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2023-07-18

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他们在集体中常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等,这些行为阻碍了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一节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教育活动——合作力量大。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团结合作的重要。

  2、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合作的直接经验:培养合作精神。

  3、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到集体力量大。

  教学准备:

  1、悬挂果子的果树(果子有高有低),水果篮两个,果盘8个。

  2、各种易拉罐、塑料瓶、胶合板,彩旗两面。

  3、录音带,背景图一幅。

  教学过程:

  一、合作的重要

  1、教师:“秋天到了,教师带你们到果园里去摘果子。

  2、幼儿随音乐进入场地摘果子,教师引导幼儿合作摘。

  3、幼儿休息,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摘到高处的果子的?(引导幼儿说出每组摘果子的方式)

  二、集体的力量大

  1、教师请一名男孩,几名女孩把各自摘到的果子分类。

  2、提问:为什么男孩子分得慢,女孩子分得快?

  (男孩人少,女孩人多)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

  3、教师提议为水果盖储藏室。提问:工人叔叔是怎样盖楼房的?(引导幼儿说出大家一起干)

  4、教师提供材料,启发幼儿商量怎样用这些材料来盖楼房、

  5、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合作盖楼房(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团结合作

  幼儿游戏:抢救难民

  方法:幼儿分组蹲下,一个搂一个腰形成一条船,向前行进抢夺小红旗。

  四、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一起合作(拼、画、粘贴)。

  设计评析:

  这是一个充满人情色彩的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导入,自然亲切。

  教师巧妙地设计了秋天到了,带孩子们到果园里摘果子的情景,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游戏活动,体验感受。

  让孩子动脑筋想办法,摘到高处的果子,又去分果子,盖水果储藏室。这一连串的几个活动,使幼儿多次体验到大家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后又用游戏“抢救难民”结束游戏,再一次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三、材料丰富,真实形象

  课一开始,教师在墙面设计了一个非常大的树,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子,幼儿可分成几组一起去摘果子,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在为果子盖储藏室时,教师又为幼儿准备了多种材料,幼儿用这些材料能搭一个很大的储藏室,像真的一样,从而更加深了幼儿对活动的感受,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谜语的特点,引起对猜谜语的兴趣。

  2、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习按物体的主要特征来猜谜语。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重点:

  让幼儿懂得谜语的特点,并喜欢猜谜语。

  难点:

  让幼儿知道猜谜语要仔细听清楚每个字和每句话,并把几句话连起来想,因为谜面的每句话都是与谜底有关联的。

  活动准备:

  两只盒子,里面分别装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动过程:

  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对猜谜的兴趣。

  1、出示两只盒子,提问:每只盒子里都装着一样东西不能看怎么猜出里面的东西呢?

  2、告诉幼儿,老师要给大家念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讲一样东西,但儿歌中不讲出这样东西的名称只讲出它的样子,用处或者是颜色,声音和其他特点,这样的儿歌叫谜语。

  3、提醒幼儿仔细地听,听完后把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是什么东西。

  二、幼儿学习猜谜语。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2)先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儿到老师耳边来讲。

  (3)再次朗读谜语,并解释谜语。(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理解)

  (4)再请幼儿猜。(有意请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儿)

  (5)教师出示小青蛙玩具,分析谜语内容,帮助幼儿掌握猜谜的方法:第一句是讲小青蛙的爱好,第二句是讲小青蛙的叫声,第三句是讲小青蛙的住处,第四句是讲小青蛙的本领。

  (6)小结(巩固掌握谜语的特点):儿歌中的四句话都和小青蛙有关系,说出了小青蛙的爱好,声音特点和本领。但儿歌中并没有"青蛙"两个字,而是让小朋友猜,这就是谜语。

  2、猜一猜第二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看看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师解释"沾水"的含义。

  (3)请幼儿自己猜,猜出后到老师耳边说出来。

  (4)教师在桌上准备一盆水,再准备一块肥皂,一块方积木,一只小纸盒,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请大家评评他猜得对不对。

  (5)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谜语,并请幼儿一起告诉老师谜语讲的是什么东西

  (6)提问:你们怎么会猜出是肥皂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想法)

  (7)小结:这四句话中虽然没有肥皂这两个字,但把肥皂的样子和特点讲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师再请幼儿猜一则谜语,要求幼儿猜出来后不要用嘴讲出来,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来。

  (1)教师念谜语: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儿就去找。(教室内放若干只皮球)

  (3)找到的幼儿可以拍一拍,讲一讲,这个谜语说出了皮球的什么特点?

  (4)提问:你们为什么找皮球?除了皮球还能猜别的吗?

  三、分组活动:猜谜语

  1、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围坐成一个小圆圈。要求幼儿在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听完后动脑猜。猜出来后,小组内幼儿相互讲讲为什这样猜。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理解力差的幼儿理解谜语。

  3、教师每次朗读一则谜语,幼儿猜出后,就出示挂图,指导幼儿看看,讲讲。

  教师共提供三则谜语:

  丁零零,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

  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只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