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要》唐会要卷二
宰相二十三人。萧仿。崔彦昭。郑畋。卢携。王铎。李蔚。郑从谠。崔沆。豆卢瑑。王徽。裴澈。萧遘。韦昭度。郑昌图。杜让能。孔纬。张浚。韦保衡。赵隐。刘邺。裴坦。刘瞻。刘崇望。
使相六十人。王铎。郑从谠。高骈。李可举。王重荣。李克用。陈敬瑄。朱玫。孙惟晟。李匡威。张均。王敬武。陈儒。钟傅。李鋋。李茂贞。朱全忠。王处存。东方达。令狐绹。杜悰。路岩。曹确。杜审权。赵隐。李蔚。韦昭度。郑畋。李都。崔安潜。周宝。张允伸。王镕。刘邺。王重盈。王行瑜。李罕之。李昌言。李昌符。齐克俭。齐克让。杨师立。朱瑄。满存。乐彦贞。刘巨容。诸葛爽。赵德諲。李思恭。时溥。安师儒。周岌。秦宗权。曹金正。杨守亮。杨守忠。杨守信。顾彦晖。顾彦朗。曹诚。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于东内。(以其日为嘉会节。)十三年壬辰四月。封寿王。名杰。干符四年丁酉。遥镇幽州。文德元年戊申三月。立为皇太弟。监国。改名敏。翌日。即位。改名晔。(年二十二)大顺元年庚戌正月。上尊号曰圣文睿德光武宏孝皇帝。天佑元年甲子八月。梁王密令蒋元晖等弒于东都椒殿。(年三十八。)葬和陵。(在河南府缑县界。)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哀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柳璨撰。)谥册文。(右仆射平章事裴枢撰。)谥议。(太常卿王溥撰。)年号七。(龙纪二年。改大顺。大顺三年。改景福。景福三年。改干宁。干宁五年。改光化。光化四年。改天复。天复四年。改天佑。)
宰相二十五人。韦昭度。孔纬。杜让能。张浚。刘崇望。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王抟。崔胤。李磎。陆扆。孙偓。郑綮。朱朴。崔远。裴贽。裴枢。王溥。独孤损。柳璨。陆希声。苏检。卢光启。韦贻范。
使相三十九人。李鋋。张全义。孙惟晟。王重盈。钱镠。罗宏信。李罕之。雷满。王建。赵匡凝。成汭。孙德昭。周承诲。李匡威。杨守信。张均。李磎。赵德諲。崔安潜。董彦弼。徐彦若。韦昭度。王镕。王处直。陈敬瑄。朱瑄。时溥。王珙。杜洪。刘崇望。朱全忠。李思恭。王行瑜。李茂贞。王抟。杨守亮。杨守忠。顾彦朗。杨晟。
哀皇帝讳柷。(昭宗第九子。母曰积善皇太后何氏。)景福元年壬子九月三日。生于大内。(以其日为干和节。)干宁四年丁巳封辉王。名祚。天复三年癸亥二月。拜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佑元年甲子。昭宗崩。翌日。蒋元晖矫遗诏。以帝即位。改今名。(年十三。)天佑四年丁卯三月。禅位于梁。梁奉帝为济阴王。迁于曹州。明年二月。遇害前刺史氐叔琮之第。(年十七。)葬济阴之定陶乡。谥曰哀皇帝。(后唐明宗初就故陵置园邑。有司请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中书复奏据少帝行事。不合称宗。存谥而已。知礼者亦以昭宣之谥非宜。)年号一。(尽天佑四年。)
宰相六人。裴枢。独孤损。崔远。柳璨。张文蔚。杨涉。
使相十三人。王师范。钱镠。韩建。张全义。王镕。罗绍威。刘仁恭。朱全忠。王处直。李茂贞。赵德諲。王建。赵匡凝。
杂录
大历十四年七月。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上言。高祖至肃宗七圣。庙号尊号。文字繁多。皇帝则悉有大圣之号。皇后则尽有顺圣之名。使言之者惑于今。行之者异于古。请高祖以下累圣谥号。悉取初谥为定。谨按旧制上谥号。高祖为武皇帝。太宗为文皇帝。高宗为天皇大帝。中宗为孝和皇帝。睿宗为圣真皇帝。元宗为孝明皇帝。肃宗为孝宣皇帝。其庙号如故。仍请准汉魏及国朝故事。于尚书省议定奏御。乃令尚书省议之。时以谥号前后繁多不经。儒学之臣。思改者久矣。会真卿上奏。皆谓必克正焉。而兵部侍郎袁?。官以兵达。不详典故。乃上言。陵庙中玉册既刊矣。不可轻改。遂罢之。?曾不知陵中玉册。实纪其初号。后虽追尊。而册文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