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慈母情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找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外貌的语句。
3、通过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慈母情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母亲》、《游子吟》、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单元主题 分享父母之爱
播放歌曲《母亲》
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很感人。我们在父母的爱里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生活中,我们也时时沐浴着父母的爱,请选择生活中父母为你做的小事和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
同学们的讲述让老师很感动,虽然这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但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上课)
二、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0课《慈母情深》(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三、学习链接语
1、自己读链接语,提取本课学习要求。
2、指名回答,齐读要求。
四、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五、品读课文 体味慈母情深
拿钱给孩子买书,对于今天的母亲来说是在平常不过了,可在作者梁晓声的母亲身上却是伟大的爱,无私的情。
1、让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A、你真会读书,能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出母亲的瘦弱与艰辛。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B、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
同学们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瘦弱的母亲正在缝纫机前忙碌。(板书:瘦弱)
(2)继续交流,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是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能体会到。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你觉得那句写得好,更能打动你?为什么?
是啊,母亲的背弯了,眼神疲惫,让我们想象一下:母亲年轻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是生活的重担压弯了母亲的脊背,是岁月消磨了母亲水灵灵的眼睛,慈母的情就深在母亲疲惫不堪的眼神里。(板书:疲惫)
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在再读这句话,慢慢走近母亲。
谁来读给大家听?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他读得多动情啊!当你看到这样操劳的母亲,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带着这样的感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母亲的艰辛。老师读“我的母亲”其他话同学们读。
(3)让我们继续交流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学生交流)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谁再来读?
老是被你们的朗读感动了,从我进入工厂,母亲只说了几句话,一直在忙碌着。(课件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让我们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母亲的忙碌。
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慈母的情就深在母亲日日不休的忙碌里。
我的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工作,忙里忙外。梁晓声在他的作品《母亲》中是这样描述的:
(出示《母亲》片段: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夜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 )
A、自己读 B、谈感受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学生交流)
母亲珍惜这不多的钱,但是在我要钱买书时,母亲毫不犹豫的掏了出来。
(板书:掏)
(5)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吗?现在你父母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可是母亲当时的工资仅仅只有可怜的27块。每天平均大约9毛钱。而我一张口就要一元五角,这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啊。可母亲毫不犹豫的塞给了我。(板书:塞)
母亲塞得仅仅是钱吗?母亲塞给我的还有什么?
母亲这一塞,塞出的是四个字“慈母情深”(齐读)
(6)课文中母亲的话语不多,很朴实,母亲的那些话打动了你?
母亲挣钱不易,却挺高兴我看书的,这是多么通情达理、善良的母亲啊!
(7)同学们,学到这里,还有谁能不被这样的慈母打动呢?作者被打动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是啊,我长大了,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心中充满了感激与爱。
(8)串读课文
让我们再一起回到课文,去感受慈母情深。
师生合作,串读找到的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9)说话练习
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也是不平静的,如果你的母亲就在眼前,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六、阅读链接 情感接力
同学们,文中的慈母情令人感动,让我们走进阅读链接,感受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1、自由读 同桌交流感受
2、师生合作再读。
七、简介作者,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课文中的母亲是瘦弱的、忙碌的、善良的、通情达理的,母亲为家默默付出,这就是深深地慈母情啊。(回读课题)梁晓声为了一本《青年近卫军》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的辛苦忙碌,感受到了母亲的深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深深地慈母情,他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一起看梁晓声的资料。(大屏幕出示),自己读一读,希望课后大家有兴趣去了解梁晓声更多的作品。
八、总结
世上有一种情总让人泪流满面,有一种爱总让人内心震颤,那就是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让我们一起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天下的母亲祝福,祝他们:健康平安 幸福快乐(课件播放《游子吟》)
王崧舟慈母情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明白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背诵。)
你们明白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吗?(母爱)
2、历来的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来赞扬母亲。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书,引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 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
1、同学们,我们明白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不容易)
2、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
3、理解“失魂落魄”
(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苦于家境贫寒)
4、介绍梁晓声的家境
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家庭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 入景融情,感悟情深
1、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照理说,梁晓声拿到钱,可以去买书了,心情应该是——高兴,开心。可是文中的我拿到钱,却是什么反应?(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2、为什么鼻子一酸呢?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鼻子一酸,请用笔恭恭敬敬地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交流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1)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环境很差)
(2)“震耳欲聋”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耳朵快要被震聋了。)
(3)假如这样的噪音向你扑面而来是什么感觉?(很难以忍受)
(4)可是母亲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一起读。
从我去到离开,这噪声停止过吗?读
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前天的?明天?后天?
