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2023-07-13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幸福的含义,体验蜗牛享受幸福的快乐。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结合自己理解的“幸福”创编诗歌。

  3.认识重点字词“蜗牛”、“幸福”。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有观察过蜗牛的经验。

  2.老师准备

  大图书、录音机、大字卡(第⑧页)、歌曲《蜗牛和黄鹂鸟》的音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

  2.歌里唱的是什么?你喜欢这只蜗牛吗?

  小结:蜗牛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你知道在它的眼中,什么事最幸福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的世界,感受一下它的幸福生活吧!

  二、自由阅读。

  将小图书发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观察理解画面内容。也可以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

  三、大图书阅读。

  1.幼儿看大图书听录音,欣赏诗歌一遍,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

  2.师幼共同阅读大图书。

  蜗牛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很幸福?教师出示大字卡“蜗牛”、“幸福”。

  3.教师小结:原来在蜗牛的眼中,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好,有自己喜欢的花,有温暖的家,所以它觉得自己号幸福。

  4.在你的心目中,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最幸福?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将其加以总结提升。四、体验式阅读。

  1.配乐诗欣赏,师幼一起感受故事中优雅、恬静、幸福的滋味。

  2.师幼一起朗读诗歌。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回忆并讲一讲自己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本次活动。

  附诗歌:

  《我是一只蜗牛》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

  我不羡慕高飞的雄鹰,因为地上有我喜爱的花。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

  我不羡慕快跑的骏马,因为泥土里有我温暖的家。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

  许多花儿位我微笑,我也很幸福,你知道吗?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诗歌资料,抒发对教师和幼儿园的热感情感。

  2、让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理解词语:搀扶、天涯。

  活动准备:

  诗歌挂图、录音磁带、录音机、幼儿阅读材料人手一份。

  指导要点:

  1、谈话引题:请幼儿对教师说句"悄悄话"。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后,向幼儿提问:诗中对教师说了哪些悄悄话?

  3、对较长较难的句子,教师作重点示范朗诵。

  4、启发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要求幼儿注意掌握诗歌的节奏。

  5、让幼儿用接龙或分句的形式朗诵。

  6、幼儿团体表演诗歌朗诵。

  活动延伸:

  作为幼儿在毕业典礼上朗诵的诗歌。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3

  诗歌《妈妈的心》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诗歌资料,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验妈妈对自我的爱,并明白了长大衣后该怎样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

  1.画一幅妈妈照顾自我的画,布置“亲情树”。

  2.面具。

  3.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4.钢琴曲磁带、画纸、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找妈妈

  1.师:“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让我们欢迎妈妈的到来!”

  在音乐声中,妈妈们头戴面具出场。

  2.师:“妈妈为什么头戴面具呢原先,妈妈要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找妈妈”。

  3.交待游戏规则:头戴面具,身穿同样服饰的妈妈站成一排,幼儿找到自我的妈妈回到自我的位置。

  二、妈妈讲故事。

  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诗歌《妈妈的心》

  1.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心》。让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下”。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资料: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妈妈的心很大呢从那儿看出来的(了解诗歌的基本资料)我饿了、我冷了妈妈是怎样做的

  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理解并记住诗歌资料,结合图示进行朗诵。

  (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

  4.启发幼儿谈谈“妈妈的心很大很大”表此刻哪里妈妈的心为什么会那么大并让幼儿理解最终一句:“我的心也要想妈妈一样大才装得下妈妈“的含义。

  5.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幼儿可结合课前画的画讲述。

  6、幼儿结合自我的画创编诗歌讲给妈妈听。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取创编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大胆地在团体面前表达自我的想法。

  2.尝试用“呲--地一按按钮,车子变得……”经典句式,大胆想象、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3.体验帮忙他人与理解他人帮忙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一幅,卡纸做的折叠式出租车一辆,小熊、蛋宝宝图片各一张。

  2.幼儿游戏用的动物胸卡(刺猬、长颈鹿、鱼、小熊、蛋宝宝各2个)。

  3.开汽车的背景音乐,塑料圈10个。

  活动过程

  一、猜想导入

  1.师:小猴新买了一辆出租车,可是它在送小动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于是它将这辆出租车进行了一番改造,这样就解决了许多问题。你们来猜一猜,它会对汽车进行哪些改造为什么

  2.师:小猴的车到底是怎样改造的,我们一齐跟着小猴的出租车出发,去看一看吧!

