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教案设计

2023-07-13

小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并讲述表演的内容;

  2、学习词语:突然、削、妈妈给孩子喂药,是幼儿知道爸爸妈妈很爱他们,要尊敬和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教学准备:

  1、活动前,和幼儿一起谈谈爸爸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

  2、请大班幼儿练习表演《爸爸妈妈真爱我》

  3、道具:床、桌椅、积木、体温表、水果、药等。

  教学过程:

  1、请大班幼儿表演《爸爸妈妈真爱我》,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大班的三位哥哥姐姐为我们表演节目,小朋友看看是在什么地方?故事里面有谁?”

  2、大班幼儿完整表演,幼儿观看。

  提问: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

  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第二次表演;分段表演。

  第一段:“小东突然怎么了?”(头疼,学习词:突然)

  第二段:“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妈妈一摸小东的头说“很烫”,叫爸爸那体温表给小东量体温。)

  “量好体温怎么办呢?”(妈妈倒水给孩子喂药。学习短句:给孩子喂药,爸爸削梨子,学习词:削)

  提问:小东的爸爸妈妈关不关心小东?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也像小东的爸爸妈妈一样关心你,你们的爸爸妈妈怎样关心你们的?

  4、将幼儿描述的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事情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幼儿的角色扮演中,引导幼儿象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关心小娃娃。

小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教案设计 篇2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父母,爱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为此安排了本课课文,内容是父母给小兰过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课文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

  本课与下一课同属“孝亲敬长”德目,本课侧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侧重孝敬祖辈的教育,两课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们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等。但是父母与祖辈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这两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课的不同之处。

  课文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有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学生例举出一些具体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行为目标教学。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四点。

  1.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的情感,不仅要情理交融,还要请行结合,以情促行,以行表达情意。

  2.本课教学要加强行为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往往有了一定认识,有了情感,但不知该怎么做,或上课激动一时,下课行动依旧。本课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情感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为要求去做。

  3.本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发现好的典型,以学生身边榜样的真人真事打动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使教学加强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往做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多地摆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孝亲敬长”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级体现一个重点,安排五课时,一些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以后各年级仍要进行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一教育时,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认真体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学的有关要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我爱爸爸妈妈》。

  2.音频: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

  3. 文本资料:《小明和妈妈》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学生讨论着回答问题。

  过渡语:好,刚才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爸爸妈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记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父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汇报。

  教师小结:父母爱我们的差不多,不爱我们的有两点不同意见,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你们的行为。噢,这个问题比较点型,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认为不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左边,你们是反方,认为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右边,你们是正方。我(教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正方同学发言。

  展示拓展资料中的《小明和妈妈》

  故事中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难道说妈妈不爱他吗?其实可能正相反,就是妈妈太爱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他,但当时打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但我方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方同学发言。

  正反方激烈地辩论。

  教师小节:正方同学的那个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学说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爱孩子的行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错误。但我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来给大家看一段动画,大家来评一评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演示动画:我爱爸爸妈妈 下载

  教师小结:小兰把蛋糕给妈妈吃,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说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同样的爱献给父母呢?那现在就请各组说一说怎样把爱献给父母。

  板书:理解爸爸妈妈

  三、怎样爱父母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播放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同学做得一样好。

  教师小结: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学们也都做到了。在家里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要叫爸爸妈妈; 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

  板书:爱爸爸妈妈

  四、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始终坚持不懈地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五、探究活动

  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五、结束语:

  希望每个同学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小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教案设计 篇3

  教育意图: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亲子的甜蜜和默契。

  2、尝试用符号记录自己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并胆讲述记录内容。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懂得自己长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6、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7、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一组亲子的照片,视频转换仪,记录卡,笔等。

  活动过程:

  一、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1、听录音引出爸爸妈妈。(内容见面)

  2、欣赏照片。照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二、我的爸爸妈妈。

  1、教师记录自己的爸爸,主要内容是身高、属相、工作以及一起玩时最开心的事情。

  2、教师和幼儿讨论记录妈妈的符号并加以记录。

  谁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长得高吗?爸爸(妈妈)的属相是什么?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人是谁?

