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一样多》小班教案

2023-07-15

《变得一样多》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一样多的具体含义.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 小熊的一家”

  2.四只熊 衣服 裤子 椅子玩具等

  3.活动课件:变得一样多.

  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走线,进行线上游戏:找朋友 。

  2. 集体活动:

  1).变得一样多。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到小熊家去玩,你们想去吗?老师还为它们准备了礼物呢,请看:老师在工作毯上出示 4只熊排成一排,熊下面摆3间衣服。

  请幼儿观察。听,一只小熊在哭,它为什么哭呀?(他没有礼物)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熊,有几件衣服?哪个多,哪个少?讨论该怎么办?请幼儿用添上的方法, 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2).看老师还带来了其他的礼物,他们是什么?

  老师出示:3只小熊排成一排,下面摆上4件裤子。请幼儿观察、讨论,并尝试用去掉的方法让他们变得一样多。

  3).游戏:坐板凳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给每组摆放比幼儿多1—2个椅子或1—2个椅子.放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坐在椅子上,比一比,每组是幼儿多还是椅子多,怎样才能变得一样多.

  活动教师总结

《变得一样多》小班教案 篇2

  本次我设计的是小班数学活动《变得一样多》,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及教学后,觉得此活动有以下优点:

  一、选材来源于生活。

  本次活动以运木头和赠送礼物等为活动线索,引导孩子们用添一或减一的方法来使两个原本差一的两个数变得一样多。选材完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挖掘了幼儿生活中的寻常事和平常物,幼儿比较容易理解,也较感兴趣。

  二、目标制定合理。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促进幼儿发展,可操作性强。

  三、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从让幼儿感知5以内数的数量关系到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通过添上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四、教学方法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集中活动还是个别操作,教师通过多通道让幼儿来感知、体验和实践。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活动,情绪愉快,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教师亲和力较强,师幼融为一体,互动积极,体现了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求明确,符合数学活动严谨的特点。

  五、教具方便、实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底版,彩纸进行塑封后划了整齐的一些口子,方便幼儿将材料插在口子里面,那么幼儿数数、比较的时候就更加清晰,也便于检验时候的观看。同时,此底版不仅适用于这个活动,也可以在比较多少、一一对应等活动中运用。其次,就是装学具的“皮夹”值得一提,以颜色来区分每次操作的材料,同时每人一份材料装成一包,避免幼儿搞混材料,取放也更加方便。

  不足之处:

  此次活动虽说一直紧扣目标开展,而且目标基本达成,但是整个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底版操作不熟练

  虽说活动前幼儿已经操作过底版,但是却不是很熟练,因此在活动过程中,用了过多时间在插的上面,时间隐性浪费。

  二、幼儿座位过于靠近,材料混淆

  虽说准备了每人一包材料,但是在倒出来的过程中,由于幼儿位子比较紧,所以有的孩子就将材料混在了一起,造成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三、活动缺乏趣味性

  虽说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一直请孩子们进行操作,在反复操作中掌握知识。但是一次次的操作要求雷同,缺少了一些趣味性。

《变得一样多》小班教案 篇3

  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一和去掉一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此活动前,已经感知过5以内数量的多少,本活动我们再次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5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尝试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活动中,我首先采用生活中情境——排队做操导入,让孩子们看看两组小朋友是不是一样多,答案是肯定的“不一样多”。让孩子们想办法让两边的小朋友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其实就已经是新授环节了,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添一或去一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接着我又出示了本次活动的操作纸,让孩子们也用添一或者去一的方法使一组内的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最后一环节是一个提升环节,让还利用添二、去二或添三去三的方法把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也是为了《变成一样多》第二课时打基础。

  活动的优点:

  1、第一环节中以排队做操导入,让幼儿想办法把两边人数变成一样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把本次活动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孩子,在情景中学习孩子们更有兴趣,学得也快。

  2、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能不断地提醒幼儿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孩子们在提醒后,都能在操作纸上尝试运用两中方法进行操作。

  3、教师的回应比较积极,追问也比较有效。

  活动中的不足:

  1、在操作中大部分孩子都不动笔,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于是我走过去对他们进行指导,指导时我发现原来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不知道怎么去一个或添一个,孩子们之前没有去或添的经验,所以在第一环节新授时要告诉孩子怎么去怎么添。

  2、在交流操作环节时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思路,不要打断他们说话,打断他们的思维。

  3、在新授知识点的时候教师的思维不够清晰,语言有些啰嗦。 

《变得一样多》小班教案 篇4

  数学活动《变得一样多》。对于小班的幼儿已经能够通过数一数或者一一对应的方法对5以内的物品进行比较多少。本次活动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添一或者去一时的两种物品变得一样多。

  在本节活动中我先出示了4颗青菜和5只兔子,然后让幼儿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复习前一学时的比较多少。在核心环节让幼儿自己思考发现变得一样多的方法,在这个环节让幼儿了解添一可以换一个圆圈表示,去一可以用一个斜杠表示。最后通过操作让幼儿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纵观整节课,本节课上由于我想把时间控制在20分钟,因此在课上都是教师讲为主,没有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实际上本节课上孩子已经能够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由于我害怕放出去收不回来就控制了孩子的讲话的权利。比如在学习添一可以用一个圆圈表示时,我是现提出问题少一只怎么办呢?孩子回答:可以再增加一只小兔子。接着我就把话接过来:对,我们可以画一个圆圈来表示一只小兔子。在这个环节就没有给孩子表达讲述的机会,实际上可以这样表达:师:少一只小兔子怎么办呢?生:可以再加上一只小兔子。师:对的,你真聪明我们可以再加上一只小兔子,可是我们不会画小兔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呢?通过进一步的提问让孩子自己提出:以画一个圆圈来表示一只小兔子。对于去掉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讲解。

  另外,在幼儿出现错误资源时教师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发现,去解决。出现了错误资源说明孩子对这个知识点还不够理解,那教师就要让孩子去跳一跳,让孩子在对比对错的过程中发现怎么做。在操作环节教师在巡视的时候要做到对样本心里有数,对的样本有哪些,错的样本有哪些,在评价的时候就要突出差异资源,发现错误资源,交流的时候要让孩子呈现思维的过程,同时要关注下面小朋友倾听习惯的培养,同时生生之间也要有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