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学习写作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搜集法国作家福楼拜,莫泊桑的资料。
三、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批读文,既要从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体会,边批准的学习习惯,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作批注,学会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收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第一次莫泊桑酷爱写作却平平常常,向老师请教文章怎样才生动?然后是莫泊桑觉得观察后仍设计好写的,再去请教老师。第三次是将观察所写出的作品请老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读福楼拜的话,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中弄明的观察,写作的方法。从福楼拜的三次谈话中,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目的、讲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情境中去细心观察体会,发现其不同特点,并把它写下来。莫泊桑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才写出了许多世界名著,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用这样的方法去写作。
课文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弄明白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使功夫练到家的?
教学建议:2课时
四、解读与提示
1—2自然段:介绍了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年青时向福楼拜请教的原因。抓重点词“酷爱”理解。
3—5自然段:写了老师要他下功夫,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区别“功夫”和“下功夫”。
“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写作水平、写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练习,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
第6自然段:介绍了莫泊桑观察后仍一无所获,再次来到老师家。
第7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从福楼拜的话中体会观察方法,要注意观察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观察不同的场景、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的差异,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去细心观察,要写的材料就会有很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材料的生活的有心人。
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天天”、“全神贯注”来理解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的。全神贯注:精力高度集中。
第9自然段:告诉我们如何写作。不但要仔细观察,还要发现特点、写出特点,写出的东西才会各具特色,尽显纷呈。
识字教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
2、注意生字“貌”的字形,偏旁的写法,“陋”字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展示典型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设计参考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平常你们觉得写作文最难的是什么?(没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平平常常,不吸引人……)
2、你们觉得难,并不奇怪,因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年轻时对写作跟你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他就去请教福楼拜,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他终于成了法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也跟着莫泊桑一起去拜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向课文旁边的批注一样,在你读懂了地方,你喜欢的句子或你感兴趣的地方作批注。想想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和老师帮助,也在书上作作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梳理共性问题。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1)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2)每次各有什么收获?他是怎样下功夫的?(3)从福楼拜的3次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交流汇报。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
让学生明白第一次告诉他要仔细观察,把看到的记下来,第二次告诉他观察要细心,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等来观察,第3次则告诉我们要写出特点,如何写。
四、再读课文,归整体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识写字教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2、看看谁最有信心,能最快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你能把哪个字写得最好?老师重点指导“貌”、“拜”、“陋”。
5、学生练习、评议。
六、参考资料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世代为医的家庭,学过法律。他一直住在家乡卢昂从事创作。
福楼拜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阶段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因而毫不容情地揭露现实,但也流露出悲观情绪。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另一部重要作品《情感教育》(1869)通过1848年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懦弱颓废,反映了现实的黑暗。福楼拜抨击最力的是资产阶级精神道德的没落。
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向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务必达到洗炼、贴切。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2
(一)学习莫泊桑第一、二次登门请教的经过。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1.学习课文1-5小节,通过朗读,了解人物对话内容,指导抓好莫泊桑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练习创造性复述,了解“功夫”的具体含义。
(1)反馈文章写了莫泊桑几次登门拜访。
(2)了解莫泊桑拜师过程中,福楼拜是通过什么方式教他的。
文章中三次登门,也都着重描写了莫泊桑和福楼拜之间的——对话。
(3)读文,了解前两次登门莫泊桑提出的问题。
①学生先自由朗读莫泊桑前两次登门,读读人物之间的对话。
②指名读,读出疑问的口气。
③把莫泊桑说的第三句话用疑问的口气读出来。
(4)了解第一次登门面对莫泊桑的困惑,福楼拜如何指导他的,理解福楼拜所说的“功夫”的具体含义。
①师引读人物对话。
②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动,进行创造型复述。
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说他的功夫不到家,心里会想什么呢?谁能联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一说?
