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的秘密。
2、学习用表格记录自己猜测、验证的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蛋宝宝、纸老鼠、钢珠、玻璃球、棉花、纸团、弹簧等材料若干;斜坡、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1、玩不同重量的纸老鼠,发现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①这里有许多纸老鼠,其中有一些纸老鼠有一个特别的本领,请你们玩一玩,看谁第一个发现?
②纸老鼠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幼儿讨论)
2、探究纸老鼠会翻跟头的奥秘。
①提问:这些纸老鼠为什么会翻跟头?
小结:原来是肚子里的东西会帮他翻跟头。
②你会翻跟头吗?一起翻翻看。
3、按能与不能翻跟头,给纸老鼠分类。
二、猜测、验证并记录。
1、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并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
①看,纸老鼠的好朋友蛋宝宝也来了。哎,他不会翻跟头,可着急了,你能帮他吗?
②幼儿讨论。
③小结:小朋友想到给蛋宝宝肚子里放东西帮他翻跟头。猜一猜,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请你记录下来。
2、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记录。
看,这里有纸团、棉花、弹簧、钢珠。动动小脑筋,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你去试一试。
3、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①讨论:刚才你在蛋宝宝里放的什么材料,他会翻跟头吗?
②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③讨论:为什么只有圆溜溜的钢珠能帮蛋宝宝翻跟头?
④老师小结。
三、迁移已有的经验,制作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1、利用材料制作一个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别看小胶囊长长的,他也能翻跟头呢,不信你试试!
2、在不同的材料(自制微型斜坡)上,玩一玩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四、结束部分。
带上你的会翻跟头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玩一玩。
整理操作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讨论:是不是蛋宝宝肚子里的铁珠越重,蛋宝宝就会翻得越快呢?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2
一、活动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只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进行活动。据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揭开“小胶囊”会翻跟头的秘密,展开探究,得出结论:重量和胶囊大小适中的球形物体,在胶囊内滚动会带动胶囊进行翻跟头的运动。激发幼儿善于发现、积极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由于重心转移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学会猜想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小空胶囊、轨道、沙子、大米、塑料子弹、小钢珠。自制大胶囊、一个空乒乓球和一个装满沙子的乒乓球、大轨道。
2.猜想、实验表2张。展示板、磁力扣
3、ppt课件,舒缓的背景音乐,幼儿小椅子下面放材料筐:每人一个小胶囊和轨道。
四、活动重点: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物体能让胶囊翻跟头。
五、活动难点:理解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刚才我们进行了翻跟头的游戏,小朋友们真厉害!我这里也有一个小朋
友,他也会翻跟头。谁认识他呀?(小胶囊)
2、教师演示小胶囊翻跟头
3、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小胶囊会翻跟头,你们想不想试试?
(二)幼儿探究,引发猜想
1、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就藏着你需要的东西,请你拿出来来试试。
2、幼儿尝试操作。
师:你们的小胶囊会翻跟头吗?(不会)可老师的为什么能翻跟头呢?看看你们的胶囊里面有什么?因为老师的小胶囊里装入了一个宝贝。他呀就藏在这里:(PPT逐一展示)可能是沙子、大米、塑料子弹和小钢珠。
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材料放在小胶囊里会让它跟斗呢?
3、幼儿讨论,填写猜测表。(出示材料表格请幼儿在认为能让胶囊翻跟头的材料下面放上一个磁力扣)
(三)动手操作,发现秘密(配乐)
1、试一试: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滑梯”轨道和这些材料,咱们要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看看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有的能让小胶囊在滑梯上翻跟头,而有的则不能。
2、填充验证表:请幼儿把磁力扣放到能让胶囊翻跟头的材料下面。对比猜
想和实验结果。
3、交流探究结果:到底是什么让小胶囊翻跟头。
请几位小朋友来把实验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请他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猜测只是想法,要动手试一试才知道。刚才我们进行了猜想,后来又进行了操作验证,发现是比较重的小钢珠让小胶囊翻起跟头来的。
(四)拓展游戏,究其原理
1、发起思考:那么小钢珠到底怎样让胶囊翻跟头的呢?(出示透明大胶囊、小球、大轨道)
2、观察、尝试:请小朋友们来试一试,两个人操作,另外小朋友一定要认真观察呦,一会再互换操作、观察。(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轨道进行尝试,没有轨道的幼儿观察球体在“胶囊”中的运动轨迹、讨论。)
3、请小朋友么说说,你看到小球在胶囊里怎样运动了吗?小球滚到哪里时胶囊开始翻跟头呢?
