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

2023-07-25

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 篇1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1、概述全文的内容。

  2、学会用“惊心动魄”、和“闪烁”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快捷肆虐汹涌惊心动魄

  危急嶙峋闪烁日夜兼程

  2、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点明中心)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内容。

  2、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训练

  1以“当长江大堤遇险时”领起说一段话。

  2、1998年洪涝灾害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五、作业

  1、造句。(1)惊心动魄(2)闪烁

  2、写一读后感。

  3、收集抗洪救灾中的故事,在班会上讲听。

  六、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英勇

  8大江保卫战铁汉本色(点)

  勇救群众(面)铭记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 篇2

  教学要求:

  一、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二、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幻灯片、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巧引疑问

  1、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课题,简介背景。

  2、板书课题,将“战”字写大些,引导学生围绕“战”字提出问题。

  二、由疑促读,整体感知

  1、小结学生的问题,引导自读课文。

  ①按“为什么战――怎样战――战的结果”将课文分为三段。

  ②读准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

  2、交流沟通。

  3、指名分自然朗读,正音。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联系文中的句子,引导朗读感悟表现形势危急和子弟兵英勇气慨的词句。

  3、指导朗读。

  4、你读出了什么或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指导书写。

  2、师生一同查找有关1998年抗洪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切入课文

  1、学生、教师分别介绍所查找的资料。

  2、小结资料内容,切入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主要介绍了哪几个场景?

  2、引导概括。

  (①拼命保堤 ②铮铮铁汉 ③群众救星)

  3、学习场景一:拼命保堤

  ①看幻灯图片,用自己的话想像图意。

  ②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

  ④指导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突出语速和音高的变化。

  4、学习场景二:铮铮铁汉

  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向大家叙述铮铮铁汉的事迹。

  ②引导画出文中的动词。

  ③指导朗读黄晓文被钉子扎伤的句子。(重读动词)

  5、学习场景三:群众救星

  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

  ①默读,思考: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

  ②回忆所查的资料,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③战士们是怎样去营救的?引导朗读文中的话。

  ④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面对如此英勇的战士,人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深情朗读“哪里……就……”、“看到……,看到……”

  ⑤指导朗读。

  三、小结

  1、师激情概括,切入第三段。

  2、朗读第6自然段。

  四、作业

  1、选取一个或几个场景,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师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

  二、观看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

  三、回顾影片和全文

  1、影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述说感动的理由。

  2、文中哪些段落在影片里出现过,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或影片中的一个场景,编演小课本剧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9.真情的回报

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 篇3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这儿,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引读:

  (1)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3)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先谈感受,再读课文,释放情感,符合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就是讲的暴雨,大暴雨撕咬着千里江堤(引导学生回到上文齐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子弟兵们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顾个人的安危。(齐读句子)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6、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点评

  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在读书中感受、体会、接受熏陶、感染。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行读文、自主感悟、自由讨论,适合了学生的差异性,发挥了学生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发言、朗读,评价教师的讲解、答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有利与从评价中了解学生。

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

  日夜兼程 肩膀 肆虐 闪烁

  摇摇欲坠 嶙峋 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并亲自为大家演唱这一新颖的形式,让我们耳目一新。第四,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还注重了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记,在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听完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很重要,四十分钟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从现在起,我要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随时注意搜集激励性评价语言,时刻关注时尚元素,让语文与生活“共舞”!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用自己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素养,使自己的课堂能平淡而扎实.

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 篇5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

  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

  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我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怦然心动,以情激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

  接着,录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导他们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由于先前的实况录像已经扣动了他们的心弦,再加上激昂的叙述,很容易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课堂上学生的诵读明显的让人感觉到洪水的疯狂,情况的紧急,为下文“险中见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情动辞发,以读激情

  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是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的获得文本信息,这便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去感动学生。

  在2、4小节的处理上,我将第4小节作为第2小节,官兵们奋不顾身运沙包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我细细品读了文章,翻阅了大量当年抗洪的资料后,感觉第2小节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还远远不能表现战士们遇到的艰辛与困难,而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官兵们运沙包的不易与艰难。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于是,学生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此时此刻我再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播放解放军抗洪录像,以声和形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长江保卫战。学生亲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牺牲生命的英勇壮举,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学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荡,此时情感的闸门一开,感动便倾泻而出。

  在教学保护群众一段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再现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艰难与危险。然后,通过激情引读使感动升华。

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 篇6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 xun kuai jie xiong yong ri ye jian cheng

  ( ) ( ) ( ) ( )

  shi bao nu shan shuo pi bo zhan lang

  ( ) ( ) ( ) (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