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2023-07-23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能按角色的语言复述故事。

  3、通过本课学习,让幼儿体会到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认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录音机、故事磁带《鸭妈妈找蛋》。

  2、鸭妈妈、鸡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及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鸭妈妈、鸡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让幼儿说出都是什么动物,向幼儿交待,我们今天听的故事中就有这些可爱的动物。

  2、教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听故事。

  ①请小朋友回答:说说故事里谁在找蛋,鸭妈妈为什么找不到蛋?

  ②出示挂图,教师根据挂图引导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③提问幼儿回答问题:鸭妈妈为什么找不到蛋?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3、设问题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①鸭妈妈找蛋时都问过谁?故事中都有哪些动物?

  ②鸭妈妈看见鸡大姐是怎么问的?鸡大姐在干什么?鸡蛋是什么样的?

  ③鸭妈妈怎么去问羊大叔的?它是怎么问的?羊大叔是怎么回答的?

  ④在池塘鸭妈妈找到它的蛋没?

  ⑤鸭妈妈回到院子又遇到谁了?又是怎么问的?黄牛是怎么回答鸭妈妈的?学习词语:丢三落四。

  ⑥最后鸭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这些动物又是怎样劝鸭妈妈的?让幼儿理解"做事不用脑子"这句话。

  ⑦讲述故事:教师引导幼儿看挂图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看图标一标:

  让幼儿回忆鸭妈妈找蛋时都问过谁?标出先后顺序,再说说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5、情景表演:

  出示动物头饰,分小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故事。

  6、拓展:

  问幼儿鸡大姐生的宝宝是什么样?山羊生的宝宝是什么样?牛生的宝宝是什么样?它们生的都是蛋吗?

  7、小结:

  让幼儿说说,通过本课学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引导总结。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2

  [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

  活动名称动物的尾巴

  ·设计思路

  ·活动准备幻灯片小鼓一个自制翻牌

  ·指导

  ·一、回忆

  ··师:这几天我们都在找关于动物尾巴的资料,那你们说说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它们的尾巴像什么呢?

  ··师:小朋友对动物尾巴了解得可真不少,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二、捉迷藏

  ··师:森林里的一群小动物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说:“我们都已经藏好啦,请你看看我的尾巴,猜猜我是谁?”

  ·1、幼儿观看幻灯,猜猜动物的'尾巴属于谁,为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3、除了这些动物,你还知道其它动物尾巴的本领吗?

  ·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的,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有的尾巴像方向盘,有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平衡,有的尾巴像个小板凳,用来支撑身体。它们的尾巴都是用来保护自己的,缺少了可不行。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和动物朋友做个游戏怎么样?

  ·(将幼儿分成两大组,取数字牌贴在胸前)

  ·1、个别游戏

  ··师随机抽一数字,选上两名幼儿参加答题,敲鼓抢答。

  ·师

  ·:有一天一只小松鼠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了,小松鼠难过得快要哭出来了,没有了尾巴怎么在树上跳跃,晚上睡觉被子也没了怎么办,请小朋友快帮帮忙

  ·(幼儿观看幻灯,从1、2、3、4、中选择一个,答对的幼儿贴粘纸)

  ·以下几题类型同上

  ·2、集体游戏

  ·每为幼儿手拿两块数字牌,看题进行选择。(题型同上)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3

  设计意图

  《玩转桌子》鼓励幼儿尝试发现桌子的不同玩法,并能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分组、合作,利用长桌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等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敏捷性、协调性。逐渐形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利用长桌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

  2、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望下跳的技能,提高敏捷性、协调性。

  3、培养幼儿勇敢、积极动脑、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展幼儿平衡、钻爬、攀登能力。

  难点:高跳下的技能。

  活动准备

  桌子8张,垫板4块,《健康歌》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介绍器材——桌子

  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桌子的各种玩法,并进行互相学习

  (1)瞧、桌子变成了两座小桥,请你们排好队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过桥,过了桥,从旁边箭头回来,排到队伍后面,看谁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桌子间隔30CM,排成两排)

  (2)小桥要变成大桥了,变成大桥后可以怎么过去呢?(两排合龙)

  (3)大桥又要变成九曲桥了,请你们动动脑筋,用什么办法进去呢?

