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话传统班会教案

2023-07-22

迎中秋话传统班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与准备: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体验节日的快乐。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3、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放录音),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活动区域设置与日常活动组织: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游戏“乐乐月饼超市”。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在图书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儿歌讲给同伴听。

  5、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与家长沟通计划:

  1、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请家长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嫦娥奔月。

  羿是神话传说中远古时最著名的射手,曾经为人间除了许多凶禽猛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吃下药以后,身子突然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她身不由己地飞出了窗口,越飞越高,升上了夜空。飞啊飞啊,一直向月亮飞去。到了月宫,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间。她叫玉兔为她捣药,想吃些能降落人间的灵药,回到羿的身边。可是玉兔没有捣成灵药,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宫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这个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补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时候人们中秋拜月的对象。

迎中秋话传统班会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大班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下午3点整

  活动目标:

  1.通过中秋知识竞答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一起过中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

  3.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活动准备:

  1.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月儿圆

  2.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问答

  4.盘子若干

  活动流程:

  各位家长好,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前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了相关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月亮在中秋节这天是最圆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故事感受月亮形状的变化。

  流程一: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师总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有关中秋节和月亮的知识有很多,下面就来考考我们家长和小朋友,来个“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B)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

  (A)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3.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B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7.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D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8.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9.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游戏三 《猜灯谜》

  1.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请宝宝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宝宝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并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月亮

  (2)中秋归来---八归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开---花好月圆

  (5)明月照我还---归有光

  (6)举杯邀明月---赏光

  (7)举头望明月---当归(药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儿圆》、亲子表演

  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小朋友学了一首新歌,一起来唱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也学习了新的儿歌和歌曲,欢迎大家到前面来表演。

迎中秋话传统班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圆圆的,有不同的口味。

  2、能够大胆地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3、体验和同伴一起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月饼实物,橡皮泥以及工具,胶水,废旧的纸,圆盘子,空的月饼礼盒。

  经验准备: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习俗,且知道月饼有多种味道。

  重点:

  知道月饼是圆圆的,有不同的口味。

  难点:

  会用各种材料装饰“月饼”,尝试用撕、粘、团等方式制作月饼。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创设小猫准备开一家月饼店的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她吧。

  (大家好,我是小猫咪咪,很高兴到小二班来做客。)

  师:你们猜猜咪咪来我们班干什么的?我们听一听咪咪是怎么说的?

  (快到中秋节啦,我开了一家月饼店,最近新推出了几种月饼,想请你们尝一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试吃月饼吗?)

  师:你们愿意帮助咪咪吃他做的新月饼吗?今天呀,咪咪把月饼带到了我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实物月饼,师幼一同观察月饼外观,并请个别幼儿品尝月饼。

  师:这些月饼是什么形状的?看上去像什么?

  师总结:原来啊,月饼是圆圆的。

  3、尝一尝,说一说。

  师:嗯,好香啊,谁愿意来尝一尝,告诉我们它是什么味道的。

  师:宝贝,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啊?

  师:仔细观察月饼,知道月饼有各种口味。

  师:哎呀,你的月饼里有什么呀,请你仔细观察月饼,告诉我你在月饼里面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中秋节大家都吃圆圆的月饼,月饼有五仁的、肉松的、水果味的,特别好吃。

  师:小朋友们,咪咪做的月饼怎么样?我们一起谢谢咪咪请我们吃月饼。咪咪,你做的月饼太好吃,谢谢你。

  (谢谢你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学做这些好吃的月饼呢?)

  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跟小猫咪咪一起做月饼呢?

  (那我们一起去我的店里吧,我来教你们做)

  幼儿园小班中秋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月饼”,并用辅助材料印出花纹。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个,小盘子六只。

  2、幼儿玩超市游戏用的货架。

  3、幼儿认识过月饼。

  [活动过程]

  1、由故事导入课题,引起制作“月饼”的兴趣。

  2、迁移已有经验,交流和讨论。

  3、观察教师制作“月饼”,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过程。

  (1)认识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观察老师示范,了解制作的过程。

  4、自由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幼儿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欣赏自己做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并请幼儿把“月饼”送到“超市”。)

迎中秋话传统班会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教师问: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迎中秋话传统班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了解做月饼的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分。活动准备:实物月饼、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做月饼的面团、各种形状的月饼卡片、电饭锅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坐好听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教师进行提问:你们吃过什么形状的月饼?它们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是什么馅的?

  3、出示各种形状的月饼卡片让幼儿进行观察,然后提问:“小朋友你们愿意做月饼吗?现在老师教你们做月饼。”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月饼的做法:

  (1)、先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包馅,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

  (2)、幼儿制作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教幼儿团、压、捏、刻、印的技能,并引导幼儿做出不同形状的月饼。

  5、将月饼放入电饭锅的蒸笼蒸熟。

  6、做游戏,等待月饼蒸熟,利用图片进行二次分类:请幼儿先把大小不同的月饼找出来放在一个篮子里,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并放到另一个篮子里,再请幼儿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饼分给另外两名小朋友。

  7、大家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月饼,(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