  二、创编故事(第1段)

  (一)创编人物对话。

  1.师:咦,前面是谁呀(出示小熊卡片)小猴会怎样邀请小熊上车呢幼儿模仿司机招呼顾客的语言。

  2.师:还能更热情点吗我们一齐来学一学小猴。(师幼共同表演)

  3.师:小熊说“好好好”。(用图片演示小熊上车)哎呦!小熊怎样了(车太小,小熊太胖了。)

  4.师:小熊还愿意坐车吗小熊会怎样说(你的车太小了,我要等大一点的车。)

  5.师:小猴却说“别急,包你满意”,小猴会怎样改造让小熊满意呢

  (二)欣赏精彩句式。

  1.师:小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它在车上装了一个神奇的按钮,只要一按按钮,“呲”的一下,车子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来试一试,一、二、三,呲--(教师打开教具车折叠部分,把车变大。)

  2.师:咦,车子怎样了这样,小熊愿意上车吗小熊坐在车上感觉怎样样

  3.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在座位上伸展四肢,放松一下。)哎呀,真舒服!

  4.师:此刻,谁来说说刚才小猴的办法(引导孩子讲出经典句式:呲--地一按按钮,车子变得……)

  三、创编故事(第2段)

  (一)创编人物对话。

  1.师:小猴厉害吧我们继续跟着小猴出发吧!嘀嘀嘀,又遇到谁了(出示蛋宝宝图)瞧一瞧,蛋宝宝怎样了

  2.师:看到蛋宝宝这么悲痛,小猴会怎样问蛋宝宝会怎样说我来当小猴,你们当蛋宝宝,我们来表演一下。

  3.师:小猴听了蛋宝宝的话又会怎样说

  4.师:蛋宝宝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它坐车有什么困难

  5.师:蛋宝宝会怎样说小猴会怎样帮蛋宝宝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点评时语言要丰富,如:这个办法很安全,这个主意不错,这样必须很舒服,你真是个聪明的小司机,等等。)

  (二)套用经典句式。

  1.师:小朋友想到了这么多好办法,那小猴是怎样办的呢小猴要按车上的神奇按钮了,我们帮它一齐按。一、二、三,呲--看一看,真的会变吗(打开教具汽车的车门)哇,跳出了一个圆垫子,瞧,蛋宝宝此刻怎样样了

  2.师:此刻谁能说说小猴的好办法幼儿讲述第二段故事资料。

  四、完整欣赏

  师:小猴动脑筋改造出租车,为小动物们坐车供给了很大的方便,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趣味的故事吧!(教师配乐完整讲述师幼共同编出的故事)

  五、语言游戏

  1.师:你觉得小猴怎样样教师觉得你们比小猴更聪明!小猴帮忙了小熊和蛋宝宝,名气更大了,很多动物都来坐它的车了,瞧瞧,谁来了(出示游戏用的5种动物胸卡)

  2.师:它们坐车会遇到什么困难小猴会怎样解决(幼儿相互讨论后个别发言)

  3.师:这么多动物要坐车,小猴一个人忙可是来,它就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想请小朋友来当司机,你们愿意帮忙吗请大家两个人一组,一个当司机,一个当乘客。乘客要说出自我会遇到的困难,司机要说出用什么办法帮忙乘客,乘客要等司机想办法解决了困难才上它的车。

  4.先请扮演乘客的小朋友来拿胸卡戴好,再请小司机握好方向盘,汽车要出发了。(音乐响起,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5.交流游戏中的创编。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你们是怎样玩的

