子和大旗杆可爱在哪呢?老师和你的感受一样,是啊!乡下人家的院前装饰别致生动,亲切可爱。真令人向往啊!那取个什么名字好呢?真好,在黑板上写下来吧!请全班同学一起把我们对乡下人家地憧憬读出来。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请你动情地读一读,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那么请你来读读,读得真好,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多么宁静的生活啊,真令人向往呀!给这幅有趣的画面取个什么名字呢?那就请你大踏步地上台写下你取的名字吧!

  六、总结文章,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作者才会说:“乡下人家,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还有哪些乡村风景令我们难忘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

  事实上乡村恬静的画面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农村风光的图片,最好让父母带咱们到乡村去走一走,实地感受一下那里的乡土气息,风土人情,并拍下一些照片,咱们下个星期一起来交流感受。说不定,幽静的乡村生活还能迸发我们班同学的创作灵感呢?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4、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课件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课前播放歌曲

  课前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让大家听一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大家感受一下这首歌歌词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生活?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大街小巷,看到街道两旁林立的高楼,奔驰的汽车,这些现代化的东西点缀着城市,让城市有了现代美,可是,在作者陈醉云的眼中,(一边说一边点击(图配音乐)):乡下那长长的石桥,绿树掩映下的古朴的农居,雨水滴落水塘的样子,小路旁盛开的野花,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带领孩子觅食的慈爱的母鸡,院子里高唱的雄鸡,池塘里那戏水的鸭子,却让乡下人家有了另一番不同的美,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陈醉云老爷爷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完成我们的乡村之旅吧!

  齐读课题:

  21乡下人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抓中心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吧,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那些美丽的画面,并试着用合适的语言把每幅图概括出来。

  生说师点击画面,把六幅图全部展示出来

  师: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乡下人家六幅独特、迷人的画面,他们分别是:(读六幅图的名称)作者欣赏到这些美丽的乡村景色,内心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请大家把这句话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上双横线。

  生找后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谁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老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了你把“不论”“不论”“都”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出来,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说理由

  板书:独特迷人

  三品赏美文

  1、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吧。让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幅图画,文中哪个自然段在描写这幅图,而你又从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的独特、迷人,画上“——”,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交流

  (一)瓜藤攀檐图

  (1)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

  预设:

  1、生找一段第一句:房屋小但却种着瓜。

  2、生找第二句,说到“一个个”的体会时,

  3、若生说到第三句青、红的瓜…….时,出示句子

  师: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独特、迷人?

  师:看来,你仅从瓜架的色彩上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独特、迷人。读一读吧。

  师:青、红、碧绿的颜色把瓜架打扮得五彩缤纷,别有一番风趣,当然比那…….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小结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1、认真读课文.

  2、勾画相关的句子(喜欢这一幅图的原因)。请同学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讨论其他几幅图画。

  (二)鲜花绽放图

  请同学说说喜欢这幅画面的原因?生可能会直接读句子,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鲜花的句子

  师:说说你具体从哪个词感受到鲜花的独特、迷人?

  预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农家风光的独特

  师:“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我们来欣赏欣赏。(看图片)。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点红)

  再读读看,你还读懂了什么?

  师出示花图,一边放一边说:瞧:每年的3-5月,芍药开花了;6-8月凤仙绽开了笑脸;7-10月,鸡冠花开始点缀门前的场地;8-10月,大丽菊开始怒放,放完后师说“这些花儿,一种还没谢,另一种又开了,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说它们怎样开放?

  生答:……你能读一读吗?

  师:所以在乡下,每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花儿绽开笑脸,闻到它那馥郁的芳香,鲜花轮绽,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请同学们读出老师没有读出的'部分。生读:

  师: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

  (三)雨后春笋图

  师:出示图,生可以边看图边说原因,说后师出示句子,让他读一读,如果他没有说出“探”字,师可以引导说:“你觉得这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把春笋当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笋娃娃的可爱?

  师:春笋探出头来,看到这…….会说些什么呢?(根据前面学过的图来调整)

  教师评价:这句话道出了春笋的心里话,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感受。看来,引读——(乡下人家,果真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鸡鸭觅食图

  乡下人家不仅景色美,而且很多小动物在这里自由的生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当我们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时,肯定会瞧见些什么?生:…..当然,我们还会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干什么呢?

  师:是呀,多么慈爱的母鸡,多么威武的雄鸡。我们又信步来到小河边,那么…..

  小结:看到这样的画面,作者由衷地感叹道:(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院落晚餐图

  师出示图,然后问:说说乡下人家吃饭有什么独特之处?

  生说后师再引:天边飘着……空中飞着……地上……作伴,这真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啊!