  3、练习高跳下

  (1)幼儿尝试高跳下。

  (3)教师示范,纠正动作。

  (3)幼儿全体练习一次。

  请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跳一次,看看会不会站得更稳。

  (4)提高难度(桌子由一张——两张叠起——三张叠起)

  三、以故事情节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1、过了桥的小朋友赶快到老师这来,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们,刚才我收到一个消息,听说森林里的小白兔被大灰狼抓走了,现在我们一起去救小白兔,好吗?

  2、教师示范

  去救小白兔是很困难的.,我先去救一只小白兔,你们看我是怎么救的。大灰狼的家要经过地道,再钻进墙洞,爬进墙,爬进大灰狼家的院子,救出一只小白兔。我在救小白兔时,下一个小朋友要马上爬进地道,这样才能救出更多的小白兔,救了一只小白兔要排到队伍后面,戴好小白兔,不能乱跑,要不然会被大灰狼抓走的

  3、幼儿全体救小白兔

  四、放松活动

  1、小白兔救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随音乐做放松活动)。

  2、现在我们一起把小白兔送回家(大概是送头饰,他上面没说,呵呵,我猜的)。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一环扣一环,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中: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能力。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自己的平衡、钻爬、攀登、跳跃能力,体现了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感受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结束部分是放松运动: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耸耸肩、摇摇手、转手腕、扭扭腰、甩甩腿、转脚踝等等,也是动静交替。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 整个过程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活动材料的选定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玩、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

  活动开展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基本环节内容太多,先探索桌子的不同玩法,再分组练习了平衡、钻、爬、翻越、跳跃动作,最后是游戏竞赛“救小白兔”,整个过程尽管孩子兴趣很高涨,但孩子的活动量太大,集合分散的次数太多,用时太多,导致课时延长了。再如由于学习量大,导致有些难度动作如翻越,有的幼儿还没有做到位,也没有更多时间练习和纠正,那么需要在今后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再多多开展 玩桌子活动 ,继续练习平衡、钻、爬、翻越、跳跃动作。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4

  教材分析:

  故事《醒来了》是一篇具有儿童情趣,把故事中的小动物拟人化了的童话故事,故事重点通过小动物之间亲切的问候、对话,互相传递春天到来的信息,让幼儿了解春天来了大自然里小动物和季节变化的关系,幼儿通过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激发了他们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活动目标:

  1、能记住故事的主要角色与主要情节。

  2、通过学说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培养幼儿连贯表达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春天里的小动物的喜爱和好奇,萌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丰富有关动物冬眠的常识.

  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以课件中 “春姑娘”请幼儿猜谜语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导入语: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周围都发生了那些变化?今天我们请来了春姑娘,她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个小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谜语:一把刀,水中漂,只有眼睛没有毛。 是什么?(鱼)

  小时穿黑衣,长大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是什么?(青蛙)

  日日夜夜忙不休,飞来飞去花丛中,采下粮食好过冬。是什么?(蜜蜂)

  (点评: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活动主题,这种新的尝试,打破了以往用图片、谈话等引出活动主题的方式,而是以动态的画面、小动物的声音再现等,让小朋友来猜谜语,目的是调动幼儿思维的专注性,这种专注,能吸引幼儿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的下一个环节当中,为理解故事情节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欣赏故事,记住故事主要情节;

  提问:

  (1)故事里的小动物在什么季节醒来了?

  (2)冬天它们到哪里去了.

  (点评:此环节让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后,教师设计了两个具有开放性的提问,幼儿可以根据所听故事的`内容进行回答,也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记住了故事中的重点角色,为后面学说对话做了准备。)

  3、结合课件,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课件第一段后,提问:小鱼和小青蛙互相见面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课件第二段后,提问:小青蛙和小鱼冬天都发生了什么。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建筑,能用语言表达感想。

  2、 感受人类建筑的伟大。

  重点难点:

  欣赏各种建筑,感受人类建筑的伟大。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勤劳的人们》、各种著名的建筑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著名建筑出示著名建筑的图片,幼儿观察。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建筑的名称吗?它们分别在哪个国家?

