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上,高。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 悳 "。据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 悳 "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 悳 "引申而來的。德,從彳、 悳 。彳,音"次",本義行走; 悳 ,音"得",《說文》意內得於己,外得於人(表示個人品德好,做事又很得人心)。而一般人的說法:德,通"得"。但"得"似指獲得外物;"德"卻包含著個人的修養与品行。上德,指道德高尚的人。不,表示否定。不德,似言不認為自己有"德"。
為而以為:,"無"的古文奇字。為,當指個人的行為,《老子》中的"為"似有"做作"的意思。為,當指人處於一种無所作為、無所表現的狀態。以,是用的意思。
仁:仁愛,親愛。
義:權威,威嚴。
道:本意指"前途"、"道路",但老子所說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規律,它是天地万物生存与發展的、博大而無限的空間(其具体的涵義在《老子》書中有多次描述)。
泊:漂泊、漂浮。
華:繁華,浮華。
亓:即"其",甲本上半部(從"上德不德"到"恒与善人")皆用"亓"(個別地方除外),下半部(從"道可道"到結束)皆用"其"。"亓",從"一",從"丌(下基)",似有其特定意義。
皮:外表、表面。乙本為"罷"。或通"彼"。
一:最小的正整數。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或最原始的、單純的狀態。
:即"靈",靈通。
浴:山澗,山谷間的流水。
胃:通"謂",說。
天毋已清將恐蓮:毋,不可,不使。蓮,甲本缺,通行本為"裂",從乙本補,似指完結、毀滅。
發:爆發,震動。
渴:枯竭。
:甲本原缺,從乙本補。通"厥",摔倒、失敗。
:即"基"。
孤、寡、不:,通"",庄稼和糧食的總稱。孤、寡、不,為古代帝王、諸侯的謙稱。
与:參与、給予。這里似指人的行為与表現。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是故,所以。祿,通"碌"。祿祿,珍貴的玉石。硌,音"洛",大石頭。硌硌,奇的石頭。
堇能行之:堇,通"勤",努力,盡力。行之,竹簡本作"行於丌中"。所以"行之",不是行"道"的意思,而是實行、行動。
建言:立言,确立精要可傳的詞語。
明道如費:費,消耗、放。意指明白"道"好像有所放。
夷道如類:夷,從大、弓,像人拉弓的形象。夷道,似有模仿、學習或為(表現)"道"的意思。類,相似,同類,這里似指大的物体。意指模仿"道"好像与"道"的形象相似。
建德如揄,質真如愉:此句帛書甲本全部殘毀。揄,竹簡本、乙本亦殘缺此字,据河上公本補(其它通行本有的作"偷",有的作"輸")。從手、俞,音"愉",似指引入、創造。質真如愉,竹簡本殘缺"質",作"貞女愉",乙本僅存"質",通行本作"質真若渝"。這里參照通行本、竹簡本校為"質真如愉"(真,不校為"貞",是為了与帛書本上、下文統一)。愉 , 不作"渝"(渝,有改變、變化之意,不符合"質真"的本意),從心、俞,本意喜悅,這里似指開心或心情開朗(符合老子自然、無為的思想)。
禺:甲本原缺,從乙本補。禺,獸名 , 一种猴。這里意指不正常的形狀。
免:甲本原缺,從乙本補。通行本作"晚"。竹簡本作"曼"(通"慢")。免,免除、避免,与文意不符。釋為"曼"(通"慢")、或"晚",是可行的(免,不校為竹簡本"曼",是為了保持帛書本原貌。下文亦如此,除非是帛書本殘缺或明顯錯誤的地方)。
刑:竹簡本作"(當從開、土)",通行本作"形"。當通"型"、"形",形狀。
:即" 襃 ",同"褒",音"包",本指寬大的衣襟,或指衣袍后裾。這里意指博大而無限的形象。
反也者:反,竹簡本作"返",通"返"。返歸,返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句或可認為是由竹簡本"大一生水"引申而來的。而按帛書《老子》所言,道是先於天地而存在的、無形無狀的"物体"。"道"產生了原始的、博大而統一的空間(宇宙),這個原始的、博大而統一的空間又產生了天与地這兩者,天与地又產生了能夠形成生命万物的第三者物質(生命的基礎物質,比如水、空气),這個第三者物質最后產生了千差万別的万物。
勿或之而益,益之而:勿,似為"物"省。,即"損",減損。全句意指万物的存在,或許是不斷地減損而會有益,不斷地獲益反而有所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