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教案范文

2023-07-24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对民族文化初步产生兴趣。

  2、感受国庆节的热烈气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与同伴、老师一起庆祝中秋,分享月饼,表现自己,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

  活动地点

  三楼多功能厅

  活动对象

  全体大班幼儿、教师、阿姨

  活动准备

  月饼、水果、音乐磁带、话筒、有关中秋节的来历、月饼的来历的动画、街道、马路、广场国庆环境布置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引起兴趣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2、讲讲月亮的变化,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二、介绍中秋节

  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放“《中秋节》的来历”的课件

  2、中秋节的习俗。

  三、介绍中秋节的一些食品

  1、放“《月饼的来历》的课件”。

  2、请幼儿讲一讲中秋节还有哪些吃的东西,我愿意给谁吃,鼓励幼儿愿意给特教班的同伴们吃。

  四、介绍国庆

  1、提问: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天?今年是祖国妈妈几岁的生日?

  2、观看视频:了解各地是怎样庆祝的?

  3、讨论:我们小朋友会怎样庆祝?

  五、各班表演

  1、愿意把自己快乐的心情表现出来,分班级进行表演。

  2、全体幼儿共唱歌曲《大中国》。

  六、分享中秋食物

  各班孩子、老师一起分享月饼和带来的食物。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我们是以茶话会的形式开展的,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看中秋节来历的动画,了解了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来历,并且通过师生互动的谈话形式感受到了中秋节团圆、吉祥的气氛。通过观看视频、讨论的形式了解了国庆节并感受到了国庆的热闹。接下来的各班的节目表演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各班幼儿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他们把平时学到的本领都展现出来了,最后在一曲合唱《大中国》中结束了表演。各班老师和幼儿一起分享中秋的食物,大家在一起感受团圆的快乐,孩子们在拿中秋月饼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以往你推我抢的现象,大家一起品尝着月饼,我们用照相机把这温馨的一刻都拍了下来,同时也把这美好的回忆给拍了下来。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2

  一、《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引入,幼儿唱歌。

  二、主持人开场白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小朋友:

  大家晚上好!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三、主持人介绍中秋节

  小朋友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的,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那你们知道中秋节还叫什么节吗?(团圆节、丰收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美,月色最皎洁,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四、歌曲《让爱驻我家》

  在这团圆的时刻,每个家中都弥漫着爱的芬芳,让爱永留在我们的心里,让爱永驻我们的家中,请欣赏大(二)班胡蓓蓓一家带来的歌曲《让爱驻我家》。

  五、游戏《齐心协力吃果果》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全家齐心协力才能收获到丰收的果实,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齐心协力吃果果》。

  游戏玩法:妈妈手持丰收果实,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抱着孩子,原地转三圈后,在孩子的语言提醒下,去寻找妈妈手中的果实,并用嘴吃掉果实,最先吃到为胜利。

  游戏规则:(1)参赛选手必须是全家三口。

  (2)爸爸妈妈不许发出任何声音,任何人不许用手碰果实,违者取消游戏资格。

  六、古诗吟唱《枫桥夜泊》《泊船瓜洲》

  玩过有趣的游戏,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你们会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吗?……对,有许多古诗词家喻户晓,例如大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我们一起来朗诵《枫桥夜泊》《泊船瓜洲》,(幼儿朗诵)我知道我们大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特别喜欢表演,还会用京剧的腔调,把这两首古诗唱出来,掌声有请大班全体幼儿古诗吟唱《枫桥夜泊》《泊船瓜洲》。

  小朋友表演的真棒,现在我也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古诗中的“京口”现在在什么地方吗?那“瓜洲”呢?古诗中的“水”又指什么?原来京口和瓜洲在长江的两岸,人们要渡过长江很不方便,那你们知道现在可以怎么过长江吗?(润扬大桥)(现场请一位家长介绍润扬大桥)刚才听了家长的精彩介绍,润扬大桥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七、游戏《击鼓传花》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个《击鼓传花》,玩法和规则大家都很熟悉,花落谁家,谁就回答主持人指定的题目,游戏开始。

  题目1:请你说说中秋节什么时候成为固定节日?(唐朝初年)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题目2:请说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除了这三个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在不同的节日里吃不同的点心,我们一起来朗诵《中国的点心真不少》。老师说前一句,小朋友说后一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丰富多样,中国的武术更是博大、精深,许多外国人都不远万里,慕名来到我们中国来学武术,今天大(一)班吴清越的爸爸为大家带来了武术操表演,掌声欢迎。配乐《中国功夫》

  题目3:请唱出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家长答题)

  题目4:请说出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称。(幼儿答题)

  题目5: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候?是哪个国家的什么计划的一部分?(家长答题)

  我们中国是谁第一个乘坐载人航天飞船登上太空?这个航天飞船叫什么名字?(幼儿答题)

