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2023-07-21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首动听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老师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的恩情我们怎能报答得尽呢。今天,我们将要来共同学习一篇文章,看老师板书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生字词并不多,它们都集中在这几句话中。

  大屏幕出示:(3句话)

  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谁读第一句(指名读)“摔”是翘舌音,也是三拼音节的读音呢,再读一遍。全班齐读,再读一遍。

  谁还想读这一句,女生读。

  第二句想读吗?(指名读)这一句中有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同时出现了,全班一起读一遍。

  能不能用“山岭”说几个词呢?

  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篇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功夫呢。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心得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相信打击对这个故事已经比较了解了,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写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观察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样把它们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3、老师友情提醒这两个字:课件展示“疲”和“摔”的笔顺。

  4、各描一个,写一个。

  四、小结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领悟由第一次抱母亲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启迪:关爱母亲。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2、出示语段: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动作,感受到作者的小心、细致与周到。)

  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的这一举动,护士全看在眼里,她看得可不是太舒服了,让我们来读读护士和“我”的对话。同桌互练一下。

  护士的话该怎样去读?说说理由。

  ⑧其实呀,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我竟然这么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心里很难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大树,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㈢、沿情体验,反思自我

  1、出示语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子。

  ①交流。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②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③情景想象练习:烈日炎炎的夏天,母亲;大雪纷飞的冬日,母亲。

  ④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敬意来读好这段文字。

  ⑤想想母亲付出的这一切,“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⑥此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⑦望着母亲瘦削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呢?

  ⑧引导出“突发奇想”并理解。

  ⑨指导朗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㈣、感悟深情,体现行为

  1、过渡: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她用那么轻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举动,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2、配乐范读。

  3、听着,听着,你看到了什么?

  4、指名读。

  5、齐读。

  ㈤、激情表达,语言实践

  1、填空: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

  2、了解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向母亲说一句感激的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用力过猛难过愧疚

  轻轻摇动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亲为家庭的付出,认为父母给自己的关爱是天经地义的,从来不知道感谢母亲,不知道母亲也需要关心,也需要理解。学习这节课,意图让学生明白:爱是双向的。母亲也需要爱,当你享受着母爱的时候,也应该用心去关心母亲,感激母亲。

  教学中,我沿着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带来的情感变化设计了这么几个教学块面:感受抱母亲的过程——体会“我”的难过之情——感悟我的愧疚心情——“我”用实际行动来关爱母亲——激情表达,指导生活。把重点落在“抱”母亲上,细读、品悟语言,体会“我”由于不关心母亲而产生的难过、愧疚心情。由此引发作者对母亲的回忆,通过读、说、展现“我”对母亲的回忆:母亲的无私、伟大、坚强的形象渐渐凸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为了生活奔波、为了抚养子女、为了照顾家庭,付出了艰辛劳动的母亲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而这一切,作为儿子的“我”竟然浑然不知,这一抱,启迪了“我”,也启迪了学生:生活中应该关爱母亲。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文字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母亲身子的轻。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主题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是怎么抱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第一次抱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2.带着问题,自学生字,初读课文。

  过渡: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这些问题的答案全在书里。

  提出自学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里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学生自学)

  3.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

  ① 指名读课文生字,后领读。

  ② 初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的意思。

  ③ 指名5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5个自然段。师生点评,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意思。

  ④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真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抱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学)

  交流。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小节课文。

  今天,通过和同学们的共同学习,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先思考思考。

  四、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别找出文中"我"、"母亲"、"护士"所说的话,放在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悟一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表达爱。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妈妈的吻》)有一个人,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也读过许多直接赞美母亲的文章,而课文的作者写的却是--(读题)他想表达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交流)

  2.(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而我原以为母亲是很重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你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学生自读,找答案)

  3.(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重的担子。")学习这段话。

  ⑴轻声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初步交流)教师给"重担"标记。

  ⑵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的背后。也就是说,我们要读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们用一只眼睛看"重担"的字面,那就是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亲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

  ⑶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义。(课件出示:三句诗)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悉心地照料。"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⑷(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所以,挑着无数重担的母亲,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句话你读明白了马?我的心里什么难过呢?(指名交流,指导朗读)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⑸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走过多少艰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华!当我们这样理解了母亲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

  4.(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这样过来的?")面对母亲,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更感到愧疚。而母亲呢?轻声朗读出示的句子,思考: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母亲把辛劳看得很平常。为家庭,为子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这句话)

  5.天下的母亲都有一颗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个母亲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妈妈了吗?她在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能举一个事例吗?(指名交流)

  6.母爱是伟大的,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文中的护士也被感动了,你从她的哪个动作可以看出?(指名读句子,说一说理解)

  7.你们都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读懂了天下所有的母亲,带着自己的感悟,用一颗虔诚的心一起读这一段。

  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 "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自由轻声地读五、六两个自然段。

  ⑴哪些语句感动了你,读给大家听听。

  ⑵(课件出示: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⑶我的眼角有些泪意,母亲的眼角也流下了两行泪水,母亲为什么而流泪呢?(师生交流:流泪并非只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苦涩而又甜蜜的泪水……)

