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大班教案集合 篇1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很了解,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为:1、学习10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小1的关系。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3、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创设,了解相邻数;
二、按序画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填写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四、快乐出行,巩固相邻数之间的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幼儿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整个活动过程富有趣味性,幼儿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就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本节课的有的环节中,我可能强调的少了点,幼儿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进行找相邻数了,因此有的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所以也会导致个别幼儿没有答对的可能。
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应多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集合 篇2
活动目标:
1.继续认识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初步理解一天活动中的时间顺序。
2.能够根据所给出的时间在钟面上添画长针和短针。
3.细心地检查自己的作业。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幼儿园的一天”生活活动图片,时间图片,PPT,时钟的'样图。
学具:人手一只小闹钟,人手3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了解一天的生活,并和钟面时间匹配。
有个小朋友,她的一日生活很快乐,我们看看她做了些什么,她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为“幼儿园的一天”图片排序。
1.出示打乱顺序的图片,邀请个别幼儿上来将图片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顺序进行排序。
谁能按时间的顺序把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
2.集体检查排列的结果,并进行讨论。
3.将时间和活动事件进行匹配。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分别是几点呢?请把时间图片和活动图片对应。
二、练习拨时钟并且画相应的钟面。
1.教师报出其中几个时间请幼儿用小闹钟拨出相应的时间。如9∶00、2∶30。
2.知道下午时间的阅读方式和由来。
为什么下午的时间写成这样呢?因为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却只有12点,于是短针要转2圈才是一天,所以过了中午12点之后,短针就开始转第二圈了,于是我们把下午的1点读成13点,2点读成14点,3点读成15点,直到夜里的0点,这样才算走完了24小时。
3.学习制作钟面。
这里画了几个钟,没有长针和短针,你能上来“画”出相应的时间吗?
4.讲解12点的“画”法。
12点时长针和短针都指向数字12,两根针重合在一条线上,所以我们要画清楚长短针的箭头。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拨闹钟记录时间。
2.为时间和钟面匹配连线。
3.根据看时间画钟面。
四、评价活动
第一,老师在教孩子时间时,还是用12小时的计时法比较好。在活动中,可以告诉孩子下午3点也可讲成15点,不一定要掌握。第二,“拨钟”环节可以放在后面操作。第三,教师提供的操作单就一定要规范如,应该在框内写。第四,画钟面时,幼儿画两针的长短控制不住。除了自由拨钟记录这个操作活动外,另两种操作材料可以就用这两种:1.看时钟记时间。2.看时间画钟面,减少过多的作业量,缩紧时间。第五,如果大班3张作业老师都要求完成,可以不跑组,如果有提高的内容,还是要跑组,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不要每次都不跑组,可以偶尔选择。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集合 篇3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操作活动好像是不可缺少的固定模式,感觉这让孩子们有那么点倦怠,于是我尝试让幼儿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真正让幼儿体验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来学习6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6的组成,知道6有5种分法,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同伴间的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5以内的分合式卡片、一列火车,能让幼儿从中找出车厢上各有不同的地方,然后用6的分合式表示。
2、开火车的音乐,幼儿的火车票(数字1-5中间的一位数字),一排小火车(贴好座位号,1-5中的一个数字)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火车教师以"开火车"游戏来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我的火车几点开?"
幼儿回答分合卡片上空格的数:"X老师,告诉你,你的火车X点开。"
二、游戏:找茬通过玩找茬游戏,学习6的组成。
1、车站到了,我们来看看火车有几节车厢?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辆火车,共六节车厢,教师在黑板一边书写数字6)
2、我们来找找每节车厢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红色车厢一节,绿色车厢5节,在6的下面按规律写分合式表示)
3、还有什么不同?(长的车厢两节,短的车厢4节,继续写分合式)
4、还能找出不同吗?(两个轮子的车厢3节?四个轮子的车厢也3节?书写分合式3和3)
5、除了颜色、长短、轮子外还有不同吗?(两个窗户的车厢4节,三个车厢的窗户2节)
6、我也发现了一个不同,有的有门,有的没有门,我们一起说说看,有门的车厢5节,没有门的是1节。(书写分合式:5和1)
7、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找出了几个不同的地方?(5个)
8、我们在刚才的游戏中,发现了6的5种分合方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9、你能从这个分合式中找出它排列的规律吗?(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三、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今天,我们这么多好朋友一起坐火车旅行,我们先来玩个好朋友的游戏吧!请7个幼儿为一组,请一个幼儿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其他幼儿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四、游戏:快乐出发
1、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坐火车去旅行了。给幼儿每人发一张票,(票上的数字式1-5其中的一个数字)凭票去找座位,只要你的票和座位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那就可以坐下了。
2、座位找好了听音乐开火车去旅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集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4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活动。
2、体验用数学知识进行游戏活动的趣味。
活动准备:
1、4以内组成卡片与算式卡片各1套。
2、幼儿每人1张4以内的数字卡片,布置在场地周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语,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好玩的游戏,这几个游戏都跟数字有关,请你的小眼睛一定要看仔细了,开动小脑筋,能做到吗?