  六、结束活动

  师:小司机带着你的乘客到外面去玩吧!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5

  【考情回顾】

  考察对象:五大领域的活动教案设计

  备课时间:20分钟

  【真题解析】

  我们以语言领域故事《乌鸦喝水》为活动案例,带领大家一起分析教案的撰写。

  一、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是一则有趣易懂的儿童故事,讲述了一种乌鸦再喝不到水的情况下,通过思考、尝试,最终喝到了水,故事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语言活动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活动的设计既要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不仅设计了图片教学等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又增加了引导幼儿复述故事的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雪中玩,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形成最大教学合力。

  结合我班儿童心理发展情况及爱看书,好模仿的特点,我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有趣且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并教育幼儿勤劳勇敢,做事不图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分析:在教案中,设计意图是第一个环节,但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并不要求考生一定写出设计意图,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及时间把握,灵活处理。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乌鸦最终是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

  2.能力目标:结合图片能够简单复述故事主要内容,并大胆进行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体验小乌鸦的聪明机智。

  分析:目标是试讲的导向,试讲的过程是为了达成活动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虽然试讲的过程是直接面对考官,但是教案是整个活动的保证。目标的书写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且保持幼儿的主体性一致。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可以大胆、用完整的话对故事主要内容进行复述。

  活动难点:体会参与活动且大胆表达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精美图书、故事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五、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部分

  《小乌鸦》 手指律动

  教师组织幼儿复习小乌鸦手指律动导入活动,引出活动主题——乌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昨天我们学习的小乌鸦手指律动么?和老师一起表演一下吧。

  (2)活动基本部分

  ①教师完整范读故事。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结合使用绘本,为幼儿完整范读《乌鸦喝水》故事。并在范读后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小乌鸦最后喝到水了么?它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呢?

  ②利用图片等形式,分段理解故事。

  教师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提问:“小朋友们,图片上都有什么呢?小乌鸦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教师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小朋友们,小乌鸦想了什么办法喝到了水呢?” 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动画片,使幼儿回顾整个故事,加深幼儿的理解。

  ③教师总结,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复述整个故事内容。

  (3)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美工区,引导幼儿讲故事高潮部分进行绘画表现。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故事内容画一画吧。”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回家讲故事内容分享给爸爸妈妈们吧。”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明白“一对”的含义,能说出生活中配合使用的两样东西,初步关注、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锁和钥匙实物

  2.挂图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开心吗?看到小朋友这么开心,有一对好朋友也来参加

  我们的游戏了,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谁?

  2.两个好朋友。

  (1)教师出示锁和钥匙实物。锁和钥匙说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

  幼儿:……

  (2)雨伞和雨鞋说他们也是一对好朋友,对吗?为什么? 幼儿:……

  3.谁和谁是好朋友。

  (1)教师出示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在故事里,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不是好朋友?为什么?

  (3)小鸟为什么说不和鸟笼是好朋友?它和谁是好朋友?(教师引导幼儿爱护小鸟。)

  (4)教师再次讲述故事一遍,并把幼儿说的好朋友自然的融合进去,使幼儿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4.寻找好朋友。

  (1)请幼儿说说:在我们班级里,谁是你的好朋友?

  (2)你们还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请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或“不对”来评判。

  5.结束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优秀的绘本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最好的载体。绘本的水平高于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如何让孩子的水平逐渐向绘本的知识水平靠近,老师和读绘本的人就是这中间的桥梁,孩子的认知水平向绘本的知识水平靠近的程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这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也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理论。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绘本《温情的狮子》是一部大奖章作品,它的情节跌宕起伏,它的感情深沉浓郁,非常符合大班孩子情感和认知的特点,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作为大班语言活动的一个载体。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充分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参加讨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3、感受哆哆和妈妈之间的美好感情,让幼儿体验到爱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回报。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感受哆哆和妈妈之间的美好感情,让幼儿体验到爱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回报。

  活动准备

  PPT、音乐、视频、图书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动物世界》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看一段动画片

  问:你们都看到了谁呀?

  大狮子是怎样的?