  你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故宫、长城、埃菲尔铁塔、金字塔、鸟巢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建筑。

  二、赏奇特建筑,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奇特的建筑图片,自由进行讨论交流。

  提问:这些建筑的外形像什么?(引导幼儿从建筑的造型上说说它们的奇特之处)这些建筑是干什么用的?(引导幼儿了解建筑设计和功用上的关系)

  三、讨论交流

  1、你还看见过哪些特别的建筑呢?

  2、教师小结。

  四、感受人类建筑的伟大

  1、你觉得这些著名建筑师著名造出来的?

  2、小结。人类真了不起,能设计和建造出这么伟大的建筑。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6

  【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果园背景大图书、点数在5到8的瓢虫若干,展示板,分组标记

  【设计思路】

  本活动结合当前《在秋天里》的主题内容,通过秋天果树成熟时节害虫入侵果园的情节展开,引导幼儿寻找益虫(七星瓢虫)、赶走害虫(除七星以外的瓢虫),保卫果园。

  数学活动逻辑性、概念性较强,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数数的方法,我将本次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中。活动中我预设通过寻找七星瓢虫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创设两组竞赛赶害虫的游戏氛围来巩固新习得的数数的经验,并激发其竞争意识。活动中我预设通过目测数数分辨瓢虫,还帮助幼儿巩固关于有益瓢虫与有害瓢虫的科学常识,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在游戏的氛围中积累数数经验。

  通过观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所以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失去了挑战性。他们开始尝试目测点数,但是幼儿在点数时主要以手口一致逐一点数为主,缺少方式和方法。因此本次活动我定位于结合各种数数的经验,引导幼儿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新方法,激发其数数的兴趣,提高目测数群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学习“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能运用这个新方法来进行8以内的数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果园背景,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数。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可是果园里飞来了许多瓢虫,水涝数数有多少只?(教师调整瓢虫摆放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不同方法数数)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果树上瓢虫的数量的?(什么方法数的?)

  2、师根据幼儿操作小结:原来除了一个一个数,我们还可以用两个两个数、默数、目测等方法来知道数量。

  二、操作探索

  1、出示躲有许多瓢虫的果园背景,感知果园危机。

  师:你们认识瓢虫吗?找找树上的瓢虫有什么不同?

  2、认识瓢虫、数瓢虫。

  1)师:瓢虫有很多种,我们一般按照它们身上的点数来命名。瓢虫里面,身上有7个点子叫七星瓢虫,是益虫,要保护。而那些身上点数不是7个的,是害虫,他们会吃掉果树的叶子,要抓掉。

  2)幼儿每人选取一只瓢虫,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瓢虫身上的点数,感知它是几星瓢虫。

  3)交流:这是几星瓢虫?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是害虫还是益虫?

  3、寻找七星瓢虫,感知目测接着数的方法。

  1)师演示“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数得快的方法:看到一只瓢虫,可以先看它的半边背上有几个点子,记住这个数字然后接下去数完另半边,就能知道它是几星瓢虫了!

  2)幼儿两两交换瓢虫,尝试用新方法再次数数,并相互检验。(提供桌面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3)寻找七星瓢虫,保卫果园。

  三、游戏巩固

  1、介绍游戏:赶害虫。

  师:糟糕,又有一批害虫飞到了果园里,大家快来帮忙赶害虫。

  要求:

  1)幼儿分成两队竞赛。

  2)每人赶走一只害虫,贴在旁边展示板上。

  3)用接力赛的方式赶害虫(一人赶走一只后回自己队伍排后面一个小朋友的手,后面朋友接力)。

  4)听到口令停下来,比比哪队找得快,请幼儿代表检查准确度。

  2、幼儿分组游戏。

  3、游戏后,共同检查比赛情况。

  4、经验提升:找找又快又对的好方法(先看多的一面记住数字,然后接着数完)。

  四、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用学到的方法数出国树上的水果。

  小百科:数数兼具动词和名词词性,指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计算详细的数字,通常采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里默念,为较普遍且较普通的一种数学行为。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解家长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能体谅、关心孕妇及自己的父母。

  活动准备:

  1、录像带(宝宝的成长过程)

  2、班上联系怀孕的老师

  3、请家长、幼儿共同完成调查表: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做了什么?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孕妇在行动上的不便,激发幼儿关心、帮助孕妇的愿望。

  1、小宝宝在出生之前,生活在哪里?

