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二十七 职官九
内给事:周礼内小臣之职,掌王后之命,后出入,前驱。后汉少府有给事黄门,掌侍左右,止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以下众事。自魏晋至於梁陈无其职。后魏有中给事中,后改为中给事。北齐中侍中省有中给事中四人。炀帝改为内承直。大唐复为内给事,置八人。
内谒者:后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三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内侍省有内谒者监六人,内谒者十二人。大唐因之。
内寺伯:周礼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隋内侍省有内寺伯二人。大唐因之。
掖庭局令:秦置永巷,汉武更名掖庭,置令,掌宫人簿帐、公桑、养蚕及女工等事。后汉掖庭令掌后宫贵人采女,又有永巷令,典官婢,皆宦者,并属少府。大唐置二人。
宫闱局:令二人。隋置令,掌宫内门閤之禁及出纳神主,并内给使名帐、粮廪事。大唐因之。
奚官局:令二人。齐、梁、陈、隋有奚官署令,掌守宫人、使药、疾病、罪罚、丧葬等事。大唐置二人。
内仆局:令二人。后汉有中宫仆,掌车舆、杂畜及导等。大唐置二人。
内府局:令二人。汉有内者局令。隋曰内者。大唐为内府,置令二人,掌内库出纳、帐设、澡沐等。
○少府监
(监 丞 主簿 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等五署 暴室等丞)
少府,秦官。汉因之,是为九卿,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应劭曰:"山海池泽之税,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颜师古曰:"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也。"天子曰少府,诸侯曰私府,汉时官有私府长,掌禁钱。后光武改属司农也。王莽曰共工。)后汉少府卿一人,掌中服御之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朝贺则给璧。(后汉东平王苍为骠骑,正月朔朝,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时阴就为少府,贵傲不奉法,漏将尽,而求璧不得。苍掾朱晖,遥见少府主簿持璧,乃往绐曰:"试请睹之。"既得而驰奉之,就复以他璧朝。绐,徒改反。)凡中书谒者,尚书令、仆,侍中,中常侍,黄门,御史中丞以下皆属焉。(孔融字文举,以将作大匠为少府。)晋制,银章青绶,五时朝服,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哀帝末,省并丹阳尹,孝武复置。宋少府领左右尚方、御府、东冶、南冶、平准等令、丞。齐又加领左右银锻署。梁少府为夏卿,位视尚书左、右丞。陈因之。后魏少府谓之六卿,(以少府、宗正、太仆、廷尉、司农、鸿胪为六卿。)至孝文太和中,易制官品,遂改少府为太府。北齐无少府,其尚方等署皆隶太府。至隋炀帝大业五年,又分太府为少府监,置监及少监,复领尚方、织染等署,后又改监、少监并为令。大唐武德初,置军器监,废少府监。贞观元年五月,分太府中尚坊、织染坊、掌冶坊署,置少府监。龙朔二年,改为内府监,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为尚方监,神龙元年复旧。监一人,(总判。)少监二人,(通判。初少监一人,太极元年加一人。)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等五署。(开元十年五月,於北都置军器监,至二十六年五月废。)
丞:汉有六人,后汉省五,而有一丞,其后历代皆一人。(山公启事曰:"中郎卫昱,往为少府丞,其有损益。")大唐置四人。
主簿:晋置二人,自后历代一人,大唐有二人。
中尚署:周官为玉府。秦置尚方令,汉因之。后汉主作手工作、御刀剑、玩好器物及宝玉作器。(宦者蔡伦为尚方令,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代法。)两汉又有考工令,主作兵器,其职稍同。(考工令作兵器,兵器成则传执金吾入武库。及主织采诸杂工,初属少府,中属主爵,光武时属太仆。)汉末分尚方为中、左、右三尚方。魏晋因之,自过江,唯置一尚方,哀帝以隶丹阳尹。宋武帝践祚,以相府作部配台,谓之左尚方,而本署谓之右尚方,并掌造军器。又以相府细作配台,即其名置令一人,隶门下。孝武大明中,改曰御府。(御府,二汉已有之,典官婢作亵衣服补浣之事。魏晋犹置其职,江左乃省焉。)后废帝初,省御府,置中署,隶右尚方。则汉之考工令如宋之尚方令,尚方令如宋中署矣。齐置左右尚方令各一人。梁有中、左、右尚方。北齐亦三尚方,隶太府。隋炀帝分隶少府。大唐省"方"字,有中、左、右三尚署,令、丞各一人。(中署掌宫内营造杂作,左署掌车辇、繖扇、胶漆、画镂等作,右署掌皮毛胶墨杂作、席荐等事。开元以后,别置中尚使以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