  小结:视频里狮子好凶猛呀,今天我要讲的是另外的一个狮子,它是一只温情的狮子,你们知道温情是什么意思吗?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只温情的狮子。

  二、完整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1、师:故事叫什么名字呀?

  小结:对了,你们说的很好,故事的名字叫做温情的狮子。

  2、故事里都有谁呢?还有呢?(警长)

  3、狮子的妈妈应该是狮子呀,怎么会是狗呢?

  小结:小狮子哆哆从小失去了爸爸妈妈,所以动物园里给它找了一只狗做它的妈妈

  4、让我们再来回头看看小哆哆,好不好?

  三、回顾绘本,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1、狗妈妈是怎么照顾哆哆的?

  2、哆哆长大了,被送到哪里去了?

  3、可是,哆哆开心吗?

  4、接下来,哆哆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5、哆哆找到了妈妈吗?他的妈妈怎么样了

  6、哆哆看到妈妈,对妈妈说了什么呢?

  那我们一起来抱抱,说说把。

  10、可是城里的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11、人们为什么要追赶着狮子,为什么要开枪?

  12、结果怎么样?

  小结:小朋友们,别难过了,狮子多多驮着狗妈妈飞到了天堂,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四、挖掘绘本,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故事里的狗妈妈爱着小哆哆,小哆哆也爱着狗妈妈,那你爱你们的妈妈吗?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

  2、你们说的真好,妈妈爱你们,你们也爱妈妈,老师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不过我的妈妈有些老了,我要好好的照顾她,你们愿意照顾你的妈妈吗?你们真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五、结束活动

  1、今天的故事讲完了,老师把这本故事书带来,你们想不想看?好的,我们两个人一起看。

  2、幼儿自由阅读绘本

  活动反思

  我觉得,优秀的绘本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最好的载体。绘本的水平高于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如何让孩子的水平逐渐向绘本的知识水平靠近,老师和读绘本的人就是这中间的桥梁,孩子的认知水平向绘本的知识水平靠近的程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这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也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理论。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绘本《温情的狮子》是一部大奖章作品,它的情节跌宕起伏,它的感情深沉浓郁,非常符合大班孩子情感和认知的特点,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作为大班语言活动的一个载体。

  1、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倾听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为孩子们充分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参加讨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感受哆哆和妈妈之间的美好感情,让幼儿体验到爱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回报。

  2、在过程当中,我先是完整的带领孩子阅读绘本,体验绘本中浓郁的母子感情,理解哆哆和妈妈之间这种深沉的 跨越种族的'母子情感,培养它们倾听的良好习惯。 第一遍阅读结束以后,已经完全激发了孩子们对母亲的感情,情绪体验也已经达到了很饱满的程度,主客体达到了充分的融合。这个时候我再带着孩子一起回顾故事的内容,给他们创造充分的讨论和语言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去回忆,去讨论故事的情节内容,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故事的情节,符合指南当中”给孩子创造机会,大胆表达”的教育建议,同时随机的用故事当中规范的语言去归纳他们的讨论结果,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感受规范语言的魅力。

  在故事结尾处,到底狮子哆哆和妈妈去哪儿了呢,作者神话般的让狮子驮着狗妈妈飞走了结束故事,结局充满了宗教色彩,这和我们中国的文化还有孩子们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没有过度的强化,只是告诉孩子们它们飞向了天堂,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一来尊重原著,二来抚慰孩子因为故事情节而受到伤害的心灵和情绪。

  3、大班孩子喜欢看图画书,反复看图画书,所以我在最后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图画书,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及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