作为儿子看到这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滋味?(很心疼、很难过)
看到自己的母亲在这样的一个令人烦躁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我怎能不——鼻子一酸。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
B、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极其瘦弱、弯曲、烤”)(母亲的工作环境很不好,母亲很辛苦)
(2) 母亲的背已经是极其得瘦弱了,当我看在眼里时,是什么感受?(心象被万根钢针扎了一样)
(3) 这样,我又怎能鼻子不酸了。
C、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 此刻,看到母亲你是什么感觉?(吃惊、心酸)
(2)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啊!仔细观察这些句子,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续使用三个“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出现在句子后面)对比读。有什么不同?(反复强调我的吃惊,母亲的疲惫、劳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它从心底发出呼唤“我的母亲”所以连续出现)请你带上这样的感觉,再读这个句子。
(3)听老师范读,指名读。
(4) 如果我今天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读出母亲的辛苦;如果我不近距离观察母亲,我又怎会懂得母亲的疲惫,读出疲惫。这般辛苦的母亲不禁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如果说这句话是慢镜头的话,那你能找到一组快镜头吗?
D、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读完这句话,带给你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忙碌)
(2) 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觉?(立刻又)你能给立刻找个近义词吗?(马上、立即等)
(3) 既然“立刻”有这么多的近义词,那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几个,让整个句子变得更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是吧?你把这些近义词放进去,读读,和我们课文上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用四个立刻母亲工作的节奏很强,很忙碌,一刻也不能停顿。)指名读
(4) 母亲你是如此的憔悴,你就不能停一停吗?母亲你是如此得瘦弱,你就不能歇一歇吗?母亲你是如此的疲惫不堪,你就不能喘口气吗?(不能,我还得养家糊口,还要供你们上学,还要……)
然而,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E、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母亲竟然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
(2) 你的目光定格在哪个词呢?把“塞”字圈出来,读读这个句子,感受母亲是怎样地塞?(毫不犹豫、使劲、坚定……)
(3) 你说这是怎样的一塞?放进去,读一读。
是的,不要小看这几个词语,这几个词语说明母亲在塞钱的那一刻,她想过吗?(没有)是啊,这是迅速地塞,这是使劲地塞,这是毫不犹豫地塞,我们再来读的这个句子。
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是什么?(母爱)
是的,是爱,是普通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纯真的爱,这一切都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
五、拓展延伸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的血汗钱,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那无私而有伟大的爱,跑了出去……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同学们,拿出笔,请把你的内心的独白写在纸上,可以写你的悔恨,可以写你的自责,可以写你的激动,也可以写你的幸福,可以写你的懂事
王崧舟慈母情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描写母亲外貌的语言,体会母亲的深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
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母爱又是如何深沉的呢?请你们先读读冰心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母亲是那个永远在你需要的时候站在你面前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起感受母爱的无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4、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从课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指名分自段朗读课文,同学相互正音。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同桌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情深。
1、提出要求,学生默读。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慈母情深的语句,并多读几遍。
(2)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与体会。(注意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来体会。)
2、指名读找出的重点句。
四、品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深情。
1、从母亲工作辛苦体会母亲的深情。
(课件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指名读这些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提问:①“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说明什么?② “极其”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母亲是“疲惫的眼睛”?④从哪些词语看出母亲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4)师小结: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停片刻,拼命挣钱。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让我买书,真是慈母情深啊!
2、从家境贫寒与母亲为“我”买书体会母亲的深情。
(课件出示)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指名读,并注意加点的词语。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引导讲解:“龟(jun)裂”是什么意思。
“连……都……”说明了什么?(家境贫寒)“揉得皱皱的”说明什么?(再次说明了家境贫寒)。
3、从母亲为“我”爱看书而兴奋体会母亲的深情。
(1)在文中找出对于“我”提出买一本小说的要求。其他母亲的看法。
(2)指导读出不满的语气。
(3)(课件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地他爱看书的”。
(4)引导讲解:“挺高兴”说明什么(母亲为我爱看书兴奋不已)谁能将母亲的这份兴奋读出来呢?(指名读)
4、师小结:虽然家境贫寒,母亲工作辛苦,挣钱不易,但母亲毅然为“我”买书,为“我”能够看书兴奋不已,多么深沉的母爱啊!
五、再读课文,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表达“我”对母亲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句子。
2、指名读。
3、(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 我用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4、交流感悟:文中作者多次深情地呼唤“我的母亲”这无声的呼喊,有“我”对母亲的愧疚,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所以(课件出示)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母亲。(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让“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六、总结、拓展延伸
1、师:读完课文,谁都会为母亲的深情感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到来自母亲的那份深情呢?谈谈你的感受。(生自由说)
2、师:看来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都有对子女的一份深深的爱。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并在小组内谈谈读后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3、搜集歌颂母爱的诗歌,选择其中的一首默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