  杨利伟叔叔真了不起,小朋友你们想和杨利伟叔叔一样也遨游太空,到月亮上去吗?那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掌握更多本领,这样我们的`愿望理想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题目6:请说出与月亮有关的传说、神话故事的名称。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朱元彰月饼起义、唐明皇夜游月宫许多故事流传至今,月亮上的嫦娥姐姐、小玉兔、桂花树都令人遐想不已,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了一首歌《小白船》,让我们一起坐上小白船到太空中去畅游吧!(放音乐,全体幼儿表演《小白船》)

  在音乐声中,一幼儿和老师坐在“月亮”上缓缓上场,老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八、寄情中国台湾《和平统一》

  (配乐《故乡的云》)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对,看到这张地图老师想起了隔海想望,一衣带水的中国台湾,想起了骨肉相连血融于水的炎黄子孙,想起了归心似箭的游子和望穿秋水的母亲,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跳动的爱国之心。看到祖国宝岛台湾,老师想起了美丽的日月潭和阿里山,想起那“外婆的澎湖湾,故乡的云……”对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花好月圆之夜,我们更加思念远在中国台湾的同胞,相信此时此刻,他们也在想念我们,尽管祖国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家,但日月潭的水终究紧连着长江黄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深信中国台湾一定能够迎接一切挑战,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让我们大家把自己心中的深深祝愿,寄托在这根红丝带上,期待那隔海相望的同胞能早日和我们骨肉团聚。(幼儿操作,配乐诗朗诵《乡愁》)

  九、独唱《祖国,你好》

  让我们一同祝愿中国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一同祝愿祖国妈妈更加繁荣、昌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请欣赏大(三)班毕艺格妈妈为大家带来的女声独唱《祖国,你好》

  十、结束语

  人和、事和,和和美美,月圆、家圆,团团圆圆,在这花好月圆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祝福所有的家庭平安、幸福,祝我们少年宫的事业蒸蒸日上,祝我们的祖国更辉煌。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同的月饼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要过节了,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

  (幼儿回答,引出中秋节)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月饼,引出中秋节的特色食物。

  教师: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啊?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呢?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人自己的节日,过节时全家要团圆,吃团员饭,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2、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特色食品。

  教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说吗?

  (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那你们都吃过哪些味道的月饼呢?月饼都有哪些形状的?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月饼盒的形状、颜色及画面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月饼盒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

  (让幼儿了解月饼盒上的中秋情节)

  3、月儿品尝月饼,知道月饼的口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月饼,等会分给每位小朋友尝一尝,吃了月饼之后要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分发月饼)

  教师:好了,月饼好吃吗?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了,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中秋夜圆月图片

  2、《嫦娥奔月》故事与视频

  3、各地过中秋节相关习俗的图片

  4、准备几块月饼

  活动过程:

  1、看图引入出示中秋节夜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中秋节的夜景,鼓励幼儿想象月亮上有什么?

  2、介绍《嫦娥奔月》的传说,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知道的中秋节习俗。

  ①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视频,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内容,并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西王母送给后羿什么东西作为奖励?

  嫦娥吃下仙丹后,飞到了什么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还有谁呀?

  ②了解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

  教学反思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5

  活动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祥和的欢乐。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篇10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月饼外形的美。

  2.尝试制作月饼,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奇奇月饼店图片;各种月饼图片。

  2.纸面教具:月饼店字样。

  3.材料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月饼盒。

  (2)橡皮泥、美工板、牙签、小纸盒、彩带、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

  活动指导

  1.自由欣赏。

  引导语:奇奇的月饼店就要开张了。今天,它送来了许多月饼,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引导幼儿自由欣赏,看一看月饼上有什么图案,议一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图案,比比哪

  一种图案最美、最有特色。

  小结:月饼的图案精美、造型独特,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特色。

  2.制作月饼。

  引导语:买月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奇奇忙不过来,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做月饼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例如:以黏土做面,以不同颜色的黏土做馅料,包在面皮里做成月饼;用黏土在月饼上做各种花纹的装饰……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月饼作品。

  3.月饼店。

  引导语:小朋友们做了这么多的月饼,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卖月饼吧!

  鼓励幼儿分角色,运用自制的月饼作品玩“月饼店”游戏。

  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提供相关的美工材料,引导幼儿继续制作月饼。

  2.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增加“月饼加工厂”“月饼店”等游戏主题(资源包中提供字样供老师打印)。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6

  教学课题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秋天里的节日和习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教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实践法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彩泥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1.出示月饼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时候吃过他

  3.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授新(23分钟)

  (一)中秋节的来历

  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

  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3.结合14页图,了解世界各地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二)中秋节,团圆夜

  课件出示1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独立读课文

  讨论:中秋节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 总结(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1.中秋月诗词大会

  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

  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

  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二、授新(36分钟)

  (一)谁能说一说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节日了

  1、九月九日重阳节

  2、新年

  3、元旦

  (二)了解重阳节意义及其习俗

  1.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课件出示16页下小故事)