  4、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我给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去回忆,去讨论故事的情节内容,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机会,拓展幼儿的经验。给予孩子们空间,想象的空间和充分表达的空间,真正达到了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5、在讲述的过程使用乐曲添加渲染氛围,绘本中的狗妈妈给哆哆唱的温情摇篮曲贯穿故事前后,是故事的主要线索。在搜索背景音乐时我觉得这一首《摇篮曲》特别动听和感人,也很经典,渲染出了温柔、慈祥的狗妈妈的形象,让孩子们感受那种静静的温暖。所以在故事中我两次引用了这一段《摇篮曲》,把这一故事线索“摇篮曲”加以强化。衬托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基调,温馨略带忧伤。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阅读技能得以提升,观察力、理解力进一步增强,喜欢猜想。《谁吃了我的苹果》是个侦探推理小故事,在“谁吃了我的苹果?”这个主题线下,老鼠执着且勇敢地寻找着答案,不断地坚持询问、推理让故事向前发展,满足幼儿求知好奇的心理,在跟随老鼠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每种动物的特点,调动着他们的经验与想象,在跟随小老鼠将案情调查到水落石出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过程。

  活动目标

  1.感受侦探绘本小故事的有趣,在仔细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大胆猜想、判断、积极思考的能力;

  2.感受小老鼠不怕困难,坚持寻找答案的品质。

  重点难点

  根据画面信息,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判断、积极思考是谁吃了苹果。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绘本中动物形态特征已有初步了解;

  2.希沃课件、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ppt1),引出课题。

  1.你们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哭呢?

  (在哭的小老鼠,被吃掉的苹果,小铲子)

  2.幼儿猜测、表达小老鼠难过的原因。

  师:到底是不是你们说的那些原因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这本书的名字叫《谁吃了我的苹果》(出示书名)

  (析: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很多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识字班学习,会认识很多文字),为避免孩子们直接认字而对画面不予观察,我先隐去了封面上的书名及绘本画面文字内容,以促使幼儿能认真观察画面,大胆猜想,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待幼儿观察后再出示出名。)

  二、结合课件与自主阅读,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想,了解故事情节。

  1.欣赏ppt2、3、4,感受小老鼠从惊喜到失望伤心的心情;

  1)小老鼠吃到苹果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没有吃到苹果?

  (苹果掉到洞里去了,苹果掉落的路线..)

  2)苹果掉到洞里去了,小老鼠要怎样才能拿到苹果呢?

  (析:鼓励幼儿帮助小老鼠想办法拿出苹果,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激发幼儿关心帮助小老鼠的情感。)

  3)地洞挖好后,小老鼠发现苹果不见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它会怎么做?

  小结:小老鼠辛辛苦苦挖了条地洞,却发现苹果不见了,它觉得很失望很难过,于是,它决定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谁吃了这个苹果。

  (析: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小老鼠的表情,想象老鼠发现苹果不见了的心情,并结合音乐渲染,感受小老鼠从惊喜到失望伤心的心情。)

  2.教师导读,了解不是长颈鹿吃掉苹果的原因。

  师:小老鼠遇到了谁?你觉得是长颈鹿吃了苹果吗?为什么?

  (析:这一环节采用教师导读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长颈鹿的形态特征判断不是长颈鹿吃了苹果,使幼儿明白需要通过观察画面的细节,捕捉画面信息,进而进行推理判断的策略,为下文的自主阅读观察判断做出榜样,若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推理类绘本故事,这个环节很重要。)

  (长颈鹿:“我的脖子虽然很长,可是,要把头伸进那么深的洞里,我的腿必须张得很大很大,脖子才能低下来。这样,我得先学会劈腿才行!”)

  3.自主阅读绘本,认真观察画面,了解小老鼠寻找“吃苹果者”的故事情节;

  1)幼儿自主阅读绘本,跟随小老鼠一同寻找“吃苹果者”。

  要求:a.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b.仔细观察画面,认真思考,是不是它吃了苹果?为什么?

  c.时间:5分钟。

  2)师与幼儿讨论他们的发现,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看法。

  (析:这个环节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测、判断是不是这只动物吃了苹果。)

  3.借助课件,验证答案;

  1)小老鼠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觉得是它吃了苹果吗?为什么?

  (析:鼓励由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不急于揭示答案,待幼儿都表达了看法并说明原因后,运用绘本故事录音揭晓答案,音频的运用,使幼儿能更专注、认真倾听,能很好地明白不是这只动物吃掉苹果的原因。)

  3)小老鼠为什么确定是大象吃了苹果?

