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以数学为主题的设计教案

2023-07-23

三年级以数学为主题的设计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

  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

  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

  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

  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

  学生练习,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

  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

  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

  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

  5、加减对比练习: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

  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米

  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

  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

  8、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

  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

  四、课后小记:

  书上的第107页的思考题,难度过大了,很多学生看见题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刻意的讲解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思考思考题应该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更多的是有点模糊的感觉,这时老师的讲解可以让他们茅塞顿开,才是有效的,而这道题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太难,反而学生会没有兴趣。

三年级以数学为主题的设计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