  2.你们怎么过重阳节

  3.出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1赶秋节

  2望果节

  你还知道关于秋天的哪些节日?说说看

  三、总结(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团圆夜

  重阳节敬老节

  二次备课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解惑释疑。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情感激发,这种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该从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塑造学生。语言本身就具备表情达意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有情感的沟通。对学生出现的与教师所提问题无关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教师应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

  2、情感与态度

  (1)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3、行为与习惯

  养成尊老敬长的好习惯,懂得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

  4、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社会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2)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

  (1)了解月光的形成等一些初步的自然科学常识。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教师准备

  1、搜集关于中秋的传说和风俗。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各地秋天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师:孩子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请你们猜一猜。

  生:中秋节。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中秋节会在哪个季节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呢?生:秋天。

  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以谜语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中秋节,了鮮各地过中秋的传统习俗

  师:孩子们,你们谁来跟大家讲讲我们看到的超市、商场中有关中秋节的宣传场景呢?与同组内的`小朋友分享吧。

  生分组进行讲述,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讲得真好,观察得很仔细,你们了解了哪些有关中秋节的风俗呢?

  生1:吃月饼。

  生2:赏月。

  生3:逛灯会。

  生4:全家人聚在一起过节,团团圆圆。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很多有关月饼的知识跟你们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有关月饼的知识和图片)

  同学们,关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整理,记录各地过中秋的传统习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来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回忆自己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各地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师:孩子们,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知识,过中秋时,美味的月饼,久违的亲人,都让我们的心暖暖的。有这样一句话,“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是呀,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我们来看看教材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过中秋的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的内容)

  2、师生共同学习。

  3、师:月饼圆圆,就像天上那皎洁的月亮,许多诗人就喜欢选择月亮作为吟诗的对象。

  请说一说你知道的和月亮有关的诗句。生答。

  4、(师出示课件:中秋节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怀远》)

  5、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从这些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古诗词中,人们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师:是呀,古人借诗词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想团团圆圆过中秋。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许多地方被*出去了。比我们共同期盼,我们的大家庭早日团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中秋节也是团圆节,向学生渗透祖国统一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

  1、重阳节

  师:过完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我们迎来了赏菊登高的重阳节。孩子们,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生答:农历九月初九。

  师: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我们以后还要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的就是这个节日。(课件出示古诗,重点点出登高和插茱萸两个习俗)

  师:重阳时,人们还会赏菊,做重阳糕,这些风俗古代就有,都是一些很有意义的活动。今年重阳节的时候,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来温习一下古代重阳节的氛围。

  师:其实,秋天,很多地方还会举行一些有特色的节日活动。(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图片)这两幅图片向大家展示了什么节日呢?

  生1答:苗族的赶秋节。生2答:藏族的望果节。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秋天的节日的资料呢?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学生在班内进行交流。

  师:多姿多彩的秋天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精彩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些活动中去,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享受节日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秋天里各种有特色的节日活动,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体会家庭的和美,生活的幸福。】

  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8

  一、教学内容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社会风俗知识知道的不多,知识面还比较窄,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等深层次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难点: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六、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习俗、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2、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

  讲授、回忆、谈话、讨论等

  八、课时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引出中秋节

  (1)出示谜语月团圆,人团圆,

  家家户户笑开颜。

  吃月饼,看花灯,

  全家赏月聊聊天。

  让学生猜一猜。

  (2)师生谈话:秋天有哪些节日?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是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感受中秋阖家团圆的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顺势导入本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并板书课题。

  点评:本课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学生走进秋天,并从秋天众多的节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时候,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节是团圆节的话题。导课生动,过渡自然。

  (二)开开心心话中秋

  (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在怎样欢庆中秋吗?(播放视频。)

  (4)拓展: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些过中秋的习俗呢?

  点评: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使其加深认识,感受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三)团团圆圆品中秋

  (1)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写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并播放古筝名曲。)

  (2)赛一赛: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歌呢?

  (3)写一写:中秋节赏月以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两句有关月亮、中秋节的诗或者儿歌。

  (4)体会了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画意之后,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块月饼,让学生一起品尝月饼,感受幸福。

  点评:通过赛诗会和品月饼,教师创设了一个班级庆中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层次也是由浅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学生在欢快的节目表演中不仅感受到了快乐热闹的气氛,更领悟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怀。其次是品味中秋节的香甜和幸福。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打开奖品,感受老师带给大家的惊喜,然后让学生尽情地品味,细细地感悟,在品味中感受月饼的香甜,以及全班一起过中秋的幸福和快乐。

  (四)敬老爱老过重阳

  (1)说一说: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从交流中引出“重阳节”。

  (2)读一读:阅读教材,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3)提问: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4)拓展:这一天,你会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怎样表达你的敬老爱老之心呢?

  点评: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这一节日不像中秋节那样受到广泛关注。因而,老师需要在导入上花点心思,这样教学才会顺利。鉴于多数学生对重阳节不了解,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能够了解重阳节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感情,并能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在平时也能尊老爱老。?

  十、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