③理解“功夫”的具体含义。
●于是,莫泊桑急切地问,那——(指导读好莫泊桑的话)
●福楼拜又是怎样指导他的呢?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板书:看详细、长期记
●就是莫泊桑第一次登门,福楼拜针对他的问题——写不生动(指指黑板上的板书)教他的方法,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小结:今天我们抓住的是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创造性复述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练习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创造性复述的。
2.学习第6小节,理解“单调”。
(1)读文,了解第一次登门后,莫泊桑的做法。
第一次登门,莫泊桑按照福楼拜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怎么做得?拿起书,一起读读课文第六小节。
(2)引读课文。
他连续看了三天都——一无所获(板书)
(3)想象三天莫泊桑看到的东西,理解“单调”。
●同学们,第一天,莫泊桑站在街道上看到——(马、车)大街上来来往往只有马和车吗?没有人吗?(人、马、车)
●第一天,他看到了人、马、车,看不出它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想到老师要他长期看,于是决定第二天再看,可他看到的还是——(人、马、车),还是没发现什么特殊之处,第三天又去看,看到的仍然是(人、马、车)
三天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用文中一个词形容就是: 单调
(4)师小结
3.学习第7、8小节,读福楼拜的话,理解这里的”功夫“指“会观察“。
(1)自由读福楼拜说的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福楼拜是怎样告诉他的,自由读读福楼拜说的话。
(2)请一生读福楼拜说的话,并注意读好一些四字词语。
这段话比较长,看谁能一口气读清楚。
(富丽堂皇装饰简陋狂风暴雨烈日炎炎)注意读出感情。
(3)发现福楼拜说的这段话的表达方式。
你们发现了吗?福楼拜讲了一连串的话,都是什么句?
他究竟问了多少问题啊?
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连续不断地发问,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滔滔不绝
(4)再次自由读福楼拜说的话。
(5)思考老师把这段话分成三层的原因。
(6)细读中间这层,理解观察的几种方法。
让我们再来读读中间这几句话,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这六个问题,福楼拜在教莫泊桑怎样看啊?
①“富丽堂皇”和“装饰简陋”的马车走法不一样。
师:福楼拜用了一组对比来告诉莫泊桑可以比较去看
板书:比较看看
②“烈日炎炎”“狂风暴雨”是描写不同天气的。
师:不同天气,马车的走法也是不一样的。福楼拜要莫泊桑多角度去看。
板书:多角度看。
③“车上坡、下坡”是写车行驶的道路不同。
师:福楼拜告诉他,车上坡时,要观察——马怎样用力(生)
师:也就马的动作
车下坡时,要观察——赶车人怎样吆喝
师:也就是赶车人的表情
师:这就是告诉我们,看的时候要关注细节。
板书:关注细节
④原来,这一连串的问题就是告诉莫泊桑怎样看,这样看就是——
(从第8小节找一个词)观察,观察就是要——(引读板书)
板书:观察
(7)比较陈述句和疑问句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思考福楼拜这样说的原因。
①出示陈述句,请一个学生读。
②质疑,文中为什么不这样写?(让莫泊桑思考,给他启发)
4.在充分理解福楼拜的话的基础上,对莫泊桑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听着福楼拜这滔滔不绝的问题,莫泊桑深受启发,此时他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课文没有写,让我们展开想象,来创造性地说说此时莫泊桑心理的想法。
注意:你的想法要围绕着福楼拜的话给莫泊桑的启发。
●小结
(二)理解第三次登门时福楼拜所说的话,了解莫泊桑从他那里再次得到的启示
1.了解第三次登门福楼拜的反应及原因
师:福楼拜读者莫泊桑带来的作品,脸上露出了微笑,说明了什么?
