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2023-07-20

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

  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电视片、插图

  教学过程:

  (出示黄山风景图)这就是黄山。(板书:黄山)从图上看这里的景色很美。这次放假,李璐特意与父母一起游了黄山,下面请她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听了她的介绍和观看图片,黄山真是景色秀丽神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打开语文书齐读第1段。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什么呢?对!(板书:奇石)你从哪句话知道的,读一读。“尤其”你能换个词来说吗?(特别)再读读。

  三、学习课文:

  1、黄山都有哪些奇石?黄山石又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读会了什么?

  2、下面你喜欢那一块你就多读一读。

  边读边思考:

  1、找出奇石的名字。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学习仙桃石:

  (1)出图

  (2)说出喜欢的理由

  (3)你能完整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仙桃石吗?师:大家认真看他在介绍仙桃石时,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名字还介绍了它的样子。

  (4)谁还喜欢仙桃石,你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4、学习猴子观海:

  (1)出图

  (2)质疑:“陡峭”不明白?还有吗?

  (3)展开想象:我们来想想这只小猴子观看着大海它会想什么?

  (4)谁还再想为大家介绍一下。

  5、练习说话:谁还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小结:通过学习这四种奇石,我们的确感觉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与美丽,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请1—3小组的同学读课文的2、3段,请3—6小组的同学读课文的4、5段,请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两段在向我们介绍奇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7、出示填空:

  8、那黄山就只有这四种奇石吗?还有许多你是从哪知道的?分别出示三幅图:《狮子滚绣球》、《仙女弹琴》和《天狗望月》。

  9、练习说话:

  (1)你能用这两种方法来向大家介绍这三幅图画上的'奇石吗?

  (2)就只有这些了吗?你从哪知道的?(讲解省略号)

  (3)出示课外收集的资料,给“奇石”命名。

  10、动手实践:

  (1)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分小组把你想象的画画下来,并起上名字。

  (2)再介绍一下。可用书上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

  11、赏读:

  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认为黄山风景区怎么样?你愿意用你美妙的声音带老师们去那里游览吗?

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2、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3、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两个字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新字。

  A、 出示教材中的字词,学生自由认读。

  B、 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

  C、 书上的小女孩发现了“历”字是由两个认识的字组成的,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D、 出示:历、贡、肯、扇、确、愁

  (1) 各小组玩拼字游戏,把:厂、力、工、贝、止、月、户、羽、石、角、秋、心等字卡发放到各组,让他们拼成新字

  (2) 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具有一字多音的特点。

  A、 读句子,看拼音填汉字。

  B、 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处自己填完空以后发现了什么?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A、 出示六组短语

  B、 小组同学互相读。

  C、 口头练习:的天空 的教室

  2、我会填。

  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B、 学生自读其他句子,并填上标点符号。

  C、 扩展练习。

  3、我会读。

  A、 学生自读诗歌。

  B、 展示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人,因为他们身体有缺陷,生活、工作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让我们看看图片,他们会遇到些什么困难?

  二、看看说说

  看了以后,你有些什么话想说吗?

  三、想想说说

  下面哪些做法对的,哪些是错的?

  让学生发表意见。

  四、听歌《爱的奉献》

  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不止是残疾人,还有许多有困难的人需要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他们感到温暖的。同学们,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我们化为实际行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吧!

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2、读通、读懂简短的课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3、学习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许多汉字具有相同的部件。

  A、出示基本字:牙 令 皮 隹,引导学生认读。

  B、引导学生给这些基本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学生自己上台板书。

  C、出示书上内容,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看图说反义词。

  A、 出示书上插图,读学习伙伴的话。

  B、 各组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记四字词语。

  2、选词填空。

  A、 读读词语“漂浮、飘扬”

  B、 引导口述:什么东西会“漂浮”?什么东西会“飘扬”?修改意见

  C、 默读思考,填写词语

  D、 朗读填好词语以后的句子。

  3、写话

  a、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b、 展示例话,师生共同朗读。

  c、 学生分组模仿老师范文,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d、 评议部分学生写的话。

  4、读短文

  a、 自由练读,扫除生字障碍。

  b、 教师范读,断句正音。

  c、 模仿朗读,读通读顺。

  d、 读懂短文,思考讨论:先生为什么夸奖韩愈真聪明?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 课件出示:“动物、植物擂台赛”。宣布“打擂”规则。

  B、 学生按动物组、植物组分列就座。

  C、 言语激趣。

  2、推举“打擂”人员。

  A、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

  B、 各组评选最佳资料。

  C、 引导学生将相同的动物、植物资料合并、整理。

  D、 组内演讲,推选“武功”高手。

  3、“擂台比武”

  a、 第一场比武:种类多。

  b、 第二场比武:生长特点。

  c、 第三场比武:对人类的贡献。

  D、第四场比武:比一比谁讲的动物、植物有趣。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讲所搜集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分组合作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图文兼备,可以剪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