二、游戏“几个朋友在一起”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1、教师出示算式卡片,讲解示范游戏方法。
——这道算式,你们认识吗?(幼儿集体认读。)
—-这道题的得数是几?(逐一请几个幼儿说出总数。)
——老师想请几个朋友来跟算式卡做游戏。(请6-8位能力强的幼儿站在空地上。)
——我们一起来拍拍手边念儿歌“好朋友,去郊游,看一看,算一算,几个朋友在一起”,边在场地中间拍手走动。
——教师出示算式卡1 + 1 = _:请看题1加1等于几?
——得数是2,那就2个朋友手拉手。(引导导幼儿快速找到朋友手拉手。)
——我们再来念念儿歌。游戏重新开始,教师忠示算式卡,请幼儿计算,并按得数找
到相应的朋友。
2、幼儿集体游戏。
——每次游戏后引导同伴之间相互检验。(教师出示的算式得数尽量要让每名幼儿都能找到朋友。)
——刚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这次看看谁会找不到朋友。(出示的算式使个别幼儿找不到朋友手拉手。)..
——幼儿根据算式的得数找朋友手拉手。没有找到朋友的幼儿和教师一起数一数,每组有几个小朋
友,其中有几个女孩、几个男孩。
游戏进行数遍。
三、游戏“你追我逃”——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1、同伴认读数字。
——我们玩累了,休息一会儿吧。请你找到一张数字卡片坐下来,和朋友说说你是数字几。
幼儿自由找卡片,互相交流。
2、教师说算式,幼儿站起来。
——如果你手中的数字正好是老师说的这个算式的得数,就请你站起来。(教师报4以内算式题,持有与得数对应的数字卡片的幼儿起立。)
——4以内的每个数字都操作一遍,集体快速检査。
3、你追我逃。
——(请4名持不同数字卡片的幼儿站在大家面前)这4个小朋友里有1位是去追人的,谁去追呢?我们一起念儿歌“4个朋友做游戏,你来追我就逃,嘿嘿嘿”。念完儿歌,教师说出一道算式题,如“3—1”。拿数字“2”的幼儿马上去抓其他幼儿,其他幼儿马上返身跑到指定的位置。)
——幼儿游戏若干次,互换数字卡片再次游戏。(先请能力强的幼儿来抓人,再请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游戏“排队回家”。
——你的数字跟算式题的得数是一样的话,请来排队!(教师按照得数1、2、3、4的顺序报算式题,持相应数字卡片的幼儿依照顺序排成一列纵队。)
教师小结,活动结束回教室。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集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许多物体(或图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2.尝试运用等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学习二等分并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难点: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各一、实物
学具准备: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人手一份;长方形、心形、十字形、五边纸形片人手一份;剪刀、小碟子;桔子、饼干、四季豆、荷兰豆若干;红枣、花生仁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引出课题
今天爸爸妈妈们来了,我们请他们吃西瓜好不好?(玩“切西瓜”,老师请双数的几位幼儿围圆圈)。教师扮演切西瓜的'人,从圆圈的正中间穿过,一边走一边说:“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二。”我把西瓜分成了多少?
二、学习二等分,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1.感知二等分
(1)教师出示教具“红、绿圆片”,把两个圆片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并得出结论“两个圆片一样大”。
(2)教师将红色圆片沿中线分开,并与幼儿一起比较分成的两份的大小。得出结论:一个圆片可以分成同样大的两个部分,这种方法叫做二等分。”
(3)幼儿操作学具“黄、蓝圆片”感知二等分,将其中一个圆片进行二等分。
2.了解整体大于部分
(1)请幼儿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和绿色圆片进行比较,区别大小。告诉幼儿没有分的绿色圆片是整体,等分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是部分。
(2):整体比等分后的每一份大,反过来,等分后的每一份比整体小,而且正好是原来那一份的一半。
3.图形二等分
(1)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能等分?(幼儿讨论),请小朋友想办法把这些图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可以相互轻声讨论。
(3)在展示板上展示出幼儿能等分的图形。
(4)和幼儿一起检查、反馈幼儿操作结果。
4.生活中等分的运用
师:“我们知道了有的图形能等分,有的不能等分。生活中用过等分吗?”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三、家园互动,运用二等分迁移经验,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提出分食物的要求。
师:“为了招待爸爸妈妈们,今天食堂里准备了好多菜,请大家帮忙把食物二等分,可以尝试用不同方法二等分,分好后给爸爸妈妈检查一下。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操作活动。
第一组:剥桔子、分饼干,进一步感知物体的二等分现象
第二组:把豇豆、荷兰豆剪成一样长的2段,感受长度的二等分。
第三组:把红枣、花生仁分成数量一样多的两份,感受数量的二等分。
3、交流,收拾学具。
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二等分的,什么东西可以二等分,并动手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