说明莫泊桑有进步了,能够用福楼拜教他的办法观察事物。
2.通过朗读,理解第三次登门福楼拜指导莫泊桑的具体方法。
●请三个同学读福楼拜说的话。
板书:抓特点、善于写
●小结:这一次福楼拜又耐心地启发他,怎样把“写”的功夫练到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3
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
为突破难点而深层挖掘
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是根据文中的问句说一说到底有哪些东西可以写,这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变文字符号为情境画面的过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今天你来观察,你还能看出什么?这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拓展,教会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看到更多的东西;第三步再次提出要求:这还仅仅是马车,如果是马路上的一切呢,还有哪些可以观察的?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为后面的作业(写观察片段)做好铺垫。
为发展能力而适度拓展
课文内容结束后,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莫泊桑的作品,并节选了其中一段关于马车的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评析。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引导学生在片段里与课文再次“会晤”,去把握人物特点和写作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同时也是为课后的练习提供范例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但这里的拓展是要适度的,才能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王老师的主页上琅小分校陶静的那篇《对语文教学中“拓展热”的冷思考》,说到了返语文化、反文本化、无重点化、无中心化等等低效甚至无效的拓展,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出示莫泊桑的关于马车的描写时,一开始我找到了好几段,都舍不得放弃,就一股脑儿端给学生,结果孩子们匆匆浏览,没有时间细细品位,更说不出其精彩之处了。再如关于帮助学生理解“特点”的图片,第一次试教时我出示了三张,赵本山、陈佩斯和葛优的,结果学生忙着看漫画了,也失去了观察、找特点的本来意义。由此可见,扎扎实实的拓展应该是明确目的、恰当适度的,而绝非形式上的花样增多,内容上的简单堆砌。
体现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抓住师生二人的神态、心理等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莫泊桑的勤学和福楼拜的善教,并以此设计了板书。其实原来的板书设计是着重于第二条线索的,即板书为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贵在坚持,但后来又考虑避免上成作文课,所以还是决定以这条情感线为主来进行教学。
袁浩老师在《上好家常课》的讲座中指出:小学语文课要关注工具性和任文性的统一。在教学第一次请教时,我抓住对“功夫”一词的理解展开教学,区别“功夫”和“下功夫”。“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写作水平、写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练习,引导学生回荡前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关于功夫的设计也是三易其稿,最开始是拿出两个选项,即“本领”和“努力的程度”来由学生选择,通过回荡前文引导学生选择第一种 “本领”的意思。但通过反复研读文本,我们发现这里的“功夫”也含有“还需要再努力”的意思,而且第五小节中老师的话“肯吃苦、勤练习”也是要他继续努力的,所以将这里的设计改为了让学生辨析“功夫”与“下功夫”来引导教学。当然,这样的处理是否恰当,还有待老师们商榷。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进行第三次请教的教学之前,我先请学生自己想一想:第一次莫泊桑因为写出来的文章不生动而焦急万分,第二次他因为不会观察而万般无奈,这一次,他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这是一个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过程,自信的孩子会觉得莫泊桑会很高兴,这次一定行了。而内敛的孩子则认为他的心情是紧张的,忐忑不安的等等。然后再进入第三次请教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肯定和新的要求。
当然,教学的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是还有出入,不到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08
《莫泊桑拜师》教学点滴
一、课题入手,展开教学
课题是文章标志,内容精髓,有的直取事件,有的直呼其名,有的揭示中心,有的汲取人物话语,有的标明行文线索等等,教者可从课题下手,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既能解题,又能了解课文思想内容,既能为学课文设置悬念,又能激发学生读书欲望。教学《莫泊桑拜师》时,先简介作家莫泊桑,而后提出世界许多作家启蒙时,曾困惑自己写不出好作品,莫泊桑就是其中一位。于是他决定去拜谁为师?获得了哪些写作秘诀呢?欲知详情,请阅读本文。
二、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内涵。
《莫泊桑拜师》中的人文内涵就包括三个方面:(1)莫泊桑和福楼拜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2)莫泊桑勤学苦练对学生成长的励志作用;(3)文中师生交流中渗透着的写作态度、写作技巧。这三者,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并在教学中加以整合,并各有侧重。
三、前后联系,深化理解
十二册中塑造了一大批教师形象,《海伦·凯勒》中的沙利文老师,《莫泊桑拜师》中的福楼拜,《孔子游春》中的孔子和《早》中的寿镜吾先生。这四个教师在各篇课文中的侧重度也各不相同。孔子为主,福楼拜和沙利文次之,而寿镜吾则更次之。
四、课堂练习,巩固理解
(一)、近义词:
表明( ) 发现( ) 专心( ) 启发( )揣摩( )简陋( )
(二)、理解词语并造句:
1、酷爱
2、滔滔不绝
(三)、在下面括号里加上量词:
一( )篝火 一( )作品 一( )头发 一( )夕阳
一( )被单 一( )松柏 一( )小说 一( )诗歌
(四)、填空:
1、学习了《莫泊桑拜师》,我们认识了( )的福楼拜,( )的莫泊桑。
2、从《莫泊桑拜师》一文中你悟到的写作窍门有:(1)( )(2)( )
3、“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的含义是( )
4、“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这句话的含义是( )
;id=1901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听写。
2、交流人物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1、几次拜师?分别在哪里写到?
2、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次“请教”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莫泊桑怎样请教的,福楼拜如何指导的?
