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课主题教案范文

2023-07-24

幼儿园语言课主题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大胆、自然地朗诵儿歌。

  2、尝试用物体的特征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明显特征。

  2、物质准备:

  (1)情境创设:蜡笔娃娃画展(蜡笔画作品若干)。

  (2)图谱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蜡笔娃娃的——画展"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带幼儿自由入室参观"蜡笔娃娃"画展。

  2、个别提问:小蜡笔画了什么?有谁能说说小蜡笔画了什么,什么什么样?

  二、利用图谱,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大胆、自然地朗诵儿歌。

  1、师配乐完整朗诵儿歌。

  师:小蜡笔画了什么?什么什么样了?

  2、出示图谱,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师:哦,原来这首儿歌都是三个字、三个字,读起来可好听了。

  3、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有表情的朗读儿歌

  三、学习根据物体的明显特征来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1、师示范利用物体的明显特征来仿编儿歌。

  2、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尝试仿编儿歌。

  师:要求用句式:画,?

  3、鼓励幼儿利用图谱分组合作,仿编儿歌,并大胆朗读。

  4、师幼分享交流,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图谱和实物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创编。

  教学反思

  如果重新再上这节课,我想再准备一张更大的白纸,鼓励全班幼儿在上面画出自己仿编的一句儿歌,全班合作完成一幅画,区域活动时,鼓励幼儿看图朗诵儿歌。也可以再阅读区域提供白纸和蜡笔,鼓励幼儿先用彩色的蜡笔描绘美丽的图画,再根据原有儿歌的结构,朗诵仿编的儿歌。

幼儿园语言课主题教案范文 篇2

  【教材简解】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美丽的颜色一样绚丽,而红、黄、蓝作为三原色,它们相互交融、混合,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这些神奇的变化更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本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激发孩子们探究颜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问,进一步来探索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目标预设】

  1、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积极探索变色的奥秘,学习用语言表达。

  【设计理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但是,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科学探索活动绝大部分都来自老师的预设,对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我们探索的较少。在科学活动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却是在老师约束的框框内匆忙活动,有时,将活动伸展开来又局限于知识、材料、时间、精力等准备的有限而没有很好的展开,这些都足以使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索科学活动,无法解决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科学难题,从而对科学活动产生距离感,最终失去兴趣。面对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思考:科学活动中,要用怎样的引导和形式,能始终保持孩子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孩子探究的灵性。带着思考,我将源于孩子疑惑中的科学现象,引领孩子尝试着做真实、简单的探索活动。

  【设计思路】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橡皮泥就变色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为什么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颜色呢?孩子在疑问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探索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有美丽的颜色宝宝到我们班里来作客。看看是哪些颜色宝宝?(播放课件:蓝色宝宝、黄色宝宝、红色宝宝)看,蓝色宝宝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播放课件:蓝色宝宝打招呼)蓝色宝宝特别喜欢找好朋友,你们猜猜他会找谁做朋友呢?(幼儿猜测)瞧!蓝宝宝找到黄色宝宝做朋友,亲一亲,抱一抱!好开心啊!诶!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怎么变成绿色宝宝了呢?(播放课件:绿色宝宝)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想象、讨论、交流)(分析:第一环节以创设情境和谈话方式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蓝色宝宝不见了,变成绿色宝宝的秘密。)

  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探索

  1、师:孩子们,把你的蓝宝宝和黄宝宝亲一亲,抱一抱,看看有什么变化呀?

  2、幼儿自主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展示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教师提供记录纸和笔)

  教师小结:好神奇啊!蓝色和黄色抱一抱就会变成绿色!(教师播放课件:蓝色与黄色的拥抱)(分析:在第二环节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操作实验,从虚拟的课件转入现实事物,获得成功后再次回到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主题中"拥抱"的概念,并记忆蓝色与黄色变化的规律)

  三、深化问题,拓展幼儿思维。

  1、师:蓝色宝宝知道小朋友们找出了答案,开心的跳起了圆圈舞。看,他拉着红色宝宝的手转呀转呀,诶,转到哪里去了?(播放课件:两种颜色快速旋转变色)

  2、提问: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播放课件:紫色宝宝)他是怎么变出来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请一幼儿做实验)红宝宝和黄宝宝也想抱一抱,谁来帮助他们呀?(幼儿操作)(分析:当幼儿通过探索获得一定成果,并感受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是有意义的同时,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热情。)

  四、提升经验,幼儿自主探索。

  1、师:颜色宝宝们还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圆圈舞呢!如果让他们和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启发幼儿将变色的过程编出儿歌:红宝宝黄宝宝,抱一抱,抱一抱,变成一个橙宝……

  4、幼儿学念儿歌《色彩的拥抱》。(教师播放课件:拥抱时的变化)(分析:这一环节中形象生动的课件模仿飞轮的旋转对颜色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示,又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最后活动落下帷幕,首尾呼应,让人惑觉整个活动有始有终,也给孩子带来了下次再打开帷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期待,为活动画下圆满句号))

  五、活动延伸,抒发积极情感。

  师:你们就像小小魔术师一样,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色彩!那你们猜猜:要是三个颜色宝宝在一起拥抱跳舞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