  ⑷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板书:无数次抱过我),"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对比一下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师生交流: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母亲对我们却无私的奉献着。……)

  ⑸母亲的爱像深深的海洋,我们就是那清浅的小溪,永远流淌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我们把心交给课文,再来读最后一段。(配乐)

  三、总结延伸。

  1.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哪一句吗?(课件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用情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并且铭刻在你的心里。(教师板书)

  3. 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我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 )你愿意也读一读吗?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4. 也许,我们平时都疏忽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现在,就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心意卡上,相信这一定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学生动手书写)

  四、课外作业:

  1.把心意卡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

  2.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板书:

  无数次抱过我

  13、第一次抱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关于表达母爱亲情的文章来赞美母亲。

  教学步骤:

  一、回顾课文的内容,认识母亲的伟大。

  二、分小组朗读交流自己积累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推选部分学生上台朗诵文章,全班交流感受。

  四、师生总结。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4

  第一次抱母亲

  藏书实验小学  钮承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            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 (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 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 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            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            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第一次抱母亲?(板书:儿子母亲)

  二、细读课文2、3段,体会我的心情,感悟母爱的无私

  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犹如平静的湖面扔下了石子,变得不平静了,我的感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

  ☆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学生自由谈感受,引导认识:

  母亲很轻,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没有想到,以至于抱母亲时差点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亲,不关心母亲,——“我心里很难过”。

  2、第二段:学生自由谈感受。

  出示这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齐读。

  品读感受: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理解“年复一年”

  出示图片,引读: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母亲是……(教师读)

  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母亲还是……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总是……

  读到这里,你明白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了吗?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引导感受:

  我能挑得动,母亲不让我挑;我能挑得动,没有帮母亲挑,没有替母亲分担重担,——“我的心里很难过。”

  看着病重的母亲,我仅仅是难过吗?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引导感受:

  理解重担的双层意思。

  指导朗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第三段:

  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引导感受:

  母亲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通过“笑了笑”,你又体会到什么?

  病重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觉得微不足道,很坦然,历尽千辛万苦却无怨无悔。——“我的心里很难过。”

  三、细读课文4、5段,体悟我的做法,感受浓浓的亲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起涌上心头。于是,我突发奇想,说:“……”(引读)

  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一幕,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

  出示:图片(配乐)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让这个画面永远地留住,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配乐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静,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儿时,我们无数次被母亲抱,在母爱的沐浴中长大;而今,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里,给了母亲第一次爱的回报。(板书:爱)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再次感受这人间最真挚、最纯美的真情吧!(配乐)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①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俺”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习: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习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

  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7

  第二课时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 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 (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 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4、作者与读者(学生)的对比:作者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 作者显得有些迟到的回报与学生学习后心中的变化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歌颂母亲也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师生同板题)生齐读课题体会“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指导读书方法(“煮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并画出文中表示“我”心情的词句。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难过、愧疚

  3、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想到、出乎意料)作者没想到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②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说完整。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几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出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生汇报交流。

  ②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③师相机课件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指名读这段话。

  B、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儿女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

  C、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 师配乐范读。

  D、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较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E、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F、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5、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①指名读这句话。母亲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

  师: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母亲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母亲》这首歌中所唱的——(播放《母亲》这首歌)

  6、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做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一起来看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7、出示抱母亲图,说说看到的图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眼角流下来……

  ①师配乐范读。

  ②说说你心中的感受。指名读。

  ③母亲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的、快乐的、酸甜的……)

  “我”仅仅是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我们的母亲吧。

  齐读——

  三、抒情练写:

  同学们,你们被感动之后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以是一段感受,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首歌曲哦,让我们写起来吧!

  (写完之后,请一两位同学念一念。)

  四、结语: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播放歌曲《人间第一情》)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 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 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 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0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我 抱 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 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读:小时候,母亲挑着重担,我们长大了母亲仍然是舍不得让我们挑重担,你们看,母亲师: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师:是走过山吗?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爬过山吗?别急,别急,再想一想母亲,想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吗?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平。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她身上的担子就是100多斤的担子吗?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画面。茅房,箩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担子吗?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 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师:而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听到这里,我突发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亲,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亲,回家也抱自己的妈妈,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1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三课 《第一次抱母亲》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全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抱”

  师问: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将课题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

  相机板书重点问题:原因?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先想一想。

  检查自读情况。

  2、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刚才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提问,检查自读情况。

  三、围绕问题,精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一)“我”抱母亲的原因?