  (析:运用ppt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幼儿直观的观察苹果虫提供的线索:苹果掉落、长着白色长角的大嘴怪物、粗壮的大腿像会移动的柱子。从而引导小老鼠找到了答案:大象用长鼻子吸出苹果吃掉了。老师适时进行小结,感受小老鼠不怕困难、坚持寻找答案的品质。)

  小结:老鼠不怕困难,坚持寻找答案,为小老鼠点赞。

  三、经验分享: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坚持的事情。

  (析:作品中小老鼠不怕困难,坚持寻找答案的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个环节例举了幼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去坚持克服的事例,孩子们容易产生共鸣,从而给孩子们一个种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遇到问题时要不怕困难,要学会坚持。学会了不怕困难与坚持,你们会越来越棒的。)

  四、延伸阅读:

  小老鼠在找到吃掉苹果的大象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它是怎么判断那些动物有没有吃了苹果呢?明天小朋友去阅读区看看吧。

  活动总结活动反思:

  1.首先,为更好的达到预定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实际,进行了课件制作与活动预设:

  1)活动预设:

  1、苹果丢失——案件的产生;

  2、自主阅读寻找答案的过程;

  3、师幼共同验证答案。

  2)课件制作:没有过多动画、音效等,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想。运用希沃放大镜重点观察:苹果,老蛇、鳄鱼、长臂猿的形态特征,及小虫提供的线索图。

  3)同时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很多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识字班学习,会认识很多文字),为避免孩子们直接认字而对画面不予观察,我先隐去了封面上的书名及绘本画面文字内容,以促使幼儿能认真观察画面,大胆猜想,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待幼儿观察后再出示出名。

  2、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能认真观察画面,想象,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宇楠小朋友观察到鳄鱼的嘴巴太大,塞进洞里太紧了,不能张开嘴巴吃苹果,有的孩子观察到蛇吞下苹果后,身子变胖了,卡在洞里出不来,杨秀婷、陈星佑小朋友判断是大象用鼻子吸出苹果吃了它,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多小朋友的赞同,可是,当苏子恒小朋友说是小虫吃了苹果了,很多小朋友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只有秀婷小朋友坚持自己的判断,认定是大象吃了苹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推理类的绘本,对那些动物的形态特征虽然有所了解,但要提升到运用这些特征去判断问题,显然难度加大了,所以会觉得别人说的也很有道理。

  3、课后反思:另外,深入解读、挖掘绘本,我们会挖掘更多隐藏着的的教育价值,比如这个绘本《谁吃了我的苹果》:

  1)有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小鸟和鳄鱼,鼹鼠...

  2)努力了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3)回过头来,帮小老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孩子们想到的办法里面就会有遮盖住洞口等的方法...

  4)谈论假如你是小老鼠,发现苹果没有了,会如何侦察呢?当然,一个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次活动我主要抓住一个主线“寻找吃苹果者”进行开展活动。所以本次活动也可以说是这个绘本的第一课时,可以延续开展第二课时。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改变纸飞机的摸样,观察他们不同的飞行现象。

  2、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并大胆猜测原因。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激发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白纸一张,提问:这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可是使这张纸飞起来呢?

  让幼儿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幼儿看图,折纸飞机。

  1、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方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折纸飞机,这样纸就可以飞起来了,现在老师带来了折纸飞机的示意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出示挂图,鼓励幼儿按照图示折飞机。

  3、我们一起来看看纸飞机是怎么样折的?将纸折成纸飞机真的能让它向前飞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样折纸飞机。

  首先第一步我们把纸对折后翻开。

  第二将左右两角向内折。

  第三折好后我们再对折一次。

  第四对折后,我们再向外对折。

  将纸折成纸飞机真的能让它向前飞吗?

  4、小朋友你们知道怎么样折纸飞机了吗?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折纸飞机。

  三、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自己看图折纸飞机,在对折的时候一定要折平整。这样飞机才能飞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鼓励幼儿试飞自己折的飞机并发现问题。

  1、鼓励幼儿试飞自己折的飞机。

  小朋友,试一试你的飞机能飞起来吗?