  文中那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这独特迷人的院落晚餐图呢?让我们和着音乐来读一读吧,欣赏欣赏作者笔下的田园风景画。

  师: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啊,所以我们不禁感叹:引读——(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六)月夜睡梦图

  师:城市里的夜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师:是的,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可是乡下秋天的夜晚月明人静,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已经休息了,只有寄住在屋前瓜架上的纺织娘在轻轻地唱歌“织、织、织、…….”师一边读一边示意学生跟读。所以作者发自内心的说:(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陈醉云爷爷来到乡下,欣赏到了六幅独特、迷人的画面。来到了乡村,我们既看到了屋前可爱的瓜架,门前遍地的鲜花,屋后富有勃勃生机的竹林,又见识了鸡鸭成群的欢乐场面,还享受了夏日独特的晚餐,听到了纺织娘的催眠曲,而且,我们还从陈爷爷的描写中学到习作的方法,在描写瓜藤、鲜花、竹笋时,采用了先说房前再说屋后的空间顺序,在描写各个季节的鲜花,夏日晚餐,秋日睡梦时所采用的时间顺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让自己的习作更具体,更有序。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快快用笔写写你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吧。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

  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对于郊区的孩子来说,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陌生的,孩子们跟随作者一道进行了一次乡村之旅,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学习到了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分类描写这样写文章,会让文章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课外活动“走进田园”内容的安排是为了再次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乡村的情感。在教学中,注重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思想,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板书课题)

  2、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②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二、讲读

  (一)1、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谁来说一说

  2、交流。这么多美丽的场景,咱们尝试着把它们写成一首小诗吧。出示填空: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乡下人家美。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咱们写的这首小诗吧!

  (二)多美的乡村呀!请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呆会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1、屋前搭瓜架

  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读)(展示相关图片)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它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同吗?

  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么样啊?对,更显可爱。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如何,那你就像我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大家再齐读读。从同学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出了这种可爱。

  2、门前种鲜花

  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展示图片)

  ①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描绘的画面可真美。

  ②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反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时令:季节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家你向往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吧!

  3、屋后春笋冒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课件展示图片)

  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从哪个字可以体会出?(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你能边读边做这个动作吗?

  (4)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语气读读(点击不同图片)

  (5)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4、院里鸡觅食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句子。

  (1)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男女生比赛读,女同学读前半句,读出鸡妈妈的尽职尽责,男同学读后半句,读出鸡爸爸的斗志昂扬。(像将军)

  5、河中鸭嬉戏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请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6、门前吃晚饭

  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自由读。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红霞、微风、归巢的鸟)朗读时要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其实把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时想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看,在农村,红霞、微风、鸟儿和乡下人家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图画。(板书:自然、和谐)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中,老师感觉到你们是个和谐的班级,我们的学校要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设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朗读这句话。

  7、夜静催眠曲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一定是一种享受啊。

  三、拓展

  1、课文写了乡下的春天、夏天、秋天,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用语言描绘一下,说给同桌听。((出示文字“拓展:想象一下,乡下的冬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及相关图片)不过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

  2、交流。

  四、总结

  有了同学们这一幅冬景图啊,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一定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8

  第 一 课 时

  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 二 课 时

  回顾课文

  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9

  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课程特色的文章,而对这届五年级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为三课时来完成学习。

  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自己理解生字、词语,并由学生找出其中七幅画面,用“地点+景物”的格式归纳五字标题,然后自己研读句子。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一至四小节,通过分析,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同时,也展开想象,来丰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能感情朗读的目的,让学生领会乡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课时,将会让学生用本课的学习方法来研讨第5~6小节,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回归第二课时的《归园田居》及课后戴望舒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回归朗读,重点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补充小诗:地点+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课,我课前安排了一组乡村生活的图片,进行了说话练习,目的是感受身边的乡村风情,激起探索的兴趣,而后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句,让他们自找画面,读、悟、说,最后又回归配乐读——展示读,并以自创的小诗来进行小结,引出完整的重点句。陶渊明的诗是为了让学生将本课所学内化,会读出诗中的悠然自得,最后以布置作业与小结结束。

  虽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我觉得上课时方式显得单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课时仅仅安排学生自读自悟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因为发现学生过度重视研读,而忽视了基本的朗读,所以有些地方还要纠正读音,以致本课时朗读未见明显提高,虽说第三课时也安排了回归朗读,但肯定是无法重头再来的,而且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课时未能想到换种方式让学生展示朗读,如拿着话筒上台配乐读,展示读,那学生表现肯定会更好,而课后延伸时安排的小诗,也可以选择正贴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乐朗读版,这样可能学生更易接受。

  接触新课程,感受颇多,也更多地见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不断成长!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活动】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课前活动:

  这些图片你熟悉吗?对啊,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生长的地方——板书:乡下人家。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拿起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检查自学:

  ⑴ 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⑵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精读1~4

  1、总体认知:

  ⑴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读读一至四小节,给这些风景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⑵ 集体交流:你发现的景色是?