4、咱们一起看看说的对不对呢?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动画演示,揭示原理。
(五)源于生活,丰富经验
是的,这种小球在胶囊里滚动带动胶囊翻跟头的现象叫做重心转移,生活中还有好多这样的现象,下面跟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
1、共同体验:抬起左腿,感知重量在右脚,抬起右腿,重量由右脚转移到左脚。
2、观看生活中重心转移的案例视频。
3、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经历过的重心转移的事例。
(六)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好多有关重心转移的事例,需要我们小朋友们去发现、去探索。
七、活动延伸:
在科技操作区提供各种大小不同的类似胶囊的空心物体及玻璃球、小钢珠、小子弹,宽窄、长短、高低不一的轨道等多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究。
八、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精心设计,大胆创新,自制了矿泉水瓶子的透明大胶囊、装进沙子配重的乒乓球及大轨道便于幼儿操作观察,在游戏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便于幼儿理解翻滚现象是由于重心转移而产生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主地观察、分析、判断,培养了它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非常高,对探究结果记忆非常深刻。孩子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悦的,激发了它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当然还有好多的不足之处,在活动当中语言还欠精炼,欠严谨,对幼儿的状况预设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应不断的学习历练,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导。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3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阅读活动,体验阅读的快乐。
了解故事内容,愿意大胆地表达和表现故事。
活动准备
大型图书1本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一起读书了,看看今天要读的这本书和我们以前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这本书好大)对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读一读这本好大的书。
(2)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你们看出来了吗?哦,从这本书的封面上我们就知道讲的是小青蛙、小乌龟、小宝宝和西瓜虫的故事。那讲得是他们怎样的故事呢,我们赶紧打开书看一看。
2、逐页阅读
(1)这是谁?小青蛙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我要翻跟斗咯!”小青蛙怎么说啊?(幼儿学一学)
小青蛙想把它翻跟斗的事告诉大家,声音轻了大家会听得见吗?那我们学着小青蛙大声地喊一喊“我要翻跟斗咯”好吗?(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喊“我要翻跟斗咯”。
(2)小青蛙准备翻跟头了,我们一起用力帮它喊一喊“一二三”。(集体喊“一、二、三”)
扑通,哎呀呀,翻歪了,小青蛙翻到了哪里?你们看小青蛙翻到河里,河水怎么样?(引导观察画面)河水溅得高不高?那小青蛙掉到河里的声音应该怎么样?我们再一起学一学青蛙翻到河里的声音:小青蛙掉下去啦!“扑通”(集体做一做动作,说一说)
(3)故事中的小青蛙在翻跟头,那小乌龟在做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赶紧往下看。
(看乌龟的图片)小乌龟在干什么?(翻跟头)它会怎么说?我们学着乌龟大声一点告诉大家。(我要翻跟头咯!)小乌龟要翻跟头了,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喊一喊“一二三”。
(4)看,“砰”的一声,小乌龟它翻成什么样了,谁来学一学?(请一幼儿做一做乌龟的动作)
小乌龟四脚朝天躺在地上,头好晕啊,爬不起来了!小乌龟在地上摇来摇去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幼儿集体一起做乌龟的动作:幼儿一起边摇边发出“咔嗒”的声音。)
(5)又有小动物要翻跟头了,我们快起来看看。
谁也来翻跟头了?有几条西瓜虫,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二”,有几条?这条西瓜虫会怎么喊?(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这条西瓜虫会怎么喊?(集体喊一喊)这条西瓜虫往这边翻,那条西瓜虫往这边翻,它们一起翻跟头会发生什么事?(猜)我们也帮他们喊一喊吧!(教师边做动作边说)“一、二、三”“啪”两条西瓜虫怎么啦?(幼儿个别回答)啊,不小心撞到一起了。那你们听见他们撞在一起发出了什么声音吗?我们也来做一做。(幼儿学一学,说一说)
(6)听!“我也来翻跟斗咯!”谁在喊呀?(猜)看,是谁在喊啊?(小宝宝)小宝宝要翻跟头了,我们帮他鼓鼓劲,一起喊一喊。(一起喊“一二三”)嘘,听听小宝宝翻跟头会发出什么声音。(教师做听的动作)你们听见了吗?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
(7)(出示爸爸接宝宝的图片)原来是怎么回事啊?(被爸爸接住了)哈哈,正好被爸爸接住了宝宝,宝宝心里怎么样?他脸上的表情怎么样?我们也来做一做!