2、通过莫泊桑的话体会他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3、抓住福楼拜关键的话“功夫还不到家”,品味大师第一次指导的针对性。
4、福楼拜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体会福楼拜就是指导莫泊桑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的。
5、感受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及困惑。
五、学习第二次“请教”
1、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感受福楼拜的善教。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六、小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法,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收集相关人物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简陋”、“烙印”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孜孜不倦”、“直截了当”、“万般无奈”等成语。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初步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学过的语文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人物?从这些人物身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启发?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人物。板书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自由读,大声读,放慢速度读。
(3)难读的句子要来回多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读顺。
(4)读书用心记,思考有凭借。
2.学生读书,师巡视,纠正错误坐姿、读姿。
3.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检查读书,初步解疑。
1.指生读书。(每人一个自然段)
2.学生评读。
3.教师总评。
4.解疑:(1)拜谁为师?(2)结果如何?
5.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简介莫泊桑、福楼拜。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感知课文。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看几至几自然段是写莫泊桑拜师的?
(2)共几次拜师?
(3)每次拜师,福楼拜是怎样给予教导的?
2.小组读书,合作学习。
3.班级交流,师适时板书。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随堂小练习”。
莫泊桑是( )世纪( )国的作家。学习了这一课,你认识了( )的莫泊桑,认识了( )的福楼拜。从莫泊桑拜师学习写作的经历中,你受到的启发是( )。
5.课堂总结。
五、课外拓展。
观察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练习写一小段话。
板书设计:
莫泊桑拜师
肯吃苦,勤练习
细心观察
贵在坚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难点:
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学习了21《莫泊桑拜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了几部分来写得呢?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
(三部分。拜师原因----拜师经过----拜师结果其中,拜师经过详写。)
3.莫泊桑是一位什么样的学生?福楼拜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课文,结合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来细细感悟。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目的让学生体会莫泊桑对写作的酷爱)
过渡:莫泊桑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决定去拜师。
2.请同学们默读读课文的2---9自然节,找出描写莫泊桑和福楼拜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好好读读,品味一下,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3.交流学习体会,老师及时指点、引导。
第一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坦白、急切、直截了当、这些词结合“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功夫还不到家。”“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这两个句子细细来体会。)
第二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真的、一无所获、再次、一进门就说、滔滔不觉这些词以及福楼拜的9个问题来细细体会)
第三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认真、微笑这两个词和福楼拜说的一段话来体会。特别是“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得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两句话仔细品悟其中道理。)
拜师结果如何,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结合牢牢、勤奋努力 、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终于体会补充莫泊桑的光辉事迹。)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不仅了解了人物特点,还知道了如何来写出人物的特点。我们更学到了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些方法,来写一个事物,要突出事物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练习朗读、理解福楼拜的话。
教学难点:
根据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读题。
2、简介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以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作品。
3、激趣谈话: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他是怎样拜师学写作的呢? 4、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莫泊桑的神态。板书:虚心求教。
师:是啊,莫泊桑正是这种对文学的孜孜追求,这样虚心向文学大师求教,勤奋好学,才成为了一位的小说家。再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也来展示同学们的勤奋和好学。
2、展示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简陋吆喝烙印咖啡揣摩篝火孜孜不倦直截了当
指读,相机正音(“孜”是平舌音,“陋、烙”的声母是边音)。
(2)你认为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说说,师示例范写。生描红。
(3)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课文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读通课文。
(1)开火车读课文。
(2)见机指导读正确、读通顺,生评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拜师”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层次。
3、自由读课文,说说拜师的经过。
(1)指名说经过。
(2)用自己的话说说福楼拜的教与莫泊桑的学。
师:教有良方,学很勤奋,拜师后的莫泊桑终于写出了很多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过渡:那么,作为名师的福楼拜,你知道多少?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四、精读第一段。
1、简介福楼拜
2、自读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3、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2)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拜师的原因。
5、指导朗读。
五、小结
六、作业
语文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从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中,懂得,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学会仔细观察写细节。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体会福楼拜的三次说教,明确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莫泊桑诚心拜师求教,福楼拜精心赐教。
(出示)“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
师:莫泊桑把老师的哪些话牢牢记在心头?
2、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
3、引导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4、朗读第二句:“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5、交流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要有发现的眼睛——第三只眼。
⑤指导朗读。
6、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7、齐读课文第二段。
三、精读第三段
1、过渡:再读三句话,莫泊桑牢记了老师的'话吗? 2、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总结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作业
小练笔:观察身边同学,写出衣着、性格不同的两位同学。
《莫泊桑拜师》教案篇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法,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收集相关人物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简陋”、“烙印”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孜孜不倦”、“直截了当”、“万般无奈”等成语。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初步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学过的语文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人物?从这些人物身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启发?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人物。板书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自由读,大声读,放慢速度读。
(3)难读的句子要来回多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读顺。
(4)读书用心记,思考有凭借。
2.学生读书,师巡视,纠正错误坐姿、读姿。
3.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检查读书,初步解疑。
1.指生读书。(每人一个自然段)
2.学生评读。
3.教师总评。
4.解疑:(1)拜谁为师?(2)结果如何?