  引导总结、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2、具体感知:

  ⑴ 自读感悟:

  大声读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用自己的话说说感悟。

  ⑵ 集体交流:

  紧扣五景,随机学习。

  研读一:

  屋前搭瓜架。

  ①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② 幻灯出示:

  再次大声读一读,我发现(选择其中一项说一说):

  那南瓜、丝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给乡下人家增添了(蓬勃生机)!

  花儿落了的时候,(青红的瓜),像(彩灯)似的挂在房前,衬着(长藤绿叶),那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威武),也不如旗杆(高大),也不如霓虹灯(绚丽),却是那么(别有风趣,可爱)!

  瓜架和屋子,结合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想到在屋前搭上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屋前搭瓜架的美景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二:

  门前种鲜花。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说得真好!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乡下人家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瞧!(出示图片)生说花名,它们开得多欢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三:

  屋后春笋冒。

  学生说明原因,体会竹的绿和生机勃勃。男生一起生气勃勃地读一读。

  体会雨后春笋:对呀,一个探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笋芽儿竭尽全力,才钻出了地面,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惊喜地欢呼?女生一起读读调皮的笋芽儿。

  竹叶青青,笋儿调皮,一起来读一读。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四:

  院里鸡觅食。

  学生讲解,说得真不错!那请温馨、神气地读一读吧!

  研读五:

  河中鸭嬉戏。

  真好!乡下人家鸡鸭成群。谁来读读鸭?鸭群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鸡鸭成群,都与人相处得那么自然、和谐!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读可爱的鸡鸭吧!齐读3-4节

  三、朗读悟情

  1、自读、齐读:

  我们信步乡间小路,饱览了:齐说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的乡间美景。现在,请随着轻松的音乐,再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吧!

  你读的是?──你读(图)──齐读一至四(音乐)

  2、出示:

  读: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乡下人家,美在(自然),美在(和谐)(说得真好,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独特与迷人,板书“不论什么地方,不论什么季节,都”有!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

  四、延伸、积累

  1、很多人都曾用心来描绘歌颂乡下人家。其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音乐)出示: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烩灸人口。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归园田居五首》。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找找其中描写乡下美景的句子。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写乡下美景的句子有?

  自己再快乐、悠闲地读读这首诗吧。(音乐)

  2、其实乡下人家的.美又何止这些,课后再研读课文,说说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美。(音乐)

  五、总结

  走近乡下人家,就是走近大自然,走近快乐,让我们去发现自然之美,也用智慧与双手,去保护它吧,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冒春笋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自然 和谐

  【《乡下人家》说课及自悟】

  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课程特色的文章,而对这届五年级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为三课时来完成学习。

  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自己理解生字、词语,并由学生找出其中七幅画面,用“地点+景物”的格式归纳五字标题,然后自己研读句子。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一至四小节,通过分析,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同时,也展开想象,来丰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能感情朗读的目的,让学生领会乡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课时,将会让学生用本课的学习方法来研讨第5~6小节,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回归第二课时的《归园田居》及课后戴望舒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回归朗读,重点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补充小诗:地点+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课,我课前安排了一组乡村生活的图片,进行了说话练习,目的是感受身边的乡村风情,激起探索的兴趣,而后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句,让他们自找画面,读、悟、说,最后又回归配乐读——展示读,并以自创的小诗来进行小结,引出完整的重点句。陶渊明的诗是为了让学生将本课所学内化,会读出诗中的悠然自得,最后以布置作业与小结结束。

  虽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我觉得上课时方式显得单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课时仅仅安排学生自读自悟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因为发现学生过度重视研读,而忽视了基本的朗读,所以有些地方还要纠正读音,以致本课时朗读未见明显提高,虽说第三课时也安排了回归朗读,但肯定是无法重头再来的,而且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课时未能想到换种方式让学生展示朗读,如拿着话筒上台配乐读,展示读,那学生表现肯定会更好,而课后延伸时安排的小诗,也可以选择正贴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乐朗读版,这样可能学生更易接受。

  首次接触新课程,感受颇多,也更多地见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不断成长。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11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在教学中,我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入手,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引起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多媒体创设情境。我精心选择了部分非常贴合课文内容、富有美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乡下风光的美景图片,不但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使学生尽快进入了情境,给了学生以很强的视觉冲击,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件中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朗读和入情入境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抓重点词语品读,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这篇课文可谓是“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先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比较会读书,关键词语都找到了。学生也能抓住几个拟人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学习,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我运用了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自己感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5、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课前铺设耗费了时间,而后面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中的说和写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欣赏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学生自我表达、展示的空间不够。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体氛围创设得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一节课下来,师生对“乡下人家”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12

