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语》卷四
《说苑·反质》 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平。子张进,举手而问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文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淮南子·人间训》 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说苑·敬慎》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履天子之位,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是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舆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
《论衡·卜筮》 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苇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
《抱朴子·内篇·袪惑》 有古强者云:"孔子尝劝我读《易》,云:'此良书也,丘窃好之。韦编三绝,铁挝三折。今乃大悟。'"
《尚书序疏》引《尚书纬》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
《尚书大传》郑注 心明曰圣。孔子说休徵曰:"圣者,通也。兼四而明,则所谓圣。圣者,包貌言视听而载之以思心者,通以待之君。思心不通,则是不能心明其事也。"
《尚书大传》 孔子曰:"吾于《洛诰》,见周公之德光明于上下,勤施四方,旁作穆穆,至于海表,莫敢不来服,莫敢不来享,以勤文王之鲜光,以扬武王之大训,而天下大洽。故曰圣之与圣也,犹规之相周,矩之相袭也。"
《尚书大传》 子张曰:"尧舜之主,二人刑而天下治,何则?教诚而爱深也,一夫而被此五刑。"子龙子曰:"未可谓能为书。"孔子曰:"不然也,五刑有此教。"
《尚书大传·略说》 子夏读《书》毕,见于夫子,夫子问焉:"子何为于《书》?"子夏对曰:"《书》之论事也,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商所受于夫子,志之于心,弗敢忘也。虽退而岩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作坏室,编蓬户,尚弹琴其中,以歌先王之风。则可以发愤慷慨,忘己贫贱,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而忽不知忧患与死也。"夫子造然变色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见其表,未见其里也。"颜渊曰:"何为也?"子曰:"窥其门而不入其中,观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以入其则,前有高岸,后有大溪,填填正立而已。是故尧典可以观美,禹贡可以观事,咎繇可以观治,鸿范可以观度,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观,《书》之大义举矣。"
《韩诗外传》二 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尔亦何大于《诗》矣?"子夏对曰:"《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殆可以言《诗》已矣。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颜渊曰:"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泠泠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者也。"