  幼儿: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

  2、我们幼儿园姜老师肚子里有了小宝宝后,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幼儿1:做操不方便,弯腰不方便。

  幼儿2:姜老师上楼梯很累,我见过她扶着栏杆很累的。

  幼儿3:她重一点的东西会拎不动。

  3、小朋友,你怎么关心姜老师?你能为他做什么?

  幼儿1:看到她的东西掉在地上,我会帮她捡。

  幼儿2:我帮她擦桌子、我帮她擦椅子。

  幼儿3:如果我和姜老师一起乘汽车,我就把座位让给她。

  4、小结:小朋友都愿意关心、帮助姜老师,姜老师心里一定很高兴,小宝宝也会生活得更舒服,长得更健康。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8

  1.提问:你们喜欢跳吗?喜欢怎样跳?

  2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请幼儿们一起说一说。

  3.这些东西可以怎样跳?请个别幼儿来示范一下

  4.教师小结:(1)呼啦圈:可以把呼啦圈一个一个摆起来跳,或者是尝试难度一个两个摆放进行单、双脚跳。

  (2)梅花桩:可以一个一个有间隔的摆放,或者尝试增加难度2个梅花桩叠起来跳。

  (3)布包:可以夹在两腿中间两两幼儿进行比赛谁跳的快,或者两两幼儿进行迎面接力。

  二、幼儿自主活动,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1.提出要求:今天老师投放了3种器械,你们可以自主的选择你们喜欢的材料进行跳跃的练习。

  2.可以多尝试几种跳跃的方法,和伙伴们交换玩这三种器械。

  3我们比一比谁跳跃的方法最多,增加难度:(1)呼啦圈:尝试一个两个摆放进行单、双脚跳。

  (2)梅花桩:尝试增加难度2个梅花桩叠起来跳。

  (3)布包:尝试两两幼儿进行迎面接力。

  4提醒孩子玩时注意安全,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三、幼儿整理活动,教师讲评

  1.你们喜欢这样跳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2.让我们下一次再来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玩的方法吧,整理器械。

  向幼儿介绍投放的器材,激发孩子自主游戏的乐趣。

  让孩子明白活动的规则。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游戏。

  在活动过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挑战项目,并说说感受。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9

  活动目标

  1、热爱和关心动物,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了解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初步能根据动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动物卡片、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 交流经验。

  ——师: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这些动物主要是吃什么的?(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二、开阔眼界。

  ——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动物吃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都吃什么?(如:蛇主要吃老鼠,狮子吃肉,熊猫吃竹子等)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所吃食物的不同进行分类(如:肉食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

  三、 开心游戏。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幼儿要快速回答此动物吃什么。或者教师出示食物图片,幼儿回答是什么动物吃的。

  2、给动物喂食:把食物卡片发给幼儿,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将它的食物送来。

  活动应变

  活动前师生、家园共同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的食物的小知识、图片。

  活动延伸

  1、教师帮助幼儿搜集更多常见动物的食物。

  2、鼓励幼儿自己饲养小动物,培养幼儿责任感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区角活动

  1、美工区:投放美工工具,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以及它们吃的食物。

  2、科学区:投放动物和食物图片,鼓励幼儿喂小动物,并进行分类。

  3、在活动室走廊设立“饲养角”,鼓励幼儿饲养小乌龟等小动物。

  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教师制作食物链,张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1、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自然博物馆、动物园,开拓幼儿视野。

  2、支持幼儿寻找自己喜爱的动物的食物的小知识。

  随机教育

  鼓励幼儿关心饲养角里的小动物,定时定量喂食。

  相关链接

  观看《动物世界》,了解更多动物的饮食习性。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蛔回病的症状;

  2.了解饮食卫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以及病从口入的简单道理;

  3.引起对蛔虫病的关注。

  活动准备:

  有关蛔虫的幻灯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蛔虫病的关注。

  向幼儿介绍某位小朋友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父母带他去检查,发现肚子里有蛔虫的事例,引起幼儿对蛔虫病的关注。

  提问:"小朋友得了什么病?"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

  1.小组讨论:蛔回病的症状、得病的痛苦及其危害。

  提问:①"蛔虫病有什么症状?"