  一、预习交流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下面咱们交流交流,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乡下人家很漂亮。

  生2:乡下的夜晚有诗的味道。

  生3:乡下人家有一种独特的美。

  生4:我对乡下人家充满了向往,很想到那里住一段时间。

  生5:率领着小鸡的母鸡、耸着尾巴的雄鸡、自由戏水的鸭子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6:我爷爷家就在乡下,爷爷在屋前也种了很多的花,很漂亮,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爷爷家。

  ……

  师:课文给同学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大家一定很喜欢这篇文章。课文能不能正确地读下来呢?

  指名分小节读,教师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二、熟读

  师:一篇文章要读得不添字、不丢字、不改字、不错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下面请同学们再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5分钟)

  三、品读

  师:这篇课文要求大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当你有感情地去读的时候,文字就有了生命,你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怎样才能读好呢?每一段话总有一两个词或几个词给了你提示,这些词有的容易发现,有的要动一番脑筋才能发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些这些词。

  生默读,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交流所画的词语。

  师:下面咱们交流交流所找的词语。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的是“别有风趣”和“可爱”。

  师:你找得很准确。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否读出“别有风趣”和“可家”。

  生练读,指名读。

  师:从这一段话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

  师: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生1:威严,严肃

  生2:单调

  师:相比之下,乡下人家让人觉得——

  生:可家多了。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到的是“独特”

  师:请同学们欣赏欣赏这独特的风光。

  课件出示“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介绍它们开花的时令。

  师:这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啊,一起读——

  课件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从后面的两句话中你们找到的是哪个词?

  生1:我从“成群地”这个词体会到笋很多。

  生2:我找到的是“探”,这个词很有意思。

  师:说说看。

  生:这是个拟人句,“探”写出了竹笋的好奇。

  师:请你们做一做“探”的动作,体会体会“探”时的心情。

  (学生兴致盎然)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几场春雨过后……成群地探出头来。”

  师:你们探出头来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觅食的鸡。

  生2:看到了耸着尾巴的雄鸡。

  生3:看到了农民在辛勤地劳动。

  ……

  师:这个“探”字,作者用得是多么精彩呀!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我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到的是“率领”和“耸”。“耸”写出了雄鸡像个将军,很威风。

  生2:“走来走去”也说明它很威风。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鸡,乡下人照例……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找到的是“从不吃惊”,我从中体会到人与鸭和谐相处,我能想像到鸭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戏的情景。

  师:请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1:我从第五自然段找到的是“天高地阔”,我从中体会到他们吃得很香,谈得很开心。

  生2:这种情景让人向往,很想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

  生3:我找到的是“自然、和谐”。

  师:这是多么迷人的田园风景画呀!自由地读一读。

  生1:我从第六自然段找到的是“月明人静”,我从中感受到的宁静。

  生2:我找到的是“甜甜蜜蜜”。

  师:来,让我们轻轻地读,不要惊扰了乡下人的好梦。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齐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诵读

  师:想像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的心情、表情,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道风景背一背。

  生练习背。指名背。

  五、拓展

  师:老师反复地读过课文之后,写下这样几句话,想与同学们分享。

  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

  青藤绿叶红瓜

  鲜花绿竹笋芽

  鸡在竹林

  鸭戏桥下

  归鸟微风红霞

  饭菜门前摆下

  月明人静

  虫唱入梦

  风景独特迷人

  最爱乡下人家

  师:乡下有乡下的风景,城市有城市的美丽。课文是否引发了你对乡下的回忆,或是让你想到了某处风景?请动笔写一写,能长则长,能短则短。

  生写。课堂交流。

《乡下人家》的教案 篇13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换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时,我主要分为四步:

  1、看图导入,进入美好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马上进入美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2、自读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再现美的情境。

  3、品读课文,展示自学成果。全班交流学习感受,并通过做小主人邀请客人这一方式,内化语言。

  4、读读写写,积累语言。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他们的朗读中,我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学定教。作业上进行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要求,介绍乡下人家的一处场景。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比赛的方式,“请你为自己最喜欢、最想拥有的那幅画拟个名字,并且想象着说一说它美在那里?比一比谁选择的画最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拟了几幅图的名字,如“雨后春笋图”、“群鸭戏水图”、“月明人静图”等,而且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品味则更是精彩,如“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不吃惊”中的“吃惊”。另外,他们还非常有创意地把现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较,谈了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感觉,教学本课时,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其次,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能抓住几个拟人句、做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学生试读,分段读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