  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这个原因?指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至四句。指导朗读。

  (二)“我”抱母亲的感受?相机板书“难过”、“愧疚”

  1、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2、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指导读A句。

  4、看到“我”这样抱母亲,站在一旁的护士反应是什么?出示B句。

  “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话。评一评,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填空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受。指导读。

  同桌互相试一试,一位同学读护士的话,一位读“我”的话,两人合作读。指读。

  教师引读:接着护士问——我说——母亲说——

  指导读母亲的话。

  5、引导并出示C句。

  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理解“重担”含义,出示课文插图。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这样过了多久?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又是为什么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理解“翻山越岭”含义。

  这样的重担,那么多的艰难,把这些和母亲的体重联系到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这样的重担呢?相机板书:“爱”

  齐读作者说的话。

  6、引导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你会为母亲做什么?

  作者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附: 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感受?

  难过 爱

  愧疚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2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首动听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老师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的恩情我们怎能报答得尽呢。今天,我们将要来共同学习一篇文章,看老师板书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生字词并不多,它们都集中在这几句话中。

  大屏幕出示:(3句话)

  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谁读第一句(指名读)“摔”是翘舌音,也是三拼音节的读音呢,再读一遍。全班齐读,再读一遍。

  谁还想读这一句,女生读。

  第二句想读吗?(指名读)这一句中有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同时出现了,全班一起读一遍。

  能不能用“山岭”说几个词呢?

  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篇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功夫呢。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心得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相信打击对这个故事已经比较了解了,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写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观察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样把它们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3、老师友情提醒这两个字:课件展示“疲”和“摔”的笔顺。

  4、各描一个,写一个。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3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 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① 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 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俺”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习 :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4

  知识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 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 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起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歌曲《母亲》)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 (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适时写下批注。(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崎岖,泥泞不堪,母亲……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引读: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担子仅仅是100多斤的东西吗?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经历了生活中的无数次磨难,走过了一道道坎坷之路。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情。立起课本,一起读。

  13.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14.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5.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成功的阅读教学离不开说的训练,语文阅读课上的读说结合很重要。)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16.同学们这就是母爱啊!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过来的。此时,抱着重病的母亲,我心里除了感到难受,还感到(愧疚)板书:难过、愧疚。于是,他突发奇想,引读第4小节。

  17.我抱着母亲,该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读读这一节。

  配乐读。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这是怎样的泪水?(幸福甜蜜的泪水、兴奋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的泪水、欣慰的泪水、爱的泪水……)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指导朗读。

  18.此时此刻,你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你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慢慢进入情境,感同深受文中人物的情感。我发现有些学生的眼圈红了,有的学生悄悄地擦拭眼角的泪花,有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有的学生说得动情感人。学生感受到了母爱。)

  19.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第5小节)

  20.师: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正如孟郊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让我们细细品味诗歌《写给母亲的诗》。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爱不是在某一天、某一个时间说一句就够了的。它应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如一首动听的歌,唱完之后依然会余音袅袅,在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里,你的心里都会浮现出这首歌的某一个片段!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五、板书设计:

  难过

  13.第一次抱母亲            

  愧疚

  六、教学反思

  这次语文优质课竞赛,我选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初读这篇课文,我感觉这篇课文比较难上,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情写得非常真挚感人。我想:四年级学生的阅历还是比较浅的,他们的感悟也会比较初浅、不深刻。其实我们成年人,对母爱的感受也是肤浅的,对报恩也只是言语多于行动。因为,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想到了母亲为我奉献的爱,而在我的潜意识中,接受母爱是自然而然的,而回报母爱却被忽略了。文中的母亲为“我”的真情一抱而感到欣慰和幸福,我们做子女的难道不应该行动起来吗?于是,我决定上这一课。文章是非常感人的,但如何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也为之感动,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挑战。于是,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氛围,唤起情感。

  课始,我以一曲《母亲》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情感,然后再诵读《游子吟》,加深对母爱的感悟,接着引出课文的题目。在理解“总是、年复一年”这两个词语时,我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地想象,通过一组引读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不易。

  课文最后一小节是整篇课文的高潮部分,我分四步进行:自己用心读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配乐读读,走进“我”的感情世界;联系自己的母亲,谈谈感受;再读文字,体悟这一抱的内涵。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慢慢进入情境,感受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我发现有的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有的学生说得动情感人,有的学生在悄悄擦拭泪花,有的学生已经泣不成声。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了朗读,感受到了母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而然也上升了一个高度。而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位母亲,也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流泪了。

  二、自主感悟,手口并用。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众所周知,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习惯,也是方法,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让他们圈圈画画,圈出重点词,画下精彩句,写下读书时心里所感。这样,学生能够做到把心放进文本里去反复读,能够边读书边浮现出语言所要表现的画面来;这样,学生也能够写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感受、独到见解来。我想,母亲的伟大形象一定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能反映出其是否真正理解了文字背后的内在含义。在教学第三节时,我抓住“笑了笑”让学生来体会,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说出了“母亲是无私的。”“母亲很谦虚,认为做这些事情是不值一提的。”“母亲觉得这是应该做的。”“母亲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事。”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母亲的话,学生就读得更有情。

  三、积累迁移,拓展渠道。

  语文教育不能仅仅教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的习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堂课结束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又把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我想,有了这些实践活动,我们的感恩还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教育活动课等继续进行下去。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6

  知识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 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 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