  ②"得病后会怎样?"重点指导幼儿说出蛔虫病的症状。

  三、分享经验

  1.出示幻灯片或图片,介绍蛔虫生长变化的过程。

  提问:"蛔虫是怎样生长的?"重点指导幼儿了解蛔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四、再次操作

  1.请保健医生讲讲为什么会得蛔虫病,了解饮食卫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以及病从口入的简单道理。

  重点指导幼儿了解饮食卫生,预防蛔虫病。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脏手拿东西吃,生的瓜果要洗干净后再吃……

  活动延伸:

  把幼儿讨论的结果写出来,配上画,贴在本班的宣传栏内,向其他班幼儿和家长进行宣传,并请家长协助。自编或选择一首有关的儿歌教给幼儿,以巩固认识并转变为行为。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11

  主题目标:

  1、了解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关注自认环境的不断变化。

  2、感受大自认美丽的景象,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活动内容及目标:

  一、音乐区:

  大家来跳跳舞毯

  1、目标: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根据相应的规律跳舞。

  2、提供材料:教师提供卡片有图形匹配、数物匹配、颜色匹配。教师提供的是幼儿幼儿熟悉的春天的图片、春天的歌曲,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

  蝴蝶飞飞

  1、目标:听辨不同形象的音乐,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蝴蝶。

  2、提供材料:音乐、纱巾、一次性台布、扭扭棒、头箍,幼儿自制蝴蝶翅膀、头饰。

  二、智益区(计算区):

  棋类游戏:我找到春天了

  1、目标:遵守游戏规则,用语言表达找到的春天。

  2、提供材料:将平时幼儿找春天的照片制成棋盘。

  种花

  1、目标:根据教师提供的卡片,有规律的.排序。

  2、提供材料:各种卡片(不同数量、不同形状、不同排序)

  三、建构区:

  春天的花园

  1、目标:用各种建构材料建构春天花园里的各种物体。

  2、提供材料:各种积木和废旧材料。

  活动反思:

  通过一系列以幼儿为主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敏锐的眼睛去感知和发现春天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1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的情趣。

  2.通过故事,了解蜗牛的行动方式和特点。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学习蜗牛努力坚持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1.蜗牛手工作品。

  2.挂图《小蜗牛看苹果花》。

  3.蜗牛、猴子、松鼠、小猫和喜鹊头饰。

  活动过程:

  1.展示小蜗牛手工品,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形态与走入的姿势。

  教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很有趣?它背着什么?教师:你知道蜗牛是怎么走路的吗?你觉得它走路快还是慢?你知道它是用什么走路的吗?

  2.欣赏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第一遍听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想看什么花呢?它要怎样才能看到呢?

  --教师:最后,小蜗牛看到了吗?

  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最后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苹果花了你觉得它心情会怎么样?

  --教师:小蜗牛在去看苹果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怎么样?小蜗牛遇见的小动物是怎么对蜗牛说的?小蜗牛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教师: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创编故事。

  --教师:小蜗牛看到了苹果花,他该回家了。我们来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样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一些什么故事呢?回到家的时候苹果树会有什么变化呢?

  4.活动延伸。

  表演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幼儿熟悉角色之后,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自己在中间扮演小蜗牛,熟悉以后再让幼儿上来表演整个故事。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小蜗牛"。

  附故事:

  《小蜗牛看苹果花》

  果园里的苹果花开花了。小蜗牛说:"我要爬到树上去看看苹果花。"小蜗牛爬得太慢了,小猫跑过来说:"小蜗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蜗牛笑着说:"谢谢你,我想自个儿爬上去。"呼呼呼,刮起了大风。小猴跑过来说:"小蜗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蜗牛说:"谢谢你,我想自个儿爬上去。"轰隆隆,打起了大雷。小松鼠跑过来说:"小蜗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蜗牛笑着说:"谢谢你,我想自个儿爬上去。

  "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小喜鹊飞过来说:"小蜗牛,我送你上去吧。"小蜗牛笑着说:"谢谢你,我想自个儿爬上去。"爬啊爬,爬啊爬。终于,有一天,小蜗牛爬上了一个圆圆的、红红的、香喷喷的大球。原来,苹果花已经变成了大苹果啦!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顺利达成,幼儿们都能够知道蜗牛是靠爬的行动方式,并且爬的慢。