(8)刚才我们读的这本书的名字叫翻跟头。大家一起读一读。(一起看封面上读一读)
3、完整阅读
你们想不想再读一读这本书上好听的故事?(教师读故事,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读)
4、结束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翻跟头啊?你们会象故事里的小青蛙一样翻歪了呢?还是象小乌龟一样翻得“咔哒咔哒”响呢?我们快去到外面翻一翻。(幼儿在空地上翻跟头)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自xx幼儿园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我将从说教材设计、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和活动过程这几方面来说课,希望得到各位老师、评委的指导。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出版的《幼儿领域活动教师用书》中班上
册科学领域。翻跟头对于孩子来说最熟悉不过,小胶囊也会翻跟头既贴近生活,易于操作的有趣活动,更适于大班的孩子来进行探究。于是我们改进了教育目标,增加探究材料,创新了教具,利用揭开“小胶囊”会翻跟头的秘密,展开探究,得出结论:重量和胶囊大小适中的球形物体,在胶囊内滚动会带动胶囊进行翻跟头的运动。激发幼儿善于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和探究科学的兴趣。
下面说一下本次活动的教法
二、教学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据此我们制定三维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理解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3.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身边事物现象的探究兴趣。
活动重点:探究发现小钢珠会让小胶囊翻跟头。
活动难点:理解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重心转移
三、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进行翻跟头游戏。
物质准备:小椅子下面材料筐第一次探究材料(轨道滑梯和装有不同东西的小胶囊)每人一套,第二次探究桌面材料每人一套,第三次探究大轨道和大胶囊共4套供幼儿分组游戏探究,ppt课件和视频及背景音乐等。
四、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法:本次活动我采取了比较法、观察法、和操作法和分组游戏法步步设疑,用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验证假设,我们还投其所好,利用播放动画视频直观感知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准确有趣。利用生活中重心转移现象的搞笑视频,更易于孩子们的理解。在这里我不是过多的强调该怎样做,如何做,更多的是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学法:幼儿通过分组合作游戏法、展示法、尝试法等进行观察、操作、记录,自主探究,把自己的猜想假设、探究结果展示,充分体验科学活动的迷人之处,满足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次活动的任务呢?我说一下本次活动的教学过程。本次活动在多媒体活动室进行,所需教具是多媒体设备、黑板、及本活次动的系列教具。
五、活动过程:
主要分为七个步骤。从激发兴趣、谈话引入到逐步的探究采用了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方式,逐步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前有了翻跟头的经验,提出老师这也有一个小朋友会翻跟头,引出小胶囊。之前还把不利于观察的卡纸轨道改成了易于观察的透明轨道,孩子们一下就被激发出兴趣。
(二)幼儿探究,引发猜想:在幼儿的小椅子下提供了材料筐,幼儿第一次探究,发现自己的小胶囊不会翻跟头,而老师的会翻从而引发猜想,引起悬念。并利用磁力吸填充大的猜想表格。
(三)动手操作,发现秘密:第二次探究,我们把原来的只有小铁球和小塑料球两种材料又增加了两种,砂砾模仿幼儿熟悉的药面儿,大米不是球形的,增加探究难度和乐趣。我们又将记录表改进为黑板展示的大记录表,形象鲜明的对比猜测和验证的结果,简单明了。便于得出结论是小铁球(小钢珠)让小胶囊翻跟头。
(四)拓展游戏,究其原理:就此得出结论还不能满足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到底小铁球是如何带动小胶囊翻跟头的呢?胶囊不但太小且不透明不好观察,我们又设计了大胶囊,用矿泉水瓶剪下上半部对接就成了,可里面的小球用什么呢?找不到大点的球体,我们就用乒乓球装进沙子增加了重量,这样就可以清晰的观察球体在胶囊中的运动轨迹。通过分组游戏的方式,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们又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视频揭示了重心转移的原理。使小结部分清晰易懂。
(五)源于生活,联系实际:知道了原理,还原于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如何将知识原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呢,我们利用单脚站立感知重量的落点,幼儿亲身体验重心转移,再加上生活案例视频,终于,孩子们联系到了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案例。
(六)幼儿小结,教师总结。
(七)区域投放,活动延伸:将这些玩教具放置区域活动当中继续体验探究。在之后的日子,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说:不光是圆的东西能翻跟头,他发现大车拉的钢材重心转移了也会翻车。还发现买来了小一号的钢球需要把胶囊也剪下一小点,才能让胶囊翻跟头。至此孩子们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虽然表达不够准确,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
六、活动反思:
亮点:活动使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结合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理解翻滚现象是由于重心转移而产生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主地观察、分析、判断,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非常高,对探究结果记忆非常深刻。孩子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悦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科学,并敢于大胆尝试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不足:在孩子们的眼里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分组探究时就有孩子提出胶囊翻跟头还跟轨道的坡度有关系,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在以后的活动当中还应考虑周全,多学习各种各类的知识、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