5.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简介莫泊桑、福楼拜。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感知课文。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看几至几自然段是写莫泊桑拜师的? (2)共几次拜师?
(3)每次拜师,福楼拜是怎样给予教导的?
2.小组读书,合作学习。
3.班级交流,师适时板书。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随堂小练习”。
莫泊桑是世纪国的作家。学习了这一课,你认识了的莫泊桑,认识了的福楼拜。从莫泊桑拜师学习写作的经历中,你受到的启发是。
5.课堂总结。
五、课外拓展。
观察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练习写一小段话。
板书设计:
莫泊桑拜师
肯吃苦,勤练习
细心观察
贵在坚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难点:
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学习了21《莫泊桑拜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了几部分来写得呢?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 (三部分。拜师原因----拜师经过----拜师结果其中,拜师经过详写。) 3.莫泊桑是一位什么样的学生?福楼拜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课文,结合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来细细感悟。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目的让学生体会莫泊桑对写作的酷爱)
过渡:莫泊桑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决定去拜师。
2.请同学们默读读课文的2---9自然节,找出描写莫泊桑和福楼拜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好好读读,品味一下,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3.交流学习体会,老师及时指点、引导。
第一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坦白、急切、直截了当、这些词结合“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功夫还不到家。”“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这两个句子细细来体会。)
第二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真的、一无所获、再次、一进门就说、滔滔不觉这些词以及福楼拜的9个问题来细细体会)
第三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认真、微笑这两个词和福楼拜说的一段话来体会。特别是“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得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两句话仔细品悟其中道理。) 拜师结果如何,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结合牢牢、勤奋努力、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终于体会补充莫泊桑的光辉事迹。)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不仅了解了人物特点,还知道了如何来写出人物的特点。我们更学到了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些方法,来写一个事物,要突出事物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8
《莫泊桑拜师》教学片段
学习《莫泊桑拜师》第一自然段,了解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师: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你用两个词语概括出拜师的原因。
生:平平常常
生:没有特点。
师:这段话中介绍原因时,用到了四个词语:酷爱、孜孜不倦、平平常常、焦急万分,再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可以改成什么词?
生:平平常常可以改成普普通通。
生:酷爱改成热爱。
生:孜孜不倦可以改成夜以继日。
生:焦急万分可以改成心急如焚。
生:平平常常可以改成平淡无奇。
师:再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和原句比一比,品味一下,这样改后和原句有什么不同,用哪一个词好?
生:酷爱是非常热爱的意思,热爱的程度轻。
生:孜孜不倦主要是说莫泊桑写文章很认真,而夜以继日主要是说坚持,不符合课文的意思。
生:平平常常的意思是平常,用平平常常来说给人的感觉更加平常、普通。
生:平平常常也可以用普普通通和平淡无奇。
生:用焦急万分没有用心急如焚好,心急如焚更能体现莫泊桑的焦急心情。
师:我们再来读读,看究竟哪个词更急。
生:心急如焚。
师:通过反复的朗读比较,我们现在可以确定:酷爱、孜孜不倦不能改动,还是原文比较好,平平常常可以改成平淡无奇,焦急万分如果改成心急如焚就更好了。由此可见,再好的文章都是可以继续修改的,文章会越改越好。我们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也需要不断地修改。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9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莫泊桑拜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莫泊桑拜师。
师: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
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一个外国人。
生:读题时,我推想课文重点可能会写莫泊桑拜师学习的经过。
生:读题时,我想到这篇文章中应该会写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以及他拜师学习的结果怎么样等内容。
师:在读题时,大家的脑海中有没有产生过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是个什么人。
生:我的问题是莫泊桑向谁拜师学习的。
生:我想搞清楚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学习,他是怎样拜师学习的,结果又如何。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拜师最终学到了什么。
师: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正是我们读书时要着重思考的。不过,有些问题大家在预习中可能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我们就做交流。
生: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此外,他还写有《项链》《一生》《俊友》等小说。
生:福楼拜也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写作态度很严谨,主张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很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10
(一)学习莫泊桑第一、二次登门请教的经过。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1.学习课文1-5小节,通过朗读,了解人物对话内容,指导抓好莫泊桑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练习创造性复述,了解“功夫”的具体含义。
(1)反馈文章写了莫泊桑几次登门拜访。
(2)了解莫泊桑拜师过程中,福楼拜是通过什么方式教他的。
文章中三次登门,也都着重描写了莫泊桑和福楼拜之间的——对话。
(3)读文,了解前两次登门莫泊桑提出的问题。
①学生先自由朗读莫泊桑前两次登门,读读人物之间的对话。
②指名读,读出疑问的口气。
③把莫泊桑说的第三句话用疑问的口气读出来。
(4)了解第一次登门面对莫泊桑的困惑,福楼拜如何指导他的,理解福楼拜所说的“功夫”的具体含义。
①师引读人物对话。
②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动,进行创造型复述。
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说他的功夫不到家,心里会想什么呢?谁能联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一说?