  这堂课,我引用了蜗牛爬行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第一遍讲解故事中,幼儿都能够集中精力,认真的听老师讲完故事。

  听完故事后,幼儿都能够积极的发言答题。初步的了解小蜗牛想看苹果花,但是要爬到苹果树上才能看到。

  在第二遍故事的讲述中,我插入了挂图和一些自制小动物头饰,在出示挂图和头饰的环节,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了解,幼儿知道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讲完故事,幼儿们都能够记住蜗牛在路上遇见的小动物和一些对话。

  第三遍复述故事的时候,因为时间有点,部分幼儿有些坐不住了,所以我建议下次要先出示挂图,让幼儿自己观察,引导幼儿大概的了解故事,再提出问题,缩短讲故事的时间,多一些师生互动。

  最后一个环节是情景表演,我制作了头饰,每位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体验小蜗牛看苹果花的感受和过程。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中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13

  一、情况分析

  娃娃家的“外公”在游戏中搭了根拐杖,在家里逛来逛去,嘴里还唠哩唠叨说了很多。原来“我外公就是这样的”;幼儿园的“老师”模仿着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上舞蹈课,模仿得八九不离十。因为她最喜欢的是老师教她学舞蹈。

  公共汔车上,“一乘客”坐在位子上抽起了“香烟”,“售票员”看见后出来阻止未果,就叫“司机”停车,自己下车去找来了“警察”,对“乘客”进行了“公共场所不能吸烟”的教育。

  游戏中一幼儿不满足现有的主题,当别的幼儿都“找到工作”后,他却无所事事,原来他是一个“下岗工人”。

  ……

  说明

  随着中班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认知领域的拓展,幼儿对周围生活的人和事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经常有有意无意地在游戏中加以模仿和表现,此时如能得到恰当指导,不仅能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按意愿游戏,同时能促进幼儿的认知经验及游戏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意愿、按意愿游戏。

  三、游戏准备

  1.丰富经验,加深印象: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多观察体验,多组织谈话交流分享经验,扩大并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如“幼儿园的一天”、“我的家”、“生病的时候”等。

  启发幼儿自己制作游戏中需要的玩具材料。如公共汽车站的禁烟标记、流动摊位的工作箱等,并提供可替代各种玩具的“百宝箱”。

  说明

  不是为幼儿的游戏而刻意去丰富经验,是因为幼儿的游戏离不开幼儿的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观察了解幼儿的窗口,教师为幼儿丰富哪些经验、创设哪些环境条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反映是一条重要的线条。

  四、观察指导

  1.当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意愿性地表现出许多积极的、美好的事情。如:娃娃家“爸爸”送“孩子”进医院“做手术”,自己却焦急地搬来了椅子等在“手术室”门口:如:幼儿园“老师”玩起带领孩子们去“教师”家作客的游戏情节等等。此时教师可以用很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哇!真是个好爸爸!”“这老师多好呀!”

  说明

  教师作为旁观者的身份用简短的语言给予肯定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也不是为了其他,而是强化幼儿的行为表现,或使幼儿变无意识反映为有意反映,对加深和积累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具有促进作用。

  2.当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地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情节,如:娃娃家的人玩起了“搓麻将”;医院里的“医生”不肯为“病人”好好看病,逢人就说:“治不好啦,死掉了!”等等,只要不发生危险,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不予阻止,观察后作延迟指导。

  说明

  儿童的世界色彩斑澜,生活中各种体验感受都会在游戏中得到反映,其中有积极的同样会有消极的。通常教师习惯于用禁止和说教的办法来处理幼儿游戏中表现的消极内容,但这种做法容易束缚幼儿,使幼儿产生更多的顾虑而不愿或不敢大胆表现,甚至会压抑诸如情况之中幼儿所表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不急于阻止,看幼儿游戏的发展情况再作指导,也可以将问题放置在游戏后的谈话中师生共同讨论。

  当观察到幼儿不满足现有主题而另有主见时,如幼儿要做游戏摊位的工作人员,为顾客上门服务,送货到家。对此教师可以和幼儿聊聊他到底想玩些什么,需要些什么,让幼儿知道如果需要什么可以想什么办法,同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材料。

  说明

  由幼儿自己提出的主题不管操作性是否强,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而且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切忌操之过急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