  请你们几个人一组进行比赛,看谁的飞机飞得更远?

  2、想一想如果要使我们的飞机飞得远,可以用什么办法?

  五、让幼儿尝试改变飞机。

  1、如果我们将飞机的机翼改变一下,飞机飞起来会怎么样?你想怎么样改变飞机的机翼呢?

  2、让幼儿集体思考。

  3、你将机翼变成了什么样子,你觉得改变成这样,飞机飞起来会怎么样?让幼儿进行飞机飞行比赛。

  六、引导幼儿继续思考。

  今天我们玩了纸飞机的飞行游戏,其实在玩纸飞机的游戏中还有许多秘密,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探讨一下。

  2.常见样式的折纸飞机的技巧有哪些?

  一种:这种纸飞机是小时候最经常折的(如上图),这种纸飞机最重要的技巧便是保持两翼的平衡。

  这种纸飞机的折法比较简单。首先,选择一张偏长方形的纸,将纸张的宽对折,将一边的两个角折向中线,对齐。

  其次,将折好的角沿着本身的横线对折,角向右边。然后,在重复第一次的动作,吧多出来的角扣向中线。

  最后,沿着中线对折,这款简单的纸飞机就制作好了。第二种:平头纸飞机的制作。

  首先,平头纸飞机选用的是正方形的纸张,与之前的一样,将纸张对折形成折痕。然后将相邻的两个角向折痕折进去,注意对其。

  然后,再这基础上再对折一次。其次,将左边的顶角向右边进行翻折,再将纸张向后翻折。

  用两边的纸张向下进行折叠。最后,再将之前的面以一半的面积再向上折成一个平面。

  这样一个简单的平头飞机就制作好了。第三种:大头纸飞机的制作。

  首先,制作大头纸飞机我们要选择长方形的纸张来做基础。与之前的第一个步骤一样。

  将纸张对折,在纸张的中间留下折痕。然后把纸张的左上角向下翻折。

  注意,角度都是在45°角左右。将纸张的左下角向上翻折。

  其次,将折过的纸张的左顶角向右边折叠。全部完全的对其,折死。

  然后接着将折纸的两个底端向下折叠,注意折叠的地方要对其。最后,在向下的底边上有一个角,将角回折向上,这个幅度是小幅度的,折好后,则会形成一个平齐的角度,很漂亮。

  再将两边的机翼向上拉起,这就是简单的大头纸飞机啦。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这节活动选自大班主题六《开心大王》中的一节语言活动《快乐的小公主》。通过图片、挂图让幼儿自由发言谈快乐,一方面能综合和交流幼儿的智慧和创造,再使师幼之间围绕教学目标来检验幼儿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为别人付出,同时自己也能感受快乐,把自己快乐的心情传递给所有的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2、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表情娃娃图片、教学挂图、《快乐的小公主》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律动《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教师出示表情娃娃,围绕“什么时候你最快乐”进行谈话,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表情娃娃?说一说为什么?回想自己什么时候会出现笑的表情?为什么不喜欢哭脸娃娃?回想什么时候会出现哭的表情?当自己不高兴的时候是怎样使自己高兴起来的?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经常不开心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快乐起来。

  2、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于快乐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边讲边提问:

  (1)小公主为什么不快乐?你能想办法让小公主快乐吗?

  (2)小公主送给小老鼠金手镯,它们会当成什么?会怎么玩?

  (3)小老鼠是怎样玩呼啦圈的?请小朋友学一学。

  (4)小老鼠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小老鼠那麽高兴,小公主的心情会怎样?

  3、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讨论

  (1)水晶宫殿和彩色房子,小公主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小公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金手镯、金耳环都送给小老鼠当呼啦圈玩?它是怎样的一位小公主?

  (3)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4、引导幼儿说说如果自己不开心,能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呢?

  5、活动延伸:

  老师鼓励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