③理解“功夫”的具体含义。
●于是,莫泊桑急切地问,那——(指导读好莫泊桑的话)
●福楼拜又是怎样指导他的呢?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板书:看详细、长期记
●就是莫泊桑第一次登门,福楼拜针对他的问题——写不生动(指指黑板上的板书)教他的方法,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小结:今天我们抓住的是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创造性复述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练习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创造性复述的。
2.学习第6小节,理解“单调”。
(1)读文,了解第一次登门后,莫泊桑的做法。
第一次登门,莫泊桑按照福楼拜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怎么做得?拿起书,一起读读课文第六小节。
(2)引读课文。
他连续看了三天都——一无所获(板书)
(3)想象三天莫泊桑看到的东西,理解“单调”。
●同学们,第一天,莫泊桑站在街道上看到——(马、车)大街上来来往往只有马和车吗?没有人吗?(人、马、车)
●第一天,他看到了人、马、车,看不出它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想到老师要他长期看,于是决定第二天再看,可他看到的还是——(人、马、车),还是没发现什么特殊之处,第三天又去看,看到的仍然是(人、马、车)
三天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用文中一个词形容就是: 单调
(4)师小结
3.学习第7、8小节,读福楼拜的话,理解这里的”功夫“指“会观察“。
(1)自由读福楼拜说的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福楼拜是怎样告诉他的,自由读读福楼拜说的话。
(2)请一生读福楼拜说的话,并注意读好一些四字词语。
这段话比较长,看谁能一口气读清楚。
(富丽堂皇装饰简陋狂风暴雨烈日炎炎)注意读出感情。
(3)发现福楼拜说的这段话的表达方式。
你们发现了吗?福楼拜讲了一连串的话,都是什么句?
他究竟问了多少问题啊?
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连续不断地发问,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滔滔不绝
(4)再次自由读福楼拜说的话。
(5)思考老师把这段话分成三层的原因。
(6)细读中间这层,理解观察的几种方法。
让我们再来读读中间这几句话,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这六个问题,福楼拜在教莫泊桑怎样看啊?
①“富丽堂皇”和“装饰简陋”的马车走法不一样。
师:福楼拜用了一组对比来告诉莫泊桑可以比较去看
板书:比较看看
②“烈日炎炎”“狂风暴雨”是描写不同天气的。
师:不同天气,马车的走法也是不一样的。福楼拜要莫泊桑多角度去看。
板书:多角度看。
③“车上坡、下坡”是写车行驶的道路不同。
师:福楼拜告诉他,车上坡时,要观察——马怎样用力(生)
师:也就马的动作
车下坡时,要观察——赶车人怎样吆喝
师:也就是赶车人的表情
师:这就是告诉我们,看的时候要关注细节。
板书:关注细节
④原来,这一连串的问题就是告诉莫泊桑怎样看,这样看就是——
(从第8小节找一个词)观察,观察就是要——(引读板书)
板书:观察
(7)比较陈述句和疑问句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思考福楼拜这样说的原因。
①出示陈述句,请一个学生读。
②质疑,文中为什么不这样写?(让莫泊桑思考,给他启发)
4.在充分理解福楼拜的话的基础上,对莫泊桑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听着福楼拜这滔滔不绝的问题,莫泊桑深受启发,此时他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课文没有写,让我们展开想象,来创造性地说说此时莫泊桑心理的想法。
注意:你的想法要围绕着福楼拜的话给莫泊桑的启发。
●小结
(二)理解第三次登门时福楼拜所说的话,了解莫泊桑从他那里再次得到的启示
1.了解第三次登门福楼拜的反应及原因
师:福楼拜读者莫泊桑带来的作品,脸上露出了微笑,说明了什么?