  3、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画下来的爸爸和妈妈。

  4、个别幼儿根据记录卡有顺序地向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三、我爱爸爸妈妈。

  1、胆地将自己的甜蜜与他人分享。

  2、倾听录音,体验温馨的亲子情感。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使孩子懂得了“爱”的含义。本活动以幼儿为主题这一准则表现的最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幼儿自己去感知、体验,同时,给孩子自由活动,勇于发言,胆想象的空间,教师主要运用多种途敬让幼儿感知父母的爱,教师巧妙地又把幼儿引导到:你对父母的爱,最后,给爸爸妈妈制心卡。并用唱歌表演的方式来延伸对爸爸妈妈的爱。此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语言精炼,紧紧围绕主题教学。

小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教案设计 篇4

  设计意图:我国当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长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部分孩子只知受他人之爱,而不知付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感恩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活动主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爸爸妈妈给贝儿过生日那天,贝儿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这个故事所透视的内涵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家长往往是忘记或舍弃自己的生日,而给孩子的是隆重的生日,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切容易接受。

  活动目标: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 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的情感,愿意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课件:《我爱爸爸妈妈》;故事磁带:《看谁做得好》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在这个世界上谁是你们最爱的人?你们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小朋友,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呢?

  师:好,刚才所有的小朋友都说到了爸爸妈妈,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帮助记录。

  2、讨论孩子说的哪些体现出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哪些是不爱我们的?

  师:爸爸妈妈爱我们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给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还带我们到外面去旅游……但爸爸妈妈打孩子是否表示他们就不爱我们了呢?让孩子进行讨论,爸爸妈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打我们的?

小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教案设计 篇5

  教学意图

  教育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每一位父母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我们班的每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我们在享受着他们对我们的爱,同时作为孩子,我们也要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爸爸妈妈的爱。板书:爸爸妈妈,我爱你

  二 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1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吗?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好多找一些学生说一说。让他们能深刻体会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

  学生说完后,教师总结。并讲故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爱。

  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的时候,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一片空间,让自己的孩子得救了,而这位母亲却因此失去了胳膊。

  另一个故事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在过马路时,突然迎面过来一辆汽车,眼看就要撞上孩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母亲冲了上去,儿子得救了,而母亲却失去了两条腿。

  总结,这两位母亲在自己的孩子受到生命危险时,不惜牺牲自己而挽救自己孩子。我相信如果你遇到同样的情况,你的父母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2 说说自己是怎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你们都得到了父母对你们的爱,那么你们又是怎样去爱他们的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这些你还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够好,那么你今后准备怎样去做呢?

  三 总结

  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你对爸爸妈妈的爱吧,让他们永远露出灿烂的笑脸。然后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只要妈妈露笑脸》。

  四 课外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说一句表示你对他们爱的话,并做一件能表示你对他们的爱的一件事。

  课后反思

  我最近刚看过一本书《感悟母爱》,可能是受这本书的影响,也可能母亲的爱更直接,更让人感觉到,所以这节课的内容虽然是爸爸妈妈的爱,倒不如说是妈妈的爱。因为学生不管是说对自己的爱,还是去爱他们,好象都在说妈妈,很少说到爸爸。不过,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感觉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我让学生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时,刚开始他们好象不知从何说起,直到有几个学生从平时的生活中说到这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时,有更多的学生好象才开始体会到一点小事就能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的爱。我想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才能更珍惜这份爱。然后我让他们说说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他们说的都很好,最起码我认为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而且能做到的,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主动给他们倒杯水;还可以给他们捶捶背。还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还有一个女孩子的想法也很不错,可以把对爸爸妈妈的祝福之类的话做成一张卡片送给他们。下课的时候,我看到不少孩子迫不及待的拿出纸在认真的写着什么。我想他们的父母看到一定很开心,很幸福,我有一点担心的是,他们能否把这种爱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