说明莫泊桑有进步了,能够用福楼拜教他的办法观察事物。
2.通过朗读,理解第三次登门福楼拜指导莫泊桑的具体方法。
●请三个同学读福楼拜说的话。
板书:抓特点、善于写
●小结:这一次福楼拜又耐心地启发他,怎样把“写”的功夫练到家。
1、观察咱们学校放学时的情景,以《放学》为题,进行一次小练笔。
2、把课上所学的名言名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3、读一读莫泊桑或福楼拜的文学作品。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11
(一)出示自学提示
A、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找出莫泊桑三次拜师的原因以及福楼拜指导中关键的句子,画出来。
B、将自己喜欢的好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心中所想。
(二)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师巡视参与。
(三)反馈交流学习成果,指导朗读。
预设第一次
1.轻读2——5自然段,思考: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求教的?福楼拜教导哪句话最关键?
2.(你的功夫还不到家)这句话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
3.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肯吃苦,勤练习)
4.从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个怎样的老师?(直言不讳)
5.莫泊桑是个怎样的学生?(虚心求教、好学上进、坦诚)
6.分角色朗读。
过渡:是啊,只有肯吃苦,勤练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听了老师的教导,莫泊桑是怎样做的?
预设第二次
1.“第二天……一无所获。”
2.如果是你,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书中用了那个词形容他的心情?“万般无奈”什么意思?
4.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莫泊桑再次请教恩师,见到老师他怎样说的?齐读莫泊桑说的话。
5.针对莫泊桑的这一困惑,福楼拜是怎样指导的?(指名读)
6.福楼拜一共说了几句话?(9句)福楼拜连续不断地说了9句话,这就是“滔滔不绝”。这些话中,哪句最关键?(“怎么会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这句话出现了几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强调有话可写)这9句话都是空洞的理论、大道理吗?(不是)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讲解方法,而是用实际例子来讲解,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教学有方、严厉、循循善诱)
7.从福楼拜滔滔不绝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要想写出好文章,平时必须仔细观察。)福楼拜说的真有道理,这几个问题既含有福楼拜的一丝责备和训斥,但更多的是对莫泊桑的教诲。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过渡:福楼拜的这些话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莫泊桑接下来是怎么做的?(读第8自然段)
预设第三次
1.莫泊桑第一次请教是因为写的文章不够生动而焦急万分,第二次请教是因为不会观察而万般无奈,这一次请教又是因为什么?
2.“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汇报)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把持之以恒的训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揭示出来,富有哲理。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有许多事看似艰难,但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也往往可以做到。
3.默读第9自然段,思考:哪句话最关键?
4.“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一次,老师福楼拜又告诉了莫泊桑新的写作方法——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独特。而且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容易理解,福楼拜还像前两次一样举了实际例子,更形象的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循循善诱、教学有方)
过渡:对于老师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最终取得成功了吗?
(四)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说一说你的收获或启示。
(五)拓展延伸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联想到中国历史上哪个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小结:是啊,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隐居的稀世英才诸葛亮;莫泊桑通过三次拜师求教,终于明白了写作的真谛,获得了巨大成功。这都少不了老师的指导,师恩难忘,难忘师恩。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相信我们毕业班的学生对师恩理解更加深刻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齐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 篇12
21 莫泊桑拜师
学什么
读课文,了解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学习英泊桑的努力和刻苦。
怎样学
一、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jiǎn lu yāo h lo yn kā fēi chuǎi mǒ quān shng gun zh
二、填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倦 了当 富 堂 风 雨
全 注 平平 来来 详详
三、按课文填写,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1.青年人贵在 , 就是 的结果。
意思:
2.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 ,还要能
的特点。
意思:
测一测
一、同音字组词
陋( ) 吆( ) 烙( ) 啡( )
lu yāo lo fēi
漏( ) 邀( ) 涝( ) 菲(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改为陈述句:
2.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改为夸张句:
3.小刚跑得非常快。
改为比喻句:
4.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改为拟人句:
三、观察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的活动,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再提高
制作作家卡片
作家 称誉 主 要 作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